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革命先驱者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中共一大选举了__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 )(分数:2.00)A.陈独秀√B.毛泽东C.李达D.张国焘解析:3.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 ( )(分数:2.00)A.陈独秀B.李大钊√C.瞿秋白D.蔡和森解析:解析:1919年9月至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4.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分数:2.00)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李达解析:5.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_________阶级和_________阶级的政党。

( )(分数:2.00)A.买办资产/民族资产B.中产/民族资产C.小资产/中产D.民族资产/城市小资产√解析:解析:国民党早期在孙中山领导下,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几经挫折,并没有多少实力。

6.1925年5月,以__________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 )(分数:2.00)A.保路运动B.辛亥革命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解析:国共合作后,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到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7.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 )(分数:2.00)A.与国民党密切合作B.掌握武装革命的领导权√C.多与共产国际合作D.从思想上建设党解析:解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了失败。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4卷第2期Jo ur na l of Shandong Electric Pow er C ol le ge53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Li Daz hao an d th e Es t a b li s h me n t of the Ch i n e s e Co mm un ist Pa rt y马桂芬国网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2【摘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

他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在实践中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他积极筹备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1921年7月2313—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家。

1889年lOft29目,李大钊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幼年名耆年,字寿昌,后更名为李大钊,字守常。

成立。

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1905年,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李大钊又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进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冬天,远人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渡日本求学.在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

他在日本求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学期间拥有了熟练使用日语和英语的能力,并接触向。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到很多社会主义的书籍.还以重要倡议者的身份参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与了留13学生抗议“二十一条”的爱国主义活动。

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1916年,李大钊离开日本重归祖国。

后在北京《晨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报》和《甲寅》任职。

在此期间,在《甲寅》、《新青年》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宣传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进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摘要: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当之无愧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的中流砥柱。

本文以民主革命时期为研究视角,介绍李大钊先生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变迁,探讨李大钊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于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仍有巨大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之马克思主义,约之两个时段,一为确立之阶段,另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

民主革命时期,十月革命的成功,让李大钊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比较后,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他之于中国是最早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阶段的奠基人。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潮流,是长期的历史进程。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和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革命指导和本国组织建设时,就已经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标志。

其思想是先于后世这个命题而存在,李大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启发者和奠基者,为这个命题及后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李大钊前期思想变迁李大钊在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之危难时刻,背负寻找拯救民族真理之目标,踏上了去日本求学的道路。

留日期间,受到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国内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中国留学生的思想不断分化。

李大钊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进修,在此阶段,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原著,哲学,英文,还选修了“都市问题”课程,任课老师从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得到了启蒙,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习和传播及政治活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留学日本,李大钊时刻关注国内政治革命发展情况。

在学习期间,李大钊结识了许多进步知识分子,与他们探讨国际国内形式,探讨中国现状和革命形势,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译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过程和传播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过程和传播经验

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 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 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 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第一阶段: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
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 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 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 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 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 建设的道路。
李大钊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初步论 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性问题,虽 然并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已 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提出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第一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 一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六届 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虽然毛泽东还没有使用“中 国化”的提法,但这个提法已经呼之欲出了。随着历 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修改党章报告中 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概念。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 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 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 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 的中国化。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我国最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我国最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我国最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12期李大钊在1918 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李大钊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在1919 年《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篇2万多字的长文,曾连载两期。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进行了阐明。

它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在此前后,李大钊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他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中,不仅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而且积极提倡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1920年,李大钊除继续撰写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外,还于当年3 月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著作。

直到1921年,研究会才公开。

1920年秋,李大钊正式担任北大教授后,利用高等学校的讲坛,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李大钊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在五四时期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又由于他和陈独秀一起积极从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李达,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建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后代理书记,1921年7月参与筹备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第一届中央局委员、中央局宣传主任。

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

1919年7月,留学日本的李达在寄回国内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建党问题。

他得知五四运动领袖陈独秀被捕,立即赶写发表《陈独秀与新思想》一文,热情赞扬陈独秀“能够把一般青年由朦胧里提醒觉悟起来”,强烈谴责段祺瑞政府,坚定地表示要用革命的“新思想”改造旧制度,建设“新国家”。

1920年8月,李达应陈独秀之邀,从日本回到上海,与陈独秀、李汉俊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组织,创办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与编辑《新青年》。

他们建立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推举陈独秀为书记,拟定党纲主张“劳工专政,生产合作”,并致函约请各地社会主义者组织支部,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创始人。

半年后,李达代理陈独秀的上海发起组书记职务,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的地位日益趋重。

《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组织出版的秘密理论刊物,192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之际创刊,发行5000份,编辑出版7期。

主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方向,批判无政府主义主张,重点宣传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大量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材料,介绍俄国共产党经验和列宁建党学说,并译载过列宁的重要著作。

《共产党》月刊在提高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方面,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短言》明确指出:中国的“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跟着俄国的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来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拥护劳动者底政权,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国家政治经济落后,民族矛盾尖锐。

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帝国主义侵略和经济掠夺,使中国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转向对西方思想的探索,试图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

中国第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留学日本的学生,他们从日本接触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在日本,这些学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带回中国,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先驱者。

189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织——中国同盟会,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成员中有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所了解,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有所期待。

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激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革命方向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又一个高潮。

早期传播的影响与局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存在一些局限。

受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受中国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成熟。

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1919年 在《新青年》上发表

1919年 在《新青年》上发表

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1919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董必武D: 鲁迅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专家解析: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故本题选B。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为《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华文库“新青年”资料图华文库“新青年”资料图(2张)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

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的评价——在李大钊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 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 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 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 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 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 典范。
主要精神:
• • • • 批判封建礼教和尊孔复辟思潮 倡导“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相结合 实现个人独立自由和妇女解放 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将社会理想转化为 现实
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他无疑为中国的革命事 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一个 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把自己一生 都献给了国家。当因为宣传马克 思主义而使他失去工作,受到逼 害,甚至面对生命危险,他都没 有放弃。他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 众的身边,坚信马克思主义。李 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 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 骆嘉霖
人们都说,十月革命一声炮 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但 是我认为其实是让李大钊等同志 认识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 中国大地上上播下了马克思主义 的种子,没有他们即使十月革命 的炮声是如何的响亮,马克思主 义也不会在中国发扬,是他领导 的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们,是 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付出了生命, 尽管他的名声没有毛主席等人响 亮,当毫无疑问,他的贡献不亚 于毛主席。 —— 莫济敏
在我看来,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 主义,真的是奋不顾身,不仅将自己 的薪水奉献给革命事业,更将自己的 生命置诸度外,身为一个现代人,我 无法理解当时他对革命的热情,但是 如果没有你中国也许不 我知道,他为当时中国的发展带来了 一线生机,使中国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会有马克思的到来,如果没 最令我震惊的是,即使在他行刑前, 有你中国也许没有共产党的 仍旧高喊出:“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 诞生,如果没有你中国也许 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 现在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深渊,铁肩担道义 是 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 利。”这句话,他为革命事业献身的 你说过的铮铮誓言,不屈不 大无畏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忠 挠 是你做过的大义凛然,向 诚,是现今我们应该学习的。虽然, 先烈致敬 向楷模致敬! ——王亚飞 他只活了38年,但他的精神将驻扎在 中华民族千年,万年,直至永远。 —— 区海明
革命历程
• •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 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 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 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 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 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 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北京大学 李大钊雕像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 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 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 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 斗争。 •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 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 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 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 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 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主要名言


• •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 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传无穷,把 那陈腐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 别开一种新局面。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 头,无"障碍"之语;十位知跃进,惟知雄飞, 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 直觉,活泼之崐 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 历史。 我以为一切解放的基础,都在精神解放。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 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 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 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妻子赵纫兰,是个乡下妇女, 目不识丁,而且比李大钊大8 岁,但两人非常恩爱。
李大钊长子李葆华后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出 任要职,曾任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
长女李星华,女作家, 著有《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文。
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烈士陵园
总统府孙中山和李大钊陈独秀会见时的雕塑
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李大钊 烈士陵园陈列馆座落在京西香山东 南的万安公墓内,占地面积2200平 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 开放。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 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 地。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 革命先驱者 ——李大钊
12信息与计算科学2班4组
演讲:莫济敏 资料收集:王亚飞、骆嘉霖 丘绍远 PPT制作:区海明
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 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 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 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 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 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全家同时在苏联 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审判, 在此期间李大钊著有《狱中自述》。 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 “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 时年38岁。
艰难国运下的雄健国民李大钊同志,他把革命的 种子播撒在中国的土地上,引领近现代中国开创马克 思主义光明大道。他独到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崇高 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在 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事业面前,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 真正做到了“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 之”、“断头流血以从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文章。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是他光辉一生的 真实写照。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么一位革命英雄,他 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向中国 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致敬! —— 丘绍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