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不分版本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根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根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表达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比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高考北京语文教师用书_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高考北京语文教师用书_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部分)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9 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4 文中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概括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5 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Βιβλιοθήκη 考点6 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7 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8 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清单
清单 论述类文本考查设题八大陷阱
方法技巧
考点1 文中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2 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考点3 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复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习任务群二 散文阅读

复2024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习任务群二 散文阅读

复习任务群二散文阅读——在形神意境与语言中感受万千世界(2021·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放猖废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

“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

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

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

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

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

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

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

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

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2散文阅读任务2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任务二整体读文一、散文种类散文类别内容特色艺术手法代表作品写景状物散文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特征,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荷塘月色》状物散文描摹刻画具体物件,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白杨礼赞》写人叙事散文选取一个侧面或片段记人叙事记叙、描写《背影》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文笔灵活,寓哲理于形象议论、象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文化游记散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周庄水韵》二、散文的结构与模式行文结构局部结构行文模式空间结构意象并置——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或借助“由头”,巧妙引入,含蓄委婉移步换景——给读者新奇的阅读感受远近高低——描写层次分明,井然有序逻辑结构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流畅结尾结尾点题,深化主旨,或以景结篇,意境深远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结构多样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生发,由事及情及理线索线索是散文结构的红线,是“神不散”的重要保障,是文章情感与脉络的体现,可做线索的有物、事、人、情、时间、地点、行踪,乃至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我”或“我的行踪、思想、情感、所见所闻”为线索,使文章真实,利于抒情【技法指导】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1.关注标题明趋向散文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情感。

关注标题,就能够初步了解文意的整体趋向,从而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2.厘清线索分层次所谓“点”,即具体的自然段;所谓“面”,即大的层次。

要想详尽了解文章内容,必须“点”“面”结合去梳理。

(1)由点分析段落:依据每一段中的关键词(表过程的时间词、表关系的关联词、表倾向的情感词等)或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理解段意。

(2)由面分析层次:合并提取,总结层意。

依据段落关系(总分、因果、并列等)合理合并,提取主要内容,概括出层意。

3.分析技巧明手法具体来说,分析散文技巧有以下两个方面。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1讲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的分析鉴赏。

“相关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及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概括、对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等;“艺术特色”包括描写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

解答这类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设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设误类型选项示例错例分析人物概括不准(2019·全国卷Ⅱ)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选项从老舞蹈师做“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中概括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不妥。

从文本来看,老舞蹈师避开别人,是因为怕别人知道他对过去生活的怀想。

事实陈述混乱(2019·全国卷Ⅲ)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选项将赶车老人对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夸赞说成对谢主任的“予以嘲讽与回击”,将这种想法说成另一种想法,事实陈述混乱。

语言理解不当(2019·全国卷Ⅰ)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选项对文中使用的“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词语的作用理解错误,其实这些词语重在显示这篇文章的现实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评价理解失当(2018·全国卷Ⅰ)“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选项末句除与原文第六段“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不符外,还违背了常理,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的英雄烈士的形象,如能“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则说明她已向敌人透露信息,这与赵一曼的英雄形象不符。

2021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节 Ⅰ.补——传记阅读的基础知识

2021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节 Ⅰ.补——传记阅读的基础知识

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考察内容试卷篇目名称分析概括(选择题)概括分析传主事迹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分析概括传主作出奉献的原因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传记技巧评价传主的观点和根本倾向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2021全国甲卷?吴文俊的数学世界?√√√√2021全国乙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2021全国丙卷?一代通儒顾炎武?√√√√2021 全国卷Ⅰ?朱东润自传?√√√√2021 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2021全国卷Ⅰ?科学巨人玻尔?√√√√2021全国卷Ⅱ?爱国科学家邓叔群?√√√1.命题着眼点集中在哪个方面?围绕传主来命题是高考传记阅读命题的原那么和中心,不管是综合性选择题,还是手法类题目和开放类题目。

2.考察能力上有何特点?注重考察分析综合能力。

其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是各类题目中均涉及的根本要求,探究题也不例外。

甚至很多探究题本身就是归纳概括,只不过答题角度多一些而已。

3.命题角度有哪些变化?“相关链接〞从2021年开场在全国卷中出现。

“相关链接〞既是文章的有机组成,也是设题答题所必须考虑的材料。

同时,分析概括的选择题依据考纲变化从2021年高考开场极有可能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考察。

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传记阅读的根底知识一、传记的分类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文章,它遵循真实性原那么,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

1.按表达人称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本人撰写的,如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林丹的?直到世界尽头?。

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陈廷一的?“布衣总统〞孙中山?,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

2.按表达方式分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而有的传记那么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对人物加以评论,这种传记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按篇幅长短分传记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2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

新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 2 必备知识 读文—读懂文本才能精准答题

一、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征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材料,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从近年试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这类材料主要节录自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报告等。

现就这些体裁的特点概括说明如下:(一)消息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

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

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

它一般具备新闻六要素。

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

(二)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

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对新闻事实做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从时效看,通讯的采访较为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要比消息长。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三)时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或者问题,发表见解,归纳、整理出新结论、观点的评论性文章。

准确性是时评生命力的关键。

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

它要求观点明确,选材准确,分寸把握适度,分析能够使人信服。

时评中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四)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的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五)访谈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的对象多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或拥有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

观点准确、深刻,材料真实可信是访谈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

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

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

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

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

“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

”她说。

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

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

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了,很快的。

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

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

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

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

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

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

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

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

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

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

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

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

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

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戏真好啊。

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

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日,有删改) 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题干要求分析“地方戏曲弋阳腔”的特点,其实考查的是“特定指向信息”的概括。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听弋阳腔的经历。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与弋阳腔舞台总监杨典荣、演员徐小芳交谈,着重介绍了弋阳腔的悠久历史、剧情特点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了弋阳腔引人入胜的情景及其富有的教育意义。

②……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①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②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由文中“高腔鼻祖”“闪亮了历史”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弋阳腔影响深远。

根据第二步从信息区间中提炼出的要点,结合题目要求,分点作答。

要注意先概括后分析的答题模式,按分值提出3~4个要点加以分析。

[组织答案][答案]①历史悠久。

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

②备受欢迎。

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

③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

④高腔鼻祖,影响深远。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剧种受到弋阳腔影响。

阅读《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阅读文本见“[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②雨中听取弋阳腔剧《珍珠记》;③弋阳腔剧给听众带来的美的享受。

考法2整体内容概括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整体内容概括“3方法”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郁岳阳楼刘醒龙①记不清上岳阳楼几多回了。

想来却奇怪,每遇楼上道道飞檐、盔顶和楹柱,总会生出初临之感。

②远眺洞庭碧水长天,空怀沧溟辽阔无际。

③其实,天下各处名楼,都隐匿着各自沧桑的源起。

岁月倥偬,时光如尘,多数来历亦真亦幻,却归于一统,或位列神话仙班,或藏于人云亦云。

岳阳楼也无法僭越这种宿命。

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后世重修者大多为当朝历代精英,早已彪炳典册,有迹可循。

至于那建构一梁一栋的工匠,啸聚于精英们的盛名之下,只能成为历史无尽的猜度、疑问,等同虚无。

就像身边的洞庭,人只注目湖水的浩渺博大,谁还在意那一点一滴呢?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

此为题外话,说修楼人。

④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

鲁肃为人豪侠,谋勇于当时乱世,卓尔不群。

鲁肃在当时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需,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

于是,岳阳楼的前身,不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

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

⑤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716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被贬中书令张说。

武则天主政期间,张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

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中的“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

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当朝顶撞武氏内宠。

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事。

“伪证案”没给张说引来灭族杀身的横灾,却给岳阳楼带来重生。

⑥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

先名旧楼为“南楼”,后定名岳阳楼。

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的朝廷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面对被雨打风吹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濯洗拍打了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凤凰涅槃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⑦洞庭湖与岳阳楼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

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或贬谪,或流亡,或失意,或落魄,心怀沉郁之气,饱尝家国悲愤,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作赋。

岳阳楼已然成了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意蕴和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