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4)1.3 文档结构 (6)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7)2.1 平台定义 (8)2.2 功能定位 (9)2.3 架构设计 (10)三、需求分析 (11)3.1 政务数据来源分析 (13)3.2 数据共享需求分析 (14)3.3 数据交换需求分析 (15)3.4 性能与可靠性需求分析 (16)四、平台架构 (17)4.1 总体架构 (19)4.2 分层架构 (20)4.3 系统组件 (21)4.4 数据流 (22)五、功能实现 (24)5.1 数据采集与整合 (2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7)5.3 数据交换与路由 (28)5.4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8)5.5 安全与隐私保护 (29)5.6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 (31)六、技术实现 (32)6.1 技术选型 (34)6.2 开发环境搭建 (35)6.3 编码规范与测试策略 (36)6.4 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38)七、平台部署与实施 (39)7.1 部署模式选择 (40)7.2 安装与配置步骤 (41)7.3 数据迁移策略 (42)7.4 实施团队组建与培训 (43)八、平台运行与维护 (44)8.1 运行监控与日志管理 (45)8.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46)8.3 安全性与故障处理 (47)8.4 定期评估与优化 (49)九、案例分析 (50)9.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52)9.2 案例对比与借鉴 (53)9.3 成功因素总结 (55)十、未来展望 (56)10.1 发展趋势 (57)10.2 新技术与新应用 (58)10.3 政策建议与展望 (60)一、内容概览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提升政府信息化水平、优化行政效率的关键基础设施。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灵活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环境,以满足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流与业务协同需求。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研究摘要:由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政府部门之间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建立一个通用架构,以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架构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31 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随着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政务信息报送、突发紧急情况报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应用的日益蓬勃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处理涉密办公业务的涉密专网,如图1所示。
电子政务系统日益成为全国党政系统办公业务重要的支撑平台。
然而,国内电子政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存在着各个业务部门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只有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类电子政务系统整合起来,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文献[1]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仍基本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业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后果,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面向电子政务的异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 . co l f nomao c n e&T cn lg , o tw s J oogU iesy h n d 10 1 C ia 1S h o o fr t nS i c I i e eh oo y S u et i tn nvri ,C eg u6 0 3 , hn ; h a t 2 C D E g er gC n r S u w sJ oo gU vri C eg u6 0 3 , hn ) . A n i e n et , ot et i t n esy, h n d 10 1 C i n i e h a n i t a
析 , 出了基于 X 及 We e i s 现异构 数据 交换 的解决 方 案及 其关 键 技术 实 现 。数据 交 换 问题 的解决 , 提 ML bS r c 实 ve 能为 数 据
集成 提供 有力 的支持 , 保证 各信 息 系统数 据一致 性 , 实现 政 府各 机 构信 息 共 享 , 提高 信 息 系统 利 用 率 , 避免 信 息 系统 建设
唐 山峰 王淑 营 .
(. 1 西南 交通 大学 信 息 科 学与技 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0 3 ; 10 l 2 西 南 交通 大 学 C D 工程 , . A 四川 成都 6 0 3 ) 1 0 1
摘 要 : 析 了我 国政府 信息 系统 之间异 构数 据共 享和数 据 交换 所 面 临 的问 题 , 国 内外 的 数据 交 换 解决 方 案进 行 了分 分 对
中 图分类 号 :P1 . T 3 1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3 6 9 (0 1 0— 03 0 17 —2 X 2 1 )4 0 1— 4
2023-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设计方案V2-1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设计方案V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务数据的管理、共享和交换已成为许多地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本文将从功能设计方案V2的角度,分步骤介绍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设计。
1、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指在政府的管理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到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等。
在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之前,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合法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协议,以便平台上的不同数据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换。
2、政务数据的采集和整合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要集成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统一采集和整合,便于之后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同时,还要制定数据加密和安全访问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政务数据采集和整合的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合作和协调。
3、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和交换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最主要功能是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数据,也可以从平台上获取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
共享和交换的数据包括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公共安全等各方面的信息,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管理。
同时,平台还需提供开发接口供业务系统进行接入,为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4、政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政务数据不仅要共享和交换,还要进行分析和利用。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对政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务数据分析和利用的功能是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总之,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功能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政府在建立平台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调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标准。
同时,平台上的政务数据采集、整合、共享、交换和分析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协作和共同努力。
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

复投资浪费 ,实际整合的效果也不好 ; ( 2)大部 分 停留在 物理 建设 层面 ,只注 重解决 数据 集 中存储 、备份与安全 等 问题 ,不 注意解决 数据标准化建 设 、信息资源整合与支持应用集成问题 ; ( 3)没有发挥业主方的主导作用 ,将数据 中心建设项 目承包给 系统集成商或软 件开 发商 ,政府部 门既不积极参 与需求分析 ,又不注重培养 自己的数据管理人员 ; ( 4)数 据 中心 和交 换平 台设 备先进 ,也 购买 安装一 些数 据 抽取 、加 载和 展 现软 件 ,但 业务 实 用数 据贫 乏 ,
的重 点工 程 。
2数据 中 心与 数据 交换 平 台统 一 建设 的 可行性
事 实上 ,已经有些省 市在进行 电子政务数 据中心建设 的探索 ,取得 了一些成果 ,也 出现 了一些 问题 ,主要有 :
( 1)某 些地 方立项 目标 任务 定位 不正确 ,重 叠立项
1 国地方 电子政务建设 的基本 问题 我
“ 数据 中心”和 “ 据交换平 台” ,将本来 是紧密联系 、 数 我国 “ 十五 ”和 “ 十一五 ”期问 ,省 市 电子政 务建设 不可分 割的统一建设 任务 ,划分 为两个建设项 目. 仅重
的基本 内容 ,是政府 门户 网站建 设和一些业 务应 用系 统的
分散开 发 。由于缺 乏统一的规划 和统一 的数 据标准 ,各种 应 用系 统所 形成 的 “ 息孤 岛”和 “ 息烟 囱 ”比 比 皆 信 信 是 ,政府 部 门各 自为战 、独立建设 、重复投 资等 问题 时有 发生 。这 些问题不解决 , “ 十二五 ”期 间 ,要求政府 创新
险 、工商 保险 、生育保 险 、劳动就 业等政府管理 部 门的业 务 ),还有一 些专业性 信息服务 的数 据 中心 ( 如省市财政 数据 中心 、区域物流数 据中心 、电子 口岸数据 中心 、文化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随着企业间业务交互的日益复杂,数据交换已成为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的数据交换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数据格式不一致、数据传输效率低下、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安全、易用的数据交换平台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需求分析在数据交换平台的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数据交换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平台应支持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如XML、JSON、CSV等,以便满足不同业务需求。
2、高传输效率:平台应具备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换。
3、数据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加密技术和其他安全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易用性:平台应具备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灵活的配置方式,方便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5、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支持更多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二、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架构设计: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平台划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核心模块。
这种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采集: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和数据格式,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插件。
这些插件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与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动态加载和解析。
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如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
同时,平台还应提供可视化配置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处理流程的配置和管理。
4、数据传输:平台应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FTP、SFTP、HTTP 等。
在实现上,可以采用插件式架构,针对不同的传输方式开发相应的传输插件。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可以采用多线程或异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5、安全保障:平台应采用SSL/TL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同时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性。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第一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1.1 平台建设背景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 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 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 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 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 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 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 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 信息交互共享困难, 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
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 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加强信息资源管理, 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 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 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1.2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 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 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 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 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 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 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 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 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 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 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徽省政府需要建设一套先进的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
该平台应能够提供稳定、安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方便广大民众和企业办理各种政务事项,促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
二、项目需求1.平台应支持政务服务的网上申办、预约、查询等功能,覆盖各领域行政事项。
2.平台应支持身份认证、数字证书、信任认证、电子签章等工具,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
3.平台应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流通及数据互通。
4.平台应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包括PC、手机、平板等终端。
5.平台应支持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研究。
三、平台架构设计1.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应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
云计算技术具有灵活性、弹性、可扩展性等优势,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动态伸缩、高可用性、网络负载均衡等功能,为平台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服务架构平台服务应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功能模块拆分成独立的、可重用的服务单元,实现高效的协作和易于维护。
微服务架构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政务服务的需求。
3.数据架构平台数据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平台实施方案1.技术架构方案平台应采用开源技术,如Spring Cloud、Docker、Zookeeper、Redis、MySQL等,实现基本的云计算、微服务和数据架构功能。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平台应采用分层结构,将各个模块独立实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数据正确、完整和一致。
平台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应采用容器化技术,将平台拆分成多个容器,实现部署、升级和扩展的容灾和可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设计方案目录一、电子政务概述 (2)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 (2)三、系统平台选型 (2)四、电子政务应用的参考模型 (3)1、逻辑视图(L OGIC V IEW) (3)2、开发视图(D EVELOPMENT/M ODULE V IEW) (4)3、进程视图 (5)4、物理视图 (7)5、场景(S CENARIOS) (8)六、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参考模型 (9)(1)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 (9)(2)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层次结构 (10)(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层次结构图 (11)六、主要WEB SERVICE 设计 (11)(1)数据抽取服务接口 (12)(2)数据访问服务接口 (12)(3)数据交换服务接口 (12)七、电子政务公文格式 (13)八、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方式 (14)1、数据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5)2、路由适配器构件功能模型 (16)3、政务信息电子公文交换适配器功能模型 (17)4、管理与消息发布构件功能模型 (18)5、安全支撑平台适配器功能模型 (19)九、XML电子公文的生成 (19)十、系统和业务管理的中间件系统 (20)业务数据交换中间件系统结构图 (20)十一、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库 (21)元数据库 (22)十二、系统实现中解决的典型问题 (22)十三、结束语 (23)一、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就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管理和维持政府日常办公,是一项将政府工作标准化、服务化、信息化、网络化、公开化的系统工程,它打破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是为社会公众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电子政务系统由“四网一库”构建而成,“一库”指的是政务系统的中心数据库“,四网”主要指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办公即G2G 模式(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目前各个政府部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就属于此类;二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即时通信,即G2B 模式(Governmentto Business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公众、企业等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即G2C 模式(Government to Citizen),例如政府的信息发布、网上审批、网上招聘等就属于第三种电子政务的范畴。
四是政府和公务员(G2E) 利用Intranet建立有效的行政办公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
内容包括: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规划管理、电子人事。
所以,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三种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二、XX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XX省电子政务项目,以提高网上政府协同办公、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开展电子政务运行模式探索、技术系统建设和行政管理创新。
基于J2EE架构建起了XX省电子政务系统,这一系统的成功运行,可以为部门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办公应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强化部门间沟通协同,使行政行为显著规范。
”三、系统平台选型服务器平台选型:服务器操作系统可选用Windows 、Unix、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
数据库平台选型:可支持Oracle、DB2或Domino 等各类数据库。
应用平台选型:根据应用平台选型要求,系统的软件平台,选用电子邮件系统WiseMate、工作流程管理软件WiseFlow、分布式文档管理系统WiseDoc、短消息网关系统WiseSMS、结合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数据安全系统。
支持J2EE和XML ,Wed Servise等工业标准,使之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跨平台、快速开发和实施等特点四、电子政务应用的参考模型利用"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包括逻辑试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场景视图来描述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
1、逻辑视图(Logic View)逻辑视图主要是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在逻辑视图中,系统分解成一系列的功能抽象、功能分解与功能分析,这些主要来自问题领域。
2、开发视图(Development/Module View)开发视图主要用来描述软件模块的组织与管理(通过程序库或子系统)。
服务于软件编程人员,方便后续的设计与实现。
3、进程视图进程视图侧重系统的运行特性,关注非功能性的需求(性能,可用性)。
服务于系统集成人员,方便后续性能测试。
强调并发性、分布性、集成性、鲁棒性(容错)、可扩充性、吞吐量等。
4、物理视图物理视图主要描述硬件配置。
服务于系统工程人员,解决系统的拓扑结构、系统安装、通信等问题。
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也要考虑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
5、场景(Scenarios)场景用于刻画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四个视图有机地联系起来。
可以描述一个特定的视图内的构件关系,也可以描述不同视图间的构件关系。
六、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参考模型本数据交换平台是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多层B/S应用模式,基于数据(信息)交换平台的政务业务体系结构。
其主要的设计思路是:实现相对独立的功能,在复杂的应用处理基础上抽象出独立的层次为应用提供服务。
(1)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面向电子政府数据交换平台是利用中间件提供的功能服务,并且为多种政务应用的开发部署从业务上提供统一的标准接口。
数据交换平台通过各种数据适配器接口,使已有的应用和数据整合到电子政务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发布。
通过文档路由处理策略实现电子政务公文的转发寻址.。
并且根据公文格式化处理标准和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实现电子政务公文和应用数据的交换。
数据库中心由政府的中心数据库,和各个政府部门的独立数据库通过数据集成形成一个数据库中心,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分布式分布。
已有数据的集成可以通过JDBC或其他公共的接口或中间适配层接口实现访问数据库中心(2)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层次结构数据层由政府的中心数据库,和各个政府部门的独立数据库通过数据集成形成一个数据库中心,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分布式分布。
构建起面向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环境。
为组件层提供数据支持。
组件层是面向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核心层。
由数据适配器(构件),数据库接口(构件),路由适配器(构件),政府信息电子公文交换适配器(构件),公文接口(构件),单机接口(构件),安全支撑平台(构件),管理与消息发布功能(构件),web服务器和应用网关(构件),其他平台连接(构件)。
由这个基本10个大型构件组成整个组件层。
构建起面向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组件层,为上层服务层提供构件支持。
服务组件层是面向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核心层,由下层的各个组件向上提供了基础的原服务,总共有以下原服务:数据支持服务,数据传输服务,路由交换服务,单机数据交换服务,公文数据交换服务,安全支持服务,消息门户服务,其他平台数据交换服务,业务管理服务,系统管理服务等。
构建其面向电子政府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组件层,向上层服务层提供了原始服务支持。
(3)面向电子政务的数据交换平台的服务层次结构图服务层:由以原服务组成面向将各种政务应用基础服务:政务信息流转服务,电子公文流转服务,移动办公服务,文件审批服务,决策支持系统服务,政务信息流转服务,应急指挥系统服务,应急联动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视频会议服务,系统管理服务,等等其他应用服务。
为应用层的用户提供各种政务服务。
六、主要Web Service 设计Web Service 接口是外部应用系统与数据交换中心连接的通道,有了Web Service 接口,便可连接异构平台下的异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应用级的集成。
根据数据交换主要类的设计为三大功能Web Service 接口,提供对外服务,这三大服务分别是:数据抽取服务、数据访问服务和数据交换服务。
(1)数据抽取服务接口根据对政府各部门数据源抽取方式的不同,我们设计了数据抽取Web Service 接口,该接口主要抽取外部应用系统的XML 文件和其它文件附件。
(2)数据访问服务接口数据访问服务主要对外部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下载服务。
根据文件类型的不同,可以创建了两个数据访问接口它们的实现过程与数据抽取接口类似,分别实现了提取交换数据库中相关部门对应的egXML 文件和部门之间要交换的其它文件,然后把egXML 或文件以二进制流的形式返回给调用端。
下图为外部应用系统从数据交换中心下载文件的时序图:(3)数据交换服务接口数据交换服务接口负责对获取的XML 和其它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处理。
七、电子政务公文格式基于XML 标准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描述语言(E-Government XML)的设计方案。
根据egXML 规范,政府部门处理的各种文件存档及交换全部采用这种电子政务格式的XML,从而使数据建立在开放的、通用的标准之上。
对于机关的电子公文格式,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9704-1999),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发[2000]23 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
依照以上规范要求,一个实际公文的基本格式如图所示:报文是电子公文交换中数据传递和交换的最基本要素。
由上图得知,egXML 报文包括信封、报文头和报文体三个部分。
(1) 信封由报文的命名空间、版本、语言等组成;(2) 报文头由报文的标识、来源、目的、路由信息等组成;(3)报文体是要发送的电子数据。
八、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方式XML 和数据库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不同的场合各有优势。
数据库是数据存储的地方,与平台相关,而XML 更适合于动态的数据交换和集成,与平台无关。
目前,在利用XML 作为数据交换载体的方式中,主要有两种数据交换方法:XML 与关系数据库的转换和XML 文档之间的转换。
这两种方法均可应用到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当中(1)数据适配器对数据中心的访问数据适配器可以根据中间件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或者直接由交换平台建立对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实现对政务信息中心的各种资源、文档库的访问。
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
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在此基础上编制数据集成交换的格式标准,用来描述元数据模型,格式标准采用XML进行描述。
针对政务各种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数据交换平台提供解决数据集成的标准适配器,比如数据转换、过滤和填充,不同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把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作为中间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支持数据交换标准,使得各种类型的适配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都可以非常容易地无缝集成到数据交换平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