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阅读素材:做人的气节

合集下载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作文800字高中屈原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作文800字高中屈原

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作文800字高中屈原屈原,古代华夏传统文化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名字几乎所有人都熟悉,他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

一直以来,人们传颂他胸怀大爱、自强不息、爱民众生等优秀品质,被誉为“千古绝唱”。

其实,屈原不仅是一个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一位对气节的理解和追求的典范。

他也被视为一个传奇的先行者,他的气节得到了千秋万代的发展,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

屈原在当时也被誉为“气节之友”。

他深谙“义正辞严”的谚语:“为国家尽忠,绝不妥协”。

他精心勤奋地研究那些古老的谚语,并努力地贯彻它们,以贯彻自己的志向,成为一个有气节的人,带领众人走向美好的未来。

屈原既注重强调“气节”,又注重谨慎行事,在当时被公认为一位气节领袖,他的表现也最能体现出气节的内涵。

一方面,他尊重党魁,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规矩,尽量避免犯错;另一方面,他思想成熟,经验多,原则坚定,临危不乱。

比如,当他被南越国王求和时,他强调“维护正义,维护祖国”;当他被安抚之后,他仍然保持着自我原则,不忘初心,为百姓着想。

在同一场任务中,他还勇于抗争,以自己的行动,让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屈原既是一位爱民的英雄,又是一位有气节的人,他的行为被传颂至今,令无数人敬佩。

他的气节更是思想得以发展,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气节是一种脱胎于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概念,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观,更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也是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

屈原曾说:“不论在何时,一个人必须要有气节,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句话让我们惊讶,也让我们深思:人不仅要有气节,还要有精神和智慧。

只有有气节,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要想做一个有气节的人,我们要学会坚持正义,把正义当作自己立足的准则。

注重自我修养,接受正确的教育,做到义正辞严。

勤于思考,多体验,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了解正确,恪守道义,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担当。

正如屈原所说:“礼义廉耻共贯彻为宝,气节能居为准绳。

申论论气节作文

申论论气节作文

申论论气节作文在现代社会中,气节这个词逐渐被人们遗忘。

在文化多元化、个人利益至上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气节抛之脑后,不肯为原则坚守一片净土。

气节是一个人内心中最珍贵的精神追求。

它是一种高尚品质,一种坚定的态度,一种正直的品格。

一个有气节的人,不会轻易低头,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背离正直道义,更不会投机取巧、屈从于外界的利益驱使。

他们拥有着坚守原则、勇于担当的精神,无论面对困难还是诱惑,都能持之以恒地保持初心,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个人利益成为了人们衡量一切的标尺,而气节逐渐被忽视和淡忘。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人为了升职加薪、谋取金钱利益而不择手段,他们没有对待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只在乎自己的得失,将气节置于次要位置。

这样的人往往虚伪、贪婪,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积极的作用。

一个没有气节的社会是难以持久的,它会削弱人们的信任与互助,使社会关系紧张并充斥着欺诈和不信任。

相反,一个充满气节的社会,能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尊重和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气节,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氛围。

如何培养和维护气节呢?首先,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左右。

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增强自控力和抵抗力,做到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此外,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也是维护气节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我们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沟通能力,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气节,为社会创造更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综上所述,气节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坚守自己的气节。

只有通过保持气节,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让气节成为我们胸怀中的太阳,散发着温暖与光芒。

关于气节的申论作文

关于气节的申论作文

关于气节的申论作文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象征,也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体现。

其核心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做事原则,即遇到诱惑和困难时能够保持正直、坚定和廉洁的品质。

一个具备良好气节的人,不仅在力量义气、诚实守信的同时,也对待个人利益和权力的诱惑能够保持坚守,正确判断和处理事务。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气节的缺失或者自我修养的不足也时有发生。

首先,良好气节的缺失常常在一些道德困境中暴露出来。

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时,一些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往往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例如,一些商人为了牟利不惜使用虚假宣传手段,伤害消费者权益;一些政府官员为了争取更高职位和更多权力而进行权谋勾当,丧失廉洁精神;一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择手段,采取作弊行为。

这些都是因为个人气节不坚定,无法抵御外界诱惑而产生的。

其次,气节的缺失也体现在一些道德常识上的缺乏。

例如,一些人在道德与法律大众常识方面的培养不够,对于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缺乏敏感性,容易表现出欺凌、歧视、虐待等行为。

这些人缺乏修养,面对他人处境的矛盾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体谅他人之苦,无法为他人提供帮助。

这种自我修养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的认知偏差,以及行为准则的偏颇。

为了解决气节缺乏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气节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监督,更需要从个人角度出发,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坚持正直、诚实、守信的原则。

其次,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健康的行为准则。

最后,注重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关注社会公共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和公益事业。

总而言之,气节是一个人品质与修养的表现,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良好气节的缺失也时有发生,需要从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共同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加强社会监督和规范,共同创建一个公平、正义和廉洁的社会环境。

论气节申论作文

论气节申论作文

论气节申论作文
气节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一个人坚守价值观念、秉持原则的表现。

在申论作文中,论述气节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

首先,气节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人格魅力。

一个有气节的人,不会随波逐流、随风倒舵,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考验,他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态度。

他对于利益的追求不会让他放弃追求真理和公正,也不会让他背弃个人的良知和责任。

其次,气节是在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理解并坚守气节。

一个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无法体验到坚持原则和抵挡诱惑的艰难。

而那些在苦难中坚守、砥砺前行的人,不仅会有更深厚的情感和人生经验,更会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信念和力量。

再者,气节对于个人的自尊和尊严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没有气节的人,往往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陷入低谷。

而一个拥有气节的人,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压力,都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不会盲从于世俗的标准,更不会为获得别人的认同而不择手段。

最后,气节也是传递正能量和践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诚信、正直、公平等价值观正在逐渐被丧失。

而一个有气节的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更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激励着他人追求真善美。

他们
是社会的正能量的源泉和引领者。

总的来说,气节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申论作文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气节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呼吁人们,坚守气节、践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考作文素材:爱国气节篇

高考作文素材:爱国气节篇

【导语】天再⾼⼜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考备考开始了,坚持下去,你是最棒的!以下为⾼考作⽂素材爱国⽓节篇,今天你学习了吗? 1、被外国⼈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在“⼀穷⼆⽩”的⼟地上,创造中国的⽕箭、导弹事业。

有⼈问他为什么归⼼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个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问他,中国既⽆⼈才⼜⽆设备,搞⽕箭导弹能⾏吗?他的回答是:“外国⼈能⼲的,中国⼈为什么不能⼲!”钱学森的誓⾔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武”了,载⼈航天事业也进⼊世界先进⾏列。

分析:⼀个⼈如果没有⼀颗爱国⼼,是不可能成就伟⼤事业的。

话题:“成功的因素”“爱国⼼” 2、东晋诗⼈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次,郡⾥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派⼈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声说:“我决不为⼩⼩县令五⽃⽶的薪俸,就低声下⽓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尚的品德和⽓节就⽆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们对⾼尚品德和⽓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节”“⼈⽣的追求” 3、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各种⼿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苏武在⼑剑下昂⾸不动,在甜⾔蜜语中侧⽿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情愿。

”不管匈奴⼈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贵的头。

匈奴⾸领单于最后⽆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烟的“北海”,与⽺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的⽼⼈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议论文话题素材——气节

议论文话题素材——气节

议论文话题素材——气节一、事例1、情真思屈原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2、正直司马迁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遭罪被宫刑。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3、高洁严子陵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

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

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

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4、气节有苏武苏武,中国西汉大臣。

(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武帝时为郎。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5、傲骨是嵇康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

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

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

有关气节的作文素材

有关气节的作文素材

有关气节的作文素材气节,是指人的志气和节操,表现为坚持正义、不屈不挠、有尊严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品质。

气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观念。

下面是一些有关气节的作文素材,供参考。

一、名言警句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晔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5.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二、典型事例1.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末年,文天祥率领军队与元军作战,最终失败被俘。

在被俘期间,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劝降,并许以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始终不屈不挠,最终被杀害。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了气节的象征。

2.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抗日战争时期,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坚决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最终因病去世。

朱自清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3.苏武牧羊十九年不屈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为人质,匈奴人要他投降,苏武宁死不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

在牧羊期间,苏武始终保持了汉人的气节和尊严,最终在被扣十九年后被释放回汉朝。

苏武的坚守和毅力成为了中华民族气节的代表。

4.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商朝末年,伯夷和叔齐为了抗议纣王的暴政,隐居首阳山,并誓言不吃周朝的粮食。

最终,两人因饥饿而死在了首阳山。

伯夷和叔齐的坚守和牺牲成为了古代中国气节的典范。

5.鲁迅弃医从文,为民族尊严而战鲁迅早年曾在日本学医,但他深感中国人的精神麻木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致力于唤醒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的民族气节和文化自尊心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三、社会现象1.抗日战争中的气节与投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屠杀时,不屈不挠、英勇抗争,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

议论文写作论据:气节操守_时事论据素材

议论文写作论据:气节操守_时事论据素材

议论文写作论据:气节操守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

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

他们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一、气节操守议论文写作事实论据1、谭嗣同从容就义1898年6月8日慈神速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

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神速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2、齐白石的民族气节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

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

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

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

”“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

”“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

”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3、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

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

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

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人物阅读素材:做人的气节
【导读:说书人上了台,把惊堂木一拍,代表的就是忠孝节义、天地良心。

所以先生的书,幽默有之,诙谐有之,就是找不到猥琐,看不到迎合……】
七八岁时,我第一次听评书,就是单田芳先生的《隋唐演义》。

直到现在,《隋唐演义》中的十八条好汉,我都能背下来: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还有各种“绝”,大傻子罗士信是一绝,秦琼的交朋友是一绝,杨广的混蛋也是一绝。

那时,“文革”刚结束,一听是单先生,所有老听众都热泪盈眶,就好像当年的说书先生柳敬亭复活了。

柳敬亭曾入左良玉幕僚,南明覆灭后走南闯北,看遍人间百态。

单先生也是这样,他一生受尽苦难,评书中的一句感慨就让你心生唏嘘。

比如《童林传》里,混元侠、厉胆侠、安良侠、济世侠、紫面昆仑侠……说了一堆“侠”,他会突然冒出一句:“侠客多少钱一斤?”如果没有生活底蕴,就说不出这么五味杂陈的话语。

我第一次见先生,是2008年在北京电视台录节目。

当时我便向他表达了倾慕之情,说从小就有两个心愿:一是与蒋百里(著名军事理论家)为友,二是拜单田芳为师。

我给他说了一段“八大锤”——“岳
家军”里最能打的四员大将,每人两锤,先生听完笑道:“现在想拜师也可以呀。


从此,我一有空就去先生家拜访。

我写东西像章回小说,喜欢“挖坑”,类似先生的“且听下回分解”,所以我们俩常在一起探讨。

我还记得他拖着长音说:“主要还是要写人哪。

写故事是次要的,把人物的灵魂写出来,作品就好了,就亮了。


任何時候,先生的眼睛都是张开的,随时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东西。

他有很多“先进”的爱好,当年在东北就是最早骑凤头自行车的,到北京也是最早开上私家车的,70多岁了还经常开车带上弟子,沿着三环路兜风。

有一年,他过生日,我祝他长命百岁。

先生说:“你知道长命的诀窍吗?就是没心没肺,傻吃闷睡。

”意思是,像我们这些思虑过度的人,长寿恐怕不太容易。

他对什么事儿都好奇。

有一次,他问我:“日本那个森喜朗是怎么回事儿呀?”我告诉他:“那个首相不得人心,支持率只有5%,电视里看着人挺大个儿,其实只是肚子大,人不高。


我写过一些公安刑侦题材的故事,都是小时候从前院派出所警察那儿听来的,诸如十八里店飞毛腿,电车上活捉盲眼独行大盗,帮北京动物园追河马、擒蟒蛇之类的。

我讲给先生听,他听着也觉得好玩儿。

我和先生的另一位弟子肖璞韬计划把这些故事录成评书,原想请先生说第一段,我们再跟上,现在只能我们自己慢慢摸索了。

其实这也是我和先生比较投缘的地方,我们都喜欢讲故事,尤其是市井民间的故事。

当年柳永“奉旨填词”,有井水人家处便有人唱柳词。

而今天,或可说有中国人处,便可听到先生说的书。

他代表的是民间艺术,不沾官气,永远“草根”。

我曾经问先生,说书应该怎么说?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梅兰芳与杨小楼的故事。

1937年,日本人占领北平,梅兰芳送杨小楼回乡。

到运河畔,杨小楼问梅兰芳还唱戏吗?梅兰芳说不唱了。

杨小楼说我也不唱了,演了一辈子忠臣孝子,不能临了失节。

说完这番话,二人在码头上最后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一年后,杨小楼病故。

我想,先生要说的,是艺人的气节。

他们在旧社会是“下九流”,但在动荡乱世,将军可以走,大员可以走,艺人心中的良心不能走。

说书人上了台,把惊堂木一拍,代表的就是忠孝节义、天地良心。

“文革”那时候,很多人彼此揭发,互相争斗,在权力面前不讲良心,但先生却宁折不弯,打断了腿也坚持:“我没错,我不服!”
所以先生的书,幽默有之,诙谐有之,就是找不到猥琐,看不到迎合。

单先生做人,永远捍卫自己的原则,“一力降十会”。

我佩服先生的艺术,但更尊敬的,还是他做人的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