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1. 三顾茅庐:想当年,刘备那可是真心求贤呐!他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竟然三次亲自到诸葛亮住的茅庐去拜访,这得是多大的诚意呀!就好比你特别想要一个超级厉害的老师来教你学习,你是不是也会不辞辛苦地一次次去邀请呀!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足够真诚和坚持,就一定能打动别人。

2. 草船借箭:哎呀呀,诸葛亮可真是神了!他能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草船从曹操那儿“借”来了那么多箭!这就像你在玩游戏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超级棒的点子,一下子就赢了好多奖励一样!这不就是智慧的力量嘛!他的这个计谋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3. 乐不思蜀:刘禅这家伙,降了魏之后居然沉迷享乐,一点儿都不想念蜀地了!这就好像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地方,完全被新的好玩的东西吸引住,把自己原来的家都给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样真的好吗?不过也从侧面反映出刘禅的没心没肺呀!这个成语警醒我们可不能太容易被安逸迷了眼。

4. 望梅止渴:曹操可真有办法呀!士兵们口渴难耐,他就说前面有梅林,让大家想着酸甜的梅子就不那么渴了。

这不就好比我们在特别饿的时候,想想美味的食物就能稍微缓解一下饥饿感吗!他用这个办法激励士兵继续前进,实在是高!这让我们知道了有时候心理作用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呢。

5. 单刀赴会:关羽那胆子可真是大得很呐!一个人就敢去赴鲁肃的宴会,这得多有气魄呀!这就像是你一个人面对一群很厉害的对手,但你一点儿都不害怕,还敢勇敢地去挑战他们!关羽的这份胆识和豪气真的令人赞叹不已。

6. 鞠躬尽瘁:诸葛亮为了蜀汉,那真的是尽心尽力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直到最后一刻还在为国家操劳。

这就好像你非常热爱一个东西,你就会为了它不停地努力,付出所有!诸葛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要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全力以赴啊!我觉得这些成语故事都特别精彩,每一个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的历史成语故事10篇

三国演义的历史成语故事10篇

三国演义的历史成语故事10篇三国演义成语故事1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

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

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

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

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

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

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

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

突然面临此大祸。

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

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

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三国演义成语故事2乐不思蜀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3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

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

快支持不住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

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一:刮骨疗毒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二: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三国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三国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三国成语故事:望梅⽌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路⾏军,⾛得⾮常⾟苦。

时值盛夏,太阳⽕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的热量,⼤地都快被烤焦了。

曹操的军队已经⾛了很多天了,⼗分疲乏。

这⼀路上⼜都是荒⼭秃岭,没有⼈烟,⽅圆数⼗⾥都没有⽔源。

将⼠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滴⽔喝。

头顶烈⽇,战⼠们⼀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汗淋淋,可是⼜找不到⽔喝,⼤家都⼝⼲⾆燥,感觉喉咙⾥好像着了⽕,许多⼈的嘴唇都⼲裂得不成样⼦,鲜⾎直淌。

每⾛⼏⾥路,就有⼈倒下中暑死去,就是⾝体强壮的⼠兵,也渐渐地快⽀持不住了。

曹操⽬睹这样的情景,⼼⾥⾮常焦急。

他策马奔向旁边⼀个⼭岗,在⼭岗上极⽬远眺,想找个有⽔的地⽅。

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地⼀望⽆际,⼲旱的地区⼤得很。

再回头看看⼠兵,⼀个个东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他在⼼⾥盘算道:这⼀下可糟糕了,找不到⽔,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马要损失在这⾥,想个什么办法来⿎舞⼠⽓,激励⼤家⾛出⼲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想,突然灵机⼀动,脑⼦⾥蹦出个好点⼦。

他就在⼭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声喊道:“前⾯不远的地⽅有⼀⼤⽚梅林,结满了⼜⼤⼜酸⼜甜的梅⼦,⼤家再坚持⼀下,⾛到那⾥吃到梅⼦就能解渴了!” 战⼠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样,⼝⾥顿时⽣出了不少⼝⽔,精神也振作起来,⿎⾜⼒⽓加紧向前赶去。

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到了有⽔的地⽅。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导语:《三国演义》我们一定都不生疏,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成语,也都出自三国演义。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1.步步为营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率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屡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时间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黄忠行军慎重,防备又严密。

夏侯渊不听张颌劝阻,轻率出击,不仅吃了败战,还伤了部将夏侯尚。

黄忠的军队顺利推进到定军山下,夺取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

2.负薪救火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规定,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恳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竭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5篇)(精选)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5篇)(精选)

1.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六出祁山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

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

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

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

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

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

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三国演义产生了很多成语典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2、赵云单骑救阿斗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

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

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曹操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暂时忘记了口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军于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4. 七擒孟获: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豪强孟获抓了七次,前六次都放了,在第七次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

后用此典故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引用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妄自菲薄的故事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

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多用于贬义,有褒义。

智取陈仓的故事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七擒七纵的故事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

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

但时间一长。

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

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

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

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

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

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刘备死后,蜀国的南方各个部落先后叛乱,诸葛亮在治丧结束后立即发兵平乱。

诸葛亮用“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在“七擒七纵”的过程中征服地方首领孟获,从而使南方恢复了秩序,得到了长治久安,从而为其北伐提供了坚实的后方保障六出祁山的故事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

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

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

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

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

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

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

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

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

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

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

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

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

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

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

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

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

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

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

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

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

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

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舌战群儒的故事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

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

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

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

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

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

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

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

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

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

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单刀赴会的故事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

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

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

”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

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

”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

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

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负重致远的故事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负”是背着;“致”是送到。

比喻能肩挑重任。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

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

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

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

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

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