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菌种地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的筛选

乳酸菌的筛选(初筛)一、实验目的对采集的仔猪粪便进行梯度稀释和平板涂布,对猪粪中的肠源菌进行初步的筛选。
二、实验材料PBS、2mL离心管、MRS肉汤、琼脂、冰袋、保温盒、封口膜、200μL 枪头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用MRS肉汤配置MRS固体培养基(内含有1.5%琼脂,1%CaCO3),121℃灭菌15min后倒平板,备后面涂布使用,2mL 离心管中加入1mLPBS备后面实验使用。
2、采样:使用已灭菌的200μL枪头挑取仔猪猪粪适量,放入事先准备好的2mL加有PBS的离心管中,取样标准为每窝仔猪取5个样品,采完样品后,用封口膜将离心管口封住,并放入准备好的装有冰袋的保温盒中保存。
3、涂布:将采好的样品用螺旋振荡器混匀,取100μL样品混匀液,加入900mL的离心管中进行梯度稀释,取10-4、10-5梯度菌液进行平板涂布。
4、培养:将涂布好的平板依次标好时间、稀释浓度和样品编号后,置于厌氧培养箱中37℃培养24h。
5、培养完成后,对所涂布的平板进行拍照留底。
乳酸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利用平板划线的原理,对涂布出的单菌落进行划线纯化。
二、实验原理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一般是将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种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通过在分区的平板表面上作多次划线稀释,形成较多的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而繁殖成相互独立的多个单菌落。
通常认为这种单菌落就是某微生物的“纯种”。
实际上同种微生物数个细胞在一起通过繁殖也可形成一个单菌落,故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菌种鉴定等工作中,必须对实验菌种的单菌落进行多次划线分离,才可获得可靠的纯种。
四、实验步骤1、MRS培养基的配置:用MRS肉汤按每升48g计算配置,向其中加入1.5%的比例加入琼脂,按1%的比例加入CaCO3后,121℃灭菌15min。
2、倒平板:培养皿灭菌,烘干后,取灭菌的MRS固体培养基倒平板(每个平板倒10mL左右),放入4℃冰箱备用。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是乳酸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混合菌群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乳酸菌菌种对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筛选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DC培养基等,它们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2. 适宜的培养条件:乳酸菌对培养环境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乳酸菌分离筛选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40)下进行,pH值保持在4.5-7.0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3. 分离方法:乳酸菌菌种的分离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如层析法、稀释平板法、摇瓶培养法等。
其中,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通过将混合菌群在筛选培养基上涂抹或刺激,使不同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分离的菌落。
4. 鉴定鉴别:乳酸菌菌种的筛选与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步,只有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才能真正确认其乳酸菌的菌种类型。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和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16S rDNA序列分析)等。
在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样品:样品的选择对于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从乳制品、肠道、土壤等环境中寻找潜在的乳酸菌菌种,可以提高分离到优良菌株的几率。
2. 优化培养条件:对于特殊的乳酸菌菌种,可能需要优化培养条件,如调整温度、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 评价筛选结果: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特性和应用价值。
如菌株的酸奶生产能力、耐酸碱能力、抗菌能力、抗氧化能力等。
总结起来,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鉴定鉴别技术。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1、分离培养基采用MRS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中添加溴甲酚紫作为指示剂;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平板涂布分离, 挑取直径在115mm以下能使培养基中溴甲酚紫变红或变黄的单菌落, 菌落表面光滑的菌株,采用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种。
2、MRS 固体培养基:蛋白胨10g,肉膏10g,酵母提取物5g,柠檬酸二铵2g,乙酸钠5g,K2HPO4 2g,MnSO4·4H2O 0.25g,MgSO4·7H2O 0.58g,葡萄糖20g,吐温80 1mL,琼脂25g,水1000mL。
调pH6.2~6.4,1% CaCO3,121℃灭菌15min。
改良MRS培养基:向MRS培养基中加入1% CaCO3。
10 倍比稀释至10-10,分别吸取稀释液各0.2mL,涂布于含钙MRS 培养基平板上,37℃静置培养48h。
挑取含钙培养基上具有明显钙溶圈的菌落,划线分离纯化2~3 次,最后选择单菌落,经镜检确认为纯种3、MRS 固体培养基: 蛋白胨10g, 牛肉膏10g, 酵母提取物5g, K2HPO4 2g, 柠檬酸二铵2g, 乙酸钠5g, 葡萄糖20 g, 吐温-801mL, MgSO4 #7H2O 0.5g, MnSO4 0.25g, 琼脂25g,蒸馏水1000mL, pH6.2~ 6.4, 3%的CaCO3, 121℃灭菌20min。
稀释倾倒平板法分别接种于MRS固体培养基上,30 ℃培养24h30℃培养24h, 在MRS+3%CaCO3 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表面光滑湿润。
45、培养基MRS液体培养基(pH5. 0) , 富集培养用; 改良MRS固体培养基(pH6.8) : 在培养基成分中,加入2%的CaCO3菌种分离方法先在MRS( pH5. 0) 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 18~24h后采用改良的MRS固体培养基进行稀释平板法分离,挑取生长在平板中下层且具溶钙圈的乳白色菌落,按常规方法进行纯化,获得纯菌。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的流程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的流程一、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降解、植物生长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因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对于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离菌种的基本步骤1. 样品采集需要在目标土壤中采集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性,可以从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方面进行选择。
采集样品时,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2. 样品处理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便分离目标菌种。
首先,样品需要经过筛选,去除大颗粒杂质。
然后,样品需要进行稀释,以获得合适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浓度。
3. 菌种分离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
琼脂平板中的富含营养物能够促进菌落的形成。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使菌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4. 菌种筛选在菌落形成后,需要进行菌种的筛选。
筛选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5. 单菌分离在筛选得到目标菌种后,需要进行单菌分离。
单菌分离可以通过传代培养的方式进行,即从单个菌落中选取一个单独的菌落,再次进行涂布培养,确保得到纯种的菌株。
6. 菌株保存经过单菌分离后,需要对菌株进行保存,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常用的保存方式有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等。
冷冻保存可以利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将菌株保存在-8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冻干保存则是将菌株培养液进行冻干处理,保存在干燥的状态下。
三、分离筛选菌种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工具,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 样品处理时,需要保持样品的湿润状态,避免样品过度干燥。
3. 琼脂平板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需求来确定,可以选择不同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
4. 菌种筛选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确保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乳酸菌菌种地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
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
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
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
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
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
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
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用于乳酸菌分离鉴定的几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应用

1.2.2 菌落特征的描述方法 菌落特特征的描述主要是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
册》[4]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5],通过菌落形态
以及细菌个体形的观察,对几种细菌的生长状况进行 描述。
1.2.3 数据处理 实验取得的数据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处理,数值
均以X ±SD 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乳酸菌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比较 通过十倍稀释法对三种菌在五种培养基上分别培
MRS培养基 -
嗜酸乳杆菌
菌落白色,圆形 扁平,边缘光滑, 长在培养基中间的 菌落直径1mm 且 有的垂直生长,在 平皿底部的菌直径 1.5mm,培养基由 浅黄变得稍深。
菌落乳白,圆形 扁平,边缘模糊, 长在培养基中间的 菌落直径0.5mm 少有垂直生长,在 平皿底部的菌直径 1mm。
MRS 培养基(4 号):蛋白胨10g;牛肉浸粉8g;酵 母浸粉4g;葡萄糖20g;KH2PO4 2g;柠檬酸氢二铵 2g;CH3COONa 5g;MgSO4 0.2g;MnSO4 0.04g; Tween80 1ml;琼脂14g;蒸馏水1000ml,pH5.7 ± 0.2;118℃,15min 灭菌。
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

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野生菌株的分离筛选目的從某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
方法用平板划线法对某发酵食品中的野生菌株进行分离纯化,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所分离野生菌株发酵液中D-乳酸的光学纯度,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菌株。
结果从某发酵食品中共分离筛选出9株野生菌株,产D-乳酸的光学纯度达100%,将其命名为SZD菌株。
结论某发酵食品中存在产光学纯度为100%D-乳酸的野生菌株。
标签:D-乳酸;棒状乳杆菌;分离右旋乳酸(D-乳酸)是一种重要的可降解的化工原料,由其单体聚合而成的聚乳酸可应用于手术缝合线、冠脉覆膜支架和骨折内固定材料等[1]。
生产乳酸大多采用发酵法,发酵法制备D-乳酸的主要技术瓶颈是缺乏产高光学纯度(光学纯度>97%)D-乳酸的菌株[2]。
笔者在观察某发酵食品原液抑菌活性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此发酵食品原液中含有较高光学纯度的D-乳酸。
本研究拟从该发酵食品原液中分离筛选出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野生菌株。
1 资料与方法1.1试剂发酵食品原液采自陕西的一种发酵食品,该食品的细节因专利保护的需要目前不便公开。
MRS肉汤培养基(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L-乳酸(色谱纯,纯度98%)及D-乳酸(色谱纯,纯度93%)均由美国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出品。
1.2实验仪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2695(美国沃特世公司),waters紫外检测器2489(美国沃特世公司);色谱柱:型号为Chirex 3126(D)-penicillami 的手性柱(美国菲罗门公司)。
1.3方法1.3.1菌株的分离、纯化用灭菌接种环取发酵食品原液在MRS平板上三区划线接种,35℃烛缸法培养48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用灭菌接种环从平板上选取菌落形态不同的菌落,分别采用三区划线法接种于不同的MRS平板,35℃烛缸法培养48h,观察每个平板菌落形态是否一致,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每个平板上菌落形态一致。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修订稿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
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
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
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
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
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
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
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
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抱,不运动。
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
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
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
对于芽抱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
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
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
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 0.6~1.0卩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
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
在MRSW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
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 -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
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1.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03勺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勺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一梯度稀释至 10-6 一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一 37 C培养48h-挑选产生溶钙圈的菌落反复在 MRS9养基上划线一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一试管穿刺4C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培养基: 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 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 PH自然(分离用)★★ 1.2牛肉膏10g/L蛋白胨10g/L酵母膏10g/L番茄汁200g/L 葡萄糖 10g/L 吐温0.05% CaCO315-20g/L 溴甲酚绿 0.01% PH6.0-6.5 (分离用)★ 1.3番茄汁碳酸钙培养基:酵母膏7.5 g/L 葡萄糖10 g/L 番茄汁100mL蛋白胨7.5g/L KH2PO4.0 g/L 吐温 0.5 mL PH 6.0-6.5 (分离用)1.4葡萄糖 20g/L 酵母膏 10g/L PH 6.0-6.51.5蛋白胨 8- 10 g/L 酵母膏 3- 5g/L 葡萄糖 13- 15g/L KH2PO4 1.5-2.0g/L MgSO0.3-0.5 g/L MnSO 4 0.2-0.25g/L NaAC3.0-5.0g/L PH 5.5-6.51.6蛋白胨 0.8- 1.0g/L 糖蜜 3.0-5.0g/L 酵母膏 3-5g/L 玉米浆 0.5- 1.0g/L KH2PO4 0.1- 0.3g/L MgSO4 0.3-0.5g/L NaC13-5g/L 葡萄糖 8-10g/LPH5.5-6.5 (发酵或种子培养基)★★ 1.7 MRSS养基(分离培养计数用)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膏5.0g、柠檬酸氢二铵2.0g、葡萄糖20.0g、吐温80 1.0mL、乙酸钠5.0g、磷酸氢二钾2.0g、硫酸镁0.58g、硫酸锰0.25g、琼脂18.0g、蒸馏水1L, pH 6.5。
(分离培养基),当MRSS养基冷却至45〜50C时,加入已灭菌的碳酸钙,充分混匀,倒平板。
1.8 BCP 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乳糖5.0g 蛋白胨5.0g酵母膏3.0g 0.5 %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PH6.5-7.0 (分离用)1.9 BC倂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 %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07ml, 0.075Mpa 20min。
另取琼脂2.0 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1.0 g溶解后调pH6.5-6.8,0.1 Mpa 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倒平板,37°C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2.分离筛选:2.1富集培养:取1.0g (1.0ml)于无菌细口瓶中,加入无菌麦芽汁液体培养液于瓶口处,密闭,25-32 C培养48h。
若培养基表内出现绢丝波纹物,镜检杆状,革兰氏阳性,初步定为乳酸菌。
以同样方法转接2-3次,接种量3-5 % .2.2菌种分离纯化:溶钙圈法:富集菌液或样品适当稀释至10-7,混菌法分离,先加入10-12ml MRS培养基或麦芽汁培养基,凝固后再注入4-5ml水琼脂培养基,制成厌氧环境,30C或37C 培养2-3天(温度低时间稍长),可出现针头状或圆形稍扁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挑取透明圈大,培养基变黄的菌落,反复划线纯化2-3次,所得单菌落编号,经镜检后,疑似乳酸菌落接种于MRS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备用。
或接入液体培养基中,25-32 C培养24-48h,然后穿刺于MRS培养基或麦芽汁碳酸钙半固体培养基中,25-32 C 培养48h保存备用。
2.3性能测定:乳酸菌定性试验:不同条件下的产酸速率试验:将分离菌种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25 C 37 C温度下培养测不同菌株不同温度的pHo方法1.吸取发酵液10ml,注入空试管中,加入10%硫酸1.0ml,在加入2.0%高锰酸钾约1.0ml,此时乳酸转化成乙醛。
取滤纸一条,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湿,横搭在试管口上,将试管徐徐加热至沸腾,使乙醛挥发,若管口滤纸变黑,证明有乳酸生成。
方法2.纸层析法:展开剂为正丁醇:甲醇:水 =80: 15: 5,毛细血管吸取发酵液,多次点样于新华滤纸上,1.5 %标准乳酸为对照,平衡2小时后进行层析,3 %溴甲酚蓝显色计算Rf值。
产酸量测定:5.0 ml发酵液于150ml三角瓶中,加中性蒸馏水10-20ml,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
醋酸量(g/100mL)=氢氧化钠摩尔浓度.Vx90.08x10-3 /样品毫升数 x100同时,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醋酸速度,耐高温,耐酒精度,耐低酸度等主要生产性能,选择优势菌株。
3.菌株鉴定:3.1菌落形态:3.2菌体形态:(革兰氏染色观察)染色镜检:杆状阳性。
3.3乳酸菌运动性检测:半固体穿刺法3.4生理生化:3.3.1生化试验:产过氧化氢,产硫化氢,葡萄糖产生,硝酸盐还原,产生吲哚,甲基红,明胶液化,需氧,精氨酸,糖发酵试验。
3.3.2生理试验:乳酸菌产酸能力曲线:将筛选的乳酸菌接种于MRS®体培养基中,25-32 °C培养48h,间隔4-6h测定发酵液pH。
食盐对乳酸菌的影响:在MRS®体培养基中,添加0.0 % 2.0 % 4.0 % 6.0 %氯化钠,菌种分别接种于培养基中,32C培养48h,测定OD值。
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原理:溴甲酚绿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碱性环境呈蓝色,分离培养基配制后PH为6.8,加入溴甲酚绿指示剂呈蓝绿色,产酸后菌落周围变成黄色,较容易鉴别。
培养基: BCG^乳营养琼脂初筛:将样品富集液梯度稀释,适温培养,平板上出现扁平的黄色菌落及周围培养基也为黄色初定为乳酸菌。
复筛:将典型菌落转接脱脂乳发酵管,若凝固,无气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革兰氏染色阳性,连续传代若干次培养,挑选出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用。
注:1.乳酸菌筛选常在几种培养基同时进行:分别在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番茄汁碳酸钙培养基, 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同时进行混菌划线或涂布培养(放厌氧袋),分别 25C 37 T培养48h。
菌落观察:平板表面形成浅色(黄色或白色)小菌落。
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表面, 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BCP培养基(溴甲酚紫培养基)周围使紫色的培养基形成黄色包围圈。
触酶反应:厌氧菌一般无触酶(过氧化氢酶),用滴管滴加 3.0 %过氧化氢于菌落上,若无气泡产生,证明该菌为触酶阴性。
将各种特征菌落分别接入斜面,培养后保存,进一步生理生化试验,以鉴定分别何种乳酸菌。
2.菌落鉴定:半固体或双平板琼脂利于乳酸菌的生长,菌落出现早。
2.1菌落形态观察:乳白色边缘不整齐,稍呈半球状凸起,实心菌落个体形态:半透明细杆状链状排列,大量时呈发丝状堆积。
初步认为乳杆菌。
2.2生化鉴定: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试管无任何变化,为阴性反应。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
明胶液化淀粉水解氢氧化钾试验均为阴性,说明此菌为乳酸菌。
(过氧化氢酶还原硝酸盐)糖发酵试验:发酵果糖半乳糖葡萄糖乳糖产酸为阳性反应,其余麦芽糖蔗糖棉子糖鼠李糖产酸为阴性反应。
根据手册第九版判断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纤维二糖甘露醇山梨醇七叶苷水杨苷)2.3乳酸菌生长曲线pH-t测定结果:vww.^c^.comxq 嗜酸乳杆■菌三.几种乳酸菌筛选举例1•嗜热链球菌:样品来源:市售酸奶培养基:M17改良培养基,培养温度:42C, 需氧情况:兼性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2•保加利亚乳杆菌:样品来源:市售酸奶,培养基:牛肉浸膏1.5 %,酵母浸膏 0.5 %,葡萄糖3.0 %,柠檬酸三铵0.2 %,七水硫酸镁0.02 %,琼脂1.5 %, PH5.1。
培养温度:42C,需氧情况:兼性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
3.双歧杆菌:样品来源:婴儿新鲜粪便,培养基:MRSt养基、NPNL培养基、TYP培养基、PTYG培养基,培养温度:37C,需氧情况:严格厌氧,筛选方法:常规的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