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新课标历史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考纲解读

2015年高考考纲解读

页眉内容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二、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具体考察目标为:1.时空意识1.1 将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1.2 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包括使用有关时间的各种术语;制作年表、时间轴;阅读地图)2.史实理解2.1 了解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2.2 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2.3 了解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3.材料处理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3.2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表述和主观性认识3.3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4.历史阐释4.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包括比较、归纳、推理、移情、想象等方法)4.2 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4.3 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包括:概述、叙述和论述)4.4 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即逻辑上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述一致;价值观上体现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人类共享价值观的认同)。

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1.试卷结构按测量目标划分,时空意识和史实理解占40%,材料处理占30%,历史阐释占30%左右。

按课程内容划分,世界古代史约占10%,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世界近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所反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史实适当兼顾。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约占50%,非选择题约占50%。

2.考试方式和试卷总分考试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

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试卷总分为150分。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解读第一分册第l课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A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古代希腊人称这个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2015年10月21日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一)课程性质/3(二)基本理念/3二、课程目标/6(一)总目标/6(二)学科核心素养/6三、课程结构/9(一)设计依据/9(二)结构/10(三)学分与选课/12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一)必修课程/12(二)选修I课程/26(三)选修II课程/45(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五、实施建议/61(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三)教材编写建议/84(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 六、附录/90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2015江西教资国考高级中学《历史》考试大纲二

2015江西教资国考高级中学《历史》考试大纲二

2015江西教资国考高级中学《历史》考试大纲二(三)教学实施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5.能够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能够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四)教学评价1.能够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生成性、终结性等评价类型和定性、定量等评价方式,并在历史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全面、客观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4.简答题(1)简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目标的要求。

(2)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主要有哪些内容?5.材料分析题(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

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问题:①材料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情况?②如果将该材料用于中日甲午战争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明哪些问题?试举一例加以解释。

高中历史新课标2015版

高中历史新课标2015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稿)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一)课程性质/3(二)基本理念/3二、课程目标/6(一)总目标/6(二)学科核心素养/6三、课程结构/9(一)设计依据/9(二)结构/10(三)学分与选课/12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一)必修课程/12(二)选修I课程/26(三)选修II课程/45(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五、实施建议/61(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三)教材编写建议/84(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六、附录/90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新课标对应知识点

2015年高考历史考纲新课标对应知识点

2013年高考历史考纲新课标对应知识点古代中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1、含义(概念):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渊源,商王朝内服与外服制度演变而来的。

2、背景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人物,周公;基础,井田制;3、内容:(1)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关系的纽带)等;物资、武装;(2)最高统治者:周王;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jī),是周王直接驻地;(3)、对象:王族(同性亲族是主体、姻亲类似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殷商降族)、古老的附属国(恢复被商灭掉的古国)等 (课本P2-3的小字和形势图)(4)诸侯的权利:册命、授土、授民、授职;封地内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觐;交纳贡赋。

4、作用:积极:(1)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王室与诸侯国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消极:后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5、分封制的特点?为什么说分封制并不能真正巩固周朝的统治?(1)特点:①对象多样化,但一王室贵族为主;②周王是“天下共主”;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土地)义务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④层层分封,构成金字塔形等级秩序;(2)原因:①权力大,独立性强;②王室衰微;③血源疏远;④生产力发展等;6、发展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无法维系下去(废除)。

瓦解原因: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②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二、宗法制1、含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四川)历史

历史篇把握精神明确对策川大附中(成都十二中)高级教师陈志先秉承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精神,2013年、2014年四川新课程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学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难度值上:控制得比较理想,稳定在0.55上下,2013年0.58(Ⅰ卷0.74、Ⅱ卷0.43);2014年0.54(Ⅰ卷0.598、Ⅱ卷0.483)。

考查形式上:题型、题量及分值不变,12+2(12道选择题48分,2道非选择题52分),不单独设选作题,选修内容融于必修内容中统一考查。

能力要求上:严格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求,注重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的转化。

2015年四川历史卷在前两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如何继承与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认真研读2015《考试说明》,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一、高考考试性质不变与2014年一样,明确高考属选拔性考试。

启示与对策:肩负为国选材功能的高考试题具有甄别性、层次性和梯度性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复习备考,应以近年高考试题和2015年考试说明为指针,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益。

二、命题原则与指导思想微调1.基本不变: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坚持以《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2.微调:将“注重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实际”二字去掉。

3.启示与对策:坚持核心精神不变。

微调处貌似扩大了解决问题的范围,实则使表述更科学。

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除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本身也包括了对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现象、重要人物的认识和思考。

因此微调对备考影响不大,不必过虑。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调整与2014年相比,未作调整。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全国自考2015年4月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附详细解析)

全国自考2015年4月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附详细解析)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课程代码 03708)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俄国D、德国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D、军事指挥失误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1851年B、1853年C、1856年D、1864年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C、洪仁玕D、石达开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B、京师同文馆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D、外务部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B、创立新式学堂C、派遣留学生D、兴办军用工业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 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 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 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王安石变法 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 (2)卢梭 2.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2)内战 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 (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2)甘地 (3)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 (2)列宁 (3)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牛顿、爱因斯坦选考五 探索历史的奥秘 1.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2.人类起源之谜 3.二里头文化 4.三星堆遗址 5.米诺斯宫殿遗址 6.玛雅文明 7.大津巴布韦遗址 选考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1) “世界遗产公约” (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1)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1)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 (2)奥林匹克遗址群 (3)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1)佛罗伦萨 (2)圣彼得大教堂 5.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1)秦始皇陵兵马俑 (2)万里长城 (3)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4)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5)昆曲 6.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1)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2)奥斯威辛集中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