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指数

合集下载

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价格指数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衡量物价的变化。

它通常被用于测量通货膨胀,也可以用于测量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

编制价格指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基期比较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选择一个参考期(称为基期),并确定基期中每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接下来,选择一个新的期间(称为当期),并确定当期中每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最后,将当期中每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除以基期中的价格,并将结果相加起来,得到价格指数。

举个例子,假设在基期中有三种商品,分别是牛奶、面包和鸡蛋,基期中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_1$、$p_2$ 和$p_3$。

在当期中,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q_1$、$q_2$ 和$q_3$。

那么,价格指数可以计算如下:$$I = \frac{q_1}{p_1} + \frac{q_2}{p_2} + \frac{q_3}{p_3}$$上式中的$I$ 就是价格指数。

通过计算价格指数,我们就可以比较基期和当期之间物价的变化情况。

如果价格指数大于1,则说明当期物价高于基期,物价水平在上升;如果价格指数小于1,则说明当期物价低于基期,物价水平在下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使用种类更多、数量更多的商品或服务来编制价格指数。

例如,国家统计局会使用数千种商品或服务来编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物价的变化情况,但也会增加编制价格指数的复杂度。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是采用计量单位比较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不再考虑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是比较商品或服务所提供的计量单位之间的价格差异。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每吨钢材在不同时期的价格,从而得到钢材价格指数。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编制价格指数,都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基期和适当的商品或服务来源。

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物价的变化情况,并使价格指数更加可信。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公式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将不同商品的价格加权求和,以反映整体商品价格的变化。

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PI = Σ(Pi * Qi)/ Σ(Pi * Qi)_base × 100其中,CPI 为商品价格指数,Pi 为第 i 种商品的价格,Qi 为第 i种商品的权重,_base 表示基期。

加权平均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并确定其权重。

2.收集各商品的价格数据,并计算各商品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

3.计算加权平均比率。

4.将加权平均比率乘以100,即可得到商品价格指数。

举例说明:假设有三种商品A、B、C,它们的基期价格分别为10元、20元、30元,权重分别为0.2、0.3、0.5、当前期的价格分别为15元、22元、32元,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商品价格指数如下:CPI=((15/10)*0.2+(22/20)*0.3+(32/30)*0.5)/1×100=(1.5*0.2+1.1*0.3+1.066*0.5)/1×100=(0.3+0.33+0.533)/1×100=1.163×100=116.32.链接法:链接法将不同时间段内的商品价格指数进行链接,以反映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变化。

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PI = (CPI_current / CPI_previous) × 100其中,CPI_current 为当前期的商品价格指数,CPI_previous 为上期的商品价格指数。

链接法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择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并将其价格与基期的价格进行比较,得到基期的价格指数。

2.收集不同时间段的商品价格数据,并分别计算各时间段的价格指数。

3.将不同时间段的价格指数进行链接。

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时间段,其价格指数分别为100、110、120。

通过链接法计算商品价格指数如下:CPI=(120/110)×100=109.09总结:商品价格指数是衡量特定一篮子商品价格变动的指标,可以通过加权平均法和链接法进行计算。

价格指数和价格变动指数和一的关系

价格指数和价格变动指数和一的关系

价格指数和价格变动指数和一的关系
价格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通常通过选取一组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加权平均来计算,可以对某一时期内商品价格的整体变动进行评估。

价格指数的变动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幅度。

价格变动指数是衡量某一特定商品或商品类别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

它通常是相对于某一基准时期的价格进行比较,以反映特定商品价格在不同时期的涨跌情况。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价格指数是多种商品价格的综合指标,反映了整体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而价格变动指数则是针对某一特定商品或商品类别的价格变动进行衡量。

在实际应用中,价格指数可以用来观察市场的整体价格趋势,而价格变动指数可以用来研究某一商品或商品类别的价格波动情况。

价格指数法

价格指数法

价格指数法
价格指数法是一种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它是
一种比较物价水平的指标,可以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价格指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组物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以便比较不同时期的物价水平。

价格指数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衡量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也可以用于
衡量生产物价水平的变化。

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掌握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经营策略。

价格指数法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掌握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从
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经营策略。

此外,价格指数法还可以用于衡量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衡量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法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掌握物价水
平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经营策略。

它也可以用于衡量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衡量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变化。

因此,价格指数法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式

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式

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式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一种用来衡量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统计指标,它能够反映物价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理消费市场秩序以及宏观经济形势,是决定社会消费水平和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式(CPI公式)是由胡克曼(Huckman)提出,用来评估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T) =t [P(t)/P(t-1)] * 100%。

其中,CPI(T)指当期消费者价格指数;P(t)指当期价格;P(t-1)指指定时期以前的价格;t指价格调查时点。

CPI公式基本上是同比计算,并且是一种虚拟累加指标:即把某个定点以前的价格与某个定点当期价格进行比较,然后对每一个定点的差额叠加起来,以此来衡量价格变化,用CPI(T)表示总的指数变化。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算不仅仅依赖于公式,还要依赖可比计算的商品和服务的构成,它决定了CPI的变化范围,也决定了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范围。

CPI计算是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对经济规划、民生情况分析、货币政策制定等都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中国每个省份均有自己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它们可以反映出两个城市之间的价格波动,从而掌握不同城市物价水平,能够更好地控制经济发展的趋势。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算也不断得到改进,一些实用的统计模型已被开发出来,比如重量分摊法。

重量分摊法是一种基于消费品和服务在总共支出金额中所占份额的模型,它可以及时发现各地物价及价格变化,以及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趋势。

从以上可以看出,消费者价格指数公式(CPI公式)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价格差额来测算物价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宏观经济形势、社会消费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此外,这一指标也不断推陈出新,并且不断地被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

价格指数法的名词解释在经济学中,价格指数法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物价变动的方法。

它通过统计一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来反映整个经济体系中物价水平的变化趋势。

价格指数法在经济学研究、金融市场分析、政策制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价格指数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一时期的价格与基期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变动的百分比,作为物价变动的指数。

价格指数通常使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将各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综合起来,更准确地反映整体物价的变化。

价格指数法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拉斯珀尔指数和帕氏指数。

拉斯珀尔指数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计算的是某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相对于基期价格的比值,并将比值乘以100,作为价格指数。

帕氏指数则更加复杂,它将各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一定的权重相乘,并将结果相加,最终得到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法的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商品价格指数衡量的是一定类别、种类和规模的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通常用于分析和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

消费者物价指数则是衡量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价格的变动情况,被用作货币政策制定、通胀监测和调整工资水平的依据。

价格指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物价变动情况,为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经济中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趋势,为调整政策和预测市场走势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价格指数法还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物价变动对个人购买力的影响,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不过,价格指数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由于价格指数法需要统计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价格指数法的权重设置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但权重的确定常常受到数据收集的限制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此外,价格指数法也无法考虑到不同商品和服务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质量和口味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物价变动的实际影响被低估或高估。

综上所述,价格指数法是一种衡量物价变动的重要方法,能够为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物价指数计算公式是CPI=( 一组固定商品的当期价值/这组商品的基期价值)乘以百分之百。

比如全年的物价指数计算方法就是( 一组固定商品按今年全年价格计算的价值/这组商品按去年全年价格计算的价值)x 100%;中国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公布CPI指数,投资者会根据CPI同比增长的数值来判断经济通胀的水平。

价格指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它是一种经济指数,价格指数(CPI)是用来评价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也是衡量经济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如果CPI总体水平上升,则代表通货膨胀,如果CPI总体水平下降,则意味着通货紧缩;然而,如果CPI持续过度上涨,则表明通货膨胀水平已经很高,这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不稳定的因素,此时,国家一般会出台相应的货币或财政政策来抑制CPI的快速上涨。

构成价格指数的固定商品包括食品、服装、通讯、医疗保健产品、文具等,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占34%;食品中最大的重量是猪肉,占10%以上,所以当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CPI指数也会上涨。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四)价格指数计算方法1.价格指数的概念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价格总水平监测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根据建立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的要求,北京市增加了高、中、低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组指标。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商业、餐饮业和其他零售企业向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以此反映市场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其目的在于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是反映城镇居民家庭维持基本生活水准所需消费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它从家庭支出角度出发,反映了生活必需消费项目价格变动对特定消费阶层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及最低社会保障线提供重要依据。

2.价格指数的编制单位市局、总队负责编制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并对区县价格调查实行统一的组织管理。

3. 权数资料来源与计算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所用的权数,根据城市居民家庭住户调查资料整理得出,必要时辅以典型调查数据或专家评估补充和完善。

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所用的大类权数,根据商业统计资料整理得出,小类及基本分类的权数参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相关权数进行调整,并辅之以典型调查资料。

计算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所用的权数,根据城市居民家庭支出调查资料中20%的低收入户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确定,必要时辅以典型调查数据或专家评估补充和完善。

4.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1)代表规格品平均价格的计算代表规格品的月度平均价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计算,首先计算规格品在一个调查点的平均价格,再根据各个调查点的价格算出月度平均价。

∑∑∑=====m j m j n k ijk i Pij m P n m P 1111)1(1 其中: P ijk 为第i 个规格品在第j 个价格调查点的第k 次调查的价格;P ij 为第i 个规格品第j 个调查点的月度平均价格;m 为调查点的个数,n 为调查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批发价格指数 • 1、定义 • 批发价格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又被称为生 产价格指数(Product Price Index, PPI),与CPI类似, WPI衡量的是固定的一揽子原料和半成品的价格变化,是 测算生产成本变动的价格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周期性波 动。它对政府分析经济形势、作出经济决策有重要意义, 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我国统计体系采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 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其中与消费 价格指数最接近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 数,与生产价格指数最接近的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 价格指数。

理论上来说,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物价波动将反映至 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因此观察PPI的变动情形将有助于预 测未来物价的变化状况,因此这项指标受到市场重视。
• B、抽选价格调查点

首先对各种类型的商业网点销售额由高到低排队,然 后再进行等距抽样。要考虑到大中小型商店兼顾、各种经 济类型兼顾、综合性商店与专业性商店兼顾、各种商业业 态兼顾、布局合理等因素,对抽样结果做些修正。我市共 抽选了近300家商业网点,作为价格调查点。价格调查点 每年调整一次。 • C、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 • 权数是反映调查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 成中影响程度的指标,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 务开支占总支出比重计算的。权数资料来源于城市住户调 查统计中的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基本分类及以上类 别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

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已经稳定在了上升之后的水平上, 而生产价格指数(PPI)增速高于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的局 面并没有导致利润收缩。如果我们以净利润总额对销售额 的比率来表示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那么可以看到, 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开始上升。而近年来虽然原 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润率仍处于周期高位。从经验性研究 来看,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速差额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 关关系,这与许多人认为的情况恰恰相反,而且下游产业 同样存在这种正相关关系。如果说企业利润率和PPI-CPI增 速差额之间确实存在着经验性因果关系,那么从数据来看, 事实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着利润增速的上升。 • 2、调查类别 • 调查8大类商品:① 燃料、动力类; ② 黑色金属类; ③ 有色金属材料类; ④ 化工原料类; ⑤ 木材及纸浆类; ⑥ 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 ⑦ 农副产品类; ⑧ 纺织 原料类。

生产价格指数是测算价格变化的指标,该价格是制造 商和批发商在生产的不同阶段为商品支付的价格。 • 生产者物价指数并不仅仅是一个指数,它是一族指数, 是生产的三个渐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价格指数:原材料、 中间品和产成品。占据所有的头条并对金融市场最有影响 的是最后一个,即产成品的PPI。它代表着这些商品被运 到批发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终状态。在生产最后状态的价 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间品过程中遇到的价格压力来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观察这所有的三个过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 D、 价格调查及计算平均价格 • 根据商品或服务项目与人民生活的相关程度和价格的 变动频率,确定价格调查的次数。鲜菜、鲜果、肉禽蛋、 水产品等价格,每5天调查一次;粮食、油脂、烟酒饮料、 餐饮业及其它穿用商品价格每10天调查一次;国家和地方 政府定价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每15天调查一次。价 格调查是定时、定点、定人直接调查。价格资料采集来后, 还要计算月平均价格。即把每一代表规格品所有调查点的 时点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到月平均价格。例如:某 种服装价格每月调查三次,有6个调查点,就是将18个时 点价格相加,然后再除以18。 • E、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月度平均价格计算后,就可计算与不同基期相比的月 度价格指数。首先,计算单项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数, 然后再将单项指数进行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 数,由基本分类指数再依次加权计算出类指数和总指数。 年度价格指数就是将各月的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方案,对代表规格品的选择、 价格调查点抽选方法、价格调查方法、权数资料的来源及 计算、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等均作出规定。是通过对北京 近300家商业网点的600多个规格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调 查,分别计算出600多个代表品的指数,经过几何平均得 到251个基本分类指数,再以居民消费支出额为权数,采 用综合公式汇总计算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具体步骤如下: • A、选择代表规格品 • 现行的国家方法制度对调查的内容规定到251个基本 分类,以及每个基本分类下包括的代表规格品的最低数量。 代表规格品由各省市自行确定,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 地方消费特色的规格品。按照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原则,我 市确定了600多个规格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计算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的代表规格品。代表规格品一经确定,年内 不能更换。
• 2、名义GDP与实际GDP • 如果用当前的价格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所 得到的GDP称为名义GDP。"名义"一词表示用当前价格计算 价值;用人为规定的基年(目前是1996年)价格来计值的经 济指标是比较可靠的。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称为真实GDP。 "真实"一词表示以不变价格计算。真实量值衡量的产品和 劳务的价值就只会因为真实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不会因 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 例: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 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 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 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 了约50%。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 (100),那么20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12月7日“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86.58,比 昨天上升2.11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为185.59,比昨天上升2.52个点。截至今日14:00,全国 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63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0%; 牛肉35.44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羊肉44.51元/公斤, 比昨天上升0.1%;鸡蛋8.2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4%;白 条鸡14.46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8%。重点监测的28种蔬 菜平均价格为3.02元/公斤。(摘自中国经济网)
• 三、分类 • (一)、GDP平减指数 • 1、定义 • 又称GDP缩减指数,GDP折算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 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 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 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 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 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 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 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价格指数
• 一、定义 • 价格指数是反 映不同时期商品价 格水平的变化方向、 趋势和程度的经济 指标。是经济指数 的一种,通常以报 告期和基期相对比 的相对数来表示。 价格指数是研究价 格动态变化的一种 工具,它为制定、 调整和检查各项经 济政策,特别是价 格政策提供依据。
二、编制 价格指数编制的历史较早。18世纪英国及一些欧美国家 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便开始从事价格指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广 泛开始编制和应用价格指数。中国于1920年正式编制价格指 数。1927年天津南开大学编制和发布了华北地区批发价格指 数,以后又编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价指数。其中包括: 1867~1937年的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1913~1952年的 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费用指数等。 国民政府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比较系统的批发物价指数。 广东省在4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要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北京、 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系统的职工生活费用价 格指数。
• (二)、消费价格指数 • 1、定义 •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 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 指标,通常是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 消费价格指数在国外被称为消费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 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时间 而变 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 格水平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是研究居民生活、宏观经济 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空的依据。 •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过渡,会带 来经济不稳定,央行就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 险,从而会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 幅往往不被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