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合集下载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合影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左3)举行会谈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1955年4月17日)
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件外交大事?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国际形势 的变化
邓小平的科学论断
国内形势 的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1、维护世界和平 2、为现代化建设 外交目标 争取和平的国际 环境
①主要因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因素: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趋向缓和,多极 化趋势出现。欧共体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 力量不断壮大,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阅读材料: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 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 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 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 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 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中国为什么要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活动?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 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通过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 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从而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 稳定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 C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1945-50年代中期的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
1、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 ◆雅尔塔体系、奠定两分天下基调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 ◆1947年9月,共产党与工人情报局建立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提出 ◆1949年1月,经互会成立 ◆1949年4月,北约建立 (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55年5月,华约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三、70、80年代的国际局势与70年代的中国外交
◆从尼克松主义(战略收缩)里根主义(对苏强硬) ◆勃列日涅夫由“和平共处”到“积极进攻战略”、军备竞赛和对外 扩张到“戈氏新思维”。 ——70年代美苏关系趋向缓和、80年代则趋向对抗升级——
◆中苏交恶(缓和) ◆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中日建交 ◆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从1970-1975年,有近60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兴起了与中国建 交的热潮
史料二:周恩来万隆会议上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 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 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亚1非)绝根大据部材分料国并家结有合共所同学的知历识史,遭指遇出,中应国在与尊苏重联各签国订差友异好的同基盟础互上助加条 变约强化的合:目作由的,“。即一“边求倒同”存发异展”为。“求同存异”,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范围。 意( 维义2护:)国不史家仅料独保二立证表与了达安万了全隆周,会恩巩议来固的怎新顺样生利的政召外权开交;,思且想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 落3实)“根一据边史倒料”一和、“二另,起我炉国灶的”外的交外方交针方有针何;变化?具有哪些意义? 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维护和平;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5.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 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历史
随堂训练
编者选题表 题号
知识点
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 、2 3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综合
4
5
6
历史
一、选择题 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认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不结盟 C.改革开放 )
历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苏关系怎样?这种关系对中国有
何影响? (2)21世纪以来中俄关系又有何新的发展?其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世纪在中俄关系的改善过程中,俄罗斯在哪些方面体现
出其诚意。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俄)关系的演变。第(1)问据“《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判断中苏为同盟关系,这对于成立初受到西 方封锁敌视的新中国有保障国防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据
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时期,外交事业也进入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改革 开放以来的外交风云。
历史
课前预习
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 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通史坐标:
历史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以下史实中能体 现的是( 力 )
①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做出了积极的努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 组织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新中装”合影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②-2地00位1:年这10是月自,1在98_9_上年__海亚__太__经成合功组举织办成了立亚以太来经举合行组 的织第___最_九_高__级_次_别领__导__人的非会正议式。会议。
--地位: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 国际会议。
2001年10月,中国上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 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示意图
成员国:21个; 人口: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 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 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7%。 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联合国的活动) 2、在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 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的基础上发展同___一___切__国__家______的正常关系。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根 问
中国为什么实行不结盟政策?

指点迷津:考虑结盟的危害。 ①结盟容易导致受制于人,不利于独立自主。 ②结盟会导致国际力量失衡,不利于世界和平
一、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调整
1、原因: 2、基本依据:
3、主要内容:
A、参加: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 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合 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 中美《联合公报》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 新局面。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
序号 时间 7 8 9 1972 1978 1979 外交成就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历史意义 改善了中日关系
1988年9月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 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 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 部队概况:有一个175 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 果(金)执行任务。 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 2004年10月 中国赴海地维和,这是第一次进入一个未建 交国 2005年10月中国赴苏丹维和 2006年4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 和行动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裁军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 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贯主持公道、伸张 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国权威
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 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 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 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 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 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 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5、自尊和尊重他人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外交成就 历史意义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 民的团结。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中国维和部队所到之处都以严明的纪律,高 尚的风格和高超的技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资料: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 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 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至今 中国共裁军173万。
重要论断:
和平与发展是当 代世界两大主题。
一、外交关系的调整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新的内 外形势? 2、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有哪些方面? 3、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 内工作重心的转移之间的关系?
1984年邓小平接见尼日尔元 首赛义尼时说:
6
7 8 9 10 11
1972年
1972 1978 1979 2001 2001
改善了中美关系,打开了中国 中美《联合公报》 外交的新局面。 中日《联合声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改善了中日关系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 安全与稳定。
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 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

图1:新中国初毛泽 东与斯大林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三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状况怎样?
“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 生的人民政权巩固。 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长期以 来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守势。 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5)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二、外交成就
(一)活跃的多边外交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3、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1)参加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成就 阐述中国关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民主化、 加强联合国作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立 场;中国倡议下,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历史上首 次会晤,发表会晤文件。 4、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对 外 关 系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 “一边倒” 针和实践 《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万隆会议 重大突破之一 ——重返联合国
外交关系 的突破
重大突破之二 ——中美关系解冻 重大突破之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依据(背景)
(1)国际形势的发展 (2)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调整内容
(1)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 (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复习)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复习)

⒋背景(依据、形势)? ⑴国际:形势变化的结果
80S美苏缓和,第三世界壮大,90S两极 格局终结,新旧转换,多极化趋势发展。
⑵国内:改革开放、社建设的需要
⑶认识: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 题的科学判断
外交活动的成就 1、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跃的多边外交 江泽民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 表现: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活动
“三” ⒈开展活跃的多边外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
⒉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以亚太经合组织为标志
⒊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标志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 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表现在 ①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 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6日上午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开幕,160多个国家的 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会。
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合影
外交活动的成就 ⒈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跃的多边外交 论坛性地区经济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 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区域集团) 签字仪式的与会国元首签字后举杯庆贺。(中俄哈塔吉乌) 表现:
1993年出席首次亚太经合领导非正式会议,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 2001年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五国机制到区 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大小共倡、 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2004年APEC峰会在智利举行,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源自智利的 1993年,首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召开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第九次领导非正式会议 “牛仔披风”,每件衣服需要巧妇连续工作四个月时一边倒——全方位” ⒈二个坚持的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 重意识形态——重国家利益 重安全——重发展、重和平、树形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2.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外交活动
(1)原因
20世纪70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_______________的力量;
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破产;中国_________________的逐步提高。
(2)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_________________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3.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难点
1.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
2.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与美苏关系的调整变化及其原因
四、知识梳理
【考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建立一年时间,与_______个国家外交关系。
(2)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材料一: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不断加强中苏边界的武装力量,……1975年以后,苏联势力大肆渗入印度支那,加紧在越南金兰湾等地建立海空军基地,竭力支持越南反华、排华和侵略柬埔寨。1979年苏联又大举侵入阿富汗……
——孙泽学《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文革”开始后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同已建交和半建交的 40 多个国家中的近 30 个国家先后发生外交纠纷……到 60 年代末,外国在中国设立的领馆由 60 年代初的 30 个锐减到 6 个,而中国在国外的领馆也由 14 个减少到 5 个。中国远离国际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
——郭伟伟《当代中国外交研究》
探究2-1:中美寻求改善彼此关系的原因各有哪些?
材料三 这一时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材料:“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毛泽东选集》(第4卷)
从国际因素看
从国内因素看
探究1-2:有人说,我们既要独立自主,又要“一边倒”,岂不矛盾?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探究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面临怎样的外交环境?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旨在和平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4)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______________方针,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外关系导学案2018.04.26
福州二中陈菊红
班级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考试大纲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考点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外交政策的调整
1985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强调反对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为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的国际环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外交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________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______;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________________。
2.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美国长期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在与__________争霸中处于___________地位;
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对________________构成严重威胁;
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解决_____________问题。
(2)过程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________关系的改善;世界上掀起与中国________的热潮。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____访华,双方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交。
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______________,打开了两国_____________的历史新篇章,有助于维护_______________的和平。
(1)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________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以促进地区安全和稳定。
五、问题探究
探究1:新中国建立前后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一边倒”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