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进展_王振华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进展_王振华

DOI : 10.11949/j.issn.0438-1157.20170985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研究进展王振华,彭代冲,孙克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化学电源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摘要: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迅速,隔膜作为电池中的核心材料之一,决定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隔膜材料及制备技术急需被深入研究。

目前,商业化的锂电池隔膜以聚烯烃隔膜为主,制备工艺正从干法向湿法过渡,但是近几年已经发展出了不同材料体系,不同制备工艺的隔膜。

本文简要介绍了聚烯烃隔膜生产技术,重点综述了非织造隔膜材料、涂层以及新型隔膜制备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锂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聚合物;涂层;制备中图分类号:TQ 02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Research progress of separator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WANG Zhenhua ,PENG Daichong ,SUN Kening(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Power Source and Green Catalysi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lithium-ion battery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one of the core materials in the battery, the separator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y, because it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on the influence rate, cycle and safe performance for batteries. Therefore, we need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eparator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polyolefin separator is still the main production of the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 bu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is transferring from dry process to wet proces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different material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such as PET 、PVDF 、PMIA and so on. Firstly,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olyolefin separator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the results of nonwoven separator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research, and new separator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re mainly reviewed. Finally, the outlook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re given.Key words :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 ;polymers ;coating ;preparation2017-07-26收到初稿,2017-10-30收到修改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对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从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介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设计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隔膜要求具有较高的离子输运率和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化学和热稳定性。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采用聚烯烃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共聚物改性等方法,使得隔膜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以用于增强隔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等新型材料来设计隔膜,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其次,结构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为单层结构,隔膜厚度约为10-20μm。

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对于隔膜的厚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设计多层薄膜结构的隔膜,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和离子传输通道。

例如,研究人员采用层叠结构的隔膜,通过交叉叠放多层薄膜,提高了隔膜的厚度和力学强度。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采用斜纤维结构、多级孔结构等方式来优化隔膜的结构,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通道和抗击穿性能。

最后,功能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对电池的高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隔膜自熄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改进。

一些研究采用添加无机材料、阻燃剂等方式,改善隔膜的自熄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隔膜的耐高温性能,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

未来随着研究人员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概述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概述
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separator,porous film
0 引 言
锂离子电池具有 循 环 寿 命 长、能 量 密 度 高、质 量 轻 等 特 性,同时具有 安 全 可 靠、能 快 速 充 放 电 等 优 点 。 [1] 隔 膜 是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关 键 部 件[2],在 电 池 中 起 着 阻 隔 正 负 极 电 子 电 导,允许电解 液 离 子 自 由 通 过 从 而 实 现 离 子 传 导 的 重 要 作 用,还可以在电池 过 热 时,通 过 闭 孔 功 能 阻 隔 电 池 中 电 流 的 传 导 。 [3]
用该方法的公司 有 日 本 的 旭 化 成、东 燃 以 及 美 国 Entek 等, 目前湿法主要用于单层的 PE 隔膜的制备。用湿法双向拉伸 方法生产的隔膜由于经过了双向拉伸而具有较高的纵向和 横向强度,国际上高质量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都 是 用 湿 法 工 艺 生产制造的。
1.2 干 法 工 艺 干法又称熔融拉伸法,其原理是高聚 物 熔 体 挤 出 时 在 拉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微孔膜
General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on Separator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ZHAO Jincheng,YANG Guchang,LIU Xiaojiang,CUI Y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iu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
伸应力作用下冷 却 结 晶,形 成 平 行 排 列 的 结 晶 结 构,经 过 热 处理后的薄膜拉伸后晶体之间分离而形成狭 缝 状 微 孔,再 经 过热定性制得微孔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进展分析随着新能源不断被开发与利用,使得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的领域。

在这种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通过自身所具有各种优势出现在各个领域之中,并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1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相关制备工艺1.1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制备工艺——干法工艺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干法制备工艺的实现,主要就是通过对聚烯烃树脂采取的一系列工序而实现的,主要工序包括融化、挤压、吹膜等,通过这些工序能够获得具有结晶性质的聚合物薄膜,然后再对这种薄膜采取多种提纯工艺,比如结晶化处理工艺、退火工艺等,进而实现得到多层次结构薄膜的目的,最后再经过高温环境的处理来对薄膜实施拉伸,进而使其结晶的界面实现剥离的目的,这样才能够使薄膜的结构上拥有较多的孔洞,促使薄膜的孔径得以提升。

此外,在实施干法制备工艺拉伸环节的时候,可以与拉伸方向相结合来进行拉伸方法的划分,分别为干法单向拉伸方法与干法双向拉伸方法。

干法单向拉伸方法,主要与薄膜自身在硬弹性纤维的具体方向相结合,进而保证制造出的聚丙烯、聚乙烯薄膜具有低晶度、高取向的性质,然后再配合高温退火提纯技术,进而保证获得的薄膜具有取向性。

由于薄膜处于低温环境中进行拉伸是无法形成银纹状薄膜的,所以工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必须要处于高温环境下才能够实施相关的拉伸处理,这样才能使其内部形成所需的微型孔洞。

但是,这种工艺也是存在缺点的,尤其是在吸收性、收缩性方面体现的较差,并且在横向强度方面也不高等等。

干法制备工艺干法双向拉伸制备工艺,属于一项衍生的制备工艺,是由我国中科院首先进行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在聚丙烯材料中掺入改进剂的方式来实现性质转变的,这个改进剂必须要具备成核成分,其中β晶型改进剂就是最好的选择,它能够实现对各种不同材料虽具备的不同密度的充分利用,进而在具体实施拉伸的时候,发生良好的性质转变,使其表面能够形成相应的微型空洞,這种工艺下的薄膜在透气性好、渗透性、吸收性等方面都极佳。

26455451_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26455451_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电池隔膜·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张晓晨1,2刘文1,2,*陈雪峰1,2刘俊杰3沈臻煌3(1.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02;2.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02;3.中轻(晋江)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福建晋江,362200)摘要:隔膜位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池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聚烯烃基、非织造布和纤维素纸基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复合隔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隔膜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工艺;纤维素中图分类号:TS761.2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80/j.issn.0254-508X.2022.02.016Research Progres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sZHANG Xiaochen 1,2LIU Wen 1,2,*CHEN Xuefeng 1,2LIU Junjie 3SHEN Zhenhuang 3(1.China National Pulp and Pap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Beijing ,100102;2.National Engineering Lab for Pulp and Paper ,Beijing ,100102;3.Sinolight (Jinjiang )Hygiene Products Research Co.,Ltd.,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362200)(*E -mail :liuwen0412@ )Abstract :The separato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of a lithium -ion battery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battery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afety of the battery.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olefin -based ,non -woven fabric ,and cellulose paper -based/composite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separator materials and their impact on battery performance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s is prospected as well.Key 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cellulose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可以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电化学电池,具有功率密度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等优点[1],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2],航天器、月球探测器等航天设备[3]及储能系统和新能源汽车[4]等新兴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隔离的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的接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

高性能的隔膜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离子导电性、较低的电子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强度、抗针刺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内阻。

在离子导电性方面,一种常用材料是聚合物,如聚丙烯膜。

然而,聚丙烯膜存在着电解液渗漏的问题,会导致电池的短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聚丙烯膜的孔径和微观结构来降低电解液的渗漏。

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作为隔膜的替代品,如陶瓷材料和液体电解质。

陶瓷隔膜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优良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电子导电性较高,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复合材料制备隔膜,如陶瓷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膜。

这种隔膜兼具聚合物和陶瓷的优点,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和较高的离子导电性。

此外,液体电解质也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

液体电解质通过浸渍到隔膜中,形成固态-液态结构,既能实现离子的传导,又能阻挡电池内部的短路。

但液体电解质隔膜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影响。

在目前的研究中,隔膜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改良、结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

材料改良包括合成新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结构优化主要通过调整孔隙结构、厚度和形状,来实现电解液的均匀分布和减少内阻。

功能化设计则是将隔膜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实现多种功能,如自修复、阻燃和柔性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离子导电性、降低电子导电性、改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的进一步改良、结构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的实现,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时间:指导老师:一、锂离子电池隔膜概述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对电池安全性和成本有直接影响。

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由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

其主要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使电解质液中的电子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

由于隔膜自身对电子和离子都是绝缘的,在正、负电极之间加入隔膜后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正、负极之间的离子电导。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运行需要具有更好热尺寸稳定性、热化学稳定性、更高机械强度的隔膜和聚合电解质材料。

隔膜和聚合电解质材料应该达到如下性能:电导率接近或达到液态电解质的导电率值10-3~10-2S/cm,锂离子迁移数尽可能接近1,电解质体系电化学稳定窗口大于4.5V;在电池工作的全部温度(-40℃~150℃)范围内,电解质(包括隔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足够的力学稳定性;由于动力电池的运行温度一般在50℃~80℃之间,因而要求电解质(包括隔膜)耐温性能也要有大幅度的提高,至少要求能耐受150℃的热冲击。

从锂离子电池整体成本来看,正极材料占制造成本30%~40%,负极材料占15%~20%,电解液5%~10%,隔膜材料占15%~20%。

但其中附加值最高的材料为隔膜材料,毛利率达到7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1)干法干法是将聚烯烃树脂熔融、挤压、吹制成结晶性高分子薄膜,经过结晶化热处理、退火后得到高度取向的多层结构,在高温下进一步拉伸,将结晶界面进行剥离,形成多孔结构,可以增加隔膜的孔径;多孔结构与聚合物的结晶性、取向性有关,该法主要用PP。

干法按拉伸方向不同可分为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

干法的关键技术在于聚合物熔融挤出铸片时要在聚合物的粘流态下拉伸300倍左右以形成硬弹性体材料,干法工艺见图1。

图1 干法工艺(单向拉伸)(2)湿法湿法的挤出铸片利用热致相分离,是将液态的烃或一些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混合,加热熔融后形成均匀混合物,挥发溶剂,进行相分离,再压制得到膜片;将膜片加热至接近结晶熔点,保温一定时间,用易挥发物质洗去残留溶剂,加入无机增塑剂粉末使之形成薄膜,进一步用溶剂洗去无机增塑剂,最后将其挤压成片。

锂电池隔膜研究报告

锂电池隔膜研究报告

锂电池隔膜研究报告锂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电池系统之一,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别是锂离子嵌入型材料,通过嵌入/脱出和扩散的化学反应来储能和释放能量。

两个电极材料通过隔膜隔开,防止短路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隔离正负电极并允许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之间传输离子,同时保持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传统隔膜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玻璃纤维等无机材料。

有机隔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较低的电导率,但容易引起电解液的分解和挥发等问题,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效率、安全性和寿命。

无机隔膜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化学稳定性,但制备成本高、脆性较大、导电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人们对隔膜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近年来,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隔膜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隔膜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有效孔径,对离子传输的过程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电阻率和化学稳定性。

常用的纳米隔膜材料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锌等。

多孔隔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能和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

常用的多孔隔膜材料包括多孔陶瓷、多孔聚合物等。

复合隔膜材料通过将不同的材料组合成一个整体,可以兼具不同材料的优点,同时弥补各自的缺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隔膜材料的种类,其物理化学性质也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隔膜材料的孔径大小和分布、孔隙率、厚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参数都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控制。

例如,水解稳定性较差的隔膜材料可能会导致电解液中的水分解产生气体,从而引起热失控和爆炸。

从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面改性方面入手,可有效地提高隔膜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性能。

综上所述,隔膜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1锂离子电池1.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一章绪论弟一早瑁V匕
自1800年Volt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套电源装置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对电池的深入研究。

电池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丹尼尔电池、铅酸电池、氧化银电池、镍镉电池、锌锰电池等一系列电池相继出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原以铅、镉等有毒金属做为电池原材料的使用不断受到限制,促使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替代材料。

金属锂以轻、氧化还原电位最低、比能量密度大等优点而受到电池研究者的青睐,因此锂电池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

Whittingham[11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制备出了第一个锂原电池。

由于金属锂单质非常活泼,采用金属锂制成的锂电池,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人们逐渐开始尝试利用锂离子可以嵌入石墨的特性来制备锂离子电池。

1982年,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发出了第一个锂离子石墨电极。

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了石油焦炭为负极、钴酸锂为正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2】,其循环寿命达1200次,并于1991迅速实现商品化。

随后,迅速掀起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究热潮。

如今,锂离子电池以其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好等优点,除了广泛应用于我们熟知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外,并且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一些大功率电池[3-61方面也已经开始应用。

1.1.2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
同其它所有电池一样,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电极(活性物质)、电解质、隔膜、黏结剂、正负极引线、。

中心端子、绝缘材料、安全阀、PTC(正温度控制端子)、外壳。

较为常见锂离子电池有方型、圆柱型、扣式三大类型。

图1.1为常见的这三种类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章绪论
1)或lmol・L~LiPF6/EC—DEC(1:1)、EC—DMC(1:1)、EC.EMC(1:1)等。

1.1.3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就是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Li+从电池的正极化合物中脱出嵌入负极的晶格中,正极则处于高电位的贫锂状态,负极则处于低电位的富锂状态。

放电过程则为充电过程的逆反应。

在充放电过程中,为了保持电荷平衡,同时有相同数量的电子经过外电路传递,与Li+一起在正负极问迁移,正负极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维持一定的电位。

LiM02÷专Lil。

M02+xLi++XenC+xLi++Xe÷争LixC。

图1.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Fig.1.2Thelithiumionbatteryoftheworkingprinciplediagram
1.1.4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较高,其工作电压一般为3.6V,是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3倍;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其比能量通常可达到镍镉电池的2倍以上;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长,循环使用的寿命远远高于其他各类电池,电
第一章绪论
1.2.2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
1.2.2.1绝缘性
隔膜材料必须具有高的介电系数,隔膜自身不导电,是电子的绝缘体,从而保证电池内部正负极的机械隔离。

1.2-2_2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影响隔膜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电池的组装、充放电使用过程中,隔膜必须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确保隔膜不会破裂而导致电池的短路。

1.2.2.3厚度
在保证一定机械强度的前提下,隔膜必须表面平整、且越薄越好。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厚度一般为10~40“m:薄膜越厚,电阻越大,因此为了减少电阻?隔膜必须尽可能薄。

现在,新型的高能电池大都采用厚度16~201am的单层隔膜;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所用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在409m左右,这是大功率电池大电流放电和高容量的需要,而且隔膜越厚,其机械强度就越好,在组装电池过程中不易被破坏,造成电池短路,产生安全隐患。

1.2.2.4孑L径
电池隔膜材料,本身具有微孔结构,孔径的大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

孔径太大,容易使正负极直接接触或易被锂枝晶刺穿而造成短路;孔径太小则会增大内阻。

微孔分布不均匀,工作时会形成局部电流过大,影响电池性能。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隔膜其孔径一般在0.03lam~O.129m。

1.2.2,5孔隙率
孔隙率即隔膜单位的体积中微孔的体积百分率,它与原料树脂及添加剂等密切相关。

孔隙率对隔膜的离子透过性及电解液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对于一定的电解质,隔膜孔隙率高可以降低电池内阻,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孔隙率太高,会使材料的机械强度变差。

目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要求的孔隙率一般为40%以上。

1.2-2.6热稳定性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热量,因此,隔膜必须能够承受一定范围
硕士学位论文
的温度。

电池在短路或过充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

当温度升高的时候,隔膜应当保持原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继续起到正负电极的隔离作用,防止线路短路。

隔膜要求的使用温度范围一般为.30℃~70。

C。

1.2.2.7耐腐蚀性
隔膜材料必须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在强氧化、强还原的条件下,不与电解液和电极物质发生反应,在电解液中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不发生分解、氧化等变化。

1.2.2.8吸收保持电解液
隔膜在应能够较迅速的机械吸收和保持住电池中的电解液,但又不能引起隔膜的溶胀与隔膜尺寸的变化,从而保证锂离子正常通过。

较好的润湿性有利于提高隔膜与电解液的亲和性,扩大隔膜与电解液的接触面,提高离子电导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及电池容量。

1.2.3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现状
在锂离子电池的所有原材料中,电池的正极材料约占总成本的35%左右,负极材料约占成本的20%左右,电解液大约芒i5-10%。

而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当中技术壁垒最高的,占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的20%左右,具有较高的利润。

根据我国目前年产量大约10亿只锂离子电池来计算,我国每年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需求量为5000万m2到1亿m2。

但是,我国没有自己的高品质隔膜产品,国内如此巨大的隔膜需求基本上都是靠进口来满足,我国每年进口锂离子电池隔膜在6000万m2以上。

目前世界上仅日本、美国、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了相应的生产技术,拥有锂离子电池隔膜大规模化产业。

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企业主要有河南新乡的格瑞恩和中科科技、佛山金辉高科、台湾高银等【22。

24】,其产品与进口隔膜相比,国产隔膜的诸多性能不能得到整体兼顾,如机械强度、厚度、孔隙率等,且产品批次的稳定性也较差,主要适用于中低端市场,国内大多数锂离子电池厂家都选用进口隔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分为聚烯烃隔膜、无纺布隔膜及无机颗粒隔膜。

聚烯烃纤维具有质轻、机械强度高、耐腐蚀、电绝缘、耐磨损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

所以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多孔性聚烯烃膜[2S-29],如单层聚丙烯微孑L膜、单层聚乙烯微

第一章绪论
孔膜,以及多层复合的聚丙烯和聚乙烯微孔膜,聚烯烃隔膜其制备技术在国际上也相对较成熟。

聚烯烃隔膜的传统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近些年还出现了静电纺丝技术、辐射接枝技术等新方法。

1.2.3.1干法拉伸隔膜
干法单向拉伸工艺[22,27,31】通过生产硬弹性纤维的方法,将结晶度较低的高取向聚丙烯或聚乙烯纤维在低温下进行拉伸形成微缺陷,经过高温退火,获得高结晶度的取向微孔膜。

美国Celgard公司、日本UBE公司均是采用干法单向拉伸工艺生产单层聚丙烯膜、单层聚乙烯膜以及三层的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膜[24—3436]。

Celgard公司生产的隔膜其孔隙率最高可达90%[351
图1.5Celgard干法单向拉伸的聚烯烃(a表面,b截面)
Fig.1.5Celgarddryunidirectionaltensileofpolyolefin(a.surface,b.section)干法双向拉伸工艺[25,27,3l】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上个世纪末开发出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工艺方法。

在聚丙烯中加入D晶型具有成核作用的改进剂【36】,由于不同相态聚丙烯间存在着密度差异,使晶型在双向拉伸的过程中发生转变产生微孔,该方法常用于聚丙烯单层膜的生产。

采用于法双向拉伸技术制成的隔膜的微孔外形基本上是圆形的,有很好的渗透性和力学性能,孔径更加均匀。

国内格瑞恩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作采用干法双向拉伸工艺进行隔膜的生产,隔膜微孔尺寸分布均匀,横向拉伸强度好,膜厚度范围较宽。

但是隔膜稳定性较差,不过随着投产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已经建成了年产3000万m2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隔膜厚度最低可以达到25肛m。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