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云水谣

合集下载

福建云水谣导游词介绍参考

福建云水谣导游词介绍参考

福建云水谣导游词介绍参考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福建云水谣导游词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福建云水谣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看到的土楼就是和贵楼了,座落在云水谣古镇景区内。

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

20__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楼高5层,前楼高17.08米,后楼高17.95米,面宽36.6米,进深28.6米,每层28间,占地1547平方米,建筑面积3574平方米。

底层夯土墙厚1.4米,往上逐层收缩0.1米,墙体高厚比例达到13:1,是夯土建筑的极限了!是土楼王国最高大的方形土楼了!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在沼泽地上建高楼!在将近320__年前的技术;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天下名楼众多,此楼看来也有其神奇之处喔!待会到里面好好瞧瞧!(大门)和贵楼名,顾名思义为古训“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看门扇有藏头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

中国古代哲学——富是一般追求!富后还要求“贵和贤”,这些都要建立在——“和”的基础上,只有在和的环境与人际关系下,才可能——健康、富裕、高贵、贤达!所以,我们通过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和贵楼的博大与深奥!(进入门厅)和贵楼大门的两扇门板是用可耐火的“咬冬木”制成,厚达10多厘米。

在门厅正上方,设有三个灌水道。

若遇盗匪用火攻门,可灌水灭火。

整幢楼的底层不开窗,二层只开一条不足20厘米的通风口,三层至五层窗洞也是内大外小,防御功能极强。

(来到楼内天井)我们迎面看到一块“进士”牌匾。

这是清朝道光进士、工部屯田司主事简逢泰的名份,工部屯田司主管天下农垦。

简逢泰就是这幢楼主的简次屏的孙子,自幼聪明好学,12岁考中秀才。

据说当年赶考因路途遥远,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走进考堂门口。

主考官在门口观察考生——看他身穿红色长衫,头发又结了个辫子,便嘲讽地说:“福建来了只红鬃马”。

厦门云水谣土楼简介

厦门云水谣土楼简介

厦门云水谣土楼简介
云水谣土楼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是厦门独具特色的历史古迹。

最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半个多世纪被多方人员维护、修复,是一处集重要文化底蕴、传统民居文明、湾口民俗为一体的土楼硕果累累、古村落式旅游景点。

云水谣土楼具有“厦门生活博物馆”之称,它保留了历史古迹及独特的旅游观光风景,集文化、传统、风俗于一体。

目前土楼的布局构图、笃实复古和融入当地民俗,可以为游客提供深刻的视觉体验。

每年的节日,还会有不少打扮得盛大的土楼景观,美不胜收哦~。

暑假游记小作文 厦门之南靖云水谣土楼游

暑假游记小作文 厦门之南靖云水谣土楼游

暑假游记小作文厦门之南靖云水谣土楼游厦门最有名的建筑就是土楼了,土楼分为三个地方,但最有名的就是南靖云水谣的土楼。

我们决定去看看。

做了三个小时的大巴车,我们到了土楼,在路上,我们看到了和土楼建筑相似的一些房屋,但都是白墙黑瓦。

到了之后,我们先去品尝了土楼的美食,就连盛汤的盆都是土楼的造型,太奇特了。

接着,我们就到了怀远楼,到了楼的入口,我突然想起了《大鱼海棠》这部电影中椿的家,虽然不是一个楼,但造型都是一样的,刚进怀远楼,导游就开始讲解了,土楼现在依然是住人的,买一些东西的话就在一楼,一楼中央有一口井,水都是从那里挑出来的。

第二个去的楼是和贵楼,和怀远楼不一样的是:和贵楼是方的,怀远楼是圆的。

和贵楼的中央不是井,而是沼泽,那块沼泽被栅栏围了一圈。

我们问了一位老奶奶,土楼建了有多少年,老奶奶说有两百多年了,这让我很惊讶,这几栋楼是土做的,为什么还会存在那么久呢?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云水谣:最神奇的建筑,最浪漫的乡居

云水谣:最神奇的建筑,最浪漫的乡居

云水谣:最神奇的建筑,最浪漫的乡居作者:米妈来源:《为了孩子(3~7岁)》2016年第06期说到福建土楼,就让我想起某亲子旅游节目里,可爱的小朋友指着一栋土楼上的三个大字,认真地、一本正经地、大声地念:“黑——熊——洞——”当然,我们这次去的不是黑熊洞,而是一个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非常悠久的历史的古村镇——云水谣。

这个古村镇因为一部名叫《云水谣》的电影而走红,也因此而改名。

电影中那唯美的画面:咿呀旋转的水车、幽长的古道、百年榕树,固然是吸引人们前去的理由,但更多的人,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去亲子游的,却是为了带孩子去看那震惊世界的奇楼美景,去感受那最古朴的乡居生活。

神奇的土楼之美一直觉得,我国的民间建筑丰富多样,而且由于生活习俗不同,民居住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也都有所不同,且各具特色。

我喜欢带小米去观赏那些外部造型独特的古民居建筑,让她系统地感受这种艺术形式。

湘西凤凰的吊脚楼、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筑、山西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广西的骑楼……我们都曾一一鉴赏过。

这一次,我们要看的是土楼的神奇之美。

云水谣古村镇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星罗棋布于溪旁田野上的一座座土楼。

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据说到目前为止保存完好的有53座,而其中更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以及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

和贵楼,顾名思义就是弘扬以和为贵。

楼如其名,远远看去就是一派祥和、安宁、沉稳。

据说,和贵楼有三奇:一奇因为它是福建土楼里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因为它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你如果在楼中一学堂的小天井里跺跺脚,天井里整片卵石都会涟漪般震动;三奇是因为土楼内有两口水井,相距不过10多米,却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混浊发黄,污秽不堪。

而对于小米来说,最奇特的莫过于这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就如一个小迷宫一般,她绕着土楼不停地上下探索,一会儿出现在3层,一会儿又在5层冒出小脑袋,每一层的回廊都成了她的跑道,跑累了就下楼去,在天井里的小板凳上坐下来,学着当地人的模样,喝上一杯“红美人”茶,带着桂圆的香气,一杯下肚,芬芳满口。

关于福建云水谣的导游词5篇_导游词

关于福建云水谣的导游词5篇_导游词

关于福建云水谣的导游词5篇云水谣,“南靖云水谣”原名长教,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

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

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20xx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

[1] 。

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闽西南古栈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关于福建云水谣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福建云水谣的导游词5篇(一)四海之内皆兄弟,来自五湖四海的 Ladies and 乡亲们,大家早上好!诸位一路辛苦奔波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XX旅行社欢迎各宾客朋友的到来。

在下XXX,X导、小X,大家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吧。

小X我今天一看到大家,小鹿就噗通噗通乱撞个不停,不过乱撞归乱撞,我还是得淡定得为大家服务,大家说是吧?(是)按照国际惯例呢,我现在还必须向大家隆重介绍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掌舵——X师傅了。

1 / 21X师傅啊,他为人热心,开车专心,关键是看到在座这么多美女还一点也不动心。

所以呢,此次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诸位大可放一百二十个心!如果此次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和X师傅提出来,我们定当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开开心心而来,满满意意而归!今天呢,小X我将带领大家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闽台影视基地——云水谣风景区了。

云水谣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建于沼泽地上的素有”天下第一奇“之称的和贵楼、我国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完好的双环圆楼——怀远楼、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一条千年古栈道。

南靖和贵楼简介

南靖和贵楼简介

南靖和贵楼简介
南靖县云水谣的和贵楼,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水口镇云水谣景区,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土木结构楼房,俗称“土楼”。

它是由
福建漳州“土楼大王”黄赐敏先生的后代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

和贵楼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时8年才建成。

整个建筑占
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由四栋五层楼房组成。

一条宽敞的石铺甬道与主楼相连,甬道两旁排列着三米多高
的旗杆石。

主楼一、二层为餐厅和客厅,三至六层为客房。

和贵楼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
总高度为22.9米。

它的平面布局是由一个中间稍大、四面略小
的圆形主体和四个相对独立的方形天井组成。

建筑总面积达
2000平方米,全楼共有56间房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多平
方米。

和贵楼建成之后,由于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艺,被人们称为“土楼里的四合院”。

从远处看,整个土楼就像一个
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从近处看,你又会发现这座土楼又像一个大
城堡。

—— 1 —1 —。

南靖土楼云水谣旅游攻略

南靖土楼云水谣旅游攻略

随着福建土楼申遗成功,这给南靖旅游业带来了新的跨越。

而云水谣古镇也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的游客,随着游客的增多,云水谣古镇也被慢慢揭开面纱,展示在公众的视野。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 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的建筑材料甚为奇特,由粘土、糯米、红糖、竹片、水组成,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文化“方圆”思想的杰出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天人合一”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夯土技术登峰造极与民族和谐的历史见证;是中国文化生态旅游最具潜力的世界名片。

南靖是福建土楼的故里,共有大型土楼15000多座,主要分布在书洋镇、梅林镇等。

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

福建土楼南靖田螺坑景区和云水谣景区已被授予国家4A级/5A级景区、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国际王牌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品牌景区、中国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区、中国最美的民居建筑等荣誉称号。

关于土楼云水谣古镇旅游景点及住宿问题:近来,旅游界兴起了回归自然的全新旅游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山野林间,寻求大自然的真谛,寻求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健康启迪。

生态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绿化良好的环境,可调节温度和湿度、防风防尘、净化空气、消除噪声,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生活在郊野山区,出门爬山走路也会有利于体魄的锻炼。

生态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的同时又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所以,当今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出外旅游的首选。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中国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土楼是一类独特的建筑,以其壮阔的外观、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而闻名。

福建土楼通常由石墙、土墙和木质结构组成,被设计成可以防御外敌进攻的大型多层建筑。

它们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的,并且在周围有蛇形河流和山脉的保护下,专门用于保护村庄居民不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侵害。

作为福建土楼的代表,云水谣土楼群和鹤山土楼群成为了福建旅游的重要景点。

云水谣土楼群有四个主要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是高达五层,可容纳400多人,其建造始于明朝,大约于1644年完工。

整个土楼群分为四个村庄,总共有46个土楼,其中包括大型的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和环形土楼。

鹤山土楼群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景点,包括299个土楼,其中最大的一座为南二楼,高达五层,建于1796年。

鹤山土楼群呈现出唯美的景致,常被用作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地。

福建土楼是中国南部最为独特的文化地标之一,以其壮丽的风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它们独特的建造方式使其成为了中国建筑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楼--云水谣古道悠悠、碧水青青,坐在老榕树下,听溪流潺潺、沐乡风徐徐,观小桥流水,闻乡里乡音,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古朴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引子知道云水谣的名字,是因在厦门黄厝海滨公交车站台候车时,看见的一份旅游宣传海报。

海报,还配发了一幅宛如江南水墨,又似桃源仙境的插图。

先前,只是向往着看看与海亲切的鼓浪屿,而对其他的闽南风光亦是没有任何的感觉。

云水谣,谁起的名字?很美的意境,冲着这美丽的名字,我决定去云水谣走一走、瞧一瞧。

联系了云水谣景区云水客栈的简老板,约定好住宿时间。

适逢圣诞节的平安日,早早的起来赶车,一个人去驴行云水谣古镇。

客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经过数个小时的车程,从喧嚣的城市到达宁静的山乡古镇:土楼—云水谣。

踏出车门的瞬间,清新的空气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

竹海、树林、山涧、溪流,一片片青绿的茶园、一畦畦葱茏的菜地,还有一丛丛的香蕉树、一陇陇的红甘蔗,时而飞舞的鹭鸟,林间悦耳清脆的鸟鸣声,伴衬着土楼、人家,盈盈地映入眼帘,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云水客栈的简老板,早已在约定的下客处等候我的到来。

一见到我,笑容可掬且热情地与我寒暄着,然后带着我去他家的客栈,安排好住宿的客房。

再之,就落座茶几前,喝他家自己种的铁观音春茶,剥食炒熟的土特产小板栗子。

在闽南,福建人喝茶都很有讲究的,传承着一种茶道文化,谓为:功夫茶。

泡茶小憩后,就被叫去用午餐。

餐桌上,摆好了老板娘精心烹饪的几道家常菜。

简老板一一给我报说了菜名:酸菜冬笋,姜丝焖溪鱼,青笋炖乌鸡,咸水鸭,还有一碟重庆涪陵产的榨菜麻辣三丝。

简老板说,因为我是四川人,喜欢吃辣,就担心我吃不惯他们这里的菜,不合我的口味,所以专门去买了榨菜来开胃。

可见主人家对远到而来的客人的那份热心,以及细心细腻照顾周到的情谊。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简老板安排他的侄女临时客串导游的角色,领随我开始了游览景区的行程。

从客栈出来,走过一段田间小道,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怀远楼。

怀远楼,简氏家庭住宅,土木结构、圆中有圆、楼中有楼、风格别致。

其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墙体至今光滑无任何剥落,是建筑工艺最精美并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它坐北朝南,占地1380多平方米,高14.5米,直径38米,共有四层,每一层有34间屋子,东西南北各有木制楼梯上去,每层楼道相通,楼道也全是木制结构,采光条件都很好。

大楼外墙顶层出挑建有四个了望小楼台,楼基是用巨型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高达三米多,站在大楼外墙边,把脸贴着墙向上看,能看到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象橄榄状。

楼内屋子的开间宽3.1米,进深3.5米,木板楼板,靠外墙边有小方窗,整个房间小巧玲珑,干干净净,每个房间里都放有一个加盖的桶子,是用来方便用的。

站在楼道上,透过优美的弧形楼檐,可以看到楼外的远山与蓝天,会让人觉得人与自然竟是如此的融洽。

怀远楼只设一个大门,大门顶上绘有八卦,八卦下方是大大的“怀远楼”三个大字,大门两侧还有装饰花俏的四个大字“福禄寿喜”。

走进大门,里面有一个大天井,环形走廊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拱顶侧门,右侧门上大书“玉树”,左侧门上大书“宝田”。

大门正对面便是内环楼“诗礼庭”,大门至诗礼庭的通道两边,分别有砖墙把大天井分隔。

诗礼庭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是抬梁式五凤楼,大门上书“诗礼庭”,两侧对联:“诗书教子治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

”诗礼庭的大门两侧、围墙上镶嵌着做工极其讲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背后与土楼之间也以砖墙隔出一个小天井,跨过小天井,迎面就是楼中楼“斯是室”。

“斯是室”为精巧秀气“四架三间”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旁边建有一水井,室内雕梁画栋,古朴天然,也是简氏家族子弟们读书的地方,书卷文房气息甚是浓郁。

厅堂上悬挂着刻着苍劲有力的行楷“斯是室”三个大字的横匾,两边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下联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课儿孙”。

两边屋架斗拱上别出心裁地装饰着木刻书卷式饰物,另有镌篆书溜金对联“月过花移影,弄声风来竹”;“琴书千古意,晓春花木心”。

站在上厅往回看,进门口的反面上悬挂“助我义师”滏金匾,据说是民国将军何应钦所题。

离开怀远楼,前往中心景区云水谣。

一条幽长的,布满铺就鹅卵石的小道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云水谣古栈道。

于是,脱下鞋袜拎于手中,赤脚踏行在石头上,亲近体验着大自然给予的最温馨最柔和的按摩。

村民们房前屋后的茶园,茶树上还吐露着清新雅致的茶花。

一条清澈的山溪,一路盘曲逶迤的流淌,到了此处也舒缓开阔起来,贯穿起一个个村居与土楼。

溪流的上游有和贵楼,下游是怀远楼,两座楼与中心景区云水谣的距离大致相等,走路估计需要二十来分钟的样子。

溪边多是山竹,也有芭蕉、芦苇以及叫不出名的水草植物,这些原生的草木共同编织了溪畔丰腴的绿。

溪水,潺潺欢动,时时回漩激流,时时又宁波积潭;溪中,卵石嶙峋,水鸭游戏,可道妙趣天然。

伫立溪边有着千年树龄的棵棵古榕,满目的绿很有造型感,伸展出的一些根枝盘根错节如虬龙深扎溪水中,树身伟岸苍劲要几个人合抱才能抱得住,抬头仰望巨大的树冠绿叶浓浓繁茂苍郁,温情地撑起夏日的南风、晚间的月色,静默中浸透着神秘与苍茫的意象。

云水谣,实际上就是一个山乡古村落,村落中,溪岸旁,榕树下,古栈道交叉穿梭;茶馆、商铺、木板桥、还有那一部古老的水车,还有那一座饱受风雨侵蚀的古桥错落其间。

这个地方位于漳州市南靖县长教山区,因一部改编自张克辉先生原著的爱情故事片《云水谣》,在此取景拍摄的缘故而改名为:云水谣古镇,其先前的名字亦是叫作官洋。

你看,一座青砖老屋傍溪而立,屋后几级石阶,石阶上是一个土坪,住着寥寥的几户人家,一个老者倚坐在一棵千年的古榕下,还有那一部古老的水车,一条卵石小径,一个个横卧溪间的水步石,此景却是别样的自然风致,亦是一幅素朴的水墨画。

你看,两位少女卷起裤管,在清清的溪水中,扑腾着少女的浪漫,然后坐于岩石上,挥洒着她们银铃般快乐的笑声…… 这绵绵不绝流淌的溪水,弥散着一种乡村浓浓的洒脱逸人的风情。

于是歇坐在溪边的竹林下,听闲来无事的乡民,娓娓讲述这里从前的盛况。

古镇也有一条热闹的小街,排列着理发店、五金店、小食店和茶馆、杂货铺等等商铺。

关欄店铺的门,依然还是一块一块已经风蚀褪了漆色的那种铺板,上面还依稀残留有“毛主席万岁”的字样。

店前的溪滩上,有一片圩址。

乡民说,这是昔日赶集摆摊的场地,四邻八方的乡民都汇聚到这里,那时街上、桥上、溪边,全都站满了人,卖草药的,卖草鞋的,卖扫帚的,吆喝起伏,人声鼎沸。

踏步台阶,走过一段窄陡的上坡路,便是到了云水谣的土楼会所。

土楼会所是一座偌大的院落,正门对着一座饱经风雨侵蚀的古桥,桥从窗前的树影里,横跨过潺潺溪流,没入对岸的灌木丛。

桥,是那种青石做的石拱桥,青褐色的桥墩上,爬满了湿湿的青苔,凸显岁月风尘的刻痕。

会所的左边,有一堵高高的土楼残墙,简老板的侄女讲,修筑土楼的泥墙里,还含有红糖、糯米、鸡蛋和木片。

在这里,凝看残断的墙,是斑驳、悲怆的,更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无声,却又震聩心犀,赭黄的颓色亦是举起一面岁月的旗幡,让所有来这里的旅者,不由的会有一种揉入的遐想,想到这残垣的断墙里面,隐藏着那些神秘的有根的故事。

会所右边立着雕花石柱和一棵硕大的古榕,再往右是水洗石围筑的篱笆墙。

篱笆墙里面种着一陇红甘蔗,甘蔗林后面有几户人家,这是多么亲切的场景。

红甘蔗,我最爱啃的农作物,看着那棵棵的红甘蔗,满心的喜欢且是诱人的,心底仿佛慢慢地涌动起浓郁又甜甜蜜蜜的甘蔗味道。

同时,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及童年时候的一段做偷儿,去偷人家红甘蔗的趣事来。

那是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和三个小伙伴去学校不远的河滩去捡石子捉螃蟹玩,路过一大片甘蔗林时,看见那些红红的甘蔗,馋得我们几个小家伙只冒口水儿,于是,互相怂恿着就悄悄的钻进甘蔗林里,干起了小偷儿做的事。

还没有把甘蔗折断啃在嘴里,就被守蔗林的老大爷发现了,于是,就和大爷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在甘蔗陇里钻来钻去,追赶我们的大爷累得气喘吁吁的,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气,也没有捉住我们几个馋嘴的家伙,只有作罢,任我们四散的飞也似的逃跑掉。

再看构成这闽南农家味的庭院,都是人们眼里很土的东西。

庭院内外的地上,全是铺嵌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那些花纹是以一盆盆栽观景木为中心点,然后向周边四处扩展开去。

庭院正中的一面墙壁上,也是用鹅卵石磊砌成的南靖土楼模型,就是那个著名的田螺坑土楼群。

东西两厢长长的上下两层的老式木结构的房子便是客房,红砖地板,木窗木门,镂花窗棂有点古色古香的苏州园林味儿。

客房是以土楼的名字命名的,全是那些已成“世遗”的土楼。

还有诸如院中的那口古井、三两棵古木、两盘石磨、挂在屋檐下的几件棕衣、石磨盘边上的那口水缸,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还有庭院门楼那原木楫成的木栅。

这些农家生活的物件,这些很土的东西现在已是今非昔比,身价超过了原有的百倍了。

据小简介绍说,单单院中那棵虬曲的三角梅古树就值很多钱钱呢。

沿着溪岸古道继续前行,迈上横跨山溪的木板桥,穿过湍急的溪流,经过还残留着丝瓜藤的架子和两边长着香蕉树和农作物的屋舍,我们来到了和贵楼。

与怀远楼相比,不同的这是一座方形的土楼。

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堪称土楼中的“世界之最”咯。

它建于清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整个大楼高21.5米,共有五层,每层有28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

穿过高大的大门进入楼内,环视四周,五层的建筑全是木制结构,精巧而漂亮,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

大门正中央围有一个小楼,这是家族子弟读书的私塾,置身其中,仿佛有朗朗书声。

更为奇特的是和贵楼建在一块沼泽地上的,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时,突然间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地下沉到了烂泥地里。

建楼的简氏族人们无可奈何中并没有放弃建设,而是发挥出大家的聪明和才智,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下了100多立方米的松木排桩,来解决处理且加强地基的稳定与牢固性,然后在开始夯墙,花费几年的时间、人力及巨大耗资,建起了这座五层高的土方楼。

两百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和贵楼依然固若金汤、安如泰山,一直没有出现过下沉或者倾斜,仍旧巍然屹立。

其四周墙壁上的那一道道泥土裂缝,仿佛就是在无声的告诉着来往的人们它所经历的风雨承载的历史。

如今,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丝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入5米多深,拔出铁丝,则可见上面有烂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上面跺跺脚,天井中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起来。

和贵楼还有一奇呢,即楼中私塾的两侧各有一口井,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的。

虽同属一座楼内,左边那口井清澈见底水质甘甜,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污秽发黄,浑浊不堪,亦被称之为“阴阳井”。

就要离开古镇了,踏着石砌古道,望着碧溪倒影,潺潺的流水声,轻轻的鸟鸣声,阵阵吹在林间的风声,配以水中鹅鸭的漫游嬉戏,溪边古老水车的咿呀转动,再和着踏步古道如按动音键般流淌的韵律,奏响出一曲醉人的“云水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