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1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軍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被秦軍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軍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__軍,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軍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軍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軍。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軍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軍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__軍。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軍,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赵軍。
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軍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軍,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三国成语故事2兵贵神速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__传》。
东汉末年,混居在辽西、辽东、右北*(今辽宁)三个郡的乌桓(古代北方一支__)经常进犯中原,烧杀掠夺,危及当地百妖生活和社会稳定。
公元207年,汉丞相曹操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北征三郡乌桓,以彻底根除北方的隐患。
由于此番出征,曹操的人马和粮草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太慢,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
军师__见此情况非常着急,就对曹操说:“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我们应该赶紧把大量沉重繁杂的物资和行李卸掉,派出轻骑兵日夜兼程前进,这样才能趁敌不备取得胜利。
"曹操采用了他的`意见,亲自带领几千名精兵良将轻装北进,终于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三郡乌桓。
现通常用此典故说明打伏用兵贵在行动要特别迅速。
开诚布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__刘备的信用。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_成语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故事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_成语三英战吕布的典故故事"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话说虎牢关下,诸侯云集.天下豪杰,奉先神威。
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
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布大喝一声“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话音未落,幽州公孙瓒,舞动铁槊直取吕布,前去送死。
吕布挥戟,战不三合,公孙招架不住,拨马败退。
吕布纵马直追,危急关头.忽闻一声怒吼,"三姓家奴吕布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诸侯军阵之中,一将飞出,圆睁环眼,,怒声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张飞张翼德! 吕布舍弃公孙,疾取张飞。
二将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势震八方。
诸侯喝彩,声盖九天!士兵看得痴呆,鼓手擂得手酸! 当时恼了虎将关云长,瞪起丹凤眼,竖起卧蚕眉。
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催马上前,夹击吕布。
刹那间,刀若闪电,矛似流星,奉先画戟,更犹若猛虎搜山,神龙出海。
时有兵刃撞击,响彻八方,声闻于天!关张奋力,三将酣战三十回合,战不倒吕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三英战吕布三人战得难分难解之时,诸侯军中,奋起一将,手持雌雄双剑。
刘备刘玄德,一马当先,前来助战。
三英合力攻杀,意欲将吕布斩于军前! 虽吕布雄勇无双,无奈独力难支。
大战多时,遮架不住。
画戟带风,急取刘备,玄德急忙闪躲,再凝神看时,奉先已然纵马杀出。
正是放开玉枷脱蛟龙,反身飞上虎牢关。
虎牢关前,神将天威。
桃园三英,兄弟扬名。
三英战吕布出处三英战吕布壁画“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出自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优秀4篇)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大全(优秀4篇)国成语故事篇一【七擒七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
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性格塑造而闻名于世。
在《三国演义》中,不仅有许多经典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成语故事吧。
第一个成语故事是“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攻打南郡,急需箭矢,却无法运送。
孙刘联军便派关羽率领荆州军船,借箭为名,前往曹营。
关羽借箭成功后,还在曹营中大闹一番,最终成功脱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取对手,善用计谋,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二个成语故事是“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危急时刻,采用了空城计,让曹操误以为城中有埋伏,最终成功吓退了曹操的进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虚张声势,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个成语故事是“水淹七军”。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采用水淹七军的计策,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于利用地利之便,能够事半功倍。
第四个成语故事是“借尸还魂”。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大战中,利用敌军的尸体,装作自己的尸体,成功脱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于变通,灵活运用策略,能够逢凶化吉。
第五个成语故事是“反客为主”。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对付马谡时,采用了反客为主的计策,成功将马谡置于死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对抗强大对手时,也要善于变换思路,以柔克刚。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有关三国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草船借箭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
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
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
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
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
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
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
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
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成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可与古诗词相提并论。
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又有妙趣横生的典故和灵活多变的语言环境。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一:刮骨疗毒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
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
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
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
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
"关羽笑着说:"不用捆。
"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
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
"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
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
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
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篇二:如鱼得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
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
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
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
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或谚语故事

关于赤壁之战的成语或谚语故事摘要:一、赤壁之战简介二、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和谚语1.成语典故2.谚语故事三、成语和谚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赤壁之战,又称赤壁鏖兵,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次著名的水上战役。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在赤壁击败。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三国时期的局势,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谚语。
一、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后,企图南下消灭孙权和刘备联军。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火攻战术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使得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破灭。
这场战役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二、赤壁之战相关的成语和谚语1.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出自《三国演义》,形容战乱时期人们心中的恐慌和紧张。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于败兵溃逃,听到风吹草动都认为是敌人来袭,可谓草木皆兵。
(2)凤雏涅槃:出自《三国演义》,比喻新生事物的崛起。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各自壮大,犹如涅槃的凤凰。
2.谚语故事(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形容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只等最后一个条件具备就可以行动。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建议下,利用火攻战术击败曹操,而火攻需要东风助力,故有此谚语。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指一件看似坏事的事情,最终可能带来好处。
赤壁之战后,虽然曹操失利,但为其子孙篡位奠定了基础。
三、成语和谚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表达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和谚语,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如在描述紧张的局势时,可以使用“草木皆兵”;在赞美新生事物时,可以用“凤雏涅槃”;在形容准备工作充分时,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总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不仅影响了三国时期的局势,还留下了许多富有智慧的成语和谚语。
这些成语和谚语历经千年,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为我们今天的沟通和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
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
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
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
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
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
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
得病。
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
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
良药。
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
”说完,写了16
个字,递给周瑜。
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
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
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
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
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
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