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术》D.《齐民要术》3.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氾胜之书》D.《四民月令》4.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5.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6.下列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这一著作是( )A.《吕氏春秋》B.《梦溪笔谈》C.《农书》D.《天工开物》7.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

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C.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8.《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B.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法C.集中了前代各家历法的优点D.与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基本相同9.《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最主要原因是( )A.总结了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B.结合了作者自己的临床经验C.直接学习了《黄帝内经》D.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10.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明朝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所作B.是一本临床医学巨著C.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D.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11.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7: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7: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练习题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下图体现出的主要意义在于()A.开始了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B.标志着我国掌握了核聚变技术C.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D.中国在奔向太空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3.某同学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科技展,来到20世纪60年代展区,他听解说员说“这是军用与民用、医学与核技术等诸多领域突破的时代”,这位同学在该展区能看到的图片有()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的蘑菇云③参与第一颗原子弹设计的科学家的合影④“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A.①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4.方寸烟标可以见证航天历史,下面两枚烟标告诉我们()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5.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是()A.邓稼先B.李四光C.钱学森D.袁隆平6.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是()A.钱学森B.袁隆平C.邓稼先D.华罗庚7.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是()A.“863计划”的实施B.“星火计划”的实施C.“银河-Ⅰ号”的研制成功D.“神舟五号”的研制成功8.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9.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的哪些贡献与《规划》的内容相关()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2号”杂交水稻C.“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10.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三)-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三)-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三)复习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与掌握一.单项选择1.《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 )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C.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大权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后,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 )A.责任内阁制B.联邦某某制C.代议制某某D.资产阶级两党制3.“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

这句话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某某某某政体D.正式宣告了美国的诞生4.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先后在英美等国家确立。

下列关于其共同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议会政治,两院组成B.政党政治,轮流坐庄C.权力制衡,某某平等D.元首直选,但有任期5.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6.华盛顿曾经形容当时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掀起了伟大的独立战争B.制定了联邦宪法C.发动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南北战争D.实施了“新政”7.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加强联邦政府权力的原则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④体现了某某和分权权衡的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某某体制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791年宪法B.1792年国民大会正式宣布法国为某某国C.1875年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D.1848年法兰西第二某某国成立9.法国下列政体的演变按时间先后排列( )①法兰西第一某某国②法兰西第二某某国③第一帝国④第二帝国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10.下列法律文献,按颁布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③《权利法案》④美国的联邦宪法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1)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单选题1.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纺织机械不同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2.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原子能技术B.生物技术C.化工技术D.信息技术3.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瓦特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A.动力问题B.资金问题C.市场问题D.劳动力问题4.下列表格反映出( )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激光195819601961213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5. 某《英汉词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

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6.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7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

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选题1.《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

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汉朝国力的强大B.汉武帝的个人爱好C.太后景帝的去世D.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学2.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3.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的减弱C.儒学地位的提高D.世家大族的出现4.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5. 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

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得到赞许和实行。

这在本质上表明( )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C.汉初历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D.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6.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8. 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1.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3. 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

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D.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⑥“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①②⑤④③⑥D.②①④⑤③⑥5.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

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6.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8. “它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基础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它”是指(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南优2号”杂交水稻9.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试题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试题7.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①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④实施了“863”计划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2.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C.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这是对科学家钱学森的赞誉,其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导弹、核弹4.下框内是新华社对我国某项科技成果的评论,根据评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B.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C.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市场5.一位老华侨曾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升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这位老华侨第一次昂起头能够仰望到中国的卫星是在()A.1967年B.1970年C.1984年D.2003年6.某班历史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7.《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

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

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8.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对这四幅图片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图二——“神舟5号”飞船C.图三——正在田间研究水稻的袁隆平D.图四——“神7”宇航员翟志刚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成“两弹一星”、战略核潜艇、银河系列计算机,长征系列火箭并打入国际航天市场等等。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0)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和探索生命起源之谜一、单选题1.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

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2.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这一“发现”指的是(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量子论3.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C.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4.近代自然科学成就揭开了整个宇宙神迷的面纱,强烈冲击了欧洲的宗教神学。

下列科技发明给宗教神学以致命打击的是(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②牛顿的经典力学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④爱迪生发明电灯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5.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的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了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6. 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在了500多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教法廷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异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暑假作业(17)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1.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 “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3. 在为我国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位专家中,有二十位具有在外留学的经历,留学时间绝大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前。

下列对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工作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没有留学教育就没有我国的“两弹一星”B.我国的“两弹一星”凝聚了老一辈科学家高度的爱国热情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研制“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研究工作的真实写照D.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吸收了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下列科技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⑤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⑥“神舟五号”飞船试验成功A.①②④③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①②⑤④③⑥D.②①④⑤③⑥5.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

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

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

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6.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8. “它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基础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它”是指(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南优2号”杂交水稻9.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外国先进科技成果10.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 )①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④杂交水稻___南优2号被培育出来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11.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性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12. 2017年4月20日的晚上,海南文昌,海风轻拂。

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托举下升空,奔向早已等待着的天宫二号,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大幕正式开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3.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宣告中国进入航空时代B.标志着中国成为航天大国C.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D.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14.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二、材料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 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举一例即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简仪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排除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排除B;“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乱拉大了我国在科技等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排除C;“嫦娥三号”登上月球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选D。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66年导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6年宣告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3.答案:A解析:4.答案:D解析:①是在1965年,②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④是在1970年,⑤是在1973年,⑥是在2003年,因此选D项。

5.答案:A解析:6.答案:A解析: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④时期属于1970年——1975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是在1970年,而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所以④时期肯定就是解读完全正确的,本题主要是考查建国之后的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具体时间,而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牢记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8.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认识生命”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等可以判断,“它”指的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査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为科技成就的取得提供了主要动力,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答案:D解析:①是1970年,②是1964年,③是1965年,④是1973年,所以答案为D项。

11.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国际”和“世界”等字眼,要求回答的是杂交水稻对世界的影响。

12.答案:C解析:13.答案:C解析:14.答案:C解析:二、材料题15.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安全。

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从国内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人,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3.特点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

成绩:“神舟5号”载人船发射成功。

解析:1.第(1)问,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发展“两弹一星”,从当时的国际背景认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2.第(2)问,据材料二可知科技发展的方向是“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调整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两方面回答。

3.第(3) 问,阅读材料三回答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略决策的调整和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