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其典故 精品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关于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三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故事,其中涉及大量的成语和典故。

关于“三”的成语在《三国演义》中尤为突出,不仅因为它们与数字三有关,更因为它们在故事情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气概。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一些与“三”相关的成语故事。

1.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熟知的成语之一。

故事发生在刘备寻求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时期。

刘备听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决定亲自拜访。

然而,他连续两次都未能与诸葛亮见面,因为诸葛亮恰巧不在家。

但刘备并未放弃,第三次他再次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这次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的智者。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同意出山辅佐他。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

2. 三气周瑜“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年轻有为、英俊潇洒,但嫉妒心强。

他视诸葛亮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心想要除掉他。

然而,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周瑜三次都被对方巧妙地击败或羞辱,分别是夺取南郡失败、赔了夫人又折兵、假途灭虢计失败。

这三次失败让周瑜气愤填胸,最终因怒火攻心而英年早逝。

这个故事反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暴露了周瑜性格上的弱点。

3.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

故事发生在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的时期。

吕布作为董卓手下的大将,勇猛无敌,连斩数将。

为了打败吕布,张飞、关羽和刘备三人联手出战。

三人在虎牢关前与吕布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经过一番激战,三人终于将吕布击败。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英勇和团结,也展现了吕布的勇猛和霸气。

4.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是一个描述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成语。

在《三国演义》中,随着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大势力的崛起,中国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对峙的局面。

这个时期发生在汉朝末年和晋朝初年,具体时间为220年至280年之间。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1. 三顾茅庐:想当年,刘备那可是真心求贤呐!他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竟然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得是多大的诚意呀!就好比你特别想要一个超级厉害的老师来教你学习,你是不是也会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去邀请呀!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足够真诚和坚持,就一定能打动别人。

2. 草船借箭:哎呀呀,诸葛亮可真是神了!他能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草船从曹操那儿“借”来了那么多箭!这就像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超级棒的点子,一下子就赢了好多奖励一样!这不就是智慧的力量嘛!他的这个计谋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乐不思蜀:刘禅这家伙,降了魏之后居然沉迷享乐,一点儿都不想念蜀地了!这就好像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完全被新的好玩的东西吸引住,把自己原来的家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真的好吗?不过也从侧面反映出刘禅的没心没肺呀!这个成语警醒我们可不能太容易被安逸迷了眼。

4. 望梅止渴:曹操可真有办法呀!士兵们口渴难耐,他就说前面有梅林,让大家想着酸甜的梅子就不那么渴了。

这不就好比我们在特别饿的时候,想想美味的食物就能稍微缓解一下饥饿感吗!他用这个办法激励士兵继续前进,实在是高!这让我们知道了有时候心理作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5. 单刀赴会:关羽那胆子可真是大得很呐!一个人就敢去赴鲁肃的宴会,这得多有气魄呀!这就像是你一个人面对一群很厉害的对手,但你一点儿都不害怕,还敢勇敢地去挑战他们!关羽的这份胆识和豪气真的令人赞叹不已。

6.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了蜀汉,那真的是尽心尽力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直到最后一刻还在为国家操劳。

这就好像你非常热爱一个东西,你就会为了它不停地努力,付出所有!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要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啊!我觉得这些成语故事都特别精彩,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导语:中国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以一个完整的结构,充分描绘出魏,蜀,吴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以及政治,军事,外交方面有声有色的活动,并由此展现出历史人物各具风采的形象。

【一】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1、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2、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3、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

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4、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6、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7、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8、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9、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0、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

形容胆量极大。

1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2、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3、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

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4、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

15、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1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8、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9、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二】《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

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与故事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2、望梅解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成语典故1. 三顾茅庐:想当初,刘备那可是一心一意想要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啊,竟然连续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他,这是多么大的诚意呀!就好比你特别想要一个东西,不惜一切去争取它。

比如你为了得到心仪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去公司表现自己。

2. 草船借箭:哇塞,诸葛亮真的太神了!他只用了一些草船,就轻轻松松从曹操那里“借”来了那么多箭,这招真高呀!就像你在困难面前,用巧妙的办法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问题。

你想想,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突然灵机一动找到解题方法,不就和这差不多嘛!3. 望梅止渴:曹操带领军队赶路时,士兵们口渴得不行,曹操就说前方有梅子,让大家想到梅子酸甜的味道,嘴里生津就不那么渴了。

这就好比在你很累很饿的时候,想到一顿美味大餐,是不是感觉瞬间有了动力呀!比如说你在努力工作时,想到完成后可以去吃好吃的,就更有干劲了。

4. 单刀赴会:关羽一个人拿着刀就去赴鲁肃的宴会,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自信啊,简直酷毙了!这就好像你一个人去面对很厉害的对手,毫不畏惧。

比如你勇敢地去和比你强很多的人竞争一个机会。

5. 舌战群儒:诸葛亮一个人和那么多大臣辩论,还能说得他们哑口无言,真牛啊!这就好像你在一群人质疑你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让他们信服。

就像你在讨论问题时,用道理让大家都认可你的观点。

6. 乐不思蜀:刘禅降魏后沉迷享乐不思蜀地,哎呀,这可真让人叹息呀!就好比一个人在新环境里完全忘记了过去。

像有些人到了新地方玩得太开心,都不想家啦!7. 锦囊妙计:诸葛亮提前给赵云几个锦囊,在关键时刻打开就能解决问题,这也太妙了吧!这就如同你事先准备了应对困难的办法,到时候一用就搞定。

好比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准备好了各种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成语典故都太经典了,从它们里面我们能学到好多智慧和勇气呢!。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曹操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暂时忘记了口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军于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4. 七擒孟获: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豪强孟获抓了七次,前六次都放了,在第七次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

后用此典故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引用和传承。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一、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巧布八阵图;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张飞:鞭督邮、独挡长坂桥、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关赵云:初战文丑、古城相会、长坂坡单骑救主、智取桂阳、截江夺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力斩五将马超:潼关逼曹操、战张飞黄忠:长沙战关羽、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庞统:献连环计、耒阳县理事、落凤坡徐庶:走马荐诸葛姜维:九伐中原曹操:献刀、发矫诏讨董、报父仇伐徐州、大败吕布、挟天子令诸侯、下邳围城、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须弃袍、汉中败北夏侯敦:拔矢啖睛张辽:镇守合肥败孙权、威震逍遥津郭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司马懿:街亭之战、祁山拒孔明、扫平辽东、诈病赚曹爽孙坚:窃取玉玺、跨江击刘表孙策: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统一江东、怒斩于吉孙权:遗书退曹操周瑜:群英会、苦肉计、火烧赤壁、赔了夫人又折兵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甘宁、百骑劫曹营陆逊:夷陵之战董卓:称霸京师、凤仪亭掷戟袁绍:率军讨董、官渡之战吕布: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辕门射戟、白门楼貂蝉:连环计美人计二、曹操1、曹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一日,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

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

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

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

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篇一: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演义经典的成语故事精选篇二: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

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

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

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

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

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

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

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其典故一、成语来源及释义1.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桃园结义:不是成语。

3.一手包办: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三回:“你一手包揽,我只崝我的头钱。

”4.一举两得:《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5.一亲芳泽: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6.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7.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8.下笔成章: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9.不由分说: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10.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宋•张君房《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13.人生如寄: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14.仰人鼻息:《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5.伯仲之间: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6.位极人臣:《三国志•吴书•孙林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17.偃旗息鼓:《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8.出言不逊:《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9.初出茅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0.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1.名不虚传:《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宋•华岳《白面渡》:“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22.同符合契:《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张纭曰:‘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北周•庾信齐王进赤雀表》:“赤雀衔书,止於酆户, 周之受命,兴乎此祥。

即事所观,同符合契。

”23.吴下阿蒙:《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

嗟乎!非吴下阿蒙。

”24.敝帚千金: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25.才高八斗:《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26.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7.指日可待: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

”28.探囊取物:《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29.旦夕之危:《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0.明眸善睐: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1.月明星稀: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32.土崩鱼烂: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陈之列,骋奔牛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

”33.妄自菲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4.孑然一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宋•《清波杂志》:“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35.对酒当歌: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36.屈指可数: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

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37.呼风唤雨: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38.品头论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

众曰:‘此必阿宝也。

’趋之,果宝也。

审谛之,娟丽无双。

少倾人益稠。

女起遽去。

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39.回肠荡气: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40.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41.舌战群雄:目前还不是成语。

42.羽扇纶巾: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43.隔岸观火:秦•杨南柯《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44.上房抽梯:秦•杨南柯《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房抽梯。

45.恩威并重:《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46.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47.得陇望蜀:《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48.三让徐州:不是成语。

49.三足鼎立:《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50.三国归晋:不是成语。

51.三气周瑜:故事。

52.过关斩将:故事。

53.桃园结义:与第2个重复。

不是成语。

54.锦囊妙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

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55.舌战群儒:与第41个重复。

目前还不是成语。

56.孔融让梨:《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57.割须弃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

59.火烧连营:故事。

60.草船借箭:故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

61.器宇轩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

”62.单刀赴会:《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63.暗渡陈仓: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64.志大才疏:《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65.一臂之力: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66.不出所料: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67.五内如焚: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据弟打听,非备款百万,不能了事。

似此从何筹画?前数天不见兄长覆示,五内如焚。

”68.作奸犯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69.危在旦夕:《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70.廊庙之器:《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71.文思泉涌:《官场現形记•第一回》:“王乡绅饮了半酣,文思泉涌,议论风生。

”72.如鱼得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如鱼得水,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功夫在这里纳闷呢!”73.周郎顾曲:《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74.初出茅庐:与第19重复。

74.七擒七纵:《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

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75.三顾茅庐:与第7个重复。

76.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77.木牛流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78.辕门射戟:故事。

79.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80.危急存亡之秋: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1.如入无人之境:宋•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及一旦王伦张海等相继而起,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82.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成语故事《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

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