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的四字成语故事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舌战群雄,锦囊妙计,羽扇纶巾,鼎足三分,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说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做诸葛亮,如果能够获得他的协助,就可以获得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至隆中回去造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走进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说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沮丧,只好遗留下一封信,说道渴求获得诸葛亮的协助,讨平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使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东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过来,刘备向他求教讨平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应允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

诸葛亮爽快地应允了,说道:“我3天之内就送来10万枝箭过来。

”周瑜很惊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

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至第三天,天还蒙蒙亮,诸葛亮便派遣人将鲁肃找来,说道:“恳请您和我一同取钱箭。

”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出来,一直往江北进发。

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

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

诸葛亮只是苦笑,并不提问。

没多久,船紧邻曹操的水寨。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和歇后语

23、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生不如死
24、诸葛亮放盂获——欲擒故纵
25、张飞卖酒——拿手好戏
26、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27、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28、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2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30、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31、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32、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33、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34、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35、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36、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37、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38、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39、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40、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41、诸葛亮江东斗群儒——独占鳌头
42、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43、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44、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45、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46、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47、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的文学名著,文学价值极高。

下面是语文小编收集整理的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1、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

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2、择主而事:事:侍奉。

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3、坐视不救:坐视:坐着看。

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

4、掌上观文:见“掌上观纹”。

5、执鞭随镫: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6、指南攻北:犹声东击西。

7、指囷相赠:囷:圆形的谷仓。

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

形容慷慨资助朋友。

亦作“指囷相助”。

8、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9、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10、一面之词: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11、养精畜锐:养:休养;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锐气。

12、摇摇欲坠: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

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13、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14、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15、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

16、欲擒故纵:擒:捉;纵:放。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17、引虎自卫:引:招引。

引来老虎,保卫自己。

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18、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侮别人。

19、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20、养精蓄锐: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

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21、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

22、一家老小:谓全家人。

23、以卵敌石:用蛋去抵挡石头,比喻不自量力。

24、一面之辞:见“一面之词”。

25、以私废公: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

26、隐介藏形:介:鳞甲。

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27、鹰视狼顾: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28、运筹决策: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29、运筹决算:同“运筹决策”。

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成语出自三国演义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封金挂印释义: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关羽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初出茅庐释义: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等闲人物释义:指普通人。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

”抵足而卧释义:脚对着脚,同榻而睡。

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夜半,权问肃曰:“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

拂袖而起释义: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昂然直入释义:指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回:“何进昂然直入。

”傲睨得志释义: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懊悔无及释义: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指事后的态度。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

曹真懊悔无及。

”安身之地释义: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等闲之辈释义:意思是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处:《三国演义》:“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傲贤慢士释义: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半筹莫展释义:意思是半条计策也拿不出来,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附解释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附解释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附解释
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经典成语附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三国演义》经典成语附解释: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
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

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5则三国演义产生了很多成语典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1、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

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

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

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2、赵云单骑救阿斗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

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

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

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

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阱。

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阱,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

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曹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3、火烧赤壁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

双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相遇。

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东吴统帅周瑜与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人马众多,军容整齐,如果正面交战,孙刘联军无法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计策。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三国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周瑜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制出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在鲁肃的帮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2.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曹操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暂时忘记了口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

诸葛亮才出山就大败曹军于博望坡,奠定了自己在蜀军中的地位。

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4. 七擒孟获: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豪强孟获抓了七次,前六次都放了,在第七次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

后用此典故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口服。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展示了三国时期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引用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

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董卓进京——来者不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草船借箭--坐享其成东吴招亲--弄假成真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

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初出茅庐,赔了夫人又折兵,鼎足三分,锦囊妙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呼风唤雨【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

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

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

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

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

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

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

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

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

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

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

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

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

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

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

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

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

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

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

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

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

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

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

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

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

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

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

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天下大势,鼎足三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望梅止渴桃园结义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呼风唤雨品头论足回肠荡气三顾茅庐舌战群雄羽扇纶巾隔岸观火上房抽梯恩威并重乐不思蜀得陇望蜀三让徐州三足鼎立三国归晋三气周瑜过关斩将桃园结义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孔融让梨割须弃袍火烧连营草船借箭器宇轩昂单刀赴会暗渡陈仓志大才疏一臂之力不出所料五内如焚作奸犯科危在旦夕廊庙之器文思泉涌如鱼得水周郎顾曲初出茅庐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望梅止渴木牛流马辕门射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危急存亡之秋如入无人之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