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一上传统文化教案导学案1-1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3学案: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答案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4)影响: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原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提出:由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
2.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3.概况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政治方面: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方面: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概念阐释]“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易错提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也就是说“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展,例如“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幼学琼林》(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难点: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指名朗读诗文;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三、拓展活动:查一查:在远古时代,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你听说过“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吗?课下查查资料,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1、《幼学琼林》(一)我会读我会品我会诵2、《幼学琼林》(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二、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周教案1--2

5.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
19、墨子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6、2、23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墨子画像
墨子,约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一书传世。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3.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6.老师读课文并讲解。
7.学生读课文。
三、教师总结:提问学生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
19、墨子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6、2、25
教
学
过
程
一、学习课本上的故事
1.课本上也有关于墨子的故事,自己读读。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及
策
略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课不可一日无此君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诗词故事等讲解茶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和茶相关的知识教学难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XXX发现茶的故事茶字字形的演变二、教学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故事一首《七字宝塔诗,茶》教师:阐述诗中蕴含的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已经浸透文人骚客的血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茶的起源与传播解毒的药——祭祀的祭品——僧侣的饮品——贵族的饮品——全民喝茶3、茶的历史(1)XXX《茶经》记载:发于XXX,闻于XXX。
(2)茶的发源地是中国(3)青城茶的历史:唐代《茶经》的记载;五代《茶谱》的记载;宋代设茶场。
(4)XXX和《茶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二、欣赏记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回顾茶的起源与历史二、探索新知(一)导入故事导入:XXX轶事一则引出关于茶的礼节和风俗(二)教学过程1、迎客第一礼:敬茶老师发问:同学们有无从XXX的小故事中发现关于茶的礼节?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揭示答案:XXX刚到寺庙,主持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让小和尚给他上茶。
由此可见,有客人来了,要给客人上茶是主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古代的风俗。
过渡语:那么现在这种风俗还存在吗?2、茶的风俗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中的部分片段第四课时讲授设想:(一)导入老师展示自己带来的茶叶,先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茶汤的颜色,然后请学生猜这种茶叶是什么茶叶?(二)教学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带来的茶叫毛峰,是XXX 本地产的绿茶的一种。
教师:毛峰是绿茶的一种,绿茶就是毛峰这种的种类。
有绿茶,是不是还有红茶、黑茶,赤橙黄绿青蓝紫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都有哪些分类。
出示课件1、茶的分类(1)按照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2)按照地域划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青城雪芽、黄山毛峰等(4)按照销路、制作手法等划分(5)现代的科学划分:以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成品的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类。
1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分封制

沧州市颐和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课题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型新授课设计课时2—1 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重点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资料补充】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2、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课本“夏商政治形式”框题,概括早期国家形成的时间、原因、地点、标志和历史依据。
(按问题标注在课本上,并找出自己的问题)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权力传承的方式、制度有什么变化。
禅让制:这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氏族首领的制度。
这种制度的执行机构是部落联盟会议。
方式是民主推选首领。
实质是在部落联盟的显贵家族圈内进行。
所以它正是原始社会全面奔溃的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当上首领的人物,舜、禹。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世袭制: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位及爵位世代相传的制度,取代原来的禅让制而出现。
如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秦始皇首创的帝位世袭制,还有西汉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以及唐代割据的藩镇都是世袭的。
这种世袭制通常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继两种方式,具有极强的封建性。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能够分析和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4.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听课与讲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如尊重长辈、重视家庭、注重礼仪等。
4. 思考: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如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等。
5. 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6.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传承。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2. 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
七、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展览或文化古迹,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材的创作,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级传统文化第十周教案17--18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三、教师总结:
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1)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2)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3)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4)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2.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1)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2)点名说。
(3)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3.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3)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4)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5)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三、教师总结:
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因此,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十分重要。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读书写字》。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朗诵一首刚刚学来的小诗献给我可爱的小朋友们:
教你写字轻轻地捏一根粉笔,在你的面前,描画规范美丽,细细地指一个生字,在你的眼中,展示长短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说说戴晞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礼记.曲礼》中的“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学生读,小组内互相读一读,并交流。
看图说一说,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板
书
设
计
步从容立端正
学习重难点
理解仪容,言谈举止的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巧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这些话吗?这些出自《幼学琼林》中的话,它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今天,就让我们亲近《幼学琼林》,学会谨言慎行。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好习惯。
学生自读、小组互相帮助读,并交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学生诵读,依据拼音,小组内互读。
理解文意。
板
书
设
计
容有度言有章
反
思
重
建
了解古礼的种类,礼的含义和地位,礼仪在我们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有关礼的词语和谚语、名句,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不学礼无以立(1)
案序
7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10.13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站如松,坐如钟
反
思
重
建
能够在生活中优雅的谈吐、认真聆听、在与人交谈时,使用得体的体态语言;在个人的容貌、姿态、举止、服 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充分展现新时期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步从容立端正(2)
案序
4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15
学
习
目
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站如松,坐如钟。
(2)平时,走路身体要端正,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思考:什么是有修养的表现?
想想身边的小朋友是如何走路的?应该怎么做?
三)、读戴晞被免的故事。
板
书
设
计
容有度言有章
反
思
重
建
正确对待自己的仪容,有礼、有节、有度的言谈举止,既能体现自己的修养风度,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容有度言有章(2)
案序
6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29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这句话的意思。
2、明白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注意有礼、有节、有度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 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正衣冠重仪表(2)
案序
2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1
学
习
目
标
1、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2、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学习重难点
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教学辅助手段
谈话法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三)、读孔子求教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孔子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小儿语》中的“沉静立身,---------”。
仔细听故事,思考并交流孔子的做法,想想自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刘琎为什么要过那么长时间才给他哥哥开门呢?
课件出示
解释并找学生示范。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衣服吗?
9.8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
教学辅助手段
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认真听故事,并思考交流。
说一说,背一背。
板
书
设
计
正衣冠重仪表
反
思
重
建
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读、解析、让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试一试:学生示范。
板
书
设
计
步从容 立端正
行如风,步履轻。
头不摇,身不晃。
反
思
重
建
通过这节礼仪课,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帮助,也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能按照今天学到的礼仪规范自己。
凤凰镇梧台小学导学案
课题
容有度言有章(1)
案序
5
课时
1
课型
新授
组长签字
9.22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读典明理,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礼貌地与他人打招呼、说话。培养学生在任何场合言行举止得体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教学辅助手段
讨论法 练习法
问题预设与生成
集体备课
二次修改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1 (1)《弟子规》(2)《知行合一》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学生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时纽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得到了妈妈的帮助,穿戴整齐的小朋友看起来别提多精神了!小朋友们我们平时穿衣的时候,要注意纽扣扣好,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就行了。
1、自由读。
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凡到字,重且舒……”。
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让学生现场表演。
想想平时自己是怎么做的。
板
书
设
计
不学礼无以立
反
思
重
建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
(3)熟练朗读课文
(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时注意坐姿端正,声音响亮。
组内读课文,注意顺序。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三、齐诵读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3)释文意。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幼学琼林》中的礼仪,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礼的种类,礼的含义和地位,礼仪在我们现代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有关礼的词语和谚语、名句,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也需要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多加积累,多加学习。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