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一节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节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v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
第三节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圆形的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
•角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叫角速度。
•角速度公式:(= )•向心力: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力叫向心力。
第四节重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大小:(G = mg)((g)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第五节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
•弹力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拉的物体。
第六节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当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叫动摩擦力。
第六章内能第一节温度•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度:常用的温度单位。
第二节热量•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公式:(Q = cmt)((Q)为热量,(c)为比热容,(m)为物体质量,(t)为温度变化)第三节比热容•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资料(全册书所有公式)

s = nh F 表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国际制单位:N. n 表示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段数。 G物 表示物体的重力,国际制单位:N. G动 表示动滑轮的重力,国际制单位:N. s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国际制单位:m. h 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 国际制单位:m.
13、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
F1l1 = F2l2
变形公式: F示 = G − F浮 , G = F浮 + F示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 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9、浮力公式(状态法)
F浮 = G排 = 液gV排
漂浮或悬浮:漂浮在液面上或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浮 力与所受重力大小相等。
F浮 表示浮力,国际制单位:N.
h 表示所在位置的深度(所在位置到液面的的 距离),国际制单位:m.
变形公式: = p , h = p .
gh
g
F液 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G 表示物体的重力。
6、浮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F示 表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F1 表示动力,国际制单位:N.
l1 表示动力臂,国际制单位:m.
F2 表示阻力,国际制单位:N.
l2 表示阻力臂,国际制单位:m.
变形公式:
F1
=
F2l2 l1
, l1
=
F2l2 F1
,
F2
=
F1l1 l2
, l2
=
F1l1 F2
,
15、机械效率公式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物理知识点:1.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现象。
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三种基本运动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与地面的高度有关。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但能量总量仍保持不变。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指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指物体所受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个引力,这个引力大小和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机械波机械波是指由质点在弹性介质中的振动引起的能量传递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
7.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可以被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8. 声的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的振动引起。
声可以通过空气、固体、液体等介质传播。
9. 电磁场电磁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由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所组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10. 电路和电器电路是由电源、电导体和电器所组成的电路网络,其中电器可以是电阻、电容、电感等。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完整版)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第二单元:凸透镜与照相机- 凸透镜:中心、光轴、顶点、主轴、焦点、焦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物的高度、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镜头、快门、孔径、焦平面第三单元:声的传播- 声的产生:振动体产生声波- 声的传播:机械波,需要媒质传播- 声的特性:音速、频率、波长,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第四单元:声的反射与波动-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声的波动:声波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振动传递的第五单元:电与磁- 电路中的电流:电荷的流动形成电流-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电器- 磁性物质和磁场:磁力线、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六单元:电的华尔兹和电解质溶液- 电的华尔兹法则:磁感应强度、导线长度、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理和条件第七单元:电的磁效应-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导体在磁场中相对运动会感生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和互感: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互感的概念和应用第八单元:电磁感应与电能传输-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发电机和变压器:电能的转换和传输原理及实际应用第九单元:直流电和电化学- 直流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 电化学现象:电解和电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第十单元:利用电和光的现代技术- 电的常用应用:电灯、电铃、电炉等- 光的常用应用:光纤通信、激光器、光电器件等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知识点
下面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复习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反射镜的成像。
2. 颜色与光的原理:光的三原色、颜色的合成与分解、滤光片的作用。
3. 光的传播与介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4. 光的衍射与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干涉现象、干涉光的特点。
5.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路径。
6.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声音的频率和振幅。
7. 声音的反射与共鸣: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共鸣的原理与应用。
8. 电的基本概念:电的自然现象、电的基本单位、电的守恒与转化。
9.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体、开关和负载、串联与并联。
10. 电阻与电流:电阻的定义与特性、电流的定义与计算、欧姆定律。
11. 电的消耗与转化:电功与功率、电能的消耗与转化。
12.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磁场、磁铁的磁性、电磁铁的原理。
以上只是八年级下册物理书人教版的一部分知识点,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
(整理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大全

(整理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大全本文档整理了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运动和速度-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1.2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变化1.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惯性和自由落体运动1.4 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力的合成和分解- 有关力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章:压强与浮力2.1 压力与压强-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海洋生活中的压强问题- 压强与物体形状的关系2.2 压强传递与气压- 压强的传递性质- 液体中的压强传递- 大气压与气压计的原理2.3 浮力与浮力原理-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浮力与物体浸没问题- 浮力原理与物体的浮沉第三章:热学知识3.1 热与热能- 热的概念和传递方式- 热与温度的关系- 热能的转化和测量3.2 热传导与热量的传递- 热传导的产生和传递方式- 热量传递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热传导与生活中的应用3.3 热膨胀与热收缩- 热膨胀和热收缩的现象和原因- 线膨胀和面膨胀的计算方法- 热膨胀与工程设计的关系第四章:光学知识4.1 光的传播- 光在空气、水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和准直传播4.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原理-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4.3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问题的解题方法-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4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光的色散与光谱- 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的所有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第一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2、力用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牛)(N)(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9.8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实验中要判断某一要素对物体的影响,则需要另外两个要素一致;如要判断不同力的大小的影响,则力的方向于作用点要一致;多次操作仅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均不能发生变化;控制变量法4、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
5、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画50N的推力和拉力。
6、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人对墙的推力,墙給人反弹力;7、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区分:1.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2.推拉拍做这个动作的是施力物体,被推拉的是受力物体3.主动施加力的是施力物体,被动受到力的是受力物体;如:⏹小明穿滑板鞋推墙:小明对墙的推力中小明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小明穿滑板鞋推墙,身体离墙而去:身体离墙而去是因为受到墙的反弹力,则墙是施力物体,小明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小明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小明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痛: 则针对手的疼痛,桌子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安培力的施力物体是电场;手提鱼:鱼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鱼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手(记住不是绳子);摩擦力:人走路受到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受到摩擦力的物体压着谁,谁就是施力物体);第二节:弹力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 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三、重力: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
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 变的大小有关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 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
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 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
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 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 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 9.8N/Kg。
这个定值用 g 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 1kg 的物 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 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
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
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 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 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 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
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
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
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八个字概括“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初中物理初二下册复习资料
第七章《力》复习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 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 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 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 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
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
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
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 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
压强;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 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 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 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