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通用110句)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通用110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
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摘抄句11、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3、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4、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
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5、生子当如孙仲谋。
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7、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8、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
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9、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10、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2、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
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
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15、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16、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7、既生瑜,何生亮。
18、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0、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
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21、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22、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三国演义经典名言

三国演义经典名言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的故事。
其中,不少名言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言吧!1. 苦心孤诣(出自《三国志》)“苦心孤诣,饮食自苦,形体力行,节用度越,则民不聊生。
”这是出自第一章《袁绍桥东》,是指袁绍极力治理冀州,自食其力,力争让民众有更好的生活。
此言也赞扬了为民造福的领袖,不计个人得失,为百姓劳苦。
2. 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三国志》)“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祸福相倚,富贵险福,不足为奇。
”这是出自第四章《官渡志云骋威》。
此言指出了历史上许多英雄,无论面对祸福荣辱,都要坦然面对,从容不惊,显露出一份坚毅和气度。
3. 天时人事不同,水性杨花易推倒(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天时人事不同,水性杨花易推倒。
不如归去,仍从前事未晚。
”此言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是诸葛亮为自己分析当前三国形势所说的话。
他认为,局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情况不利时,不如退守,等待时机,重新发起进攻。
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三国演义第二回)“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越是生产,越是要爱惜。
”这是孙权发宣言时所说的话,他表示,战争时兵马虽然很重要,但粮草才是最关键的,没有了粮草,就没了战争的支撑。
此言也告诉人们,生产是国家的命脉,必须珍惜并关注。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是刘备在赵云面前誓师北伐时的豪言壮语。
此言表达了为国家利益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代表了一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
6. 槽糧人口(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槽糧人口,数至亿计,如何计较?”此言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曹操在白马坡之战中的解围话,表示部队需要的粮草和人口实在太多,需要倚重百姓来凑齐,也说明了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名言,这些名言代表了三国名将的精神和道德风范,也蕴含了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深刻讨论和思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不断感悟和领悟。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警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不仅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还有许多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警句。
这些名言警句不仅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更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三国演义》中的名言警句。
1.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要只顾及个人利益,而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否则违背了天道,必将遭到惩罚。
2.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是对言行的重视和慎重。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代表他的人品和修养,因此应该慎重对待自己的言行,一旦说出口就难以收回。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为了逢迎他人而违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否则会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傀儡。
4. “事不过三,三则为强。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是对行动的规划和执行的重视。
一个人应该在行动前充分考虑和准备,尽量避免失败的可能性,如果失败了,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再次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是对规则和秩序的重视。
一个人应该遵守社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才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和尊重,否则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谴责。
6.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是对计划和准备的重视。
一个人在进行任何行动之前,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以免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影响行动的顺利进行。
7.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是对战争策略的重视。
一个人在进行战争之前,应该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对手的情况,以制定出最佳的战略和战术,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8. “欲速则不达。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是对行动的节制和耐心的重视。
一个人在进行任何行动之前,都应该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会影响行动的顺利进行。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名句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诸葛亮
2. "宁教我负天下,不叫天下负我!" - 曹操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孙子
4.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 刘备
5.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
" - 关羽
6.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 - 赵云
7.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刘备
8. "英雄一怒为红颜。
" - 诸葛亮
9.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孟德(刘备)
10. "人能决胜天,地可以争持。
" - 曹操
11.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 刘备
12. "百年成大业,青史留人名。
" - 司马懿
13.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 - 诸葛亮
14. "天时地势,利乃人和。
" - 孙策
15. "兵者,国之大事,民之生命,军之所恃。
" - 曹操。
三国演义经典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经典名言名句
以下是 7 条关于三国演义的经典名言名句: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句可真是霸气呀!就好比你身处困境,别人都可能抛弃你,那你不得先下手为强呀!曹操可真是个狠角色!
2. “既生瑜,何生亮!”哎呀,这周瑜该多郁闷呀,就好像你考试总被一个人压一头,那心里得多憋屈!这也显出了诸葛亮的厉害。
3.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哇塞,听听,多威风!就如同在战场上,你大喊一声“我来啦”,那种气势直接能镇住场子呀!赵云这名号,响当当!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对刘备真是忠心耿耿呀!好比你对一件事全力以赴,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这就是坚持和忠诚!
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多牛呀,就像你们学校那个体育超强,长得又帅的人,谁不得高看一眼呀。
6.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可真是讽刺呀!就好像你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结果啥也没捞着,还倒贴了,多尴尬呀!
7.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话说得太有深意了!就好比在这喧闹的世界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然后明确自己的志向,多了不起呀!
我觉得这些名言名句不仅是《三国演义》的精华所在,更是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呀!。
三国演义的读书名言

三国演义的读书名言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
阐述:曹操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句。
这充分体现出曹操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在他的观念里,自己的利益、安全和霸业是高于一切道德准则的。
他不会让自己处于被天下人所害的境地,哪怕为此要背负不仁不义之名,也显示出他性格中的狠辣和果断,这种性格特点贯穿他的一生,对他在乱世中崛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阐述: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殚精竭虑,此句便是他忠诚与敬业精神的高度浓缩。
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六出祁山,事必躬亲。
在蜀汉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中,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奉献出来,明知蜀汉国力弱小难以抗衡强大的曹魏,却依旧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这种精神成为千古忠臣的典范。
3.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阐述:周瑜是东吴的杰出将领,智谋超群。
但诸葛亮的存在,让他多次的谋划落空。
周瑜自视甚高,一直想在智谋上胜过诸葛亮,然而却屡屡失败。
这句名言反映出周瑜的嫉妒与不甘,在他看来,诸葛亮的才智是他实现东吴霸业的巨大阻碍,同时也表现出周瑜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他无法接受有比他更聪明的人存在。
4. “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
阐述:张飞勇猛无比,这一声大喝尽显他的英勇和豪迈。
在战场上,他以这种自报家门的方式来震慑敌军。
他不畏惧任何敌人,这种喊叫声中充满了对自己武力的自信。
比如在长坂坡之战中,他这一吼吓退曹操大军,不仅保护了刘备的家眷,更是展现出他强大的气场和无畏的战斗精神。
5.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民间流传(虽然不是书中人物所说,但反映书中人物)阐述:吕布武艺高强,赤兔马日行千里。
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吕布在三国众多英雄中的出众武艺。
吕布凭借自身的勇猛,在虎牢关前大战刘关张而不落下风。
他在三国前期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吕布为人反复无常,空有一身武艺却缺乏忠诚和谋略,最终难以成就大业,这也反映出在三国乱世中,仅有武力是不足以得天下的。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2.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3.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第一回
4.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5.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7.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8.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第四回
9.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三国演义名言_励志

三国演义名言三国演义名言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3、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4、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5、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
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6、……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
7、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10、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1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12、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3、吾道号凤雏,此地名落凤坡,不利于吾。
14、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
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15、.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16、布平生不好斗,只好解斗。
17、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18、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1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0、吾命休已21、玉可碎但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但不可毁其节22、亲贤臣,远小人2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24、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25、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26、将军姓吕,他自姓董,掷戟之时,可有父子之情?27、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乃汉寿亭候关云长也!!!28、吾深知其(徐晃)能,其若不退,吾先斩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曹操的:“今英雄,为使君与操尔”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
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3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