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专用)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精编作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精编作业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在我国航天活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 )。

①“东方红一l号”卫星的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③航天飞机研制成功④“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西方媒体之所以称杂交水稻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因为( )。

①水稻育种取得历史性突破②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③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④彻底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5.阅读下列文字材料。

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l”号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6.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果断地作出的决策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863”计划C.发展载人航天工程 D.发展“两弹一星”8.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D.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9.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优选)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优选)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科学知识。

一、两弹一星1.原因(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成就(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易混易错]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1.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提示保障国家安全和建设。

2.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提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1.发展概况(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提示(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45分钟作业3

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45分钟作业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目标导航1.一定要记住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要学会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新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一定要下工夫掌握!课前预习(10分钟,10分)一、两弹一星1.原因(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2)反对核威胁,打破________。

2.历程(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3)1966年10月27日,________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________。

(4)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________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_______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6)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________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二、东方魔稻1.研制:1973年,________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________,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2)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1)________年,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________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影响:我国政府实施以________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____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1)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的________。

(2)在未来5~10年里,将给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
结合导学案预习: 两弹一星
预习目标:了解原子弹、导弹及人造卫星的等科技成就
自主学习二:
结合导学案预习: “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预习目标:了解杂交水稻、计算机及神州飞船等科技成就
【教材解析】幻灯片
1-5 DBCCA 6-10 CADBD 11-13 CAA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6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6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重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难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材整理1两弹一星1.背景(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成就时间重大成就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深度点拨]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有哪些?【提示】(1)“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2)打破了核垄断,加强了国防能力;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教材整理2“东方魔稻”1.研制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2)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教材整理3“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教材整理4“神舟”号飞船1.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意义(1)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两弹一星”的是( )①长征三号火箭 ②原子弹爆炸③东方红1号 ④导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解析:“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故选B 项。

答案:B2.“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是那个时代最流行的词汇。

以“东方红1”号命名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于( )A .1953年B .1964年C .1970年D .1978年解析: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答案:C3.下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解析:题干隐含的时间是1966—1976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诞生是1983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是196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符合题干要求的是③④。

答案:D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 .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解析: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领先于日本和欧洲。

最新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最新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排除③。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关键是时间:“文革”时期。

①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故排除①③。

3.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B.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突破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Ⅰ”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

4.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

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

C、D两项晚于B项,排除。

【高中教育】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高中教育】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2/4
答案 C
4。“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
任高歌。”这是张爱萍将军作的一首诗,对这首诗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研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B、C 三项说法正确,D 项错误。中国是
当时世界上第 5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次于苏、美、法、日。
答案 D
3/4
7。我国虽然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我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 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定与条件限定。A、D 两项不属于空间技 术方面取得的成就,C 项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的成就, 只有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4 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 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 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 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 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 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 21 世纪 30 年代,中国人口将达 16 亿,那 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 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 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 (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来解决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 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科技成就,分别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通过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排除③。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B.①②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关键是时间:“文革”时期。

①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故排除①③。

3.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

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突破
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Ⅰ”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

4.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

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

C、D两项晚于B项,排除。

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

”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
解析:选A。

邓小平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所以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6.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

由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故选B项。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等。

这些巨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有( )
①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体制很完善
③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科技强国
④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虽然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等,但这并不能证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很完善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因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8.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这反映了我国( )
A.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解析:选D。

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故选D项。

其他三项只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某阶段或某一方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的所有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

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
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三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材料四“神舟”五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大跨越,飞船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解决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3)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影响?
解析:第(1)问,材料中的意思比较明显,就是在关键问题上不能让别人卡脖子;第(2)问,袁隆平的成就主要是杂交水稻技术;第(3)问,根据前两则材料归纳即可。

答案:(1)尖端科技要靠自己创新,不能依赖别人。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

(2)杂交水稻技术。

(3)科技成就:原子弹、杂交水稻、航天技术。

影响: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载人航天飞船上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117)
“863”计划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计划?
提示:“863”计划的主要特点是跟踪世界高新技术动向,以高新技术领域作为我国研究发展的重点。

实施这一计划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面临着高新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二、自我测评(教材P117)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说明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提示: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载人航天技术等。

两弹一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对通信数字领域贡献突出;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巨型计算机的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深刻影响;“载人航天工程”将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2.以网络技术为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人们通过互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在网络中得到各种信息,也可以迅速传送信息,网络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