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合集下载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简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答: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答:思维内容的存在、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成分,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成分,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4、什么是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答:思维形式结构不表达具体思维内容,因而没有真假。

用具体词项或命题,代入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这种思维形式结构就被赋予了具体内容,就有了真假。

不同的代入,思维形式结构就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真假情况。

5、什么是逻辑规律?答:在任意带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的一类思维形式结构。

6、什么是逻辑矛盾?答:在意带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的一类思维形式结构。

7、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答:一个真确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一个逻辑规律。

8、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判定推理的有效性,分辨推理的正误,研究判定规律。

9、语言、思维、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语言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逻辑学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10、语言有哪些构成要素?基本符号(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基本符号就没有语言),语形规则(什么样的基本符号是合式的,即是本语言中的词、词组或语句、项或公式),语义规则(是对语言中的合式的词、词组或语句的解释,即赋予其意义)。

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

1和5:所有S是P2和7:所有 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3和8:只有p,才q。

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恰当选项作为答案)。

1. C2. C3. A B C D4. B E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断下列断定的正误:1、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统称为对象的属性。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第⼀章绪论⼀、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是三好学⽣。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动的指南。

?(⾮p,但q)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4.如果不努⼒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如果⾮p,那么,⾮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p←q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p∧q)→r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r第⼆章概念⼀、填空:不能任意改变。

⼆、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1.我国⼈⼝最多的城市(单独概念)2.《鲁迅全集》(单独概念)3.⽐尔·盖茨(单独概念)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普遍概念) 5.电脑(普遍概念)6.那张纸(单独概念)7.共产党(普遍概念)8.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 9.国庆节(普遍概念) 10.中国⼈(普遍概念)三、指出下列加横线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合概念)四、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1.⽆济于事(正概念)2.败诉(正概念)3.不料(正概念)4.不作为(负概念)五、指出下列各题加横线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图形表⽰出来:句⼦(a),短语(b),词(c),单句(d),复句(e)d e b ca他(a),教师(b),⽂学(c),⼩说(d),作家(e).营业性舞厅(a),⼈(b),场所(c),成年⼈(d),标志(e),未成年⼈(f)六、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①把"森林"限制为"树"。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篇一: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 b∧c)∧(d∧e →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1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3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四、略。

习题2.4一、略。

二、有效的推论有:1、2、4、6、7、9、11、12。

无效的推论有:3、5、8、10。

逻辑学课后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概 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2.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答:不正确。第一句“同语反复”;第二个分句“定义过宽”。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答:不正确。用了比喻。
4.商品是用货币作交换手段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定义过窄”。
5.语素是最小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正确。符合定义规则。
6.句子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第三章 命题与推理概述
一、下面句子是否表达命题?如表达命题,试写出其命题形式。
1.今天天气,哈哈!哈哈!
答:这句话不表达命题,它并未陈述任何事物情况。
2.大量盗窃国家财物的罪犯难道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答:这句话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它表达一个肯定命题:大量盗窃国家财物的罪犯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答:“泰山”是单独概念;“世界自然遗产”是普遍概念。
2.在哲学上正确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在政治上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对这两类矛盾采取不同政策的理论基础。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

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

“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

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前言逻辑学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思维的规则和方法。

在逻辑学中,人们通过讨论一些透彻的哲学问题来理解和发展逻辑的结构体系。

题目以下是逻辑学的一些课后练习题以及答案。

这些题目涵盖了逻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关系逻辑等。

命题逻辑1. 下列二元关系中,是等价关系的有()。

A. 父亲与儿子B. 兄弟与姐妹C. 夫妻与妻夫D. 同龄人与老少答案:B2. 下面的推理是否成立?如果成立,给出原因;如果不成立,指出原因。

命题 1:世界上所有女人都要结婚。

命题 2:玛丽是一个女人。

结论:玛丽一定要结婚。

答案:不成立。

推理有误,虽然第一条命题可以推出玛丽是一个女人,但是这不能推出玛丽一定要结婚,所以结论不成立。

谓词逻辑3. 对于下列论域,写出其相应的常量集和谓词。

论域:中国人常量集:李明,小王,张三谓词:是中国人4. 给定以下句子,试使用自然语言来表述,并使用谓词和常量符号来表示它们。

句子 1:所有的猫都喜欢吃鱼。

句子 2:有些人没有宠物。

答案:句子 1:$\\forall x(Cat(x) \\rightarrow Likes(x,Fish))$句子 2:$\\exists x(\ eg Exists(y)Pet(x,y))$关系逻辑5. 写出下列关系的自反闭包和对称闭包。

关系 $\\{\\langle b,a \\rangle,\\langle b,c \\rangle,\\langle a,a \\rangle,\\langle c,c \\rangle,\\langle a,b \\rangle\\}$ 自反闭包:$\\{\\langle a,a \\rangle,\\langle b,b \\rangle,\\langle c,c \\rangle,\\langle b,a \\rangle,\\langle b,c \\rangle,\\langle a,b \\rangle,\\langle c,c \\rangle\\}$对称闭包:$\\{\\langle b,a \\rangle,\\langle b,c \\rangle,\\langle a,a \\rangle,\\langle c,c \\rangle,\\langle a,b \\rangle,\\langle c,b \\rangle\\}$6. 写出下列图形所示的定向图的邻接矩阵。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021年-2022年)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021年-2022年)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一、填空题
1. 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2. 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 “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 问句”具有(全异)关系。
“陈述句”与“疑
注:更详细地说, “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 3.如果“凡 A 不是 B ”,那么 A 与 B 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
2. 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 3. 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
不 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
4. 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 民 生的。
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 1. 所有金属都能导电 。 答:事实真。 2. 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 。 答:逻辑真。
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 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6.如果 A 概念的部分外延与 A. A 真包含 B C.B 真包含 A
B 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 A 与 B 的外延间可能是( B.A 真包含于 B D.B 真包含于 A
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
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
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 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 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 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 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p←q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第二章概念3.判断则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__思维形式___。

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

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表达命题。

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表达命题。

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5.请把窗户关上!(不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7.祝您身体健康!(不表达命题。

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还是乙胜?(间接表达命题。

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

(表达命题。

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表达命题。

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祝:1.桂林是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

(单称肯定命题。

主词"桂林"周延: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

)2.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赚钱。

(该命题实为"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

主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占全市人口二分之一的产业工人都不是懒惰无能的人。

(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有些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

(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那个人不是老实人。

(单称否定命题。

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

(特称肯定命题(I)。

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1.所有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

(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

(SOP))2.有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的。

(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

(SAP))3.所有景点都不是自然景点。

(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

(SIP))4;有的党委书记不是党员。

(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

(SAP))五、问答题:甲说:根据对当关系,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可以判定:①"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

②"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③"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乙说:你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真的,你干嘛都说它们"可真可假"呢?问:甲、乙两人谁的话有理,为什么?答: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

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假情况。

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 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真假),所以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4.甲比乙长两岁,乙比丙长两岁。

(反传递关系)5.SAP等值于SEP ,SEP 等值于(SIP)(传递关系)6.我赞成你的意见,你赞成他的意见。

(非传递关系)2.这次旅游或者走西线,或者走东线。

(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3.失败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说,这只是前进中的曲折。

(不表达选言命题)4.他的进步或是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原因,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p q r)5.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从不迟到。

(全句是无条件命题,前半句表达相容选言命题:(p∨q)← r6.要么你走,要么他走,没第三种选择。

(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2,放开一点,你的课会上得更好。

(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q)3.除非遇到大刺激,她才会哭。

(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4.有正则有反。

(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5.不出成绩,绝不心甘。

(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1.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不表达负命题)2.说"人都是自私的",这不对(表达负命题,p)3.这个领导并非真抓实干。

(表达负命题,(p∧q))4.没有一个人赞成这个主意。

(表达负命题,p)5.不是有些人不用呼吸空气。

(表达负命题,p)6.除非不去考,才不及格。

(不表达负命题)7.并非有资金就能赚大钱。

(表达负命题,(p→q))8.并没有要么甲发言,要么乙发言之说。

(表达负命题,(p q))第六章模态命题2.被告可能不是有罪的。

(可能否定命题,逻辑式:S 可能不是P,简写为:可能非p,符号式为:◇p)3.B星系中必定没有低级生物。

(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是非P,简写为:必然非p,符号式为:□p)4.A球队获得这场球的胜利不是不可能的。

6.甲肯定不去天津。

(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不是P,简写为:必然非p,符号为□p)第七章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不符合,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违反同一律要求。

议论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群众",虽然语词相同,但所表达的概念不同。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违反同一律要求,"课程"是一个集合概念,句中把它误用作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违反同一律要求。

在这段议论中,"你有角"是论题。

为了论证这个论题,诡辩者用了这样的推理,即:凡你没有丧失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在这个推理中,"没有丧失的东西"(应指原来具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与"没有丧失角(从来没有的东西)意思不一样,不是同一概念。

因之犯了"四名词错误",从前提推不出结论来。

从基本规律的角度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这个议论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唐代以后"与"唐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面说"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后面所说的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却是唐代的作品,不能说明唐代以后的事情,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补充:(【堂上操练】所没有的习题)1.下面是司马光与夫人的一段对话:司马光夫人: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司马光夫人:我还要看游人。

司马光: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答:"灯"、"人"是属概念,"花灯","游人"是种概念。

司马光听夫人说要去看"花灯",便说家中灯很多,不必出去看灯。

这就以属概念(灯)替代了种概念(花灯),接着又以属概念(人)替代了种概念(游人),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2.下面是甲、乙两人的一段对话:甲:你看过什么书?乙:《红楼梦》。

甲:好啊,你看黄色小说!还看过什么书?乙:《红与黑》。

甲:你竟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是何用心?还看过什么书?乙:《悲惨世界》。

甲:你好反动啊,把我们的社会看成什么样子了!答:在这段对话中首先用了一个省略三段论。

其形式如下:《红楼梦》是黄色小说,你看的书是《红楼梦》,所以,你看的书是黄色小说。

虽然这个三段论推理形式没有错,但它的大前提是虚假的,因此而推出的结论是荒谬的。

其次,甲把《红与黑》理解为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

这种说法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因为乙所说的《红与黑》是法国一部小说的名称,而甲头脑中的"红"象征革命,"黑"象征反动,于是就有了对乙的指责,甲犯了概念的逻辑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