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短诗五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5第3课 短诗五首(优秀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

5第3课 短诗五首(优秀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




荻吟
作者简介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 广东南海人,诗人。1935年前后开始发 表作品。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 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41年12月,当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 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中华大地,那时的中国风雨如晦, 阴霾遍布,生灵涂炭。诗人芦获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 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他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 “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3.请简要分析《萧红墓畔口占》中的对比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表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长度”,又包含着一 种“重”,这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一动作的短促与轻逸形 成了对比。 “我”与“你”也构成了对比:“我”生“你”死,“我”动“你” 静,“我”等待“你”卧听。
诗歌主旨
这首独特的伤逝之作描述了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 寄托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现实的 无奈、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短 诗 五 首
文体知识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 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为白话诗、自由诗、现代诗。 形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散文诗。 特点: ①形式新,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押韵比较自由。 ②语言新,以白话写诗。 ③观念新,追求个性和独立。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味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国诗。
板书设计
风卷、雨奔
风雨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风雨吟
“我”
年轻舵手的心
关怀社会命运 力图做出努力

《短诗五首》PPT精品课件

《短诗五首》PPT精品课件

《月夜》:短诗清晰地勾勒了一幅“月夜”场景, 意象有霜风、月光、高树和“我”。前两者以“境” 为主,凄清;后两者以“象”为主,独立。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静态的意象共有四个(长途、红 山茶、长夜、海涛),各有象征意味——路长情浓,红茶 艳美,长夜含情,海涛寓意;动态的意象也是四个(走, 放,等,听)——前三个动态是写诗人,后一个动态写故 人,前后形成对比。
《月夜》:在寒冬月夜的清冷中,诗人追求 人 格独立,像一棵笔直的树,立于天地间。
《萧红墓畔口占》:走出悼亡的孤寂、惋惜, 探索人生的奥秘,获得一份超然的宁静。
合作 探究
探究旨 意
《断章》:自然之美,蕴含哲理——人不 应被一些世俗观念束缚,而应透悟人生与 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风雨吟》:在时代的风雨中,每个人都 应肩负使命,奋发有为,在搏击中实现价 值。
自主 探究
品味课文
《统一》:主要的意象是叶、花、果实、树木、大地。 叶、花、果实、树木这些意象是从数量和形体等形式上 认知的。对“整片大地是一朵花”的认知,可从本质与 哲理等内涵上去理解,其中蕴含着“一花一世界”的禅 意。前几个意象铺垫蓄势,后一个意象势成定格。
合作 探究
探究旨意
这几首短诗,诗人直面他们所处的时代,各 自表达了什么主旨?
智利当代著名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 文学奖。 主要作品:《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 的歌》《漫歌》等。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墓畔( pàn )
海涛( tāo )
装饰( shì )
霜风( shuāng ) 寂寞( mò ) 舵手( duò )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 属的东西,使美观。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风雨吟》《统一》(37张PPT)

写作练习
雨还在下,一辆公交车停下,我终于拿出了5元钱,跑到了老 人身边,“爷爷,我有5块钱,给你吧。”我望着老人布满皱 纹的脸说。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 谢,小兄弟!”“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说完 我便和同桌上了车,在公交车上,我回头一瞥,看见同桌正回 望着老人,若有所思。
绘出了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万!
被裹挟的状。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人生”
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
写作练习
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欲望,站在公交车站牌前,我 们和其他等车人一样,伸长着脑袋,眼睛一个劲地盯着远处。 “妈的!你没长眼睛啊!老东西!”一阵斥骂声传来,人们 纷纷转过脸,一个肚子圆鼓鼓的中年人正在怒斥一个老人。 “老东西,知道我这包多少钱吗?一万块,懂吗?一 万!”“对不起,不好意思。”“弄破了你赔得起 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 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那中年人嘴角一动,飞出一 口唾沫。
投 卞之琳
主体(看)→客体(被看)
独自在山坡上,
本诗用自然事物揭示了什么哲理?
”“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高桥的!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小孩儿,我见你
老人愣了一下,接过钱,不停地说:“谢谢你,谢谢,小兄弟!
一边走一边唱, 过客说:表现世间物是人非匆匆过客情景。
”“弄破了你赔得起吗?”“我只是回家少了2元公交车钱,我家在临浦,能不能麻烦你行 个好……”“滚!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3 短诗五首
C
C.《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人生悲哀。D.《风雨吟》中的“我”像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忧思满怀,不知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3 短诗五首
[解析] 《断章》通过主客位置的流转,表现出了世间人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5.说说你对《月夜》中的“树”和《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的理解。
3 短诗五首
[答案]在《月夜》一诗中,于“霜风”“月光”里,“树”傲然独立,象征着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妥协、不退缩的独立人格追求。在《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诗人以色彩绚烂的“红山茶”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人格之高洁;同时,也映照出悼者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3 短诗五首
结构图示
3 短诗五首
独立不倚
语谈情浓
主客流转
忧惧不安前途迷茫
期盼和平
3 短诗五首
考点聚焦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考点解读:体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是中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重要考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不仅意境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认真阅读,仔细体味,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又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启迪。
3 短诗五首
答题技巧:(1)联系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2)赏析诗歌形象,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哲理。(3)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领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借助……意象,阐述了……的道理。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统一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统一  课件(共20张PPT)

阅读提示
这几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带给 我们审美的愉悦和多样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意象,比 如《月夜》中“顶高的树”,《萧红墓畔口占》中的“红山茶”, 《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传达出独特的诗意。阅读诗歌,还可以联系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 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例如《月夜》中,与大树“并排 立着”的“我”,让人感受到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形象;结合 “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这一形象代表着新 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同 学们不妨采用这种方法,试着自己解读这几首诗。
解析:A项,“用途便捷”搭配不当,改为“使用便捷”;C项语意重 复,“徜徉”“漫步”意思相近,保留一个;D项,“不超过”与“左 右”矛盾,删去一个。
课堂练习
4.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诗眼:“我等待着”。 这是诗人对情景的现场说明,也是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 的位置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还是他对自己在那样一种位置上所 展现的人文姿态的一种省察。 “等待着”什么呢?它们纷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 时代的背景,个人的前途,心灵隐秘的渴望。
课堂总结
这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几首现代诗。 比起古诗,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内涵更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 形式上分行排列。 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下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现代诗。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 C.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D.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解析:A项正确划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人教版【九下】语文课件: 3 短诗五首19页

人教版【九下】语文课件: 3 短诗五首19页
的关怀。 《统一》这首诗,作者从“叶”“花”“果”“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揭示了事物认知的规律,简明质朴而又蕴含哲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墓畔.(pàn) 漫.漫(màn) 闲.话(xián)
沈尹.默(yíng)
B.倾.诉(qīng) 装饰.(sì)

7.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 学批评 的职业 公信力 需要树 立,批 评家需 要贡献 学术良 知。果 真如此 ,对诗 歌和读 者,都 将是福 音。

8.中国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承传 自我, 吸收各 地音乐 ,器乐 发达, 演奏形 式丰富 。金、 石、土 、革、 丝、木 、匏、 竹,皆 可作乐 器。乐 曲类型 已有祭 神乐、 宴乐、 军乐、 节庆乐 等区别 。玄宗 时已有 超百人 的大型 交响乐 团,其 演员按 艺术水 平分为 “坐部 伎”与 “立部 伎”。
独立自主的形象。 《萧红墓畔口占》记叙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
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 《断章》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
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7.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文章首段对田园的环境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田园的幽静和美丽, 为下文写父亲的田园劳作及“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下册3 短诗五首课件(共33张PPT)

《统一》 (聂鲁达)
是这一朵” 对个体差异性,回归统一性的
本质思考
在诗歌的话语中感受历史前行的力量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等待着,长夜màn màn( 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 涛闲话。
(2)明月zhuāng shì( 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zhuāng shì( 装饰 )了别人的梦。
3* 短诗五首
1. 诵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
的哲理。 3. 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短诗五首》中,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 国诗。节奏韵律是诗歌重要的文体特征,新诗建行自由, 押韵更加宽泛,句式自主性强,自由浪漫,朗朗上口。
《月夜》 《短诗五首》—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 “月光明明的”
— —
霜风的冷寂之感 有了生机
月光的冷清之感 有了亮色
诗人并没有
《萧红墓畔口占》
寞 “走的六长小途时”寂—回得应到,热于烈是的
《短诗五首》
(戴望舒)
只有等待
伤逝之作,真挚的怀念在诗
中平静地流淌
《(卞断之章琳》)
()
A. 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
其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B. 到顺德大良秀丽典雅的清晖园和清幽自然的凤岭公
园游览,是我们这次春游的归途。(把“归途”改为
“旅途”)
C. 参观科技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把“培养学生 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科技作品” 互换位置)
第一个画面 第二个画面
—“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由“装饰”建立起关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3《短诗五首》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3《短诗五首》课件(共37张PPT)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
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主要作
,中国正 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 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 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 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 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 深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自然界花草树木本质的同一性,从 而推理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 见单一的本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 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 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 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 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 是个谎言”。
2.怎样理解“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 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 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 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 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 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 大胸怀。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 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 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 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 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 全然不同的发现。
3*
短诗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诵五首短诗,了解诗歌内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思。
月夜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 暗指风雨如晦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的敌寇统治。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的内涵?
状元成才路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
状元成才路
运多舛的人生的省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人天永隔,逝者自 有其穿透世事的安 详与达观。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 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 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树 独
月夜
立 不 状元成才路
“我” 状元成才路

意境美
《月夜》中,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 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 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 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 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1.意境清新,含而不露。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 意境的创造。四句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 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 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显得清新质朴, 含而不露。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 是少见“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 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 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突出风的冷凄,给人
一种萧索的感受。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叠词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既描绘出霜风寒月的情境,
《统一》: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湖
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陈实译。写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是聂鲁达晚年的作品。原收录在诗集
状元成才路
《世界末日》中。当时,诗人已认识到原子能时代
的危险,该诗集的状元主成才路 题均为“启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镜头组合,对举互文。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构成 这首诗的正是日常生活的几个“镜头”,前后两 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 使句子的首位相联,加大了语言的密度,增强了 诗画意境效果。
2.构思独特,意蕴深厚。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 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 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 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 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 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
状元成才路
代表作有《雨巷》《狱中题壁》,诗集《望舒 草》《望舒诗稿》状《元成才路 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 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 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 极度混乱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 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 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 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 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 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 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 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 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 斗精神。
“年轻舵手”,缺乏出海经验。“年轻舵手的 心”既有雄心壮志,又不知道如何把握方向。面对 惊涛骇浪很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却力不从心,孤立 无助,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风雨吟
暴风骤雨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状元成才路
忧惧不安 前途迷茫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风雨大地 状元成才路 舵手心忧
《风雨吟》通过写一场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 骤雨,隐喻生活发生重大变故,凸显了在这重大变 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方向,握不稳命运之舟的舵 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 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 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 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看” 断章
“被看”
世间万物 相互依存
《断章》以两组具体物象构成的图景中主客 位置的转换,隐藏了诗人关于人生、事物、社会 等存在的相对关联关系的普遍性哲学思考,表现 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升华出的哲理与智慧。
pàn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màn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时间之长 路途之远
这是写实,更隐指 诗人与已故者友谊的深 厚和祭奠的诚挚。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既是诗人的实际感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状元成才路
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 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
风雨吟
芦荻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 人。现代诗人。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 《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主要 作品有《桑野》《驰驱集》等。
《风雨吟》:本诗选自《芦荻诗选》(花城出版 社1986年版)。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那是一 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风雨把 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 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 “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jiāo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duò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风之大,呼啸奔腾、摧枯拉朽。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暴风骤雨 席卷大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雨之迅猛,滂沱而下,状有元成才路 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描绘出了“大状元成才路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 着的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月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 状元成才路
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
状元成才路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 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 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 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风雨吟》诗意深邃。这首诗虽短,但诗意 深邃,“风雨”这个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由“自然界”而“人生”而“社会”“民族”, 将自然的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 在一起,由实而虚,给读者留下了基于自身阅历 进行解读、想象的空间。
统一
聂鲁达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 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楼”“明月”状元“成才路 窗子”“别人”“梦”
八个意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 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 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 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有 什么联系?
画面感 画面一
画面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两个表面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地址,却因“看 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
状元成才路
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烘托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高树并立的“我”,突出“我”独立不倚。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如何理解这一句所体现的精神?
写出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 正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 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为什么不说“墓畔”? 状元成才路
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
为什么诗人要用红山茶祭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花品
凌寒高洁 冷艳不群 坚忍不屈
执着奔放
这是诗人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作家最 好的告慰,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
比喻
郊原如海, 雨中大地景象
房舍如舟。
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风雨之大、之猛,同时也 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摇、波动不定甚至是些 许的恐惧。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仅指自然界的 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 深层内涵?
“风”“雨”首先一定是指自然界中的“风” 与“雨”,因为诗句中描绘的恰是自然界的狂风 骤雨,同时,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 指“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联系诗歌写作背景, 诗歌创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时中国的“大 地”风雨如晦。因此,“风雨”这个意象由“自
又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野图景,请用你自己 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 月的冬夜里,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环境 霜风呼呼的吹着, 描写 月光明明的照着。
试着简要分析这一句诗的写法和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萧森及人物的孤独,正好反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画面三
状元成才路
画面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