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育保健学教学实践运用(3篇)

第1篇摘要:体育保健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保健方法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健康。
本文将从体育保健学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体育保健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保健学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体育保健学教学实践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等。
以下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二、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生理功能,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例如,讲解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变化,可以结合马拉松运动员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长时间运动对人体生理的挑战。
2. 实验操作与观察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运动生理实验,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并了解实验结果与运动生理学理论的关系。
3. 运动处方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结合运动生理学知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三、运动营养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运动营养基础知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与代谢,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营养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2. 食物营养标签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解读食物营养标签,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为学生的日常饮食提供指导。
3. 运动营养方案制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需求,结合运动营养学知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营养方案。
四、运动康复学教学实践运用1. 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在运动康复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2. 康复训练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实践,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康复训练,使学生掌握康复训练方法。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学习科学运动训练和体育保健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实验设备和材料:1. 运动设备(如篮球、足球、跑步机等);2. 体育保健学教材和参考书籍;3. 心率检测仪、血压计等医学设备;4. 计时器;5. 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 阅读体育保健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设计一项自主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等;3. 根据自主锻炼计划进行一周的锻炼,每天记录锻炼的时间、强度和心率等数据;4. 在锻炼期间,使用心率检测仪测量每次锻炼前后的心率,并记录下来;5. 在锻炼开始前和结束后,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并记录下来;6. 在锻炼结束后,进行伸展运动和放松活动,记录感觉和身体状态的变化;7.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自主锻炼计划的效果,评估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8.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1. 锻炼期间的记录表格可以显示每天的锻炼时间、强度和心率等数据,可以根据心率和锻炼强度对比,评估锻炼的效果和身体状况;2. 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可以评估锻炼对血压的影响;3. 伸展运动和放松活动的记录可以显示身体状态的变化,包括肌肉紧张度、柔韧度和身体感受等。
实验结论:通过对体育保健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和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锻炼计划和运动方法,可以使心率和血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肌肉力量。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1. 实验中心率和血压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以选择更精确的医学设备进行测量;2. 实验中的自主锻炼计划可以更具体和科学,包括更详细的运动种类、时间和强度等;3. 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加定量和客观,增加统计分析的内容。
实验报告完成后,可以总结体育保健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并提出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体育保健实验

体育保健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其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l 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三、实验器材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计算工具。
四、实验步骤(一)查找各项活动或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KJ/m2/min、Kcal/m2/min)。
(1 Kcal=4.184 KJ)(二)记录人体一天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计算各项活动或动作的热能消耗值,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合计1日(1440 min)单位体表面积消耗的热量D (KJ/m2、Kcal/m2)。
(四)计算人的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五)计算身体1日内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也可用其它方法计算,如体重)。
E =D×体表面积(六)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H=E.×l0%(七)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KJ/d、 Kcal/d)S=E十H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基础代谢需求量在1500 Kcal以上。
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4185 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167 KJ。
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10%。
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五、注意事项(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 min)。
(二)记录中对查表查不到的活动项目,在选靠近似活动项目时,选靠应恰当,合理。
体育保健实验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其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l 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三、实验器材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计算工具。
四、实验步骤(一)查找各项活动或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KJ/m2/min、Kcal/m2/min)。
(1 Kcal=4.184 KJ)(二)记录人体一天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计算各项活动或动作的热能消耗值,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合计1日(1440 min)单位体表面积消耗的热量D (KJ/m2、Kcal/m2)。
(四)计算人的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五)计算身体1日内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也可用其它方法计算,如体重)。
E =D×体表面积(六)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H=E.×l0%(七)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KJ/d、 Kcal/d)S=E十H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基础代谢需求量在1500 Kcal以上。
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4185 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167 KJ。
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10%。
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五、注意事项(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 min)。
(二)记录中对查表查不到的活动项目,在选靠近似活动项目时,选靠应恰当,合理。
(三)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其活动的耗热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都会造成计算结果有较大出入,特别要注意热能单位的换算。
(完整版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完整版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第一篇:(完整版指导书)《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院系:体育系专业:体育教育班级:二0 年月日《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动用活动来观察计算法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
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水运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动的时间相乘,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采用平衡膳食时,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实验器材】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附录1-1)、计算工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记录人体一天(24h,折合1440min)内,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以min为单位计)。
二、合并相同活动内容的活动项目时间(min),并将活动名称和时间(min)逐项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核算一日活动时间是否满24h,即1440min。
四、依附录1-1查找各项活动、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J),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对于查检不到的活动项目,可查找与其近似项目的热能消耗率,以取代该项目。
五、逐项计算活动项目消耗的热量,并在合并相同的活动后,总计1日内消耗的热量(J·kgˉ1)。
六、合计各项活动的总耗热量D(J·kgˉ1)。
七、计算身体的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J·Dˉ)。
E = D×体重八、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J·Dˉ1)。
H = E×10%九、得出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J·Dˉ1)。
S = E + H 【注意事项】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min)。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体测量一、目的意义:通过人体测量的结果,客观评价个体或群体生长发育、体质水平及身体成分,对科学指导训练、运动员选材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意事项:1 测量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2仪器:型号,规格,要求及校正3受试者:测量的内容与意义,要求三、测试内容1、体重器材:体重计方法:调零,受试者站于体重计中央,身体处于安静状态。
测试者调整砝码,移动游码,平衡后读数。
每人测量两次,两次误差次小于0..5mm,体重计测量100人次,需重新调整校正。
体重计与标准砝码校准,误差不得超过0.1%。
注意事项:1 体重在一天内有波动,所以测量的时候时间要求一致。
2 动作要轻柔,身体不能接触外物。
2、身高器材:身高计方法: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以立正姿势背靠柱站在身高计底版上。
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骨间于立柱保持接触。
头部摆正,但不必靠紧立柱。
两眼平视前方,白痴眼眶下缘与耳屏上缘处于同一水平线。
测试者站在受使者的侧方,用手将水平底板轻轻下滑,直至接触受使者头顶为止。
测试者水平压板读数。
每人测试两次,误差不得超过0.5mm。
身高计与标准尺校准,误差不得超过0.2%。
注意事项:1读数时,视线应与受使者的身高保持在同一水平。
2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的松紧应当适当,头发蓬松者要压紧。
3、坐高器材:身高坐高计方法:受使者坐于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
骶部、两肩胛间及头部的位置、姿势要求等与身高相同。
两腿并拢,大腿与水平面平行。
上肢自然下垂,不得支撑与坐板上,双足平踏于底板。
测试者将水平底板轻轻下压。
读数要求与身高相同。
注意事项:受使者骶部应靠近立柱,对肥胖者,坐下时可弯腰,先用骶部接触立柱后在座下,尽量使脊柱身高坐高计的立柱。
4、胸围和呼吸差器材:带尺(纬度计)方法:受使者上体裸露,自然站立。
双肩放松,两肩自然下垂,平静呼吸。
测试者最好有两人,一手持带尺面对受使者,将带尺环绕胸部一周。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实验时间:姓名性别年龄既往病史
直立位姿势脊柱形状胸廓形状腿形足弓体姿
检查
体重身高坐高肩宽肩臂长骨盆宽胸围呼吸差
体格左紧左左左上前大小测量张右四肢臂臂腿腿围度左放围围围围右右右松右
四肢上左下左
长度肢右肢右
心率血压体温心肺
功能肺活量植物神经机能与立定仰卧坐位体800米视听味嗅体质50米跑握力跳远起坐前屈1000米力力觉觉测试
实验实验人
名称实验时间
实
验
操
作
程
序
实
验
的
体
会
备
注
体育系制
体重身高坐高肩宽肩臂长骨盆宽胸围呼吸差
男60kg男160cm男80cm男35cm男150cm男30cm男60cm男1cm
女45kg女145cm女70cm女30cm女130cm女35cm女55cm女1cm体格左紧左左左上前大小测量张右四肢臂臂腿腿围度左放围围围围右右右松右
左左四肢上下
长度肢右肢右
33-37?C 60-90mmHg心率60-80次/分血压体温37-44?C 90-120mmHg心肺肺活量男3000ml/43正常增加12-18次/分植物神经机能功能(肺/体/指)女2000ml/31不正常增加小于6次/分与立定仰卧坐位体800米握力视听味嗅体质50米跑跳远起坐前屈1000米(体/指)力力觉觉测试男194cm男/女男0cm男8.5秒男5:05男40女138cm 19次/分女2.9cm女11.1秒女5:04女28
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验
结
论
与
体
会
备注
体育系颜斌编制
体育保健学实验报告
《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

《体育保健学》实验大纲
一、学时学分
总学时:32
总学分:2
实验时数:12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人体测量、机能检查的常用方法及评定,按摩操作、急救技术、康复方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
在运动实际中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运动伤病,增强体质,保障健康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因此,《体育保健学》是体育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根据《体育保健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本实验课为12学时,共6个实验。
四、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
1.掌握实验的方法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2.学会分析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3.学会按摩、急救基本技术。
五、考核与报告
1.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心肺复苏)。
2.完成实验报告。
六、设备与器材配置
1.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骨盆测量计、墨水、方盘。
2.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3.实验三: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4.实验四:运动损伤的处理。
5.实验五:运动损伤的急救(心肺复苏)。
6.实验六: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七、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院系:体育系专业:体育教育班级:二0 年月日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计算【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动用活动来观察计算法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
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水运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查表找出每项活动单位时间的热能消耗值,与该项活动的时间相乘,即得出该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
采用平衡膳食时,在此基础上再加上1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实验器材】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附录1-1)、计算工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记录人体一天(24h,折合1440min)内,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以min为单位计)。
二、合并相同活动内容的活动项目时间(min),并将活动名称和时间(min)逐项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核算一日活动时间是否满24h,即1440min。
四、依附录1-1查找各项活动、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J),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对于查检不到的活动项目,可查找与其近似项目的热能消耗率,以取代该项目。
五、逐项计算活动项目消耗的热量,并在合并相同的活动后,总计1日内消耗的热量(J·kgˉ1)。
六、合计各项活动的总耗热量D (J·kgˉ1)。
七、计算身体的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 (J·Dˉ1)。
E = D×体重八、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 (J·Dˉ1)。
H = E×10%九、得出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 (J·Dˉ1)。
S = E + H【注意事项】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min)。
二、计算中,应将一昼夜内相同活动内容的时间合并后计算。
三、记录中,对表中查不到的项目,在选择近似活动项目时,选择应恰当、合理。
四、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则其活动的耗热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会造成计算结果有较大出入。
实验二包扎与止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
【实验原理】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须进行止血。
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生命的作用。
【实验器材】绷带、大、中、小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卷轴绷带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绑带包扎法(一)环形包扎法常用于四肢粗细均匀处和颈额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包扎时将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卷带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注意要抬高伤肢,不应下垂上肢。
(图2-1)图2-1环形包扎法图2-2螺旋形包扎法图2-3转折形包扎二、螺旋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各部位,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以后向上斜形缠绕,每圈盖前圈的1/2~1/3。
(图2-2)三、转折形包扎法(反折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粗细不等部位(前臂、大、小腿),包扎前2、3圈用环形包扎,再按螺旋法包扎,但每圈反折一次,以左手指压住绷带上方,右手缠绕,注意反折线应一致,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1/3。
(图2-3)四、“8”字包扎法常用与关节(膝、肘、踝)部位。
图2-4“8”字包扎法A.从关节中央开始的包扎法在肘关节,先在肘关节处环绕包扎数周,然后将绷带斜形缠绕,一圈在关节上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前一圈的1/2~1/3,限制肘关节屈伸活动。
B.从关节下方开始的包扎法在踝关节下方环形包扎2~3圈,然后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作“8”字缠绕,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在关节上方打结。
(图2-4)二、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有大小两种:大三角巾以一米见方白布对角剪开即成,小三角巾比大三角小一半。
(三角有顶角、底角、底边、腰或斜边)(图2-5)图2-5三角巾(一)头部包扎法大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放在前额眉上,顶角放在枕后,然后把两底角经两耳上方分别绕至枕后交叉,作半结压住顶角,再绕至前额缚结,最后将枕后部顶角拉平,塞入半结内。
(图2-6)图2-6头部包扎法(二)肩部包扎法用大三角巾,先把底边与顶角对折成宽带,将宽带中部放在腋下,两端在肩上交叉,分别绕过胸、背部,最后在对侧腋下作结,注意在健侧腋下垫棉花垫,以防腋下受压不适。
(图2-7)图2-7肩部包扎法图2-8肘部包扎法(三)肘部包扎法用小三角巾,先令伤员屈肘,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上臂后面,然后把两底角于前臂前面交叉,再绕至上臂后面作结,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结内。
(图2-8)图2-9手部三角巾全包扎图2-10手部三角巾半包扎(四)腕、手掌、手背包扎法一种是用小三角巾半包扎,手掌平放在三角巾中间,掌指关节与底边平齐,顶角朝向压肘部,然后将两底角于手背交叉绕至腕掌面作半结,再绕至腕背面作结,最后将顶角反折塞入半结内。
另一种是手部三角巾全包扎。
(图2-9~10)三、前臂悬挂法(一)大悬臂带用于前臂和手的损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肘后,底角一边在健侧肩上,伤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方底角兜住伤肢。
(图2-11)图2-11 大悬臂带图2-12小悬臂带(二)小悬臂带用于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先将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
(图2-12)【注意事项】一、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
二、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
三、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能打在伤口上。
四、螺旋形包扎、反折螺旋形包扎、“8”字形包扎,每圈都要压住前一圈的1/2~2/3。
五、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止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技术,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熟练掌握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实验原理】因运动损伤或其他意外引起的出血,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必须进行止血。
通过压迫出血部位相应的表浅动脉,可起到临时止血、抢救生命的作用。
【实验器材】胶布、剪刀、止血带、软布、卷轴绷带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定位和指压止血法3人一组,先观看课件或阅读实验指导,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准确位置,然后一人监督,另2人互相进行浅表动脉的定位。
(一)额部、颞部出血当头部或额、颞部出血时,一手扶伤员头部将头固定,另一手拇指在耳前正对下颌关节处(可摸到搏动)用手将颞浅动脉压在颞骨上。
(简单地说:耳前、颧弓上方压颞浅动脉)注意:寻找动脉时要先摸到动脉的搏动。
图2-13颞部动脉压迫止血法图2-1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图2-14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图2-16肱动脉压迫止血法(二)面部出血眼以下面部出血,用拇指指腹在同侧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压面动脉,(有些书称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三)肩和上臂出血令伤员头转向健侧,用拇指在锁骨上窝(在锁骨上方内1/3处)摸到锁骨下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
注:所有的压迫点都是在出血的同侧。
(四)前臂和手出血使伤臂微外施外展,用手指(食、中、无名指)在肱二头肌肌腹内侧沟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
手指出血,压患指两侧根部,并抬高患肢。
(图2-17)(五)大腿和小腿出血下肢出血,使伤员仰卧,伤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要双手重叠利用掌根下压。
(图2-18~19)图2-17指动脉压迫止血法图2-18股动脉压迫止血法图2-19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六)足部出血压迫胫前、胫后两动脉,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皮肤皱纹中点。
二、止血带止血法(一)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现场没有条件情况下,有两种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方法:第一种:先在要用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垫好,将止血带的一端留出一部分并用一手的食、中指夹住靠在垫上,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圈(压在留那一部分止血带上)后,将残留夹在食、中指间拉出即可。
第二种:在伤口处用绷带、三角巾等勒紧止血,其中第一圈绕扎为衬垫,第二、第三圈分别压在前一圈的上面并适当勒紧,然后打结。
用于四肢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图2-20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注意事项】(1)用指压止血法时一定要找准浅表动脉压迫点的位置,但不要在正常人体上进行压迫(特别是颈部的动脉),以防引起意外。
(2)用止血带止血时,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要在肢体周围垫上软布后再扎血带。
(3)注意观察伤肢变化要注意在伤口垫敷料或干净的手帕后再包扎,包扎时注意暴露肢端(特别是休克或晕迷的病人),最好在止血带上标注日、时、分时间,以便准确掌握时间,上肢30分~1小时,下肢1小时~1.5小时,放松一次,一次1~2min,放松时仍注意用手压迫住伤口,以防出血过多,直到送进医院为止。
(4)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临时止血后,都应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实验三心肺复苏术【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地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原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突然停止,会造成大脑严重损害。
立即施以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挽救生命。
【实验器材】绷带、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录像带、酒精棉球、镊子。
【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观看图片结合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发现昏迷倒地病人后,轻摇病人的肩部并高声喊叫:“喂,你怎么了?”若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5s,若病人仍未苏醒,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将病人旋转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图3-1)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抬起下颌。
(图3-2)图3-1放置复苏术体位图3-2仰头举颌法图3-4触摸颈动脉(二)人工呼吸在应用仰头抬下颌保持气道开放条件下,按于前额的手的拇、食两指捏闭伤员鼻孔(但不能按压鼻梁);抢救者深吸气后,吻合伤员口腔(张口与病人口腔外周合严)作2次全力呼气;一次吹完后,应离开伤员口部,再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后吹第二次,抢救者要斜眼观察病人胸壁是否随吹气而有起伏。
若无起伏(可能气道不通或吹气技术不当),吹气时不能同时做胸部按压,前十几口气量稍大一些,10~20次后改为中等力量,16~18次/分或1次/4~5s,儿童吹20~24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