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
小学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重点
知道人类的繁殖方式,意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
教 学
难点
学会珍爱生命,感恩亲情
教 学
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同时综合运、归纳法、演示法。
学 法
指导
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科学阅读等。
教 学
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谈话:前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植物、动物有哪些繁殖方式?我们人类是怎样出生的?大家可能都想知道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出生的小秘密。板书本课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大,直到几个月后才慢慢的学会了吃饭、走路、说话……
三.了解胎儿在母体子宫里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通过和父母的交谈,已经知道了自己刚生下来的情景,你们想知道自己在妈妈子宫里生长十个月的情景吗?
2、观看课件,了解胎儿在妈妈子宫里生长发育情况
3、学生活动:用笔将五张不同时期的胎儿的生长发育图,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顺序排出来
4、学生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
体验一:学生拎一拎11斤重的大米,体会妈妈临产前的身体负荷。体验二:学生卸下拍在胸前的书包
(全班学生享受减负后的轻松)
四.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背负书包来体会了妈妈怀孕时身体上的负担,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知道了自己是怎样出生的,也初步明白了人类是怎样繁衍后代的知识之后,想一想:
二.集体交流,答疑解惑
1、谈话:在课前我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父母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一些自己从妈妈肚子里出生前后的一系列趣事,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收获,现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交流
3、小结:从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植物要繁殖自己的后代,动物要繁衍自己的后代,其实我们人类也是一样的,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当我们长大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我们通过和父母的交谈,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自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细胞,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大约十个月,变成一个成熟的胎儿后就从妈妈的子宫里生出来了。刚生出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弱小,只能靠吃妈妈的奶长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设计本课教学是围绕“我”出生前后母亲的变化,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变化等几方面展开讨论的。
学生已有的关于“我是怎样出生”的日常经验,主要通过与父母家人的谈话、书刊、电视等媒体获得,知识较零乱,模糊。
由于受家人及社会媒体中负面影响的教育,学生对这个话题感觉很神秘,并羞于启齿,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故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
从已有的学习技能来讲,学生已经学会使用查阅书刊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解决问题,本课将首次指导学生利用同父母访谈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本节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是要学生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有关“我是怎样出生的”资料收集,其中访谈的方式是他们第一次使用。
所以,课前师生需很好地就访谈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讨论。
例“关于我的‘出生’去访谈谁?”“被访谈人(父母)不愿意说,该怎么办?”“访谈些什么问题?”等等。
本课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但又有些难为情,教师应在课堂进行谈话教学时,创设一种平等、实事求是、轻松的氛围,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调动学生。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家长进行“我是怎样出生的”的一次谈话,使学生初步能够运用访谈的方法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过程,知道人是从母体内直接生出来的,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婴儿是吃奶长大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生命是可贵的,树立热爱母体,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意识到科学、社会、人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学生:有关书刊资料、图片、婴儿时照片、纪念品、简单的访谈记录。
教师:有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对课前围绕“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课题所进行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2、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
二、师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就“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一话题进行汇报、交流、总结1、师生交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我是怎样出生的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收集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用的材料;●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调查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样情形;●明白繁育是生命的共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明白得应该孝敬父母;●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远离一切损害生命的行为。
重点:明白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育自己的后代的。
难点:把重物绑在绳上的体验活动。
教学预备:教师要事先拟一份告家长书,告知我们的教学意图,以便家长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我们的教学,提高调查的效益(家长书能够和调查记录表印在一起);还可预备一份人的胎儿生长音像资料和一份宣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类内容的音像资料(或制作一套电脑幻灯片),让学生预备好向妈妈调查自己小时候的情况,要求先考虑好想问的问题再进行调查。
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调查的情形。
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情况吗?我想你一定有专门多的收成,也专门想告诉大伙儿你小时候是什么模样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模样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形?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大伙儿差不多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有没有发觉大伙儿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点?4、讨论交流。
5、小结。
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明白动物植物都要繁育后代,连续生命。
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育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点。
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伙儿小时候的情形我们差不多有所了解了,然而你们明白你在妈妈肚子中是如何样慢慢长大的吗?2、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
三、讨论应该如何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形,明白妈妈为了生你,吃了许多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专门多的代价,你能跟大伙儿介绍一两件让你专门感动的情况吗?2、学生介绍。
新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我是怎样出生的)教案教学设计3.我是怎样出生的课程标准: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了解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珍爱生命。
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 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
2. 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搜集到的信息。
科学知识1.了解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2. 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意识到生命的宝贵。
2. 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学习成果:估计学生能够: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
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开展层次1:不了解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层次2:了解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
层次3:了解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并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
层次2:能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
层次3:能够运用交流的方法猎取需要的信息,并能够整理信息,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述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材料:相关图书、视频资料、5、5千克的重物、绳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一、集中话题1.谈话:前几节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过程,那么人类的繁殖过程是如何的呢?2.揭题:〔板书课题〕二、探究和调查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肯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你们有没有发觉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商量交流。
5.小结:6.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了解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渐渐长大的吗?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
7.谈话:看完刚刚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8.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激的事情吗?9.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负5、5千克重物;爱护一枚生鸡蛋一周。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我是怎样出生的-优秀奖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整理信息,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体会到父母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是怎样出生的,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仍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为了让他们有科学的认知,本课从指导学生开展调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胎儿发育的大致过程,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母亲怀孕时的重负和行动的不便,进而体会到母亲生育儿女和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从而升华到珍爱自己的生命,孝敬自己的父母。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
4、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信息,向父母及长辈了解出生前和出生时的情况,收集小时候的照片、长命锁等小饰品,装满书的书包(5.5千克)。
小学科学教案自己是如何出生的

小学科学教案——自己是如何出生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的生殖过程,知道生命的起源和成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的生殖过程,知道生命的起源和成长。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出生顺序图、婴儿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带一张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展示自己婴儿时期的照片,分享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自己是如何出生的?3. 讲解:播放课件,讲解人的生殖过程,包括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
4. 互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出生顺序图,讲述自己的出生过程。
5. 总结:强调生命的可贵,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观察父母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年轻时的样子,感受时光变迁。
2. 采访父母,了解自己出生过程中的趣事。
3. 绘制一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画作,展示自己的变化。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殖过程,对比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观看纪录片,增强对动物生殖过程的了解。
七、实践操作1. 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胚胎发育模型,加深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收获。
2.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九、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十、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族成员的出生情况和成长经历。
3. 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感受亲情的伟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我是怎样出生的 苏教版

3.我是怎样出生的【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2.运用交流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收集到的信息。
3.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把重物绑在身上的体验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学生收集自己出生前和出生时的信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画视频《出生的秘密》节选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大家看看他是谁?播放《大耳朵图图》出生的秘密2.师:图图是妈妈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吗?我们一起在课堂上来学习(出示课题《我是怎样出生的》)。
二、统计全班同学出生时身体指标1.师:课前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出生情况的调查问卷(PPT中出示),完成了吗?2.师:接下来请小组同学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我给每个组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PPT中出示)--小组出生情况统计表,请你们把小组同学的出生方式、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以数字的形式统计出来,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明白吗?表格就在你们桌上里,开始统计吧。
小组统计数字填入表格后,交给老师。
3.师:现在8个小组的表格都交上来了,我还准备了一张表格(PPT)---全班同学出生情况统计表,下面我想请2个同学帮老师统计一下,谁愿意?请2个同学台前统计。
4.师:这2个同学统计的时候,其他人也别闲着,咱们小组交流下你们调查问卷上的三个问题(PPT),好吗?小组交流问题:(1)妈妈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2)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是怎样的?(3)刚出生的我,是什么样子?两位学生统计完后,师生一起看表格。
5.师:看到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实物投影)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那你知道什么是顺产,什么是剖腹产吗?7.师小结:老师告诉大家,顺产就是妈妈先要经过一阵阵的肚子疼,然后经由产道把宝宝分娩出来。
【知识学习】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收集整理资料;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懂得应该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怀孕时的辛苦。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装满书的书包。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还采用了以下方法:、体验法。
课上让学生把5.5千克的书包背在身上,然后做各种活动,体验妈妈孕育的辛苦和不便。
2、探究法。
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和父母及长辈交谈、上网、看书籍等)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讲讲你出生的故事.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课前大家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了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收获不小。
现在我们共同交流,把你们收集到的信息都讲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好吗?例如:你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久?妈妈在怀孕时有哪些故事?刚出生时你又是怎么样的呢?2.学生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文字资料。
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在妈妈肚子里呆上十个月。
生2:…………..。
(二)教师小结: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大约10个月,这10个月我们慢慢长大,出生以后我们很小,除了吃、睡、和哭外,什么都不会。
后来,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学会了文明、礼貌……二、师生互动学新课(一)认识胎儿的发育过程.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我们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会收集整理资料;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懂得应该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怀孕时的辛苦。
教学准备:1、多媒体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装满书的书包。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还采用了以下方法:体验法。
课上让学生把5.5千克的书包背在身上,然后做各种活动,体验妈妈孕育的辛苦和不便。
探究法。
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学会科学
地分析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讲讲你出生的故事
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课前大家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了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收获不小。
现在我们共同交流,把你们收集到的信息都讲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好吗?
例如:你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久?妈妈在怀孕时有哪些故事?刚出生时你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文字资料。
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在妈妈肚子里呆上十个月。
生2:…………..。
教师小结: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大约10个月,这10个月我们慢慢长大,出生以后我们很小,除了吃、睡、和哭外,什么都不会。
后来,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学会了文明、礼貌……
二、师生互动学新
认识胎儿的发育过程
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我们出生前后
的一些情况。
但在科学家的眼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到底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今天,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我们出生的资料,大家愿意看吗?
播放,学生观看。
讲精卵结合过程。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看,你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展示1-10个月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全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
个月,苹果种子般大小,形状像个小海马,叫胚胎。
第二个月,胎儿轮廓隐约可见,已有人的雏形,可以区分出头、身、上肢、下肢。
改名胎儿。
三个月时,胎儿身长约6~10厘米,体重50克左右,外生殖器已经开始发育,嘴能张、合,吞咽,四肢可以活动。
四个月时,胎儿身长约13~17厘米,体重125克左右,骨骼系统进一步发育,胎盘已经完全形成。
五个月时,胎儿头上长出了细茸的头发,眉毛和眼眉毛也长出来了,像绒毛似的覆盖全身。
六个月时,胎儿身长约33厘米左右,体重600~700克;皮下开始有脂肪;眼睛已完全长好,可以睁开和闭拢,还可环视周围,可正常呼吸,还有哭的表情,手可以攥成拳头。
七个月时,胎儿身长约40厘米左右,体重1000克,各
器官发育齐全,已初步具备了生活能力。
八个月时,胎儿长度约40厘米,重1800~XX克,胎儿皮下逐渐长出脂肪,准备适应子宫外的气温变化。
九个月时,胎儿长度约45厘米,重约2500克。
头和身体、四肢的比例接近新生儿。
十个月时,胎儿长度约50厘米,重3000克,身体圆润丰满,准备出生。
好,老师出道题考考大家。
师:出示。
P36页,按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序。
答案填在书上。
生:给图片排序并说明理由。
生:到黑板写出自己答案,并解释原因。
把书包背在前面,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谈话引入:刚才我们了解了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的过程。
老师还收集了一段视频,大家想不想看呢?
学生做负重活动:把书包背在前面,观看视频。
师:视频好看吗?那背着书包看视频有什么感受呢?
生:累、不舒服。
师:老师还想请4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过活动。
谁愿意来?生举手。
活动中注意用手臂保护好自己的书包。
教师针对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同学提问:刚才有什么感
受?
学生汇报:
生1:很重,不舒服。
生2:弯腰很不方便
…………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模拟的是怀孕的母亲。
宝宝出生之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相当于大家书包的重量。
这就意味着妈妈要整天负重行动,平时很轻松的事情做起来都是那么的辛苦。
并且妈妈在日常的生活中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护肚子里的宝宝,长达十个月。
伴随着母亲分娩的阵痛,我们出生了。
三、感恩教育
谈话:我们出生以后,为了抚养我们长大,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有一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父亲,这些平时你体验到了吗?只要你高兴,父母为你做什么都心甘情愿,这就是爱!此时此刻,你是不是有好多心里话想说呢?请拿出本记录下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学生活动:学生为回报父母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说句心里话。
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听到这些话会很欣慰。
爱需要表达,更需要转化成实际行动。
同学们,
老师希望你们把今天的心里话变为今后生活的实际行动,老师更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健康自信,加油!
谈收获
下面,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拓展
刚才我们说,一般情况: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就产生一个新的生命。
那双胞胎又是怎么回事呢?谁给大家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