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教学教材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 什么是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做一道美味的菜,食材新鲜,调料得当,但有一样东西让你的味道更上一层楼,那就是萃取!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就是一个在化学和食品领域里发挥魔力的“厨艺秘诀”。
好吧,简单来说,它就是利用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来提取植物中的精华,比如油、香味或者其他活性成分。
它听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它就像是在做一道高级的浓汤,把好东西从食材中提取出来。
1.1 超临界流体是什么?超临界流体,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怪物,但其实它是个很乖的家伙。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有各自的特点,但当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下,它们就会变得很奇妙,成为“超临界流体”。
在这个状态下,二氧化碳既可以像气体一样流动,又可以像液体一样溶解东西,简直是“水火不容”的完美结合。
就像在派对上,气氛一高涨,大家都融入了一起,开心得不得了。
1.2 为什么选择二氧化碳?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二氧化碳呢?其实,二氧化碳是个环保小天使,它的来源广泛,成本也相对低。
而且,提取出来的成分没有残留,有些就像小孩子的作业,干干净净,放心使用。
再说,它提取的产品往往质量更高,口感更好,香味更浓,谁不喜欢呢?2.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过程接下来,咱们聊聊这个神奇的过程。
首先,我们得准备好要萃取的材料,像是香草、咖啡豆或者草药,这些都是“主角”。
然后,把这些材料放进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就像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小窝。
接着,我们就开始给这个小窝加压、加热,让二氧化碳变成超临界状态。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材料做个“深层按摩”,把他们里面的精华一股脑地释放出来。
2.1 这个过程的好处说到好处,那可真是不胜枚举。
首先,这个方法非常高效,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取出大量的成分,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其次,超临界流体的低毒性,让这个萃取过程更安全,更健康。
谁都不想吃到有害物质吧?而且,由于它不使用溶剂,所以最终的产品味道更加纯正,简直就是“无污染”的代名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操作步骤

SFE-CO2萃取技术操作步骤一、开机操作1.开启墙上的总电源(最下面一排右数第二个),面板总电源。
开启萃取1、分离1、分离2按钮,设定萃取温度(范围35~60℃,正常约45℃)和分离1温度(范围35~65℃,正常约50~60℃),分离2的温度不动(正常约35℃)。
2.看三个水箱的水位离口1至2公分,看水泵是否运转(水面有波动的话一般为转动或查看泵的叶片)。
3.开启面板制冷电源,启动制冷箱(顺时针扭90°,与地垂直)。
4.等萃取分离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和冷机停时(此时准备向料桶加料),打开阀门1,2(逆时针旋3圈,每圈360°),打开球阀(在主机背面,逆时针扭至水平),关阀门4,5,慢慢打开阀门3,排气(听排气声),使萃取压力为0,打开堵头。
二、装料操作1.加料:自下而上依次为物料(得率不少于5%,量至少达料筒高度一半,最高离料口2公分)→脱脂棉(圆形,直径比滤网长1公分)→白圈→滤纸→滤网→盖子(注意反正,细口朝下,用专用工具盖紧,能用吊篮提住)。
2.装料筒:自下而上依次为料筒→黑色细O型环→通气环→堵头(内部套黑色粗O型环,用水润湿)。
三、萃取操作1.关阀门3,慢慢打开阀门4(稍微逆时针扭一下,幅度很小),使萃取1压力与贮罐压力相等。
2.慢慢打开阀门3排气5~10秒,关上。
3.全开阀门4和5(逆时针旋3圈,每圈360°),关阀门6(先顺时针旋2圈),泵电源,即绿灯(泵1调频,频率范围12~18,一般16~18,此时设定开CO2为18),按RUN,看萃取1压力,等萃取1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最高不超过35MPa,正常20~30MPa,此时设为约25MPa),调阀门6使之平衡,关阀门8,升分离1压力(最高不要超过11MPa,正常8~10MPa,此时设定为10MPa),等分离1压力达到设定压力,调阀门8使之平衡。
(注:分离2的压力永远不能关,与贮罐压力相等)看时间开始循环(一般每半小时一个循环)。
3-4 超临界CO2萃取

3-4 超临界CO2萃取实验第一部分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名称:专业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项目名称:超临界萃取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实验学时:4-6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通过超临界萃取制出产品。
2、了解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和操作。
学会索取数据,处理实验数据。
3、掌握产品的分析测试方法。
二、预习与参考1、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实验中心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2003年2、刘家祺主编,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3、刘家祺主编,分离过程与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三、设计指标设计实验步骤,索取实验数据,要求产品中主成分的含量在80%(wt)以上。
四、实验要求(设计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流程、实验步骤,分析方法等。
五、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超临界萃取装置,天平,自选原料,气相色谱仪,阿贝折光仪,玻璃仪器。
六、调试及结果测试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自行调试。
分析仪器有阿贝折光仪、气相色谱仪。
七、实验报告要求要求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反应转化率和产品的收率,并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包括方案的合理性、误差分析、成败原因等)。
八、思考题1.超临界萃取有哪些特点?2.如何获得较高压力?3.产品的分析方法如何选择?第二部分超临界CO2萃取实验(参考)图3-4-1超临界CO2萃取设备流程图1、通三相电源后,打开总电源开关;2、加热:打开萃取和解析釜的加热开关,并在控温仪表上设定其各自的温度参数;3、装料:将物料先装入物料筒,再将物料筒装入萃取釜;4、冷却:打开冷水机组,并设定温度5℃左右,等待制冷温度达到设定值;5、进气:打开CO2气瓶。
先关闭阀 V4、V6、V8、V9,然后打开阀 V2、V3、V5让CO2进入萃取釜;6、升压:在温度到达设定值后,打开高压泵开关,高压泵开始加压,在萃取压力达到所需压力时,打开并调节阀V9使解析釜的压力稳定在所需的压力之上;7、同样当解析釜到达所需压力时,打开并调节阀V7,使解析釜的压力稳定在所需的压力之上8、萃取完成后,打开阀V8放出解析物;9、出料:先关闭各个控制电源,再关闭总电源。
CO2超临界萃取操作步骤

HA120-50-01 CO2超临界萃取操作步骤
1:开机:接通空气开关→→→开启“启动”绿色按钮→→→分别开启“制冷”“萃取”“分离Ⅰ”“分离Ⅱ”“流量”按钮→→→CO2气瓶开启(注意:压力至少达到5MPa时才能使用,否则要先接通连接钢瓶的电源,加热CO2钢瓶气体,至压力达到5MPa后,拔掉其加热电源)→→→逆时针开启阀门1到最大后旋回半圈→→→逆时针开启阀门2到最大后旋回半圈→→→逆时针缓慢开启阀门4到最大,使压力表读数慢慢上升(此时听到有气体放出的声音)→→→顺时针关闭阀门3→→→逆时针开启阀门7至最大后旋回半圈→→→逆时针分别开启阀门9、10、13、12(旋转旋钮3至4圈以上)→→→顺时针关闭调节阀5(旋转旋钮2至3圈)→→→开启“主泵电源”按钮→→→待主泵显示器上显示的频率稳定后,调频率至读数值为23-24→→→开启主泵电源旁边的“启动”按钮→→→顺时针缓慢关闭调节阀5(注意:要缓慢旋转调节阀5,此时指示压力的指针缓慢上升,待压力表指针不动时,再缓慢旋转调节阀,至萃取压力上升到25MPa左右即可)→→→记录萃取时间
2:关机:关闭主泵电源旁边的“启动”按钮→→→关闭“主泵电源”→→→逆时针开启阀门9至最大后旋回半圈→→→逆时针缓慢开启阀门5至流量数值显示为6至7(即各压力表读数值均等)→→→顺时针关闭阀门4、7→→→逆时针开启阀门3让气体缓慢排出,便于降低压强→→→顺时针关闭阀门9、10、13、12→→→关闭“制冷”“萃取”“分离Ⅰ”“分离Ⅱ”“流量”按钮→→→停止工作→→→
关CO2气瓶→→→关电源→→→等待萃取压力为零→→→打开萃取缸盖,取出料筒,萃取过程结束。
3:取料:分离出来的物质分别在阀门a2、阀门a3处取出。
注意:若萃取室压力大于25之后不能调下(最高不能超过35),若发生此种情况,立即关闭主泵电源或停止按钮。
第五章超临界萃取共89页文档

(4)SCF的介电常数、极化率和分子行为 与气液两相均有着明显的差别。
2020/5/10
7
三、超临界流体的应用
超 临 界 聚 合 反 应
2020/5/10
超临界萃取
SCF
超临界中化学反应
超 细 颗 粒 及 薄 膜 材 料 制 备
8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T<Tc时,液态和固态共存; T>Tc时,只存在一相,即“超临界”
流体状态。
当气体的温度超过Tc ,压力超过pc后,
物质的聚集状态就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 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2020/5/10
5
黏度较小、扩散和渗透能力都较大(接 近于气体);
密度较大、溶解溶质的能力较大(接近 于液体);
(3)新材料的开发应用,设备耐压问题 将得到解决;随着体系研究的深入,基础 数据逐步完善,设备放大问题也可解决。
2020/5/10
12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的萃取原理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超过临界压力和临 界温度的非凝缩性的高密度的流体,它的 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因而具有优异 的溶剂性质。
物质的溶解能力一般和它的密度成正 比关系,超临界流体可以通过压力和温度 的变化大幅度调节流体的密度,以便有选 择地溶解目的物。
咖啡因,超临界流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19临92界年聚,合De反sim应o,ne得首到先分报子道量了达SC27-万CO的2为聚溶合剂物,,开超创 了超临界CO2高分子合成的先河。
2020/5/10
10
六、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1、存在问题
(1)设备在高压下工作,设备投资大,维 修费用大,设计和制造技术要求高。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教学教材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3.2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除了在一些食品提取工业中实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外,其在高附加值产品分离中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其重要性也日显增加。
尤其是随着有关毒性物质排放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SCFE的使用范围也会日渐扩大。
但是SCFE的使用可行性是与过程的规模、产品的价值、是否需用无毒溶剂的一些因素有关。
因此,只有进行周密的设计后,才能定量权衡上面提出的种种因素。
一旦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便会吸引到企业界和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当前,不仅仅是国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作了扼要而实用的综述[1],而且在国内召开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有多篇论文专门讨论了SCFE 的工艺与设备设计。
早八十年代就出现了SCFE过程设计和开发的报告,近30年间,有关SCFE的设计研究还在不断进展,逐渐完善。
有些产品,如真菌脂质的提取,不仅要作SCFE的过程设计,而且还要作其他单元操作,如对液液萃取的设计进行比较,从经济上确定何种过程有优势,从而便于在进一步的投资中作出判断。
可以说,目前SCFE已如其他比较成熟的单元操作一样,设计、仿真和优化(design,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的工作已全面开展,这也从-个侧面表明SCFE的实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3.2.1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装置的开发步骤图3-16示出了任一扩散分离过程科学开发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2中确定所涉及物料的特征后,一般情况下,若选用传统的分离单元操作,如蒸馏、液液萃取等,往往是凭设计者的经验来选定,较少采用预设计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直接进行实验研究。
但SCFE是新技术,对其了解不多。
为了能和其他分离过程作出比较,必须在此前作出预设计或过程仿真、优化,其流程如图3-16所描述。
按照科学开发的原则,不管采用何种分离过程,理应先进行仿真,再作实验验证,有利于省时省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教学教材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3.2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除了在一些食品提取工业中实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外,其在高附加值产品分离中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其重要性也日显增加。
尤其是随着有关毒性物质排放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SCFE的使用范围也会日渐扩大。
但是SCFE的使用可行性是与过程的规模、产品的价值、是否需用无毒溶剂的一些因素有关。
因此,只有进行周密的设计后,才能定量权衡上面提出的种种因素。
一旦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便会吸引到企业界和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当前,不仅仅是国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作了扼要而实用的综述⑴,而且在国内召开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有多篇论文专门讨论了SCFE 的工艺与设备设计。
早八十年代就出现了SCFE过程设计和开发的报告,近30年间,有关SCFE的设计研究还在不断进展,逐渐完善。
有些产品,如真菌脂质的提取,不仅要作SCFE的过程设计,而且还要作其他单元操作,如对液液萃取的设计进行比较,从经济上确定何种过程有优势,从而便于在进一步的投资中作出判断。
可以说,目前SCFE已如其他比较成熟的单元操作一样,设计、仿真和优化(design,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的工作已全面开展,这也从-个侧面表明SCFE的实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3.2.1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装置的开发步骤图3-16示出了任一扩散分离过程科学开发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2中确定所涉及物料的特征后,一般情况下,若选用传统的分离单元操作,如蒸馏、液液萃取等,往往是凭设计者的经验来选定,较少采用预设计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直接进行实验研究。
但SCFE是新技术,对其了解不多。
为了能和其他分离过程作出比较,必须在此前作出预设计或过程仿真、优化,其流程如图3-16所描述。
按照科学开发的原则,不管采用何种分离过程,理应先进行仿真,再作实验验证,有利于省时省力。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课件

开发新型萃取剂
探索新型超临界流体和夹带剂,以应 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萃取需求。
扩大应用领域
加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新能源、 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展 其应用范围。
提高设备性能与稳定性
改进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设计,提高 其性能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THANKS
高效能萃取技术
研发更高效、更快速、更节能的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高萃取
效率和产率。
智能化控制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新型萃取剂的开发
研究新型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剂,以 提高萃取效率和选择性,满足不同 应用领域的需求。
应用领域的拓展
为了提高萃取效率,有些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萃取部分还配备了加热器和搅拌器。
分离部分
分离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将萃取出 来的目标组分从超临界流体中分
离出来。
分离部分通常包括一个冷却器和 一个收集器,用于将超临界流体 降温并收集分离出来的目标组分
。
有些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分离部 分还配备了精馏塔或吸附剂,以
进一步纯化分离出来的组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简介
简要介绍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基本原 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阐述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在萃取效率、 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工业 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02 工作原理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密度接近液体,扩散 系数接近气体,具有 良好的传质和扩散性 能。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可以用于萃取和分 离不同种类的物质。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与计算机控制系 统结合,实现萃取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挑战与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及设备3.2 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除了在一些食品提取工业中实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业化外,其在高附加值产品分离中也展现出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其重要性也日显增加。
尤其是随着有关毒性物质排放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SCFE的使用范围也会日渐扩大。
但是SCFE的使用可行性是与过程的规模、产品的价值、是否需用无毒溶剂的一些因素有关。
因此,只有进行周密的设计后,才能定量权衡上面提出的种种因素。
一旦得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便会吸引到企业界和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
当前,不仅仅是国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作了扼要而实用的综述[1],而且在国内召开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有多篇论文专门讨论了SCFE 的工艺与设备设计。
早八十年代就出现了SCFE过程设计和开发的报告,近30年间,有关SCFE的设计研究还在不断进展,逐渐完善。
有些产品,如真菌脂质的提取,不仅要作SCFE的过程设计,而且还要作其他单元操作,如对液液萃取的设计进行比较,从经济上确定何种过程有优势,从而便于在进一步的投资中作出判断。
可以说,目前SCFE已如其他比较成熟的单元操作一样,设计、仿真和优化(design,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的工作已全面开展,这也从-个侧面表明SCFE的实用性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的关注。
3.2.1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业装置的开发步骤图3-16示出了任一扩散分离过程科学开发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2中确定所涉及物料的特征后,一般情况下,若选用传统的分离单元操作,如蒸馏、液液萃取等,往往是凭设计者的经验来选定,较少采用预设计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直接进行实验研究。
但SCFE是新技术,对其了解不多。
为了能和其他分离过程作出比较,必须在此前作出预设计或过程仿真、优化,其流程如图3-16所描述。
按照科学开发的原则,不管采用何种分离过程,理应先进行仿真,再作实验验证,有利于省时省力。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图3-16的开发流程,更为开发研究者乐于采用。
Lira[2]指出,图3-16中的步骤4和6是决定最终SCFE是否成功的关键。
但是没有步骤3和5,更多的优化工作要在实验验证(步骤7)后进行,这就延缓开发进程和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图 3-16 一个扩散分散过程科学开发的流程示意图1-要处理(分离)物料的给定;2-物料的表征;3-组分的热力学性质;4-溶剂或混合溶剂的选择;5a-平衡性质的模型化;5b-传递性质的模型化;6-过程设计;7-实验验证;随着工业化的SCFE装置的投产,达到设计规模的正常操作,得出符合要求的产品是工艺、工程、设备、仪表与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和总体水平的体现。
要确实保证SCFE装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操作的合理性和足够的便捷性等,设备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召开的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中都设有“超临界设备”的栏目。
也报道了不少我国在研究、开发和制造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的有关看法、经验和成果。
下面是几个国内外关于SCFE设备的例子。
3.2.1.1 国外的工业化装置的实例1978年德国的HAG公司的大型工业化咖啡豆脱咖啡因装置投产后,还有其他的工业化SCFE装置也相继建成。
表3-1 德国和美国的SCFE工业化装置表3-2 日本的SCFE实用化装置根据报道,日本已有SCFE工业化装置约20个,过去主要是生产香料和色素等,这和表3-2多数内容基本符合,但最近新的装置主要是向食品和制药行业扩展,其主要意图是调节、减少有机溶剂在上述行业中的应用,力求符合环保要求。
还透露日本已试图用SC-CO2从藻类中提取虾青素(astaxanthin) 的研究。
意大利的学者也十分重视研究和开发超临界流体技术,并在推动其工业化的进程,例如位在Salerno的Essences香精厂,用SCFE和分级分离生产精油,用4×300L的萃取釜,后面有4级分离,后面的三个分离器用的是专利技术旋流式分离器(cyclonic separation vessel)。
到目前为止,SCFE应该还是一种化工的新技术,用的又是高压技术和设备。
从事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员以及企业界人士对其工业化过程的成果是十分关注的,但是有关SCFE工业化的资料很少,不易收集。
但只能介绍一些已见诸于期刊,专利中的信息,再做些分析。
Maxwell House咖啡的工业化是以Katz等的专利为根据的。
图3-17示出了用该专利提出生产约50000t/y脱除咖啡因的咖啡豆的萃取塔。
在萃取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了带闭锁装置的布料器(Lock hopper vessels)。
SC-C02 不断从6进入,从4排出萃取后的流动相。
当固体物料从萃取塔通过出口阀7排出到布料器8中,与此同时带水分的绿咖啡豆从顶部的布料器2通过阀门3进入萃取塔,始终保持萃取塔中的咖啡豆体积不变。
且阀门3和7是联动的。
一旦出料停止,进料也立即停止,阀门3和7同时关闭,及时把布料器8中的的固体物料排空,又把原料加到布料器2中,做好下一次出料与进料的准备。
图3-17 Maxwell House咖啡脱咖啡因工艺中的萃取塔1,3,7,9-阀门;2,8-布料塔;4-萃取后的液体相出口;5-萃取塔体;6-SC-CO2进口根据该专利设定,每当进行一个半连续脉冲后,萃取塔体中的全部物料都得到了更新。
约15%要萃取的物料有所交替,换言之,因此,已不是完全间歇式的操作,不再需要每次操作都要打开萃取塔,进行出料和进料,这是该专利技术的萃取塔和中小型间歇萃取釜的一个主要不同所在,该萃取塔直径2.13m,塔高21.37m,内部体积约70.8m3,绿咖啡豆的堆积密度为640.8kg/m3。
在萃取塔内可装45.368t咖啡豆,每次出料量约为6.81t,若每小时出料一次,若年开工达310日,则每年产量可达约50630t的脱除了咖啡因的咖啡豆。
德国SKW Trosberg 厂从茶叶中脱除茶碱(theophylline) ,茶碱与咖啡因都是黄嘌呤(xanthine)的衍生物,该厂年产约6000t脱除茶碱的茶叶,厂内有三台6.5m3的萃取釜,每个萃取循环加入的茶叶量约910kg。
茶的堆积密度约为140kg/m3。
采用活性炭吸附茶碱的工艺。
从以上介绍的内容结表和表中列出的萃取釜规模来看,除了Maxwell House,HAG和SKW等厂具有几十立方米以上的萃取塔(釜)以外,其余的规模都比较小。
一般都只有几百升的体积。
发达国家几十年来SCFE工业化的进程说明该工艺适用于萃取香精、天然产物、食品、药物和保健品等附加值比较高的物质,但产量都不很大。
SCFE的特点是萃取品种多,所用装置分散,或一套装置生产多种产品,但产量却有限,生产脱咖啡因的咖啡豆是个较特殊的例子。
由于国外对咖啡情有独钟,消耗量大。
因此才有必要兴建70.8m3的超大萃取塔,这要根据生产对象和任务来兴建,绝不要不问对象和任务而去研制开发大型萃取釜,还要结合国情,减少研制中的盲目性。
3.2.1.2 我国工业化装置的实例介绍为了缩小我国的SCFE工业化装置和实验研究装置与国外的差距,发展我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工业技术,通过二十多年来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和努力实践、开拓,在国内已出现力量比较集中的公司、工厂和工程研究中心,培养出一支工艺开发、设备设计、制造应用相结合的技术队伍。
他们是既擅长工艺开发,又会设备设计、制造,且又有相当应用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与外界合作能本着相互尊重、诚信、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公司在产业化应用孵化、验证平台方面的优势,相信在今后的时日中更会发挥其研发能力。
用下面的一些实例来说明我国SCFE工业化装置进步的轨迹。
(一)引进消化国外装置——实例11995年山西洪洞飞马实业公司着手引进意大利Fedegari公司超临界C02萃取成套设备。
经过五年来中意双方共同努力,于2000年7月投料试车成功。
董桂燕等从技术谈判就参与了工作,如工艺参数的选定,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规格的确定以及承担了装置的国内配套辅助设施的设计;随后参加系统水压试验,联动试车、投料试车等全过程。
从而能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意大利公司出品的SCFE技术水平,装置特点和设计思想等,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对以后的工程设计、研究开发都会有较大的启发。
董桂燕等认为,如将引进的SCFE装置和我国自主开发的相比较,在机械制造、仪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方面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同时也感到SCFE毕竟还是个新兴行业,人们对其认识还远远不如对传统产业那样深刻,即使对工业发达国家来说,在系统的热量与能量平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结构设计和自控仪表回路的设置等方面也会有些不足,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该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萃取釜:2×300L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20-70℃C02泵最大流量:2600kg/h液体精馏柱:Φ200×5000该装置的工艺流程简图见图3-18。
包括C02萃取循环、携带剂添加、液体精馏、多级减压分离和C02再压缩等子系统。
为了适应不同生物制品萃取的需要,操作参数的设定和调节范围都比较宽广。
图3-18 引进的Fedegari公司SC-CO2萃取工业化装置流程A1、A2-萃取器;C-尾气回收压缩机;E1、E2-冷却器;E3、E4、E5、E6、E7、E8-加热器F-精馏柱;P1-CO2泵;P2-携带剂泵;P3-液体物料泵;P4-回流泵;R1-CO2储罐R2-携带剂储罐;R3-物料储罐;R4-回流罐;S-分离器;S XX-旋风分离器裝置的全部压力容器均按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规范进行设计、制造。
设备精度好,外观优美,特别是萃取釜快开盖结构设计好,采用的是楔块式结构,整个釜盖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利用气动机构实现釜盖的锁紧与松开,由置于釜盖上的气缸通过传动机构带动4个锁块沿径向运动,使锁块嵌入釜体法兰的槽中来完成锁紧过程。
为了保证安全,气动控制回路通过计算机与测压系统实现连锁。
每个分离器均采用“三级减压连续排料”系统,这是Fedegari公司的专利技术,母组均由4个小型分离器组合而成,通过逐级减压连续地排除液体物料,并释放出液体中的CO2气体,有效防止有效防止C02雾沫夹带,装置中也配有挟带剂添加的子系统,得以进行某些极性物质的萃取。
因设有液体物料加工的精馏柱,用来再次分离液体萃取物。
C02再压缩回收子系统中配有C02压缩机能有效回收系统内残存的C02 ,减少C02气耗。
(二)自主开发研制工业化装置和产品的工业化试验一实例2,3,4实例2: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虽有少数SCFE装置投入使用,但均不是快开结构,与国外同类装置相比,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