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的个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白蛋白合成降低,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 药物效应增强。 老年人服用普萘洛尔造成的肝性脑病: 血液中游离普萘洛尔增多,造成心输出量 减少,供应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引起大 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 要注意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老年人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肝功能减低
吸
分
收布代排来自谢泄经肝脏活化的药物影响大。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药酶——活性降低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肝药酶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经肝药酶灭活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 升高。如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 吲哚美辛、氨茶碱、三环类抗忧郁药等,血 药浓度约增高倍,作用时间延长。 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消除速率降低,多次 或反复给药时,血浆稳态药物浓度升高 故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青年人的。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 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
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 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 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
血流减少,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给药
时,可使药物吸收速率下降,因此
吸
分
急症患者宜采用静脉给药。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吸
分
收
布
代排 谢泄
分布
机体组成成分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器官的血液流量 体液的 组织器官与药物的亲和力
老年人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老年人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老年人要合理地使用药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药物和剂型;二是制订最佳的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疗程。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药适应症要强,品种要少。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投药物。
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这样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
2、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法。
慢性病者尽量用口服制剂 (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因释放慢,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
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内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3、用药剂量要小。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小,60~80岁老年人用成人剂量的3/4~4/5,80岁以上者则只用l/2。
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用量应更小。
鉴于老年人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用量就尽量做到个体化,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调整。
4、要遵照医嘱服药。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
未经医生同
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
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多种变化,其中包括药物代谢能力的下降、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退化等,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使用药物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格外慎重。
本文将就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做进一步探讨。
一、谨慎选择药品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最好由医生开具处方。
尤其是一些高危药物,如镇静剂、催眠药、抗抑郁药等,老年人使用更要谨慎。
因为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会使老年人出现晕厥、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伤害。
在选择药品时,还需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多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甚至药物安全性下降。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注意确保药品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二、严格遵照医嘱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品。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恶化或症状的缓解,自行更改药品的用量或使用频率。
这样做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药物的用量与使用频率通常是经过医生精心计算为合适的,如过度减少用量或增加使用频率可能会导致用药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逐步停药,如缓慢减量逐步停用,如果老年人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反弹现象,况且停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的不适症状,因此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
三、注意副作用老年人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如消化道问题、皮肤过敏、代谢障碍等,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肺血栓、肾损害、血液过低等。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老年人病情千差万别,身体健康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药品的选用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确定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四、合理饮食老年人在用药的同时,也需要合理饮食。
有些药物使用前或者使用中需要饭后服用,这是因为药品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而饭后服用则可以减轻这种刺激和伤害。
老年人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十大原则作者:李峰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6期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发生改变,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逐渐受到重视。
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造成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同等条件下可能出现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的吸收排泄减少、减慢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下面就来讲讲老年人合理用药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避免用药原则老年患者部分疾病在可用药、可不用药的情况下以不服用药物为主,如:患者存在失眠症,可通过调节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手段改善患者的症状,避免使用药物治疗。
二、确定用药适应症明确诊断的老年患者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
三、个体化原则针对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调整药物的品种和使用剂量,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关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实践证明,水杨酸钠应用于老年患者中,用药后的反应因个体化差异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表现更为突出,应及时对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使用剂量,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四、低剂量用药原则任何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从低剂量开始,随后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逐渐增加使用剂量,直至适合治疗剂量。
老年人因其处于生理退行性病变过程中,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般老年患者服用剂量为成人的1/3~3/4,该比例是一个粗略计算的结果,实际用药应根据老年人肝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五、联合用药原则多数老年患者一般存在多种疾病,常常需要合并用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使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联合应用的药物低于5种为宜,避免作用类型相同或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联合应用。
明确老年患者用药史,避免其可能同时服用不同医生开具的药物,也不得随意服用如保健品、民间偏方等,避免重复用药风险。
六、不可乱用补药或抗衰老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处于退行性病变当中,合理使用滋补药物或者抗衰老药物,可使衰老的过程得以延缓并能够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补过程中应遵照医嘱,否则可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应该减少用药量和剂量,尽可能避免多药联用。
2. 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可能选择口服药物,避免使用注射剂和吸入剂,特别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和镇静催眠药等。
3. 在用药前应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信息,避免用药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如酒类、浓茶、咖啡等,以及过度疲劳、过度饮食、忧虑、焦虑等。
5. 定期复查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避免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避免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老年人健康和长寿。
- 1 -。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疾病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等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减弱,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种类。
4. 择时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节律,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用药依从性原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向老年人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6. 定期监测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药物原则:老年人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药物特点、疾病情况等因素,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关于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摘要:一、老年人用药的背景和重要性二、老年人用药面临的问题三、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1.实行个体化治疗2.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3.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4.注意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5.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正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用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的衰老,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此,老年人用药需要特别谨慎。
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首先,老年人用药应实行个体化治疗。
由于老年人各器官衰老的特点,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因而很难制定统一的给药标准。
针对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老年人用药应遵循小剂量起用、缓慢增量、如需停药,缓慢减量的原则。
这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分布容积或清除率的变化,可导致血浆药物浓度老年患者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因此,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引发的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停药,也应缓慢减量,以避免突然停药引发的反跳现象。
第三,老年人用药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第四,老年人用药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变化。
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有所降低,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会有所改变。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最后,老年人用药应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优先选择对疾病治疗最有效、最可信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6个原则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疾病和药物已经成为和老年人最亲近的“危险朋友”。
据调查显示,有85%的老年人几乎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机体功能,其中30%的人每天同时使用4种以上的药物。
这些药物一方面帮助老年人治疗疾病,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种种危害。
所以说,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机体的耐受性降低,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弱、变迟缓,特别是参与药物代谢、转化、排泄的主要脏器肝、肾功能下降后,直接影响到药物在人体内的正常转化和排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如老年人的肝脏代谢能力下降,服用安定(地西泮)的半衰期可以比成年人(一般为20~40小时)延长4倍;肾功能下降,体内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排泄时间可以延长2倍以上,使用这两种抗生素产生的肾损害和耳聋的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由于很多老年人对医药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对医嘱用药的依从性差,若再自行用药,更容易造成危险的用药事件,进而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曾经有一位七旬老人,患有顽固的原发性高血压,由于服药不规律,长期以来血压一直控制得不理想。
某天晚6点老人自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已高达190/110毫米汞柱,由于急于降压,自行将10毫克的硝苯地平片嚼碎服用,1小时后血压陡降至100/70毫米汞柱,4小时后血压又反跳至150/95毫米汞柱,老人害怕药效不足再次将10毫克硝苯地平嚼碎服用,服药不久就出现休克症状,幸亏家人叫来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抢救,才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拖回来。
后经医师解释,他的家人才了解到,老人是因为短时间内过量服用硝苯地平片导致血压下降过低、过快,从而引发了心源性休克。
类似的老年人用药安全隐患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老年人应该注意哪些用药问题呢?在此,我们送给您六道护身符,为您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第一道护身符:“切忌自行用药”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药师提示:老年朋友进行自我治疗,说明有一定的保健意识,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特殊,通常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后果难以预料,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第二道护身符:“谨慎用药”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
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
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药师提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以便结合自身的病情特点和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时间、剂量和疗程。
第三道护身符:“遵医嘱用药”老年患者对待慢性病,必须遵守医嘱用药,切勿在治疗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不适才吃药,稍微好转就停药,使药物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例如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的药物美托洛尔,其使用有严格的时间和剂量要求,尤其冠心病患者不能骤然停药,否则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长期用该药者撤药时,用量要递减,至少要经过3天,一般需2周。
遵从医嘱用药是药物治疗的关键。
药师提示:一般情况下医师的处方已经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是具有专属性的。
但是当患者多科室就诊、多处方用药时,处方中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用药或者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隐患,此时您应该在付药费前向药师进行咨询,并让其对处方的安全、合理性进行审核,以保障用药安全。
患者取药后,也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有疑问时一定要向医师、药师咨询。
第四道护身符:“监测用药”有一位因泌尿系统感染而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医师给他开了加替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后(患者没有告诉大夫应用胰岛素的情况),患者连续几天都发生低血糖症状。
之后患者到门诊药房找药师咨询,并告知药师应用胰岛素的情况。
药师高度怀疑这是使用加替沙星引起的,提示患者复诊并联系医师就患者病情进行药物调整,解决了患者低血糖症状的问题。
药师提示: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最好能够详细记录用药情况,以便随时监测用药安全和不良反应。
具体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用药后主观感受和基本的体征变化。
这些内容在复诊以及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为医师和药师提供翔实的重要信息。
现在有些大型医院的药学部门都免费为患者提供专用的用药手册,并提供药师专业的咨询服务(如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门诊西药房)。
第五道护身符:“定期检查”对于某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服药可能已经具有习惯性和依赖性。
如果您恰好属于这类人群,您应该更加关注长期用药带来的潜在危害。
药师提示: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
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2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
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例如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华法林的血药浓度,以防止出血危险;他汀类降脂药有损伤肝功能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肝功;还有长期服用排钾利尿药(如速尿或氢氯噻嗪等)的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血钾。
老年朋友不要为了省钱而不去检查,也许一次必要的检查可以让您节省下很多不必要的药物花销,更有可能让您避免严重的药源性疾病的伤害。
第六道护身符:“科学进补”中国人的进补观念是相当强的,传承了几千年的观念和眼花缭乱的媒体广告宣传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现代人在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也受到盲目进补观念的影响。
很多老年朋友也经常“今天使用XXX油,明天使用XXX素”,只要听说好,拿来就用,但是很少有人能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是否需要进补。
药师提示: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同样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人的身体健康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下,盲目的进补有可能人为地打破这种平衡,为疾病的发生留下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进补有可能和您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所服药物的作用,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例如,患有痛风症和缺乏维生素B12以及使用抗凝血药的老年人,应该避免服用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复合维生素。
总之,在您服用药物的同时最好详细告知医师、药师您正在使用的补品,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朋友,以上几道护身符主要提醒您面对疾病以及用药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老年人用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问题,应该兼顾老年人多方面的特点。
医师针对患者病情选用安全、疗效确定、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的药物进行治疗;药师可以提示患者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帮助患者更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在治疗中也要严格遵从医嘱,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只有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携手努力,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用药安全。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目前全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达%,正确指导老人如何合理地使用药物及确保其用药安全,已成为医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初步调查表明,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这其中既包括有医生开的部分治疗药物,也有部分是轻信广告而自购的所谓营养保健品。
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严格遵守每几小时须服药一次的等待中度过的。
对现代老年人所具有的强烈自我保健意识感到欣喜的同时,不免又多了几分忧虑。
大部分老年人都缺乏对药物的性能、药理常识的基本了解,尤其是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
事实上,人体随年龄增长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在发生一系列不可忽略的变化,如心脏指数每年下降%左右;肾血流量每年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脑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致消化道血流减少约40%;70岁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可达20%~30%;老年人体内总水分减少10%~15%。
这些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减退,尤其是心、肾功能的减退直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清除。
另据统计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可见同时服用大量药物或长期不规范用药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当您感到身体不适或需要用药时,勿忘安全第一。
安全、有效是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目标,为此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明确诊断,对症下药首先应当权衡利弊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许多疾病只要合理地生活、饮食调理、加强锻炼便可不治而愈,切忌动辄服药,消除完全依赖药物的不良心理。
个体化给药由于老年人存在个体的衰老、受损程度及药物治疗史不同等众多相关因素,故对药物的反应性极不一样,所以用药不能千篇一律,应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药品和恰当的用量。
药物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通常我们推荐的剂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3~1/4,然后逐渐加量,直至最低安全有效维持量。
如普萘洛尔、哌替啶、吩噻嗪类药物的使用,因个体用量差异较大,当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
用药时间的长短亦应视病情及个体反应而定,尤其是对有些毒副作用大的药物,不能企图连续用药到疾病完全治好才停药,当遵循中医学所提倡的“中病辄止,不可过剂”的用药原则,以免人体元气大伤。
用药宜精,药量宜轻部分老年人仍存有“药味多,用量大,花钱多,疗效好”的错误观点。
孰不知老年人由于正气不足,脏腑亏虚,生理功能减退,加之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如果单纯片面增加药味或加大药物的用量并不能奏效,必须注意老年之体不胜重剂,药量应力求适中,既要避免杯水车薪、药不胜病,也不能药过病所、诛罚太过。
联合用药为了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宜以小剂量为好,如不足以产生疗效,就需要联合用药。
尤其对一些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老年患者,主张其尽量联合中药治疗。
因为大部分中药均源于天然,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加强药物的检测老年人的体内调节功能减弱,代谢速度下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用药后,在体内易发生蓄积,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老年人用药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具体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均应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并与医生保持经常的联系。
切忌凭以往的点滴经验擅自服用各种药物,或听信言过其实的广告,滥用各种滋养保健品。
不要忽略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在很多时候非药物疗法对患者也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