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介绍——高山族ppt课件
少数民族高山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高山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01
农业
高山族传统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同时也会种植玉米、芋头等作物。他
们注重土地的保护和轮作,遵循季节变化规律,利用梯田和水利设施进
行耕作。
02
渔业
高山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淡水和海洋资源,因此渔业也是他们的一个重要
生计。他们使用鱼笼、鱼梁、网等工具进行捕捞,并遵循禁渔期等规定
来保护鱼类资源。
03
狩猎
在传统的农耕和渔业之外,狩Fra bibliotek也是高山族人的一种重要生计方式。他
们使用弓箭、陷阱等工具进行狩猎,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道德规范。
02
高山族的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传统服饰
高山族的传统服饰以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工艺精湛著称,男装和女装各有特色。男装通 常为及膝长衫和宽腿长裤,女装则以筒裙为主,同时配以精美的头饰和银饰。
高山族有着独特的酒文化,以 米酒和山葡萄酒最为常见。酒 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 位,不仅是祭祀、节庆等场合 的必备品,也是日常生活中待 客佳品。
高山族在饮食方面有一些禁忌 ,如禁食狗肉、禁食猫肉等。 这些禁忌反映了高山族对动物 和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特点
高山族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和茅草覆盖为主,具有防风、防震、防雨等功能。建筑风格因地域和部落的不同而有所差 异,但都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著称。
高山族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也有过文化交流,如服饰、音乐等 方面的相互借鉴。
现代文化交流
随着社会发展,高山族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如 参加国际文化节、旅游交流等。
高山族文化对国家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01
02
03
文学艺术的贡献
高山族拥有独特的文学和 艺术,如神话传说、民歌 舞蹈等,丰富了国家文化 的多样性。
高山族ppt

高山族是富有艺术天才的民族。歌舞、音乐、雕刻 等民族艺术驰名于世。高山族历史上有构屋笄居、 琴箫挑逗的婚俗,因而常用口琴、鼻箫等吹奏悦耳 的旋律。此外还有鼻笛、鼻哨等管乐器;木鼓、木 琴、杵臼等打击乐器和弓琴等弦乐器,演奏出来的 音乐悦耳动听。 木雕艺术具有太平洋地区原始艺 术的独特风格,达悟人的渔船也有别具一格的雕饰 ,其艺术境界为世人称赞叫绝。
拔毛指的是拔除体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
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夹子拔掉,女性以细麻线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 燎烧,并不觉得痛苦。 凿齿是在十二岁至十六岁时,拔掉左右两个门牙或两个犬齿。有的直接 用小铁棒抵在牙上用石头敲掉欲拔之牙。有些无拔牙缺齿习俗的支系, 愿将牙齿染成黑色,以黑齿为美。 穿耳尤以排湾人与阿美人的男子最为突出。他们耳垂穿孔较大,一般用 铅盘,贝壳和竹管做耳饰,并将琉璃珠用丝线连在雕有花纹的竹管一端 ,结扎在脑后的头发上,来防止摆动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习俗。束腹带是用厚竹片弯成的,两端钻孔 ,穿麻绳以勒紧,勒扣在后腰。从十二三岁起直到五六十岁停止,昼夜 都紧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健康。 纹身各支系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男纹女不纹,有的女纹男不纹。有的以 纹身为美饰,有的以纹身为勇武的象征。受原始宗教的影响,认为纹身 可以得到祖先灵魂的保佑,去灾免祸。除纹身外,还有纹面的。无论以 什么方式毁饰身体,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美观、勇武、联姻、纪功、 尊贵。
生活习俗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接触 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 女着裙,讲究服饰美。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 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 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 以水稻为主粮。高山族蔬菜来源 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 依靠采集。 高山族普遍爱食用 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 的用盐加辣椒腌制。在主食的制 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 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 蒸成糕与糍粑。
民族介绍课件

【顺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头接上一个成 语的字尾 例如:快心满意 → 意到笔随。 【逆接】:下一个成语的字尾接上一个成 语的字头 例如:典章文物 → 朝章国典。 【埋龙】埋龙就是隐去成语最后的那个字 对方接出以隐 去的那个字开头的成语 例如:典册高→ 文思敏 → 速战速 → 决胜 千。
刺球 又称竿球,是高山族最喜爱的体育 运动形式之一,盛行台湾屏东和广东潮 州一带,五年举行一次,所以又称“五 年节”,并且非常隆重。这项源于一段 古代的民间传说:大意是说在很久之前, 高山族有一位勇敢的青年守卫人间的火 种,突然发现有一只猛虎想扑灭火种, 他用长竿刺杀了老虎,从而使人间的火 种得以保存。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英 勇行为,激励民族的斗志,便在民间广 泛的开展了这项运动。
高山族的春节别具特点:其一,以往 每当除夕夜晚,一些寺庙里要演出“避债 戏”,欠债欠租的人躲进寺庙里看戏;其 二,全家人在大年夜里,要一齐围坐在放 火锅的大圆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 是民间“拜年”的俗语;其四,春节期间, 高山族同胞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 菜也叫“芥菜”,吃这种菜预示寿命长。
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 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 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 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 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 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头上,非常漂 亮。因为在台湾高山族看来,饰物不但美观, 而且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我国古代 百越族的传统,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 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
公廨
• 高山族的食物比较简单,以稻米、粟米 和甘薯为主食。 • 烤鹿肉和酸鹿肉是高山族的风味食品。 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排湾人及平 埔人嗜食槟榔,槟榔还是礼宾联姻的馈 赠佳品 • 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 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高山族简介课件

身穿皮衣的勇士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
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 丰年祭(邹人、鲁凯人、达悟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 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 日)以及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 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 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高山族服饰的特点
高山族的男女服饰是色彩绚丽、华丽精美的。最有代表性 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这种衣服是用贝壳雕琢或小 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 一件珠衣大约需要五六万颗贝珠。过去一般为酋长或族长 做礼服用。以现在珍藏品为例,一件无领、无袖、无纽扣 的对襟长衣,衣长100公分,宽44公分。以织有红色花纹 的原白麻布为底,周身缀满用贝壳磨切成的贝珠串,共 2700余排,约8万多颗贝珠;背面饰有三排带铜铃的珠串, 每排四串。由于贝珠多,手工复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 成,因此十分宝贵。从贝衣的造型来看,泰雅人的贝衣多 白色,耀眼,横向排列整齐,给人一种纯洁、整一中显华 美的感受。而排湾人的贝衣则以橙、黄、绿色为常见的色 彩,近年来有些缀贝向黑色、暗黄色居多,做工较细致, 图案较多缀人像,珠多细圆透明,显示出追求华丽的风格。 古老的贝珠衣则扁长,无光泽,具有晦涩感,但当地群众 却以古珠衣为珍贵和自豪。这和崇拜祖先的朴素淳厚的民 风有关。贝衣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 《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筐织贝”。如果是指这种 贝衣,则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贝衣有时可作货币用, 但更多的是审美欣赏价值,这是高山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文 化的一个贡献。
高山族

弓 琴
嘴 琴
高山族:
历史概况
族群简介 民居饮食 服饰、婚姻、丧葬习俗 传统节日
宗教信仰及禁忌
杰出人物 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历史概况
据2000年统计,分布在祖国大 陆的高山族共有4488人,主要集 中在河南、福建、广西、浙江等 省区以及北京、南京、上海等城 市。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 族约有50万,主要聚居在中部山 区和东部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屿。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 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 的社会”。其杵舞和长发舞 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纹面的泰雅族妇女
邹 族
身着传统服装的鲁凯族男子
民 居 饮 食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棍做立柱与 横梁,以茅草盖顶。高山族喜欢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 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廨。 高山族的房屋依照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屋、竹屋、茅屋、 石屋和草顶地下房屋等五类。高山族人民也非常重视房屋 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柱、檐桁、横梁、槛楣和门板、独石 的雕刻艺术上 。排湾人、阿美人、卑南人住的是大型木屋, 木柱是方形的,屋顶覆盖茅草或者木片。 新竹、苗栗一带 的泰雅人、赛夏人多住在竹屋里。他们选择粗大的毛竹或 者圆木做柱,以加强房屋的牢固,屋顶是用劈开成半的竹 片或木头的茅管编排成墙,茅草盖顶。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 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 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 农业,少数捕鱼、狩猎。烤鹿肉和酸鹿肉是高山族的风 味食品,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普遍爱食用姜 。
丧葬:高山族人去世以后要给死者穿上生前最喜爱的衣
服,无棺椁,但是有固定的墓地。 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 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达悟人行野外墓葬, 阿美葬。
关于高山族的介绍

关于高山族的介绍关于高山族的介绍高山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份,是中国南方多民族混居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山族的历史渊源高山族起源于史前时代,生活在云南的滇池地区、四川的大渡河流域和贵州的黔南等地。
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高山族的特点1.独特的服饰文化高山族的服饰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五彩缤纷的节日服饰,男性则常常以短袍配腰包为主。
他们的服饰设计独特,以刺绣、亮片、花边等工艺制作,富有浓郁的高山本色。
2.歌舞文化高山族人民善歌善舞,每逢节日或重要场合,都要表演出高山族独特的歌舞文化。
其中以跳高山舞最为著名,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着高山族的历史和文化。
3.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高山族有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婚俗、喜庆习俗、葬礼习俗等。
在他们的传统习俗中,一些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惯。
三、高山族的文化传承高山族的文化传承历史悠久,他们口传心传的方式将他们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在现代社会,国家也在加强对高山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许多高山族文化的节日庆典也得到了全国的关注和推广。
四、高山族的发展现状高山族现有人口约120万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行业,如制作高山毯、手织布艺等。
近年来,高山族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也有所提高,但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许多高山族人民仍处于贫困和偏远的状况。
五、总结高山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和民俗文化都是他们文化特点的体现。
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对高山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高山族,让高山族的文化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推广和传承。
【56个民族一家亲】高山族

【56个民族⼀家亲】⾼⼭族⾼⼭族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是我国统⼀多民族⼤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民族简介(歌舞晚会《海歌⼭魂凤凰情》剧照[国家民委信息中⼼赵⾃胜摄影]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民族⽂化语⾔:⾼⼭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
各地区⾼⼭语差⽐较⼤。
起码有15种语⾔,⼤致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语群,泰雅⼈、排湾⼈、布农⼈等⼗多个分⽀。
没有通⽤的民族⽂字。
散居于⼤陆的⾼⼭族通⽤汉语⽂。
居住房屋:⾼⼭族过去是依⼭傍⽔,巢居⽳处,或辟⽵编茅,架⽊为屋。
住宅类型有⽊屋、⽵屋、茅屋、板岩⽯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分讲究造型和实⽤相结合。
⼤都呈长⽅形或四⽅形,有门⽆窗。
宗教信仰:⾼⼭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他们崇拜精灵,各地信仰的神不⼀,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然神、司理神和其他精灵妖怪。
(歌舞晚会《海歌⼭魂凤凰情》剧照[民族画报社陈涛摄影]图⽚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站)饮⾷特点⾼⼭族的饮⾷以⾕类和根茎类为主,⼀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
⼭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稻为主粮。
除雅美⼈和布农⼈之外,其他⼏个族群都以稻⽶为⽇常主⾷,以薯类和杂粮为主⾷的补充。
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以芋头、⼩⽶和鱼为主⾷,布农⼈以⼩⽶、⽟⽶和薯类(当地称地⽠)为主⾷。
平埔⼈还特产⾹⽶,喜⾷“百草膏”(⿅肠内草浆拌上盐即⾷)。
⾼⼭族嗜烟酒、⾷嚼槟榔。
民族服饰男⼦服饰:⾼⼭族男⼦的⾐饰式样,⼤体有四种类型:⼀是以泰雅⼈、赛夏⼈和北部阿美⼈为代表的北部型。
其特征是⽤两幅⿇布拼缝成⽆袖筒外褂;⼆是以曹⼈和布农⼈为代表的中部型。
其特征是以⿅⽪为⾐料,上⾐为带⽑的⿅⽪背⼼,外披⿅⽪披肩;三是以排湾⼈、卑南⼈、鲁凯⼈和南部阿美⼈为代表的南部型。
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腰部系半腰裙,或系⼀条宽腰带⽽垂其两端作为前裙;四是兰屿岛上雅美⼈的雅美型。
高山族

贝珠衣和银盔
贝珠衣是是高山族中泰雅人独特的衣饰文化。贝珠衣有多种形式,最尊贵的
一种是部落领袖或猎首英雄于凯旋归来参加盛会时所穿,也是结婚时重要的 聘礼。 除了贝珠衣以外,珠裙、珠帽、绑腿亦以贝珠串成。珠裙常使用于 订婚或女子生产后男方送给女方家长的答谢礼。珠帽则为头目所佩戴。披肩 是泰雅族服装的特色之一。 贝珠衣是用贝雕琢成小圆形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 上,一件珠衣大约需五六万颗贝珠。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 时间和很大精力来完成。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一般用作高山 族酋长或族长的礼服。目前在中国大陆,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 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宗教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
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 种文体活动。
信仰
• 高山族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他们崇拜精 灵,各地信仰的神不一,有天神、创造宇宙之神、自 然神、司理神和其 他精灵妖怪 。祭仪有农事祭(包括 开垦祭、播种祭、除草祭、收刈祭、新谷入仓祭等, 主要的是粟祭)、狩猎祭、渔祭、祖灵祭等。盛行巫术, 其中卜占方法有鸟卜、梦卜、水占、竹占、瓢占、饭 占等,并有多种形式的巫书。由于汉族移民和荷兰、 西班牙殖民者的影响,高山族宗教信仰复杂。汉族带 去了佛教、西方侵略者带去了基督教、天主教等。这 几种宗教都在高山族群众中生根,现在,高山族宗教 生活中形成原始宗教信仰、佛教和西方宗教等交错并 立的局面。
各组都有丧忌风俗,如在一定期间留在家中不出门,停工,不
饮酒、不高声说笑、不穿美衣、不出猎等。但各族之禁忌项目则 多少不一。也有类似丧服的习俗。
丧服之期限也会因族而异,泰雅族与赛夏族既因亲属关系与行 辈之长幼而有差别。一般来说,以夫妻间的服丧最重,有长远一、 两年之久。此间不能再婚,更不能美饰。子女对父母,子守丧一 年,女守五个月之久。曹族的同氏族者需要守孝五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标风景
人物
美丽的台湾
神秘而充满魅力的高山族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族(1998年11月更名为 邹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阿美9个族群
文化习俗概述
高山族世代相承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华南古文化的特质, 诸如巢居、公廨、舟楫、杵臼、木鼓、生食海产、嗜槟榔、 嚼米酿酒、竹筒饮酒、跣足、蹲踞、木雕、猎头、祭祀、 巫术、太阳与蛇和鸟崇拜、祖先崇拜、洪水神话、射日神 话、连名制度,等等。
魅力十足的少数民族 高山族
台湾原住民——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 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 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 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 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 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 传说和民歌等。
阿美人在做肉菜时,喜把肉切成块,插上竹签,煮好后放 在一个大盆里,全家人围在盆边,每个人用藤编小篮盛饭, 共用一勺舀菜,一手抓饭,一手取肉吃。在插秧季节,他 们喜到水田里捉小青蛙,带回家中用清水洗净,煮熟即吃。 阿美、泰雅等族人有的也吃捕来的生鱼。
节日习俗
重要节日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 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阿立”祖祭 (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邹人、鲁凯人、达悟人等, 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 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 日)以及达悟人的飞鱼祭,等等
民族艺术
文学
(丰富多彩,古拙质朴的歌谣、神话、传说以及故事等,)
舞蹈
(歌谣既有反映农耕、渔猎、采集等各种生产活动,又有记
载部落征战、抗击外侮、捍卫疆土的打仗歌。还有习俗歌,累如贯珠; 时政歌,抨击时弊、铿锵有力。歌谣格调清新,音乐优美。)
木雕
民族历史
历北宋、南宋、元朝、明、清代各代,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日益增多。据陈第《东番志》等书记载,当时高山族的农 业、畜牧业和狩猎,虽较以前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已有部 分特产与大陆沿海居民进行贸易,大陆人以玛瑙、瓷器、 布、盐、铜、簪环之类易高山族的鹿脯、鹿皮、鹿角等, 但各部落之间依然“老死不与他夷相往来”,仍过着原始 的生活。
如泰雅族,赛德克族。
最特别的传统是,女孩子到了18岁就要由族里德高望重的 老人为她纹面绣身,目的是保护女孩子不被外族部落的人 抢走,在她们眼里,纹路越多越复杂,人越漂亮
。 据说,从不同的面纹图案,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妇女
居住的地方,是某个部落或民族的。
关于纹面的由来,说的原因各不相同,又似乎都有理。 第一个说:妇女纹面是美的象征,不纹面的姑娘,以后是 嫁不出去的; 第二个说:纹面可以避邪(不明白男人为何无邪可避?) 第三个说: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标志; 第四个说:防止北方察瓦龙藏族土司抢逼独龙女。
飞鱼祭
飞鱼祭是高山族雅美人的一种祭典活动。每年农历4月到8 月是飞鱼季节,祭典多在黎明前进行。祭典时妇女着礼服 在岸上助威,男人们戴头盔、佩长刀,站在木舟上杀鸡奉 血,祈求保佑平安。然后,在风平浪静的夜晚燃起芦苇扎 成的火把,飞鱼追逐火把,渔人以大网捕鱼,满载而归。
民族特色
纹面 “纹面”在台湾也是当地土著,也就是原住民各族的传统,
特殊的几个饮食文化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 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泰雅人上山打猎时,喜用香蕉做馅裹上糯米,再用香蕉叶 子包好,蒸熟后带去。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 为饮料
排湾人喜欢将地瓜、木豆、芋头茎等掺合在一块,煮熟后 当饭吃。
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 酒、米酒和薯酒。
从16世纪开始,台湾高山族多次遭受外国侵略。1563年, 倭寇侵入北部鸡笼(基隆)一带烧杀抢掠,当地高山族被迫 迁居山区。以后又有荷兰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美日侵 略者侵略台湾,高山族人民给予了坚决抵抗,开展了英勇 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了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主 义情操。17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汉族迁居台湾,以及郑成 功政权采取有利于发展高山族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加
丰年祭
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祭典,和汉 族的春节地位相当。丰年祭又称为“丰收节”、“丰收祭” 或“收获节”,在每年秋收季节举行,为期一周左右。
为庆祝丰收而举办的丰年祭,各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特色, 成为民俗文化的窗口。
共同点是在收割、尝新、入仓等收获的各个环节开始或结 束时,都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 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祭 礼之后,举行聚餐、歌舞、游戏及篝火晚会等,人们举杯 同饮,欢歌共舞,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之中。
众说纷纭,无法判断出到底什么是独龙族妇女纹面的真正 原因。不过,现在再也没有女孩子去纹面了,能见到的纹面 妇女至少都有三十来岁了
代表人物
摩那·罗达奥 台湾高山族人民的领袖,在1930年台湾雾社起义中,与他
的两个儿子一起领导高山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 中壮烈牺牲。 阿碌 台湾南部琅峤牡丹社高山族领袖。1874年抗击美、日军在 琅峤登陆,阿碌父子与部众30余人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