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1)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有关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大全

有关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大全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心怀叵测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成语解释: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
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旧病复发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成语解释:原来的病又犯了。
初出茅庐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解释: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成语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先礼后兵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成语解释:礼:礼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成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
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招兵买马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成语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
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缓兵之计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成语解释: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割须换袍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
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成语解释:须:胡须。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导语:中国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以一个完整的结构,充分描绘出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以及政治,军事,外交方面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出历史人物各具风采的形象。
【一】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1、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2、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3、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4、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6、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7、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8、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9、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0、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
形容胆量极大。
1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2、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3、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
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4、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
15、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1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8、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9、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二】《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成语汇总.doc

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成语汇总导读:长沙新东方为大家整理分享了三国演义中的四字成语汇总,以供学习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
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
……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
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歇后语您不陌生吧?这样经典、搞笑的你也熟悉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下面是范文先生网整理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与歇后语,欢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1、草船借箭——多多益善2、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3、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4、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5、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6、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7、张飞绣花——粗中有细8、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9、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10、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11、张飞穿针——粗中有细1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3、刘备编草鞋——内行14、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15、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16、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8、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19、关公赴会——单刀直入20、张飞上阵——横冲直撞2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22、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23、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2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2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26、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27、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28、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29、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30、张飞讨债——声势凶31、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32、东吴招亲——弄假成真33、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34、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3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36、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37、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38、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3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40、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4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42、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43、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4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45、貂蝉唱歌——有声有色46、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47、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48、孔明练琴——老生常谈49、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50、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51、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52、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53、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54、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55、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5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57、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58、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59、关羽卖肉——没人敢来6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61、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62、张飞卖肉——光说不割63、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6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65、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66、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三国演义》中的成语: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的文学名著,文学价值极高。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
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2、择主而事:事:侍奉。
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3、坐视不救:坐视:坐着看。
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4、掌上观文:见“掌上观纹”。
5、执鞭随镫: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6、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7、指囷相赠:囷:圆形的谷仓。
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
形容慷慨资助朋友。
亦作“指囷相助”。
8、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9、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10、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11、养精畜锐: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12、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13、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14、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15、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16、欲擒故纵: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17、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8、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19、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20、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21、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
22、一家老小:谓全家人。
23、以卵敌石: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24、一面之辞:见“一面之词”。
25、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26、隐介藏形:介:鳞甲。
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27、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28、运筹决策: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29、运筹决算:同“运筹决策”。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兵不厌诈”出自《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曹操围城池,诸葛亮派出了一支虚兵,以假象欺骗曹操,最终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需要运用智谋和诈术,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取得胜利而必须采取的策略。
因此,“兵不厌诈”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战争中运用智谋和诈术是必须的。
“破釜沉舟”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刘备带着自己的部队来到荆州,准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为了表示决心,刘备下令将船只全部烧毁,断绝了回头路。
最终,刘备和孙权联手打败了曹操,为自己谋得了一片土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后,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破釜沉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在做出决定后要有坚定的决心,不留后路,才能取得成功。
- 1 -。
刘备相关的成语

刘备相关的成语篇一: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是蜀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蜀汉的第一位皇帝。
刘备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还在军事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
因此,与刘备相关的成语也相应地多种多样,下面是一些与刘备相关的成语:1. 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指刘备三次拜访草庐,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才能的推崇和重用。
2. 英勇善战(yīng yǒng shàn zhàn):刘备在战场上始终表现出勇猛和善于指挥的特点。
3. 仁义礼智信(rén yì lǐ zhì xìn):这是由刘备所倡导的“五常”思想,强调了仁爱、义理、礼仪、智慧和诚信的重要性。
4. 求贤若渴(qiú xián ruò kě):刘备非常重视人才,积极寻求有才能的人加入自己的团队。
5. 虚心好学(xū xīn hào xué):刘备一直保持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才能和知识。
6. 谦虚谨慎(qiān xū jǐn shèn):刘备在待人接物方面非常谦逊和慎重,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7.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形容一个人既有道德品质又有才能,这也是刘备所追求和要求的标准。
8. 一代枭雄(yī dài xiāo xióng):刘备在创立蜀汉并奠定基业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这些与刘备相关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刘备的个人品质和才能,还体现出了他对于政治、军事和道德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这些成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其他人或事物,以表达类似的特点和价值观。
篇二:刘备,字玄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
他以其仁德和谋略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后人称为“仁者之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董卓进京——来者不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草船借箭--坐享其成东吴招亲--弄假成真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
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初出茅庐,赔了夫人又折兵,鼎足三分,锦囊妙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呼风唤雨【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
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
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
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
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
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
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
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
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
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
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
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
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
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
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
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
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
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
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
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
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
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
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
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
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
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
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天下大势,鼎足三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望梅止渴桃园结义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呼风唤雨品头论足回肠荡气三顾茅庐舌战群雄羽扇纶巾隔岸观火上房抽梯恩威并重乐不思蜀得陇望蜀三让徐州三足鼎立三国归晋三气周瑜过关斩将桃园结义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孔融让梨割须弃袍火烧连营草船借箭器宇轩昂单刀赴会暗渡陈仓志大才疏一臂之力不出所料五内如焚作奸犯科危在旦夕廊庙之器文思泉涌如鱼得水周郎顾曲初出茅庐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木牛流马辕门射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危急存亡之秋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