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
9以内进位加减法

8+6= 14
2
10
想: 8加( 2 )得10。 10加( 4)得(
4
14)。
4
想一想:
9+4= 13
6+6= 12
5+9= 14
小结: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
得数。
做一做:
1、
7+3+3= 13
7+6= 13
8+2+5= 15
8+7= 15
课后练习: 9+1= 10 9+4= 13 9+2= 11 9+5= 14 9+3= 12 9+6= 15
6+7=
想: 6加( 4 )得10。
复习
6+7= 13
想: 6加( 4 )得10。 10加( 3 )得( 13 )。
4 3
10
复习
1
7+5=
想: 7加( 3 )得10。
复习
7+5= 12
3
10
想: 7加( 3 )得10。 10加( 2)得(
2
12)。
复习
7+8=
想: 9加( 1 )得10。
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
9以内的进位加减法
1、组成: 9 2
7 7 3 4 3
8 5
9
3 6 2
7
5 8+8= 16 9+6= 15
2、口算:5+8= 13 9+2= 11
复习
7+7=
想:7加( 3)得10。
复习
7+7= 14
想: 7加( 3 )得10。
3 4
10
10加( 4 )得( 14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学会将两个数相加,并能够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进位加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卡片:用于游戏教学,巩固知识。
3.学习用品:如笔、纸等,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说出它们的和。
这样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他们对加法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出示一个加法算式:3 + 5 = ? 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说明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或者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竞赛。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讲解及专项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例题讲解一进位加法(凑十法)列式:9+1=1010+4=14思考过程: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个加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要与第一个加数凑成10。
第二步:将10加上拆出的另一个数。
(拆第一个加数也是可以的,拆第二个加数是便于孩子能对齐着直接看出题目中的哪个数被拆成了哪两个数,便于检查。
)退位减法方法一:列式:14-4=1010-1=9思考过程:第一步:想拆分,拆减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是被减数的个位数。
被减数减去拆出的其中一个数退到10.第二步:将10减去拆出的另一个数。
方法二:列式:10-5=54+5=9思考过程:第一步:想拆分,拆被减数。
把被减数拆成十和几。
将10减去题目中的减数。
第二步:将拆出的几加上第一步的结果。
数字拆分法9+6=9+(1+5)=(9+1)+5=15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退位减法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例题讲解二例、有个加数是一位数总结:个位加个位、满十标进位、写个位,十位加进位。
例、减数是一位数总结:个位减个位、不够十位标借位、写个位,十位减一再计算。
例、加数是两位数练、例、减数是两位数总结:个位减个位、写不够十位标借位、写个位,十位减一再计算。
专项练习10+7=64+1=31+4=17+3=4+86=33+2=4+45=6+13=63+7=3+92=5+3=1+18=76+2=47+2=48+1=2+47=33+2=71+2=4+93=2+97=4+5=72+7=8+50=43+1=20+6=2+17=8+1=1+19=7+11=62+8=75+3=4+75=3+15=40+4=5+4=2+6=13+3=33+6=3+85=4+22=93+2=6+51=8+61=6+52=3+42=6+70=6+54=1+26=39+2=38+6=37+4=19+4=28+3=86+6=63+8=49+8=14+7=55+6=65+9=49+3=36+8=8+3=57+7=9+6=45+8=27+8=58+3=36+7=17+4=17+7=43+9=48+6=69+7=75+9=72+9=64+9=29+9=19+8=28+6=29+2=48+3=88+3=22+9=48+5=63+9=27+7=54+8=67+9=17+8=33+8=49+7=28+5=28+5=64+8=75+6=78+8=28+3=5+9=34+8=86+7=练习本例如1:加法8+5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一年级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口诀

一、什么是进位和退位加减法?在数学中,进位和退位是指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当某一位的和(或差)超出了该位的表示范围时,需要向高一位进位或向低一位退位的操作。
具体来说,当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某一位的和大于等于10,就需要向高一位进位;而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某一位的被减数小于减数,就需要向高一位借位。
二、进位和退位加减法口诀1. 进位加法口诀:在进行进位加法时,我们需要记住以下口诀:- 个位相加超过10,向十位进位加一;- 十位相加超过10,向百位进位加一;- 百位相加超过10,向千位进位加一;- 以此类推,每一位相加时都要注意是否需要进位。
2. 退位减法口诀:在进行退位减法时,我们需要记住以下口诀:- 个位被减数小于减数,向十位退位借一;- 十位被减数小于减数,向百位退位借一;- 百位被减数小于减数,向千位退位借一;- 以此类推,每一位相减时都要注意是否需要退位借数。
三、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示例1. 进位加法示例:比如我们要计算342 + 267的和,按照进位加法口诀,我们首先从个位开始相加:- 2 + 7 = 9;- 4 + 6 = 10,需要向十位进位;- 3 + 2 + 1(进位)= 6;342 + 267 = 609。
2. 退位减法示例:再比如我们要计算524 - 189的差,按照退位减法口诀,我们从个位开始相减:- 4 - 9,需要向十位借位;- 2 - 8,需要向百位借位;- 5 - 1 = 4;524 - 189 = 335。
四、如何运用口诀进行进位和退位加减法1. 在进行进位和退位加减法时,首先要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熟记相应的口诀。
只有掌握了口诀,才能在计算过程中迅速正确地进行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2. 针对不同的加减法题目,可以将口诀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逐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为了更好地掌握进位和退位加减法,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前言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章节涉及到数学中的加法运算,特别是在数字超过10时的进位运算。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字的加法运算方法和进位加法的特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位加法的概念1. 进位加法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当某一位的数字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更高的位上进一位。
当个位数字相加的结果为10时,需要向十位进一位。
2. 进位加法的特点是在数字相加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每一位数字的相加结果,及时向高位进位,确保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三、进位加法的具体运算方法1. 个位数字相加:当个位数字相加的结果小于10时,直接写下相加的结果;当个位数字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将个位数字的进位部分写在个位上,并向更高的位进位。
2. 十位数字相加:在个位数字相加的基础上,再将十位数字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同样需要观察是否需要进位。
3. 如此类推,对更高位的数字相加,依然需要观察是否需要进位,确保加法运算的准确性。
四、进位加法的练习方法1. 基础练习:通过10以内的数字进位加法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扩展练习:逐渐增加加数的位数,让学生在进位加法的运算中能够观察每一位数字的相加结果,并及时向更高位进位。
3. 综合练习:将进位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加法的知识。
五、进位加法对学生的重要性1.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进位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理解加法运算中的进位规则。
2. 打好数学基础:进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掌握好进位加法的知识,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进位加法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进位加法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六、结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进位加法的知识,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字的加法运算方法和进位加法的特点,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凑万十法)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凑万十法)导言进位加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非常重要的。
凑万十法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简单策略。
本文档将介绍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万十法技巧和应用方法。
凑万十法的基本原理凑万十法是基于十的概念,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两个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开处理,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并将两个结果相加。
在相加的过程中,如果个位数的和大于等于10,则需向十位数进位,将进位的值加到十位数上。
凑万十法的步骤下面是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万十法步骤:1. 选择两个要相加的数,其中一个数可以代表被加数,另一个数可以代表加数。
2. 首先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得到个位数的和。
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十位数进位。
3. 在十位数的位置上加上进位的值。
4.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凑万十法的应用举例下面是几个应用凑万十法的进位加法的例子:例子1:假设要计算23 + 18。
1. 首先将个位数相加:3 + 8 = 11。
11大于10,所以需要进位。
2. 在十位数的位置上加上进位的值:2 + 1 = 3。
3.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3 + 3 = 6。
所以,23 + 18 = 36。
例子2:假设要计算17 + 9。
1. 首先将个位数相加:7 + 9 = 16。
16小于10,无需进位。
2. 十位数上没有进位,保持为1。
3. 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1 + 6 = 7。
所以,17 + 9 = 26。
结论凑万十法是一种简单易懂的进位加法策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掌握该方法可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多做练习,学生可以逐渐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课件

解决问题
应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习如何应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买 了3个苹果,还想买如12+5=__,巩固所学 内容。
思维拓展
1
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于日常生活
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掌握
数学规律的发现 有力地发现
回顾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兴趣,将所学知识巩固到生活中, 从而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
将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2
启发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引导学生在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认识数学的基础上渐渐乐在其中,从而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看法。
总结
加法基础情况 掌握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 位加法《解决问题》课件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通过学习,您将掌握加法 基础,应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并改变对数学的认知。
加法基础题
学习进位加法概念
通过认知进位加法的概念,了解进位加法的基础知 识,打下加法知识的基础。
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加法运算,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法运算,但对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教具等。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教具等展示与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进位加法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