土壤学资料

合集下载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资料

绪论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能力、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的能力。

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

聚合土体:空间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几个单个土体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一般挖到母岩,如果太深则挖到1米即可。

发生层;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物质和能量在上下部位之间的转化与转移,从而可能形成上下不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如A、B、C等。

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一)土壤是植物生产的介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李比希)提出大田产量随施入土壤的矿质养料数量的多少而相应的变化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德) 法鲁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及岩石风化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俄) 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有自己的发生和发育历史,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的能力。

第一章矿物的概念: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构成的,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一类矿物。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那一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简答题:什么是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对指导草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是指土壤肥沃或不肥沃通常是相对于某种植物而言。

因为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土壤肥沃或不肥沃是相对的。

•在园艺生产中,就应当根据园艺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把他们种在适宜的土壤上,即林业上的“适地适树”。

土壤特征•一、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二、土壤是一个三相系统•三、土壤是一个多分散系的系统•四、土壤具有巨大表面积•五、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六、土壤的空间位置•七、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八、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1、写出5种矿物的名称,指出它们是原生矿物还是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次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蛋白石、赤铁矿、褐铁矿、粘土矿物。

变质矿物: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绿帘石、红柱石、柘榴石。

2 、岩石有哪些三种类型?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先成岩石在地表条件下,经过自然因素的作用,发生破碎搬运和堆积,这些松散的岩石碎屑物质称为沉积物。

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变质岩先成岩石受地质内力作用而发生质的变化,形成具有新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的一类岩石。

3、花岗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属于哪一类型的岩石,它们的主要组成矿物有哪些?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名词解释:化学风化•矿物和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矿物和岩石的风化。

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主要是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到母质层出现的垂直切面。

切面的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内部构造和物理特性,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成土的主要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只遭到物理性的破坏,而留存于土壤中。

(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磷灰石等)。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

它的性质、成分、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这些次生矿物颗粒很细,又称粘土矿物。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伊利石),含水氧化物和二、三氧化物,铝土矿Al2O3·3H2O、褐铁矿2Fe2O3·3H2O、针铁矿等)岩石的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由多种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称为复成岩,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单成岩成土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下的岩浆,经熔融作用以后上升到地表或地壳内,经过冷凝以后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深处冷凝的叫侵入岩,岩浆流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

特点是不具层理、不含化石,侵入岩多具大形的矿物结晶,喷出岩则具玻璃质结晶与气孔构造。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上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其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常含有化石、所含矿物成分极其复杂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其矿物组成、结构和化学成分较岩浆岩、沉积岩有显著改变。

一般特点是片状(或片麻状)组织,变质后的岩石较变质前致密、坚硬、比较不容易风化。

矿物岩石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影响土壤颗粒的粗细、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养分状况风化过程概念:岩石风化指的是露出地面的大块岩石,在地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大块散碎成小块,同时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岩石所发生的这一切变化,就叫岩石的风化过程。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大小与形状,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现象。
69. 土壤自净类型:物理自净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70.土壤污染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农业污染、生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71. 我们国家土壤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答: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以上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
72. 我国的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并谈谈南北方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73. 为什么制备1mm和0.25mm的所有土样都要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子?
59. 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以H2PO4 ̄1和H2PO4 ̄2为主。
60. 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答:①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固磷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对酸性土壤,适当施用石灰调节pH至中性附近,可减少磷的固定作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②土壤有机质 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其固磷作用往往较弱。③土壤淹水 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1、酸性土壤pH上升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3、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20.农业上宝贵的土壤是团里结构土壤(选择题)。
21.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是什么?P82
22.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是什么?P86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2、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5、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的,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第一章1.矿物:概念—矿物是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分类—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主要矿物可分为三种成因类型:(1)岩浆矿物。

(2)表生矿物。

(3)变质矿物。

2.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

【任记四个】3.常见造岩矿物:石英SiO2、正长石KAlSi3O8、斜长石Na(AlSi3O8)•Ca(Al2Si2O8)、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蛇纹石。

【任记三个】4.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第二章: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球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中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变化。

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学说土壤形成不外乎是由土壤的有机质积累和地球化学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这两个基本过程则是土壤形成的实质(基本矛盾)。

土壤形成的实质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与统一。

土壤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3.土壤形成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质、时间。

4.土壤剖面:(1)0层(A0)为枯落物层。

L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H层: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其原有植物组织形态。

(2)A层:腐殖质层。

(3)B层:淀积层,里面含有由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所以一般较坚实。

(4)C层:母质层5.耕作土壤剖面的形成:(1)表土层【可分为两层】1、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

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2、(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3、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

4、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滑坡四类。

5、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称为(溅蚀)。

6、一般情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重。

7、若以梯田断面形式分类,梯田包括(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反坡梯田。

8、荒溪的组成一般包括集水区、(流通区)和沉积区。

9、农田防护林造林方法一般包括(植苗造林)、埋干造林和扦插造林。

10、农田防护林按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可以分为紧密结构、(稀疏结构)和通风结构。

11、切沟侵蚀断面呈(V)字型;冲沟侵蚀断面呈(U)字型。

12、泥石流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性、(流动性)和具有发生在山区的性质。

14、荒溪的组成一般包括集水区、(流通区)和沉积区。

17、我国风沙区主要为沙漠、戈壁、(现代河流冲积沙地)、沿海沙地和沙漠化土地五种类型。

21、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加速侵蚀:在人类出现以后,随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地表的自然状态,加快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使土壤的侵蚀速率大于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被破坏。

2、面蚀: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

3、水力侵蚀: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一系列的土壤侵蚀形式
4、谷坊: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

5、热融滑塌:由于斜坡上的地下冰融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冻融界面移动就形成热融滑塌
6、水平梯田:把坡面修成若干台田面水平的地块,称为水平梯田
7、农田防护林:凡是具有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结构和具有网状或带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农田上的人工林。

8、林带结构:林带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综合体,具体指林带的层次,树种组成,栽植密度的总和。

9、林带疏透度:指林带透光程度,也叫光度。

是以林带结构来鉴定其透风状况的指标,也是判断林带结构的重要参数
10、机械沙障:是采用柴草、树枝、粘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物,以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和结构来达到固沙,阻沙,改变风的作用力和地貌状况的目的
三、简答题
1、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何?
答:(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集中治理;(2)国家、省、县开办重点区,形成店面相结合治理新革局;(3)由统一治理集体经营管理转向农户专业队,群众个人多种治理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4)由单纯的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性治理,致力于开发利用相结合;(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形成了依法防止水土流失的新局面;(6)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进行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应;(7)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来
5、西北黄土高原水力侵蚀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分布在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特点:①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水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②以黄土为特色。

黄土质地均细,垂直解理发育,使之抗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的能力低。

③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④击溅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

12、泥石流、泥流和石洪在组成上有哪些区别?
答:(1)组成上的区别:泥石流是由粘土、粉砂、石块和巨大的漂砾组成的流体;石洪是固液两相组成的流体,组成上砾石>砂>粉砂>粘土;泥流是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流体。

(2)沉积物的区别:泥石流沉积物的分选性差;石洪的沉积物粒径以粗粒为主;泥流的沉积物与物源粒径组成无大差别。

论述
1、述荒溪治理的工程生物措施及其主要作用
答:荒溪治理工程措施:
1、径流调节工程:蓄水工程、引排水工程。

2、挡拦工程:拦沙坝谷坊工程、挡土墙工程、护坡工程、变坡工程、潜坝工程。

3、排导工程:导流堤与顺水坝、排导沟、渡槽和急流槽、明硐、改沟工程。

4、停淤工程:停淤场工程、拦泥库。

5、农地工程:水改旱、水渠防渗、坡改梯、夯实滑坡裂缝。

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林业、农业和牧业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均需依赖于土地,而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同时可采用生物措施的土地面积不可能是流域的全部,加上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作用的阶段性和有限性,所以必需和工程措施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林业措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

2、农业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基本建设措施。

3、牧业措施: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选择保水保土性强的牧草作用:1、固定土层减轻片蚀2、稳定沟床,抑制沟蚀3、拦截泥沙,加固沟岸,固沟护坡
4、截滞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
5、延长径流的汇流时间
6、增加土层的入渗水量
10、试述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分析
答:(1)气候因素:①降雨强度大,雨滴质量大,降雨集中,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侵蚀越严重。

②降雪冻结后,产生冻融侵蚀、冰川侵蚀;积雪融化后,产生径流,产生水力侵蚀。

③温度:冻融过程,发生冻融侵蚀。

④风力:风速大,持续时间长,风蚀越严重。

(2)地形因素:①坡度:一般而言坡度越大,侵蚀量越大②坡长:坡长越长,径流速度越大,侵蚀越严重。

③坡形:直线型坡下部侵蚀严重;凸型坡下部侵蚀严重;凹型坡中部侵蚀严重;(3)地质因素:①容易风化的岩石遭受的侵蚀越严重②坚硬的岩石和透水性强的岩石抵抗冲刷能力强③新构造运动是引起侵蚀基准变化的根本原因(4)土壤因素:①透水性强,冲刷力小②抗蚀性强,侵蚀力小③抗冲性强,侵蚀小(5)植被因素:①拦截雨滴,减轻溅蚀作用②调节地表径流,减缓冲刷③固定土体④改良土壤形状⑤减低风速,减轻风蚀;负面作用:生物侵蚀(6)人为因素:优点:控制土壤侵蚀:①改变地形②改良土壤性状③改善植被状况;缺点:加剧土壤侵蚀:①破坏森林②陡坡开荒③过度放牧④不合理耕作⑤交通和基本建设工程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