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会考)整理(最终版)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提纲145条第一部分经济常识部分50条………………………………………………………………………………………………………《第一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研究要求:1.辨识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及其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例举或说明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2.辨识社会生产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例举或说明不同的生产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现象。
3.识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说明GD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
4.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5.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阐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公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运用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知识解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6.综合运用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阐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驱动力,评论相关材料与观点。
………………………………………………………………………………………………………XXX《第二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研究要求:1.辨识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例举体现三大产业的社会经济现象。
2.辨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说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例举体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经济现象。
3.了解当代产业发展的趋势,解释我国推进产业布局调解和优化的方向,阐述产业布局调解与劳动失业的关系,预测劳动失业的发展趋势。
4.了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比较劳动者维权不同途径之间的异同,运用解决劳动争议途径的知识阐述劳动者的维权行为。
5.综合运用择业、失业和创业的知识,解释失业的紧张性,阐述择业、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评析择业、失业和创业的社会经济现象,论证相关观点,以作出精确的代价判断和行为选择。
………………………………………………………………………………………………………《第三课合理消费依法维权》研究要求:1.识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辨识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含义)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上海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

高一9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9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9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9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0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0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0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0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10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0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10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11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1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1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11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1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115.适度消费的作用126.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127、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128.消费结构及分类129.恩格尔系数 12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1317,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1318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3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13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13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3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145.第三产业14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147.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148.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59.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1510.现阶段劳动就业的良好机遇15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161.财政和财政收支162.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辩证统一关系163.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 164.国家安排财政收支的原则16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167.税收的基本特征168.税收的构成要素和种类179.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710.我国税收的作用171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7 第五课: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17 2.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175.货币借贷活动176.利率及计算公式187.中央银行的地位188.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能189.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1810.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1912.债券和股票19第六课: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19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9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6.非公有制经济199.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99.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910.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01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014.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20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201.现代市场的特征204.市场经济的作用2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范文(3篇)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范文(3篇)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1、文化的影响(作用)——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传承与创新(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A、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有利于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利于实现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我们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2)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地说:①要辩证的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重点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考纲会考要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21)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④经营管理(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⑤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的表现①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③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好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 ————————————家庭消费总支出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工业:主导的作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法定的必经程序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是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⑴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⑵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⑶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上海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1)我们的经济生活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生产→基础,交换→流通过程,分配→中间环节,消费→最终目的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因: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①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②全面发展→推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③协调发展→有利于协调发展〔城乡、地区发展〕④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2)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生活消费资料来源于社会生产②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变动→政治文化生活变动→使整个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①劳动者的劳动②土地③资本④经营管理⑤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①科技含量高②经济效益好③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④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GDP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缺陷含义:一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意义:①GDP总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GDP:人们的富裕程度③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满足广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3)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消费+储蓄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消费结构的分类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⑤衣、食、住、行、用恩格尔系数的意义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①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发展消费↑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③耐用消费品消费↑、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④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⑤食物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原因:①生产发展、社会进步②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者的权利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受尊重权⑥获得赔偿权消费者维权主要途径①和经营者协商②去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③去仲裁机构仲裁④去法院诉讼(4)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①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①衣食之源、生存之本②其他部门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为其他部分提供物质技术装备②提供基本生活消费品③国家积累的来源,稳固国防〕③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上海高中会考思想政治科目复习之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1.经济活动的四环节及其地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基础)(流通过程)(中间环节)(最终目的)2.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3.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土地要素的特征: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不可再生性特征。
资本的三态: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商品形态。
经营管理的作用:组织、联结、整合。
科技的重要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财富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6.一国(或地区)GDP的总量,反映经济水平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反映富裕程度。
7.个人可支配收入计算公式个人总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8.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及其意义恩格尔系数=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9.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的提高,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
10.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趋势生存消费、物质消费、非耐用消费品、自给性消费、食物消费比重缩小;享受消费、发展消费、精神消费、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商品性消费比重增大。
上海高三高中政治水平会考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三高中政治水平会考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09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A.思想理论B.执政能力C.先进性D.基层组织2.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____________力度进一步夯实______________基础的若干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
A.农业基础建设农民增加收入B.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生产C.三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D.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农村发展3.2010年2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A.教育B.医药卫生C.社会保障D.财税4.2009年9月28日,中央政府在__________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国债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
A.北美地区B.台湾地区C.香港地区D.澳门地区5.2010年3月18日,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在首飞成功,该直升机由中航工业集团自主研制。
A.甘肃酒泉B.江西景德镇C.上海浦东新区D.海南文昌6.2009年12月1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_____正式生效,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A.《欧洲联盟条约》B.《里斯本条约》C.《尼斯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7.2009年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络购物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它带动了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发展。
这表明网络购物消费A.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网上商品价格低廉B.有利于扩大内需,催生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C.有助于降低商业成本,促进消费D.存在信用欺诈,应加强管理8.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