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图文详解
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图文详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RIZ 40个基本原理
21 快速原理 22 变害为利原理 23 反馈原理 24 中介原理 25 自服务原理 26 复制原理 27 替代原理 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29 压力原理 30 柔化原理 31 32 色彩原理 33 同化原理 34 自生自弃原理 35 性能转换原理 36 37 热膨胀原理 38 逐级氧化原理 39 惰性环境原理 40 复合材料原理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标准冲突
适应性(35) +使用方便性
(33)-
冲突矩阵
标准问题
过桥
标准解
上桥
创新问题
试错法
下桥
解决方案
40个发明 原理
15、34、 1、16
我的冲突 选台+使用不方便-
ppt课件.
NO:1分割 将选台功能和显示 功能一分为二,出
现“遥控器”。
6
(2)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及拆卸的部分
【例】组合家具
(目的:方便操作)
ppt课件.
37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我们的玻璃应该既厚又薄,”他说,“玻璃在磨削的工 序中应该是厚的,而加工完成后应该是薄的。” 随后,一个基于合并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
将多层玻璃叠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叠玻璃,而且事先在每 层玻璃面上洒一层水,以保证堆叠后的玻璃可以形成相当 强的粘贴力。
新的设计是:煤气罐的底面做成部分斜面。这样,当有 液体燃气充当气罐底部重物时,气罐保持直立,一旦液 态燃气消耗完毕时,底部失去压重物,煤气罐会在重力 作用下歪向一边。相当于提醒用户:“煤气将尽,请速 更换。”(什么样的结构?)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No.5 合并
(1)合并空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物体或操作 【例】集成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芯片 【例】玻璃的运输 (2)合并时间上的同类或相邻的 物体或操作 【例】冷热水龙头
【例】一个小偷,半夜从外墙爬到十几层楼,正准备进窗户, 主人阳台上的鹦鹉叫了一声:“你是谁呀?”小偷受惊吓,掉 下摔死了!
ppt课件.
19
TRIZ解决技术冲突问题的一般模式( TRIZ 桥)
标准冲突 速度(9)+运动物
TRIZ发明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合作与交流平台
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TRIZ 理论研究者、实践者和爱好者的 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TRIZ理论
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利用动态化原理,使产品具备自 适应能力,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 应调整。
总结词:利用TRIZ的40个发明原 理,通过分析产品存在的问题和 矛盾,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提升 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运用分割原理,将产品分解为更 小的部分,优化各部分的设计和 功能。
应用反向作用原理,改变产品的 常规操作方式,提供新的使用体 验。
支持多用户在线协作,共 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 知识分享和创新合作。
定制化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业特点, 提供定制化的TRIZ培训和 应用服务,提高用户满意 度。
TRIZ的教育与普及
培训课程开发
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用户,开 发多种形式的TRIZ培训课程,包
括线上和线下课程。
实践案例分享
收集和整理实际应用TRIZ的案例, 分享给更多的人,促进TRIZ理论
抽取原则
总结词
从物体中抽取关键部分或特性,对其进行优化。
详细描述
抽取原则是Triz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鼓励从复杂的系统中提取出关键的 、核心的部分或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专注于最重要的部分或特性,可以 更快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成本。
局部质量原则
总结词
在物体的关键部位增加或保留其质量、强度、性能等特性。
多用性原则
总结词
使物体具备多种功能,以减少其他物体 的数量和复杂性。
VS
详细描述
多用性原则是Triz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 理,它鼓励在物体的设计上实现多种功能 ,以减少其他物体的数量和复杂性。通过 使物体具可靠性 和效率。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带详细案例)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1)——分割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分割(segmentation)原理体现在3个方面1. 将物体分割为独立部分。
比如: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等等。
2. 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比如:组合式家具;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等等。
3. 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电子线路板(PCB)表面贴装技术(S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锡,用这种焊锡替代传统焊接用的焊锡丝和焊锡条,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焊接的透彻程度,等等。
TRIZ故事1——通红的玻璃板在玻璃批量生产线上,对玻璃先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玻璃仍处于通红状态,需要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直至冷却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玻璃还处于高温,呈现柔软的状态,在滚轴传输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下垂而造成变形,导致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后续需要大量的打磨工作来进行修正。
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将传输线上的滚轴直径做到尽量小,以减少玻璃悬空的面积,提高玻璃的平度。
“我们可以将滚轴直径像火柴棍一样细,”年轻的工程师说,“组成一个传输线”。
“那么,每米长度内将有大约500个滚轴,安装时需要像做珠宝首饰一样细致。
”老工程师说,“想一想这个传输线的造价。
”“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考虑滚轴传输线,”一位工程师说,“最好用新的方法来替代它。
”“有什么号办法呢?”年轻的工程师说道。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从方法上来选择。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滚轴直径无限缩小,小到头发丝、1/100毫米、1/1000毫米、1/10000毫米……一直分割下去,会是什么呢?物质呈现分子、原子状态。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
TRIZ理论之40个发明原理课件

喂食的时间,提高效率。 4)将室内的多个等串联在一起,共用一个开关。 5)凳子上加一个靠背,两者合并成为椅子
23
TRIZ故事5——玻璃磨角 一个工厂接到一个大订单,需要生产大量椭圆形
的玻璃板。 首先,工人们将玻璃板切成长方形,然后将4角磨
择。”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 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滚轴直径无限缩小,小到头发丝、
1/100毫米、1/1000毫米、1/10000毫米……一直分割下去, 会是什么呢?物质呈现分子、原子状态。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传输线是一个长长 的、盛满熔化锡的槽子。由于锡的熔点低而沸点高,正适 合通红的玻璃板的冷却温度区间,熔化锡在重力作用下, 会呈现出一个绝对平面,可以很好地满足此工序的要求。 而基于这个解决方案,又出现了很多的专利,比如给锡通 电可以与磁铁一起作用,来完成对玻璃的成型加工。
磨削的工序中应该是厚的,而加工完成后应该是 薄的。” 随后,一个基于合并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 将多层玻璃叠放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叠玻璃,而且 事先在每层玻璃面上洒一层水,以保证堆叠后的 玻璃可以形成相当强的粘贴力。 一叠玻璃的强度会远大于单层玻璃的强度,在磨 削加工中就可以承受较大的磨削力,从而改善了 玻璃的可加工性。 当磨削加工完成后,再分开每层玻璃,水分自行 会挥发掉,从而获得了所需要的产品。
这个问题刊登在一本杂志上,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提供解决办法: 在火星车的下面悬挂重物,降低整车的重心,增加稳定性; 将轮胎的气放出一半,轮胎下陷,增加稳定性; 在火星车的两边分别多安装一只轮胎; 让宇航员探出身体来保持车子的平衡; …… 上面的各种建议,确实能改善火星车的稳定性,但明显都带来另一些问题,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带详细案例)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1)——分割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分割(segmentation)原理体现在3个方面1. 将物体分割为独立部分。
比如: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等等。
.2. 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比如:组合式家具;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等等。
3. 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电子线路板(PCB)表面贴装技术(S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锡,用这种焊锡替代传统焊接用的焊锡丝和焊锡条,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焊接的透彻程度,等等。
(TRIZ故事1——通红的玻璃板在玻璃批量生产线上,对玻璃先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玻璃仍处于通红状态,需要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直至冷却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玻璃还处于高温,呈现柔软的状态,在滚轴传输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下垂而造成变形,导致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后续需要大量的打磨工作来进行修正。
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将传输线上的滚轴直径做到尽量小,以减少玻璃悬空的面积,提高玻璃的平度。
.“我们可以将滚轴直径像火柴棍一样细,”年轻的工程师说,“组成一个传输线”。
“那么,每米长度内将有大约500个滚轴,安装时需要像做珠宝首饰一样细致。
”老工程师说,“想一想这个传输线的造价。
”“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考虑滚轴传输线,”一位工程师说,“最好用新的方法来替代它。
”“有什么号办法呢”年轻的工程师说道。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他说,“从方法上来选择。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将滚轴直径无限缩小,小到头发丝、1/100毫米、1/1000毫米、1/10000毫米……一直分割下去,会是什么呢物质呈现分子、原子状态。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锡来代替滚轴。
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 (超牛精品)

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超牛精品)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TRIZ理论中的40条发明原理1、分割原则(分离法)(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
(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
(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
实例:组合家具,分类垃圾箱,百叶窗,分体式冰箱等。
如:分体式电子琴可以拆卸为相互独立的部分,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既便于携带又节省空间。
2、抽取原则(提取法)(1)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即“干扰”)的部分或属性。
(2)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舞台上的反光镜。
如:避雷针利用金属导电原理,将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的雷电引入大地,以消除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
3、局部性质原则(局部质量改善法)(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2)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实例:瑞士军刀,家庭药箱,分割式餐盒,多功能手表(兼备通话、存储等功能)等。
如:瑞士军刀整个刀身的不同部分具有其不同的功能。
4、不对称原则(非对称法)(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2)如果物体不是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将电脑的插口设置为非对称性的以防止不正确的使用;为增强防水保温性,采用多重坡的屋顶等。
如:双角不对称机床铣刀可以增加磨擦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联合原则(组合法)(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实例:集成电路板、冷热水混水器等。
如:集成电路板将电子元件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并节约空间。
6、多功能原则(一物多用法)使一个物件、物体具有多项功能以取代其余部件。
实例:可以坐的拐杖,可当做U盘使用的MP3、多功能螺丝刀等。
如:数码摄像机兼有摄像、照相、录音、硬盘存储功能。
7、嵌套原则(套叠法)(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个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
triz40个发明原理详解(带详细案例).docx

TRIZ40 个发明原理详解( 1)——分割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方法工具分割( segmentation)原理体现在 3 个方面1.将物体分割为独立部分。
比如: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等等。
2.使物体成为可组合的(易于拆卸和组装)。
比如:组合式家具;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等等。
3.增加物体被分割的程度。
比如:用软的百叶窗代替整幅大窗帘;电子线路板(PCB)表面贴装技术(S MT)中所使用的锡膏,主要成分是粉末状的焊锡,用这种焊锡替代传统焊接用的焊锡丝和焊锡条,从而大大地提升了焊接的透彻程度,等等。
TRIZ故事 1——通红的玻璃板在玻璃批量生产线上,对玻璃先进行加热然后再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的玻璃仍处于通红状态,需要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直至冷却下来。
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玻璃还处于高温,呈现柔软的状态,在滚轴传输线的输送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下垂而造成变形,导致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后续需要大量的打磨工作来进行修正。
年轻的工程师提出将传输线上的滚轴直径做到尽量小,以减少玻璃悬空的面积,提高玻璃的平度。
“我们可以将滚轴直径像火柴棍一样细,”年轻的工程师说,“组成一个传输线”。
“那么,每米度内将有大 500 个,安装需要像做珠宝首一致。
”老工程,“想一想个的造价。
”“我我不能再考,”一位工程,“最好用新的方法来替代它。
”“有什么号法呢?”年的工程道。
⋯⋯突然, TRIZ先生出了。
“ 我来研究一下个,”他,“从方法上来。
”随后,一个基于分割原理的解决方案展示了出来:突破常思的限制,将直径无限小,小到、1/100 毫米、1/1000 毫米、 1/10000 毫米⋯⋯一直分割下去,会是什么呢?物呈分子、原子状。
解决方案是:用熔化的来代替。
是一个的、盛熔化的槽子。
由于的熔点低而沸点高,正适合通的玻璃板的冷却温度区,熔化在重力作用下,会呈出一个平面,可以很好地足此工序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 40个基本原理
21 快速原理 22 变害为利原理 23 反馈原理 24 中介原理 25 自服务原理 26 复制原理 27 替代原理 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29 压力原理 30 柔化原理 31 孔化原理 32 色彩原理 33 同化原理 34 自生自弃原理 35 性能转换原理 36 相变原理 37 热膨胀原理 38 逐级氧化原理 39 惰性环境原理 40 复合材料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