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礼仪的蕴意及现代价值[提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方面。

关键词:传统礼仪;价值评判;现代价值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礼仪的“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礼仪的“仪”字顾名思义,仪者仪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我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礼仪其实就是行为规范、就是交往艺术、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

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

“文人之用于育人,官吏之用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

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且具有多重功能。

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

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指一种风俗,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

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

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

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一、礼仪的政治意蕴中国的礼仪源起于政治。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1、历史起源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汉族传统的宴饮礼仪程序是:主人向客人发出请柬,届时主人在门口相迎。

出席的宾客也要互致问候,开席前客人先在客厅小坐,吃些茶点。

待客人到齐后一一就座,以左为上,相对上座的是二座,上座之下为三座。

等到客人都坐定之后,主人开始敬酒让菜。

敬酒时先敬长辈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

这种传统的宴请礼仪在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流传至今。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

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

西方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习俗。

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就对其进行餐桌礼仪的培养。

2、餐桌用语在中国,即使餐桌上的菜琳琅满目,主人也会说“菜很少,招待不周,还请大家多担待”;西方国家的主人则会很随便的说“help yourselves”,显得很自然随意。

同时中国的主人会不时往客人的碗里添布新菜,经常客人的碗被主人夹的菜装得满满的,但是在西方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主人的布菜会让客人觉得自己的意愿没有受到尊重。

3、餐具使用和摆放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

在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而筷子的主要原料就是木头和竹子。

而刀叉的起源与欧洲古代的游牧民有关,他们随身带刀,往往遇到猎物,用刀子割下来,烧熟了,用刀子分着吃。

大约到15世纪前后,为了改变进餐姿势,才慢慢开始使用叉子。

不同的餐具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观念。

在中国,一家人坐在一起,用筷子合餐,体现了老老少少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而西方人一开始就分吃,由此反映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

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文明礼仪宣传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更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插队,不闯红灯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才能营造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教育。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如文明礼仪讲座、文明礼仪比赛等,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和素质。

我们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明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小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道德品质。

我们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

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场所,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和监督,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有序、文明。

文明礼仪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

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出guo了“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

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

"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

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

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

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

《礼记.曲礼》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

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

客歉醢,主人辞以篓。

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

毋嘬炙。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就是说,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啃骨头,也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 * 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于肉就得用手分食。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注重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传统美德和礼仪规范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美德礼仪之邦的传承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会教育子女要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和关心他人。

这些道德准则通过亲身示范和教诲被传递给下一代。

而在学校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强调行为规范、礼貌待人和团结合作等美德。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美德礼仪得以薪火相传,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中国社会还注重对传统美德礼仪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为传统美德礼仪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传统美德礼仪的研究和普及,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培训班,以鼓励人们了解和传承传统美德礼仪。

同时,中国也在推动传统美德礼仪与现代社会的结合,通过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变革的方式,使传统美德礼仪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和发展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美德和礼仪规范,将很难实现和谐共处和社会稳定。

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礼仪,可以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宽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其次,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和领导力。

中国传统美德礼仪注重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这对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美德礼仪,可以培养年轻人的求知欲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力,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最后,传统美德礼仪的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念,这些都体现在传统美德礼仪中。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遗忘传统,应当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同学,让文明之花常快乐中,把文明之美处处传播!下面是我带来的三篇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1“八礼四仪”主题班会教案一、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不能遗忘传统,应当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同学,让文明之花常快乐中,把文明之美处处传播!二、问题创设1.中国古代有哪些礼仪故事?(激发热忱) 同学举例:程门立雪、孔夫子误会、孔融让梨等等2.这些故事告知你什么道理?3.对你有何启发?4.小结: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的敬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看多媒体) 5. 看图片,谈感想。

三、你说我说环节:1.找找校内中不文明现象,以此引发对不文明现象的感悟。

文明,让你举止文静;让你受到敬重;为你赢得掌声。

但是,在我们校内中仍旧存在个别不文明的行为,你能为他们指出来吗? 2.同学找不文明现象,指出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后果。

一个人的行为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他的文化蕴涵,学问水准和道德修养。

近年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消失被淡漠、被忽视的倾向。

中国酒鬼在外国航班上打架致飞机返航、大陆父母让小孩在香港地铁里大小便、南京少年在埃及神庙里乱涂乱刻、清亮透亮的太平洋岛国帕劳水面漂移着“中华”烟壳。

立足江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注意当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创新,重点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欣赏之礼、巡游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3.“八礼四仪”的提出(看投影) 4.欣赏校内情景剧:餐饮之礼、欣赏之礼、待人之礼、巡游之礼5. 说说“怎样做个文明同学”?6. 小结:礼仪修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礼仪作为人们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交际、生活和事业的成败,影响着集体、国家、民族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

德育作业文明礼貌教育作文

德育作业文明礼貌教育作文

文明礼貌作文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古代就有“五礼”之说。

文明礼仪它注重点滴小事做起。

在校园里,我们要管住自己的手,不破坏公物;其次,我们要尊敬老师,尊重同学;在生活中也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在到同学家去玩时要先打一声招呼,只要你怀着一颗友好的心、有乐于助人的精神,就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帮助,你就会发现:美德就在我们身边。

有一次,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正在玩游戏,突然看到有人扔了一个废纸团在地上我急忙跑上去制止他,我说:“你不能乱扔废纸,你应该把纸扔到垃圾筒里去。

”可那人根本不听我的话,走了。

我只好自己把废纸检起来扔到垃圾筒里,然后继续玩游戏。

这时,不远的地上有一张纸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十元钱,我心想:是把钱给自己用呢还是上交老师呢?经过考虑,我决定上交老师,想好之后,我直奔老师办公室,把钱交给了老师。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因为我知道: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

一个有品德的人就会被人称赞、尊重和信任。

在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为人诚恳,脚踏实地;可有一些欺骗别人的人却失去了人格和尊严,失去了诚信,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所有文明礼仪都很容易做到,只要大家再细心一点、再注意一点,文明礼仪就会伴我们同行。

文明礼貌作文2文明礼貌伴我行,文明与礼貌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很小的时候,我的家人就教育了我,比如在家吃饭的时候,爷爷总要求我端碗吃饭,并且吃饭的速度不能过快,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等等。

爷爷说,这些是基本的餐桌礼仪,去别人家吃饭的时候,要懂礼貌,这样才不会让人不喜。

当我们约束了自己,用礼貌来对待别人也就能迎来别人的尊重。

虽然我从小就被告诫懂文明、行礼貌,但是我的身边却一直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出现。

比如乱丢乱扔,随口说脏话,这些还只是我身边现象的冰山一角。

有时候,我看到道路上的乱丢的垃圾时,我就在想,如果,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从小就学会了懂得文明礼貌,那么我们身边现在的这些现象是不是也就会消失了?当每一个人都在懂文明、行礼貌之中成长,我们的世界也就会变的更加的美好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

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弘扬民族精神,遵章守纪,做合格的跨小学生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遵章守纪,做合格的跨小学生同学们,当你听到雄壮的国歌声响起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感受呢?你有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心情吗?当你看到我们的军人、运动员在国歌声中热泪盈眶的时候,你也有这样的冲动吗?我想你们肯定也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感受,这是什么呢?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啊!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呐喊,是四万万生命在呐喊:我们不愿做奴隶!这是爆炸,是团结的力量在爆炸: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女:国学经典,诵读不衰。

男: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
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仍然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民族则以谦逊著称。

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既然文明礼仪如此重要,那我们应怎样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