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27课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
⑥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1975、11 ——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1、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进程
3、影响: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②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环境,有利于世界和平 ④促进了其它领域的发展
8、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C ③②①④
D)
D ②①④③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 碑 ②在未来5—10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和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
嫦娥二号 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 2010年10月1日
• 嫦娥三号2013年下半年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二、“东方魔稻”——杂交水稻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有何重大影响?
试 爆 成 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精品

推进新课 “东方魔稻”
袁隆平
推进新课
袁隆平其人:
自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
主 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
学 习
稻研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并使之成为中国 各族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推进新课
➢ 它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 后来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储备了人才,积蓄了后劲;
自 ➢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使我国赢得了与自己的幅员 主 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地位,加重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一方砝 学 码的分量; 习 ➢ 它奠定了中国人民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技术的技术与人才基
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其中的“两弹”应该是指( A )
A.原子弹、氢弹 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 D.原子能、原子弹
当堂检测
2.一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 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 为他( C ) A.研制原子弹成功 B.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
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推进新课
袁隆平杂交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
➢ 袁隆平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
自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主 ➢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被 学 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习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九年级政治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254971327cnh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学生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
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影响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原子能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背景:美苏核垄断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生物技术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背景:地少人多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4、航天技术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二、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影响:“科教兴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
27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2345
2.“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说这句话的最 有可能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四光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及对信息的把握能力。由题干中的“实现超 级稻亩产一千公斤”可知,他的贡献主要是研究出籼型杂交水稻,因此选B项。A、 C两项是国防科技学家,D项是地质科学家。 答案:B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自主思考“两弹一星”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对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和加强国防实力具有重 要作用;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 (2)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社会主义 制度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的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 (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 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5)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6)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 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1】 “‘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 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 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 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7课__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引入: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如:(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银河”系列计算机(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4)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B、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E、经济实力的增强F、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3.新中国科技战略的发展历程:(1)、1949年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制定和实施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3)、1978年.3月科学大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论断;(4)、1985年.3 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和“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5)、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及成就知识的补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等。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第27课(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导入新课: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学生:回答星(板书)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学生:回答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教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原子弹、导弹等核武器的杀伤性有所了解,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这些悲惨的画面让我们触目惊心,那么素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建国初期还要研究原子能呢?这是否违背了我们爱好和平的初衷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一子目,来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回答教师:研制核武器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需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文革”时期。
(1)原子弹 (2)氢弹(3)导弹
(4)遥感卫星 (5)人造地球卫星
A、(1)(2)(4) B、(1)(2)(5) C、(1)(3)(4) D、(1)(3)(5)
2、(2011·北京模拟)邓小平曾说过:“如果60年代以 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
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
2、影响:P115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 “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一亿次)。
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 功(每秒130亿次)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 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21世纪之初得以实 现。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
2003年10月15日-神五 2005年10月12日-神六 2008年 9月 25日-神七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 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 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4.(2011·揭阳模拟)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 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 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解题关键】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解答问题的前提, 对重大科技成就出现时间要记牢。题干是“新中国科技世 界之最”,而A、B、C三项都在美苏等国之后
3、意义: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 垄断,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和国际威望,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导弹部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饥饿的女 孩》获1994 年普利策新 闻摄影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8日发表的 《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 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 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 1964.6 射成功 1964.10 1966.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 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 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 四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 1970.4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界先进国家行列。
(四)航天:“神州”号飞船 1、成果: 2003年-神五
2005年-神六 2008年-神七
神州五号飞船发射
中国首位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踏上征程
杨利伟在宇宙飞船上与地 面进行了实时天地对话
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 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 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 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列举新中国成立
以来的科技成就。(军事、生
物、信息技术、航天科技等)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军事:两弹一星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一)军事: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标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能提高国家国际地位 B.当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C.科技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D.科技发展推动民族振兴 )
3、2008年5月4日《江门日报》刊载“墨顽 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 画,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A.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 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 父”。
钱学森 他是谁? ________
猜一猜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 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 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 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 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 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 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 为“两弹元勋”。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东方红一号”重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73公斤,比苏联 “东方红一号” (83.6公斤)、美国 (8.2公斤)、法国(38 公斤)、日本(9.4公斤) 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 号传递方式、星上温 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 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 水平。
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 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 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 事。”
猜一猜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 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 吃饭问题。” 他是一个真正的 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 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 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 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 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 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他是谁? ________ 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解决了中国以致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提供了战略思路。
2001年2月19日,袁 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 高科技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 们走向一个丰衣足 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 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 “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果: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1983年)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1997年)
第27课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大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 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 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 全面的发展。
1.政治: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提高中国国际 地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2.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增强了综合 国力 3.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方式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对国民经济 对政治军事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人们的思维
材料题解析方法:
第一步,审问题。 1、看答题依据 2、分析问题的限定词。确定答题角度和范围 第二步,分析材料。 1、找关键词、句。 2、联系所学。 3、将所学与材料实现嫁接。 第三步,组织答案。 1、问什么答什么 2、要点化 3、序号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 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取得成就的原因
1 .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稳 定,社会制度的优越(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的增强 4 .科学家的努力 5 .党和政府的重视
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 1、内部条件 经济基础 政治条件 政府态度 科学家个人因素 2、外部条件
三、新中国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二)生物:“东方魔稻”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 为什么要这么说? 1、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成就 (1)理论: 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
(2)实践: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 “超级杂交稻”。
2、意义
5.2010年1月11日,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
创者之一孙家栋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A.过渡时期 C.“文革”时期 )
B.十年全面建设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属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
(一)军事:两弹一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 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
作用
影响 增 强 了 综 合 国 力 振 奋 了 民 族 精 神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国家的独立(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
取得成就的原因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两弹一星”所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