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淋浆细胞形态学
临床血液学检验 02 粒淋浆系

1
《临床检验血液学》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三篇 红细胞及其检验 第四篇 白细胞及其检验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三章 造血基础理论 第四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五章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骨髓象和血象检验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自学)
各种粒细胞1
各种粒细胞2
美国病理学会定义:“以核丝为标准”;“如果胞 核扭曲、缠绕,造成一部分核压在另一部分核上, 以致整个核形看不清楚,应判断为分叶核”
40
NEXT
核桥
核最窄处直径
<1/3
核最宽处直径
核桥 nuclear bridge
杆状核和分叶核的划分标准:核丝、核桥
图
4
2
核凹陷程度
核假设圆形直径
早幼 粒细胞
12~25
圆或 椭圆
核形同上,但 常偏于一侧
常清楚 开始聚集 增多
出现A颗粒, 少许覆盖核上
淡蓝或 深蓝色
中性中幼 粒细胞
10~20 圆形
椭圆或一侧 开始扁平
常无 呈索块状 多
出现中性颗粒 淡蓝或 A颗粒常较多 淡蓝色
中性晚幼 粒细胞
10~16 圆形
明显凹陷呈肾 形、半月形
无
呈块状 多
中性颗粒丰富 A颗粒少或无
3.各阶段粒细胞的划分
非特异性 颗粒
特异性 颗粒
35
两种颗粒多 少、核形 、染色质
核形
核形
凹陷程度 <1/2
假设直径
晚幼粒细胞
metamyelocyte
杆状核粒细胞
【看图识血细胞】异淋专场

【看图识血细胞】异淋专场2月5日星期一很详细彩图1解答:淋巴细胞(左),异型淋巴细胞(右)。
左边细胞胞质呈淡蓝色(略带灰)而没有中性颗粒,胞体也不大。
右边细胞的胞体大、胞质较深蓝且较多、染色质较粗,这些都是异淋的特点。
而早幼红细胞胞核圆形、染色质较细,核常居中,血片出现早幼红细胞的概率远远低于异淋。
彩图17解答:异型淋巴细胞(左)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右,分2叶)。
异型淋巴细胞胞核凹陷,染色质较粗,胞质较多且蓝色。
嗜酸性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但嗜酸性颗粒颜色较典型。
彩图48解答: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也较丰富、深蓝色(这点与单核细胞不同),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但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些,比幼稚细胞染色质粗些)。
彩图95解答:异型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较大,胞质较多,蓝色(边缘深蓝些),核染色质较粗,无折叠。
如果这个细胞的胞质更蓝些就很典型了。
彩图102解答:异淋。
其胞核、胞核较大,染色质较粗,不像浆细胞而是浆细胞型异淋。
外周血中出现浆细胞一般为成熟浆细胞,其核小、染色质更粗,核浆比更小。
应注意鉴别两者。
彩图104解答:淋巴细胞。
该细胞胞体、胞核均较大,胞质也较多但不呈深蓝色(只是边缘较深蓝),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归淋巴细胞较好,可能它是受应刺激后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还够不上异淋,不过在异淋较多的涂片中可考虑归异淋。
异淋与受刺激淋巴细胞的划分界限不清,所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
彩图129解答:异淋。
大家应该已经逐步掌握了异淋的一些主要特征了。
彩图154解答:异淋。
该细胞还是一个核,只不过呈哑铃形而已,也不是浆细胞。
浆细胞的胞质可以与它相似,但胞核应更小、更致密且常圆形。
至于单核细胞,其胞质很不像,胞核也无折叠,只是染色质较疏松。
彩图157解答:(大)淋巴细胞。
其胞质有裙边样结构并不代表是异淋,这样的淋巴细胞在一般血涂片中还是比较常见,不要归异淋哦。
彩图173解答: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型)。
外周血出现的浆细胞一般为成熟阶段。
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再认识

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钟国梁
一、发性骨髓瘤(MM):
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其比例≥15%,但当浆细胞比例 <15%,“唯有细胞质变的同时存在有其它异常才行, 且其细胞量愈低,需细胞质变的程度愈大。”在实 际工作中有时只要细胞形态质变明显我们就要引起 高度重视,不能除外MM的诊断。因为早期的MM并 非都有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及肾功能的改变也可没有 骨痛及典型的溶骨性改变,“因没有新骨形成,所 以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加”瘤细胞的 异质性表现为:骨髓瘤细胞大小不一,细胞浆呈灰 蓝色,有时可见多核(2-3个核),核仁明显(1- 4个),核旁淡染区消失,胞浆内可有少数嗜苯胺蓝 颗粒。
的临床特点: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骨骼疼痛等。 LMCL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病理、血象、骨髓象、骨髓活 检等检查,少数患者需经特殊细胞化学及其他特殊检查才 可确诊。 ①LMCL起病时血象多正常,而ALL起病时多伴血象异常; ②LMCL和ALL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不同,LMCL以某一部 位淋巴结肿大明显,ALL淋巴结多均匀肿大,LMCL胸膜 浸润和纵隔肿大多见;③LMCL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形态 怪异,染色质较粗,核仁清晰、深蓝色。淋巴瘤发展为淋 巴瘤细胞白血病,一般病程较长,最少2年左右。 WHO分类将同一细胞类型的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视为不同临床表现或分期的同一疾病。由于患者病变部 位的差异,他们可能就诊于不同的医生(如,侵犯外周血,表现 为白血病而就诊于血液病医生,或组织侵犯,表现为淋巴瘤 而就诊于肿瘤科医生),但一致的看法是:它们是相同疾病 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分期。
骨髓象:
血象
:
POX染色:
七 、 淋 巴 瘤 细 胞 白 血 病 ( Lymphoma cell leukemia, LMCL)。 亦可称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国内文献报道LMCL约占NHL 的11.9%-15.7%。男性多于女性,患病年龄偏小,中位发 病年龄30岁左右。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HDCL)极为 罕见,国内自1963年~1998年仅报道6例。这可能有两方 面的原因:①国内霍奇金淋巴瘤明显低于NHL,HDCL确 实罕见;②国内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涂片和活检检查不 普及,部分病例漏诊。HDCL的诊断条件和LMCL相似。 结合国内文献报道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意见:外周血 可见淋巴瘤细胞(多在10%以下)或无淋巴瘤细胞,骨髓中 淋巴瘤细胞比例>20%即可诊断LMCL。 LMCL主要需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LMCL常 具有NHL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不同程度的浅表淋 巴结无痛性肿大、肝脾肿大等;另外,还常有急性白血病
异淋的识别与鉴别诊断

(4)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
肝脾肿大
咽峡炎
IM
皮疹
淋巴结肿 大
(5)实验室检查
① 血象: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异淋>10%(有时高达 60%-70%)。
② 嗜异性凝集试验:IgM型嗜异性凝集抗体,发病第1周 阳性率75%,第2周阳性率90%-95%。
③ 抗EB病毒抗体检测:IM诊断的金标准!抗病毒抗原 (VCA)的 IgM抗体(抗VCA - IgM )出现早,阳性 率高,是诊断EB病毒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指标。
六、报告方式
• 一般计数100个白细胞见到的异淋比例
七、鉴别诊断
1.急性感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儿童, 大多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见淋巴结肿大, 无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 (13*109/L以上),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6毒抗体测定为阴性。 临床上如有原因不明的腹泻或上呼吸道感 染,尤其是儿童发病,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 异形淋巴细胞形态表现多样,多将其分为三型: • 一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胞体叫淋巴细胞偏大,呈圆形或类圆形,
部分为不规则形。核偏位,呈椭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 呈粗网状或小块状。胞质嗜碱性强呈深蓝色,沿核周围染色较淡,含 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或呈泡沫状,无颗粒或少数颗粒。 二型(不规则型或单核细胞样型):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胞核呈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较细致。胞质丰富,呈浅蓝色,透 明,但靠胞膜边缘处较深染且不整齐,无空泡,浆内可有少数散在的 嗜天青颗粒。 三型(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胞体较大,直径15-18cm,呈圆形 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均匀。呈纤细网状排列, 无浓集现象,可见1-2个核仁。胞质量多,呈蓝色或深蓝色,一般无 颗粒,可有分布较均匀的小空泡。
淋转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淋病双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淋病双球菌的接种、培养和观察方法。
2. 学习淋转实验的操作技巧,观察淋病双球菌在鸡胚尿囊腔中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淋病奈瑟菌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具有淋转特性。
淋转实验是淋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将淋病奈瑟菌接种于鸡胚尿囊腔,观察其在尿囊腔内的生长情况,以判断淋病奈瑟菌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1. 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2. 新鲜鸡蛋3. 无菌培养皿、接种环、移液器4. 鸡胚尿囊腔接种针5. 酚红指示剂6. 紫外灯、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鸡蛋置于37℃温箱中孵化,选取第3天鸡胚备用。
(2)将淋病奈瑟菌标准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8-24小时。
2. 接种(1)将培养好的淋病奈瑟菌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制成菌悬液。
(2)取无菌接种环,蘸取菌悬液,滴入鸡胚尿囊腔内。
3. 培养与观察(1)将接种鸡胚置于37℃温箱中孵化,观察鸡胚的生长情况。
(2)在第2天和第3天,分别用无菌酚红指示剂滴入鸡胚尿囊腔,观察颜色变化。
(3)在第4天,将鸡胚取出,用无菌剪刀剪开尿囊膜,观察尿囊腔内的淋病奈瑟菌生长情况。
4. 结果分析(1)若鸡胚尿囊腔内出现红色,表明淋病奈瑟菌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阳性。
(2)若鸡胚尿囊腔内无红色出现,表明淋病奈瑟菌未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阴性。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鸡胚尿囊腔内出现红色,表明淋病奈瑟菌在尿囊腔内生长,实验结果为阳性。
六、实验讨论1. 淋转实验是淋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2. 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避免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3. 鸡胚尿囊腔接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淋病奈瑟菌的分离与鉴定。
4. 实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表明淋转实验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淋病奈瑟菌的接种、培养和观察方法,学会了淋转实验的操作技巧。
浆细胞——精选推荐

浆细胞免疫分泌疾病IMMUNOSECRETORY DISORDERS免疫分泌疾病的共同特征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分泌细胞增⽣。
这些细胞为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单种免疫球蛋⽩或其多肤亚单位,⽽在⾎清和尿中作为单克隆蛋⽩(M蛋⽩)被发现。
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学以及临床资料。
表14为WHO修订的造⾎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案有关免疫分泌疾病分类[109]。
不同类型的免疫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或单克隆蛋⽩也不同。
表14免疫分泌疾病分类(临床和病理学亚型)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浆细胞⾻髓瘤亚型浆细胞⽩⾎病冒烟性⾻髓瘤惰性⾻髓瘤⾻硬化性⾻髓瘤(POEMS综合征)可⼘分泌性⾻髓瘤浆细胞瘤⾻孤⽴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Waldenstrom' s巨球蛋⽩⾎症(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重链病(HCD)γHCDµHCDαHCD免疫球蛋⽩沉积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系统性轻链病POEMS: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内分泌病,M蛋⽩以及⽪肤改变等。
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Multiple Myeloma)浆细胞⾻髓瘤是最常见的免疫分泌疾病,是以肿瘤性浆细胞多处⾻髓浸润,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为特征(338-344)。
当怀疑⾻髓瘤时应进⾏以下分析(339):⾎清和尿蛋⽩电泳蛋⽩免疫固定或免疫电泳⾎清和尿蛋⽩定量放射性⾻扫描⾻髓检查⾻髓异常浆细胞增加,或浆细胞瘤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和/或放射性⾻扫描溶⾻性病变等均是建⽴诊断的参数(339,341,345,346)。
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必需的浆细胞最低⽐率和单克隆蛋⽩的量有所不同[342,346]。
即使已有可靠的免疫学和放射性⾻扫描的证据,也常采⽤⾻髓检查来确定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许多病例甚⾄仅靠⾻髓检查就可做出诊断。
对于恰当的评估穿刺涂⽚和活检切⽚两者都是必须的,⼤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能独⽴做出诊断,但有时仅其中之⼀有确切证据。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LOGO
T细胞、B细胞表面具有抗原识别受体和有丝分裂原受 体 ★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可选择性刺 激T细胞增殖;
★脂多糖(LPS)可刺激B细胞增殖;
LOGO
实验流程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分离人淋巴细胞(磁珠分离,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OGO
LOGO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及处理方法
细菌 污染
将污染孔内液体弃掉,加入硫酸铜或5mol/L NaOH; 重要克隆洗涤数次后,联用抗生素效果较好。
真菌 污染
应用达克宁、咪唑康;反复洗涤后注射到小鼠腹腔中
支原体 污染
预防为主。小牛血清是造成支原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严格无菌操作。
LOGO
LOGO
Ω专管专用。
Ω手不要从敞开的瓶口上方经过。 实验后要求: 关闭超净台风机;用酒精纱布擦拭超净台台面,紫外线消毒。
LOGO
细胞培养条件
合成培养基:根据体内细胞生存所需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用化学物质模拟 合成。 常用的培养基有RPMI-1640、DMEM、IMDM等。 血清: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小牛血清。 抗菌素:抑制可能存在的细菌和霉菌的生长,而不影响细胞的生长。 常用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消化液(培养贴壁细胞用):0.25%胰蛋白酶、EDTA液 pH调整液
LOGO
A组:置培养箱中培养66h,加入MTT溶液20ul/孔,继续培 养6hr后,去掉上清,加入DMSO100ul/孔,弃分混匀,测 OD570nm值. B组:置培养箱中培养66h,制备流式标本,上机检测
LOGO
细胞数/ml=
4大格中细胞总数
×104 ×稀释倍数
4
ConA的倍比稀释
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病理

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病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最早由美国病理学家Benjamin Castleman于1954年首次描述而得名。
它通常被分为多种亚型,其中包括浆细胞亚型。
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淋巴组织中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特点,并讨论其对临床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Castleman病的治疗与管理仍面临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其病理特征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Castleman病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接着将详细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
最后,将分析浆细胞亚型病理的特点,包括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的探讨,旨在提高对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浆细胞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astleman病浆细胞亚型的病理学特点,系统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将来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正文2.1 Castleman病概述2.2 浆细胞亚型特征浆细胞亚型是Castleman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学特征:浆细胞亚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增生的浆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核分裂活跃,核染色质明显增多。
2. 细胞表面标记物:浆细胞亚型通常表达CD20、CD38、CD138等浆细胞标记物,这些标记物的阳性表达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浆细胞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淋、浆系形态观察
血液学检验教研室
淋巴、浆细胞系统形态观察
上次实验情况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标本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复习并看课件图片
(一)上次实验情况
粒系形态观察的体会中,多位同学提到涂片中细 胞不够典型,所以难辨认
个别幼粒细胞颗粒减少、中幼粒有核仁、晚幼粒 核浆比大、早幼粒核肾形等
掌握淋系细胞与浆系细胞形态总特征,并能 与其他细胞加以区分。
掌握各期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的形态特点。 进一步掌握粒、红系细胞形态特点。
(四)教学骨髓片
正常骨髓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多发性骨髓瘤(MM)
(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 实验体会
各期淋巴细胞形态及成熟浆细胞特点 各期淋巴细胞的划分 画出各期淋巴细胞(成熟包括大、小 淋巴细胞)及成熟浆细胞 淋系形态总特征
颗粒 常无
无
常无颗粒
有时可有少许
核形 圆形
圆形
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
位置 常偏位
居中
居中或偏位
核仁 无或
无
消失或见假核仁
染色质块状
结块
结块
副染色质明显 副染色质不明显
其他 有核旁淡染区
常无空泡
有时可见毛状突起
泡沫浆
图片11
图片12
小淋巴细胞
小嗜碱性粒细胞
胞体Biblioteka 6-9μm与小淋巴相仿
胞质 极少,呈淡蓝色
(六)注意事项
观察ALL片子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如在厚的部位 观察,很容易将原淋、幼淋误认为是成熟淋巴细胞。
各期淋巴细胞的划分较粒、红系难,要注意与周围细 胞加以比较。
MM片中异常增生浆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正常浆细胞。 浆细胞、中幼红和淋巴细胞的鉴别。 小嗜碱性粒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的鉴别。
(七)复习理论并看课件图片
各期淋巴细胞形态特点 淋系系统形态总特征 浆细胞形态的特征 相似细胞的鉴别 看课件图片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浆细胞
中幼红细胞 小淋巴细胞
胞体 8-15μm,椭圆形 8-15μm,圆形 6-9μm,类圆形
浆色 深蓝色,有时红色 灰蓝色、灰红色 淡蓝色
浆量 丰富
多(围绕核周) 常极少(位于局部)
未见或极少,常呈红色
颗粒 常无,
有少许紫黑色颗粒,
有时少许紫红色颗粒 常覆盖在核上
核形 类圆或有小切迹
轮廓不清楚
核染色质 染色质呈块状
结构不清楚
观察粒系细胞时,注意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的 辨认及原始细胞的辨认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早幼粒细胞粒减少
图片5嗜碱性颗粒多而细小
图片6
图片7中幼粒有核仁
中幼粒细胞颗粒减少
(二)实验内容
观察各期淋巴细胞: 原淋、幼淋、成熟淋巴细胞
观察各期浆细胞: 原浆、幼浆及成熟浆细胞
复习粒红系细胞
(三)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