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善学1 读书三到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读书“三到”。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要求“心”“眼”“口”三到,其中“心到”最重要。

3.学习借鉴古人读书的方法,反思自己读书时是否做到了“三到”,,争取能熟练运用“三到”读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例文范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边读边反思:我的读书姿势正确吗?平时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再让学生自由读、互读、接句式诵读,直至背诵。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学生熟读成诵后,教师可以结合导入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个同学做得最好,然后引入课文学习,对课文做出简单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眼到口到,还须心到,有此三到,易熟晓”。

通过对比诗文,让学生认真反省自己,制订改正措施,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课堂活动,学以致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大意,也可以先给学生讲故事或播放成语故事音像资料,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要让学生明白,读书时同样不能生吞活剥,缺乏思考;含糊笼统地读书,是学不好的。

学习重在实践运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读书姿势、读书方法有了深入认识,要让学生比比看谁的读书写字姿势最端正,谁读书能很好地做到“三到”。

四、课堂活动,拓展延伸1、学生回家要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监督执行。

2、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古代私塾内读书的要求,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今后读书时的做法,了解一要意诚,二要身正,五、课后反思2 循序渐进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读背诵《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

2.通过阅读讨论,了解古人读书做学问是如何循序渐进的,明白读书要有始有终。

3.学习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总结反思自己的读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体回忆《弟子规》的“余力学文”部分,指导学生熟读诵。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全)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二)第二章:诗词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1. 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式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诗词,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程度。

3. 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三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三)第三章: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学步骤:1. 讲解书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如书法的种类、绘画的技法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书画作品。

3. 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书画作品,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备课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备课

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备课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传统文化》三年级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一课《三字经》1、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阅读原文,熟悉原文,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理解内涵,受儒家经典影响,弘扬扬民族文化。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三、教学难点理解原文的意思,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成为天才的深刻意义。

4、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古筝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五、教学模式三个部分:(I)激动人心的故事,(II)阅读理解,(III)扩展和升华。

6、教学过程(一)精彩故事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2.那么,你想听老师讲课吗?(古筝配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简介孟子及“子”的含义)3.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怎么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4.过渡性新教学:这个故事来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字经的第二章。

让我们一起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正常的阅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注意他们不知道的单词的发音,尤其是扁平和上翘的舌头的发音。

(原文:过去,孟妈妈选择邻居,没有学会如何打破机器。

窦燕山有一个正义的药方来教五个儿子,名字叫巨阳)(2)。

学生们自由阅读。

他们需要在阅读时画出未知单词,并在拼音的帮助下阅读几遍。

(3)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朗读。

要求:及时纠正声音,流畅地阅读原文。

(4),手指阅读,随时纠正声音,(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阅读古文时,我们不仅要通顺地阅读,还要阅读节奏和节奏。

你想听吗?(播放三字经的阅读磁带。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教学教学的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教学教学的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彩?。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解:尊敬自己家的,从而推广到尊敬人家里的;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同桌互、指、。

三、拓展升1、述真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幼,我能做些什么呢?老人座;老人梳;陪小朋友玩耍;关村留守儿童⋯⋯四、尊老幼是中民族的美德。

生活中,我当刻提醒自己尊敬,幼小,做一个尊老幼的好少年。

2、善相德皆建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上行下效?。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善相德皆建。

不,道两。

---?弟子?解:相互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而不相互,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同桌互、指、。

三、拓展升1、述真案例?梅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人的告,我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地⋯⋯3、的:①注意机的把握,适当的合。

②心平气和,气委婉。

③方着想,真地希望方更好。

四、我不要多人善,要学会听从人的告。

听从人的告才能少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3、以德勿抱怨教学目:1、正确、流利地朗原文,熟成,累言。

2、引学生体会含,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民族文化。

教学程:一、故事激趣述?相蒙正?。

听了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悟1、范,要求学生真听,注意不字的音。

2、疑解,体会原文的含:何以德?以直怨,以德德。

山东省山大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山东省山大出版社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年级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表格)2019山东大学出版社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4.活动广角
(1)下面是“仁”字的演变过程,多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5.成长阶梯
(1)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最主要的收获是。
(2)学生展示
生1:在交流活动中,同学们认为你做得怎么样?
(很好/较好/需要继续努力)。
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教材引入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1.学习理解(清)李毓秀《弟子规》的选文。
(1)、学生自读《弟子规》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2)、这里主要讲了什么?
生1:尊敬仁德之人的原因。
生2: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
点难点
教学重点:君子的产生。
教学难点:从小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理解《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
的选文。
(1)、学生自读《论语·子路》、《论语·学而》、《论语·述面》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生3:不亲近仁德之人带来的害处。
(3)、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生:尊敬仁德之人是因为他们说话直接、不讨好别人;尊敬仁德之人会使缺点逐渐减少;不亲近仁德之人做事情会失败。
2.温馨点击。
(1)教师总结:
真正的仁者,内心糖良,处处替别人着想。他们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也不会刻意地订好别人。《弟子规》教导我们:只有亲近这样的仁德之人我们才能成为仁者。所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齐鲁书社版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众亲仁1、老吾老幼吾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戏彩娱亲》。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解释:尊敬自己家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德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姜美花敬老》。

2、知行合一:关于尊老爱幼,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给老人让座;给老人梳头发;陪小朋友玩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四、总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2、善相劝德皆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明白做人地道理。

3、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地丰富内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讲述《上行下效》。

听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感悟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质疑解释,体会原文的含义: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解释:相互劝善,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

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双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3、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指读、齐读。

三、拓展升华1、讲述真实案例《梅兰芳虚心求教》。

2、知行合一:关于听从别人的劝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能乱闯红灯;不能随意摘花;不能践踏绿地……3、劝说的艺术:①注意时机的把握,选择适当的场合。

②心平气和,语气委婉。

③为对方着想,真诚地希望对方更好。

四、总结我们不仅要多劝人为善,还要学会听从别人的劝告。

听从别人的劝告才能少犯错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本学期16课时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教学设计
__月__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