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PPT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ppt

颔联和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象,宛如一幅山 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巧用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合作探究
本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特色? 本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以
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有生活气息。率真自 然,不假雕饰。同时又融情入境,似不经意间地点出诗人孤 寂的情怀。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诗歌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徙倚”表示徘徊。“欲何依”不知该 归依何方 ,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首联: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
四周的景象,后一句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黄莺和燕子都是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天的使者,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特色。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 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恰到好处。
诗歌朗读
自读诗歌,并用“/”表停顿标注《渡荆门送别》,一起感受 诗歌的节奏美。
钱塘湖 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诗五首》ppt全文课件

赏析5: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 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 烟至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至远处的夕阳到绵延 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 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廖廖几笔,就用 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 佛抽象派的作品.
2.读了本诗之后,请找出一些关键词,结 合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
首联:叙事。(点题,交代了出使地点及事由)
颔联:表面既言事,又写景 (实际承接首联,直抒内 心感受) 颈联:写景 塞外风光(前两联还局限于个人荣辱浮 沉的小境界中,此联转到写境界阔大的景上了) 尾联: 概写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反映出战事 频繁。(叙事首尾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关键词:单车、征蓬、归雁入胡天 、孤
情感:被排挤的抑郁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 泊的孤寂愁绪。
小组讨论 • 3、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苦闷激愤抑郁
•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感慨赞叹敬仰
• 4、总结、归纳,概括本诗的主旨
主旨
这首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以 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 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 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 守边将士的以身许国爱国精神,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的 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赏析1(句意):在一片茫茫 的沙漠上,远处烽烟直冲云 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 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容词+名词
赏析2(炼字):这一句描绘出了诗 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 的风光。 一个“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 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 字,表现了烽烟的刚劲、坚毅之美
《唐诗五首》ppt课件

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 的激愤和抑郁。诗于记事写景 之中微露失意情绪,(与首句的 “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 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 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 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 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 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 寂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汴州(今河 南开封市)
评价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 《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代表作品
《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 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 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 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 绝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 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 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 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 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 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 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 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 寂的情怀。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作者
崔颢 朝代
唐
籍贯
汴州(今河 南开封市)
评价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 《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代表作品
《崔颢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 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 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 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 绝唱。
《唐诗五首》课件 (共65张PPT)

感悟品析
1、本诗的首联交代了什么?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哪几句?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的?
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感悟品析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 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 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 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 而去,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
感悟品析
3 、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 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 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 ,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感悟品析
3、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 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 感。
感悟品析
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 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 在流速缓慢的长 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 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 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 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感悟品析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这是 远景、静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 来,这是近景、动景。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萧瑟静谧、 安逸闲适的山林秋晚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苦闷。
关于唐诗的ppt课件

诗歌的特点和优劣。
实践创作
学习唐诗不仅要欣赏还要实践 创作,通过模仿、创新来提高
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唐诗的题材和主题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唐诗涉及的题材广泛,主题丰富, 从自然风光到社会生活,从情感表达到哲理思考,都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唐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诗的独特艺术风格 和深刻思想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瑰宝。
唐诗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还体现 在其对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上。唐诗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 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和认同。
关于唐诗的ppt课件
目录
• 唐诗概述 • 唐诗的题材与风格 • 唐诗名篇赏析 • 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 唐诗的创作技巧与学习方法
CHAPTER 01
唐诗概述
唐诗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唐诗是指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以五 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为基本形式,通 过押韵、对仗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思 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以自身经历为题材,描绘穷困潦倒的生活境况,抒发对民生疾 苦的关注和同情。
白居易名篇赏析
《琵琶行》
01
白居易以琵琶女的身世为背景,抒发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
感慨,表达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赋得古原草送别》
02
白居易以古原草为背景,描绘自然风光和离别之情,表现对友
情和人生的珍视。
唐诗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和韵律,如杜甫的律诗《登高》中每 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学习方法
01
02
03
实践创作
学习唐诗不仅要欣赏还要实践 创作,通过模仿、创新来提高
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唐诗的题材和主题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影响。唐诗涉及的题材广泛,主题丰富, 从自然风光到社会生活,从情感表达到哲理思考,都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唐诗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诗的独特艺术风格 和深刻思想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 库中的瑰宝。
唐诗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成就上,还体现 在其对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上。唐诗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 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和认同。
关于唐诗的ppt课件
目录
• 唐诗概述 • 唐诗的题材与风格 • 唐诗名篇赏析 • 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 唐诗的创作技巧与学习方法
CHAPTER 01
唐诗概述
唐诗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唐诗是指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以五 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为基本形式,通 过押韵、对仗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思 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以自身经历为题材,描绘穷困潦倒的生活境况,抒发对民生疾 苦的关注和同情。
白居易名篇赏析
《琵琶行》
01
白居易以琵琶女的身世为背景,抒发对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
感慨,表达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赋得古原草送别》
02
白居易以古原草为背景,描绘自然风光和离别之情,表现对友
情和人生的珍视。
唐诗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和韵律,如杜甫的律诗《登高》中每 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
学习方法
01
02
03
《唐诗五首》课件(共74张PPT)

通过书法作品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注意句子的断句。
抽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例(译文):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道 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辉。 牧人赶着牛群返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举目四望,竟然没 有一个相识之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
是水对诗人不是诗人对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座楼之所以取名黄鹤楼,是因为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比如我们曾学过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早莺“争暖树”,说明了乍暖还寒,这就突出了初春的特点。
王绩在隋末、唐初曾三次入朝为官,但不久就辞官还乡。
颈联写日暮时边关所见,诗人将自己的孤寂心境与塞外风光融化一起,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了神奇壮丽的塞外风光,境界开阔雄浑。
崔颢的题诗,竟然能够使李白在黄鹤楼题诗 墙前搁笔,崔颢与黄鹤楼的名气由此大增,黄鹤 楼也因此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让李白都不得 不叹服的诗歌,看看它美在何处?妙在哪里?
作者及背景
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唐开元年间进 士,官至太仆寺丞(管理马匹的正六品),但一生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其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受齐梁文学影响, 诗风纤艳。其后期因长期游历,特别是边塞之行,诗风变 得雄浑奔放,气势宏伟。其文集有《崔颢集》。
①句式严格讲究对仗。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即3句和4句,5句和6句)。
②音律上讲究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句子的尾字要韵母相同(押韵 的字叫韵脚),律诗押韵要求押双不押单(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人 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在 近三百年中,不断与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混 融互化,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从而以气吞日月的磅礴声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 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高 峰。
唐诗
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 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 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 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
《新唐书· 柳冲传》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径,荫此百尺条。(左思)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
“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 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 卿相。” 《上韩荆州 书》
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 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 憬,没有悲伤。
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更渊默的微 笑,便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
这是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 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 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 《沧浪诗话》 “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 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 “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 沈潜者近宋。”
“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 虑深沉,乃染宋调。”
《谈艺录》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 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 龙更是何鸡狗!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 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 的宇宙意识。 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 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 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 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卢照邻:“ 生龙活虎般 腾踔的节奏。”
骆宾王:“一气到底而 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 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闻一多
“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由宫廷走 向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 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