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整理版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

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这个S是P )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非p,但q)

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或p,或q

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果非p,那么,非q

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

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逻辑变项:S,P

2.p←q逻辑常项:←,。逻辑变项:p,q

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逻辑变项:S,P

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

第二章概念

3.判断则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__思维形式___。

4.直言命题是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___某种性质__的命题。

5.直言命题的周延性,是指在直言命题中对主词、谓词外延数量的___断定情况___。

6.矛盾关系是一种_____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____的关系。

7.关系命题是断定___事物之间关系___的命题。

8.如果aRb,并且bRc成立,那么aRc也一定成立,这种关系就是_传递关系__关系。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命题?为什么?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表达命题。因为这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有所陈述"和"有真假之分"的逻辑特征。)

2.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表达命题。因为该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3.这部电脑为什么老出毛病?(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一般的疑问句,它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亦无所谓真假。)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表达命题。这是一个反诘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5.请把窗户关上!(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祈使句,仅体现一种希望和请求,亦不存在真假问题。)

6.人啊,人!(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仅抒发一种希望和请求,未对思维对象"人"有所陈述,亦不存在真假问题。)7.祝您身体健康!(不表达命题。这个感叹句中只表达一种良好的祝愿,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8.这场拳击是甲胜还是乙胜?(间接表达命题。相当于"这场拳击或者是甲胜,或者是乙胜"。)

9.昨天她穿上了红衣服。(表达命题。这是一个陈述句,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1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表达命题。它不具有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

三、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和主谓词的周延情祝:

1.桂林是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单称肯定命题。主词"桂林"周延:谓词"广西最美丽的旅游城市"不周延。)2.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赚钱。(该命题实为"所有的商人都是想赚钱的",全称肯定命题(A)。主词"商人"周延,谓词"想赚钱的"不周延。)

3.占全市人口二分之一的产业工人都不是懒惰无能的人。(全称否定命题(E)主词"产业工人"和谓词"懒惰无能的人"都周延。)

4.有些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问题"和谓词"暂时得不到解决"都不周延。)

5.那个人不是老实人。(单称否定命题。主"人"和谓词"老实人"都周延。)

6.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外省。(特称肯定命题(I)。主词"同学"和谓词"来自外省"都不周延)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驳斥下列命题:

1.所有中国人都是不怕死的。(有的中国人不是不怕死的。(SOP))

2.有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的。(所有的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SAP))

3.所有景点都不是自然景点。(有的景点是自然景点。(SIP))

4;有的党委书记不是党员。(所有的党委书记都是党员。(SAP))

五、问答题:

甲说:根据对当关系,由已知"有的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为真,可以判定:

①"所有科学家都不是自学成才的"为假。

②"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③"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可真可假。

乙说:你这话好没道理,明明"所有科学家都是自学成才的"是假的,"有的科学家不是自学成才的"是真的,你干嘛都说它们"可真可假"呢?

问:甲、乙两人谁的话有理,为什么?

答:甲的话有道理,乙的话不合逻辑。

因为该题目要求运用同素材的A、E、I、O之间的真假制约的关系,即对当关系来回答问题的。已知的命题为I、由它判定A、E、O的真假情况。据逻辑方阵,I与E是矛盾关系,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故由I 真,必能判定E 假;I与A是差等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故由I真,只能判定A可真可假;I与O是下反对关系,两者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故由I真,也只能判定O可真可假。

乙由于没有掌握对当关系知识,单纯考虑具体命题的真假,而偏离了命题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当关系中的逻辑形式的真假(逻辑值的真假),所以违反了逻辑,所讲的话没有道理。

4.甲比乙长两岁,乙比丙长两岁。(反传递关系)

5.SAP等值于SEP ,SEP 等值于(SIP)(传递关系)

6.我赞成你的意见,你赞成他的意见。(非传递关系)

2.这次旅游或者走西线,或者走东线。(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3.失败仅仅是暂时的,或者说,这只是前进中的曲折。(不表达选言命题)

4.他的进步或是主观原因,或是客观原因,或是二者兼而有之。(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p q r)

5.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从不迟到。(全句是无条件命题,前半句表达相容选言命题:(p∨q)← r

6.要么你走,要么他走,没第三种选择。(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p q)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2,放开一点,你的课会上得更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q)

3.除非遇到大刺激,她才会哭。(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4.有正则有反。(表达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p)

5.不出成绩,绝不心甘。(表达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p→q)

1.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表达负命题)

2.说"人都是自私的",这不对(表达负命题,p)

3.这个领导并非真抓实干。(表达负命题,(p∧q))

4.没有一个人赞成这个主意。(表达负命题,p)

5.不是有些人不用呼吸空气。(表达负命题,p)

6.除非不去考,才不及格。(不表达负命题)

7.并非有资金就能赚大钱。(表达负命题,(p→q))

8.并没有要么甲发言,要么乙发言之说。(表达负命题,(p q))

第六章模态命题

2.被告可能不是有罪的。

(可能否定命题,逻辑式:S 可能不是P,简写为:可能非p,符号式为:◇p)3.B星系中必定没有低级生物。

(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是非P,简写为:必然非p,符号式为:□p)4.A球队获得这场球的胜利不是不可能的。

6.甲肯定不去天津。

(必然否定命题,逻辑式:S必然不是P,简写为:必然非p,符号为□p)

第七章普通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二、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同一律要求?如不符合,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甲:今年你们厂的产值是多少?

乙:今年原材料提了很多价,不亏本就算好了。

(不符合,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

2.上面不是老说领导要多听群众意见?我是群众,可领导总是不听我的意见。

(违反同一律要求。议论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群众",虽然语词相同,但所表达的概念不同。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3.这门课程很难学,我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违反同一律要求,"课程"是一个集合概念,句中把它误用作非集合概念,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4.凡是你所没有丧失的,就是你有的;你没有丧失角,所以你有角。

(违反同一律要求。在这段议论中,"你有角"是论题。为了论证这个论题,诡辩者用了这样的推理,即:

凡你没有丧失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

你没有丧失角,

所以,你有角。

在这个推理中,"没有丧失的东西"(应指原来具有现在还没有失掉的东西)与"没有丧失角(从来没有的东西)意思不一样,不是同一概念。因之犯了"四名词错误",从前提推不出结论来。从基本规律的角度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5.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这样。

(这个议论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唐代以后"与"唐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面说"唐代以后古体诗转韵的也不少",后面所说的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却是唐代的作品,不能说明唐代以后的事情,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补充:(【堂上操练】所没有的习题)

1.下面是司马光与夫人的一段对话:

司马光夫人: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

司马光夫人:我还要看游人。

司马光: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答:"灯"、"人"是属概念,"花灯","游人"是种概念。司马光听夫人说要去看"花灯",便说家中灯很多,不必出去看灯。这就以属概念(灯)替代了种概念(花灯),接着又以属概念(人)替代了种概念(游人),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2.下面是甲、乙两人的一段对话:

甲:你看过什么书?

乙:《红楼梦》。

甲:好啊,你看黄色小说!还看过什么书?

乙:《红与黑》。

甲:你竟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是何用心?还看过什么书?

乙:《悲惨世界》。

甲:你好反动啊,把我们的社会看成什么样子了!

答:在这段对话中首先用了一个省略三段论。其形式如下:

《红楼梦》是黄色小说,

你看的书是《红楼梦》,

所以,你看的书是黄色小说。

虽然这个三段论推理形式没有错,但它的大前提是虚假的,因此而推出的结论是荒谬的。

其次,甲把《红与黑》理解为把"红的与黑的掺到一块"。这种说法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因为乙所说的《红与黑》是法国一部小说的名称,而甲头脑中的"红"象征革命,"黑"象征反动,于是就有了对乙的指责,甲犯了概念的逻辑错误。

最后,《悲惨世界》也是法国一部古典小说的名称,而甲误解为描述"我们的社会"的。同样,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各段文字是否符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要求?如不符合,指出违反了哪条基本规律和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这个公司今年做了差不多一百万元以上的生意。

("差不多"(不足一百万元)与"一百万元以上"(超过了一百万元),二者互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张三考试作弊,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这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关键是做好张三的思想工作。

("一种意见是要处分"与"一种意见是不要处分"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对此,都加以否定,这就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这几句所揭示的是辩证矛盾。)

4.万里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的天然屏障。

(这段议论违反矛盾律。"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与"长城是我国的天然屏障"(即"长城不是我国劳动人民建造的")是两个互相否定的命题,二者不能同真。)

5."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一种意见,"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也是一种意见,对这两种意见我很难表态。如果一定要我表态的话。我认为:"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第一、"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与"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按照排中律的要求,二者不能同假,不能含糊其辞。第二、"如果鲁迅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是一个乡土作家;如果鲁迅不是一个乡土作家,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乡土作家。"这种说法貌似有所判定,实际无所判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对于"是不是乡土作家"始终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上述两种情况都犯"两不可"错误。)

6.既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也不能说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

(.这个议论违反排中律。"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很好"与"这筒胶卷每张相片都照得不好"具有反对关系,议论中对两个互相反对的命题全部否定,这就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补充:

1.这座大桥将在今年元旦前建成。

答:"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说"今年元旦",只要过了"元旦"这一天今年就没有"元旦"了,一定是已经过去了。但"将"却表示将来,还没有过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同时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2.贝贝问的的:"'逸事'这个词怎样解释?"的的回答:"所谓逸事,就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

答:的的回答不对。"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是不为人所知的,而现在既然为人所知,就不是"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显然的的回答包含着互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正确的解释是:逸事同"轶事"。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第八章简单命题推理

一、填空:

1.推理是从__一个或几个__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2.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__前提真实__和__形式有效__。

3.形式有效只针对__必然性推理___,即从真实的前提通过一定的形式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该形式才称得上有效。

4.__直接推理__是以一个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结论的推理。

5.三段论是指由两个包含有一个__共同词项__的直言命题作为前提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推理。

6.三段论的公理有两个,一个是__肯定_公理,另一个是_否定__公理。

7.三段论的第一格的大前提指出了关于一类事物的情况,而它的小前提则把某些事物归到这一类事物之中去,从

(正确。根据矛盾关系。)3.SOP→(SAP)

(正确。根据矛盾关系。)4.(SEP)→SAP

(不正确。反对关系中不能由假推真。)

1.( p→q)∧p→q(充分条件推理肯定前件式)

2.(p→q)∧q →p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3.( p←q)∧p←q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4.(p←q)∧q→p(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5.(p q )∧p→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6.(p q)∧q → p(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

7.( p q)∧p →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

9.(p→q)→(q→p)(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

10.(p←q)→(q→p)(充分条件假言易位推理)

11.(p q)→(q p)(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12.(p →q)∧(q → r)→(p →r)(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

13.(p → q)∧(q → r)→(r→p)(充分条件纯假言推理否定式)

14.(p←q)∧(q ←r)→ (r →p )(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

15.(p←q)∧(q←r) → (p →r ) (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否定式)

16.(p q )∧(q → r)→ (p → r)(混合条件纯假言推理肯定式)

17.(p q )∧(q←r)→ (p →r)(混合条件纯假言推理否定式)

18.(p∧q)→p∨q (负联言命题等值推理)

19.(p∨q)→ p∧q (负相容选言命题等值推理)

20.(p q)→(p∧q)∨(p∧q)(负不相容选言命题等值推理)

21.(p→q)→(p∧q)(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等值推理)

22.(p←q)→(p∧q)(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等值推理)

23.(p q)→(p∧ q)∨( p∧q)(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等值推理)

24.p→p(负负命题等值推理)

25.((p → r)∧(q → r ))∧(p∨q)→ r(二难推理简单构成式)

26.((p → q)∧(p → r ))∧(q∨r)→p(二难推理简单破坏式)

27.((p → r)∧(q → s ))∧(p∨q)→ (r∨s)(二难推理复杂构成式)

28.((p → r)∧(q → s ))∧(r∨s)→ (p∨q)(二难推理复杂破坏式)29.((p → r)∧(q → s ))∧(p∧q)→ (r∧s)(假言联言推理肯定式)

30.((p → r)∧(q → s ))∧(r∧s)→ (p∧q)(假言联言推理否定式)31.((p∧q)→ r)→((p ∧r)→q)(反三段论)

32.(p→q)∧(p→q)→p(归谬推理)

33.(p→q)∧(p→q)→ p(反证推理)

三、下列推理是什么形式的联言推理?请用公式表示:

正确,不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公式是( p q )∧p → q。

住房问题。

正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公式是(p →q)∧q → p。

2.只有多做练习,才能学好逻辑;他逻辑练习做了很多,所以他的逻辑肯定学得很好。

就不可能真正受人爱戴。

正确。必要条件纯假言推理,其形式是:( p← q )∧(q← r ) → (p → r ) 第十一章模态推理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逻辑学论文1

央视的马赛克的思考 --逻辑学角度的解释 读了一遍刘韵冀的《普通逻辑学简明教程》后一直想找个题目运用所学的普通逻辑学分析一下。一来是为了应付化学与逻辑课程的期末小论文,再者也是读了这本书后感觉逻辑学确实有用所以就跃跃欲试。但是却对于题目犹豫不决,因为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少,理解也不是很深透所以对很多问题只能“浅谈则止”实际上是无米可炊。原先想过要写“穆勒五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罗素悖论”但是都因为无从写起只好放弃。 直到央视的“壮举”发生后我才确定对这件事分析一下,也许能谈到的不是很多,但至少自己感觉有趣。上面提到的央视的“壮举”就是:7月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像《大卫》的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使得数百年来一直“坦蛋蛋”的君子《大卫》,漂洋过海,就成了“藏鸡鸡”的“小人”,被强行穿上万能的“马赛克牌贞操锁”。 看完这则新闻,我当时就震惊了,感觉这央视的工作人员也太有才了。所以我推测了一下,这个工作人员的逻辑,用三段论的格式把他(她)对于“应该给大卫打马赛克”的论证过程表示了一下: (1)、低俗文化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裸露的生殖器是低俗的文化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2)、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社会主义社会传播 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3)、不允许在中国传播的内容需要打马赛克 裸露的生殖器不允许在中国传播 所以,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4)、裸露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大卫的生殖器裸露着 所以,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 以上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对央视工作人员的逻辑的推测,出发点只是感觉有趣,姑且不讨论是否完全符合该工作人员的逻辑,接下来对这个论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个论证是对“大卫的生殖器在中国需要打马赛克”这个论题进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分析题、证明题、综合题).doc 七、分析题 1.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判断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简单判断可以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 2.已知"SIP SOP"为真,能否确定SAP的真假,为什么? 3.对下列A、B两种情况,甲都赞成,乙都反对,试问"甲、乙两人的判断在逻辑上能否成立?为什么? A:小王与小李都是司机 B:"如果小王是司机,那么小李也是司机"这种说法不对。 4.列出下列推理的形式,并分析是否正确。 "如果甲上场,那么丙上场;如果乙上场,那么丁上场;丙不上场或丁不上场,所以,甲不上场或乙不上场"。 5.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下列A、B两式同真(成立)。 A:aRb bRa B:aRB bRc aRc 八、证明题 根据下设两条件,证明概念B不与概念C全异。 (1)若A与B全异,则A与C全异。 (2)A真包含于C。 九、综合题 1.已知(1)"只有张明没有得奖或李东没有得奖,王洪和高亮才都得奖。" (2)"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3)"李东得奖"了。 问:由上述议论能确定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谁未得奖?(写出推导过程或推导根据) 2.已知下列A、B、C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甲班班长是否是上海人?写出推导过程。 A: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 B:甲班王英与刘民都不是上海人。 C: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七、分析题 1.(1)"简单判断"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对"简单判断"的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简单判断可以划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不包括模态判断。 2.可以确定SAP为假。 (1)由SIP SOP可推出SOP; (2)SOP与SAP矛盾; (3)由SOP真可推出SAP假。 3.(1)A与B两种意见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但能同假。 (2)甲的说法不成立,违反矛盾律。 (3)乙的判断可成立,不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 4.(1)推理形式为: (p→q)(r→s) ( q s)→( p r)(其中,p、q、r、s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上场) (2)这是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正确有效 5.(1)A式表示R是反对称关系。 (2)B式表示R是传递关系。 (3)存在一种关系可使A、B两式同真。 (4)如"真包含关系"即是反对称关系,又是传递关系。 八、证明题 1.由(2)A真包含于C可推知(3)A都是C,可推知(4)A与C不全异。 2.由(1)与(4)可推知A与B不全异,则(5)有A 是B。 3.由(3)与(5)可推知(6)有B是C,由B与C不全异。 九、综合题 1.(一)根据复合判断的负判断和其等值判断间的关系,由(2)得出(4)王洪和高亮得奖了。 (二)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式,由(1)和(4)得出(5)"张明没得奖或李东没得奖"。 (三)根据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由(3)和(5)得出"张明没得奖"。 (四)由上推理可知:王洪和高亮得奖了,而张明没有得奖。 2.(一)A与C下反对,必有一真,由题意可知B假。 (二)B假,则王英与刘明至少有一个人是上海人。 (三)由(2)可推得A真,因为"有上海人是甲班学生"等值于"有甲班学生是上海人" (四)由(3)及题意可推知C假,即"甲班学生有的不是上海人"为假,则"甲班学生是上海人"真。 (五)由(4)可推知甲班班长是上海人。 - 1 -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得 分 评卷教师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逻辑学试卷及其答案三

逻辑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在“并非‘当且仅当p,才q’中,逻辑常项是。 2.论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3.在形成假说的阶段,主要应用推理和推理。 4.根据普通逻辑的律,若“王强是党员”为假,则“王强不是党员”为真;根据律,若“王强是党员”为真,则“王强不是党员” 为假。 5.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判断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 有关系。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主项与谓项均不周 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7.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式,其大前提若为MIP,则其小前提应 为,结论应为。 8.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和 的逻辑根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说明: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判断是( )判断。 (1)全称(2)特称(3)关系(4)联言 2.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结论的知识( )前提的知识范围。 (1)少于(2)等于(3)超出(4)有时等于有时超出 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关系。 (1)矛盾(2)差等(3)反对(4)下反对 4.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 )的要求。 (1)违反同一律(2)违反矛盾律(3)违反排中律(4)不违反逻辑基 本规律 5.关系推理(一)“A与B不等值;B与C不等值;所以,A与C不等值” 与(二)“A蕴涵B;B蕴涵C;所以,A蕴涵C”( )。 (1)都是有效的(2)都是无效的(3)(一)有效(二)无效(4)(一)无效 (二)有效 6.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 是( )关系。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样卷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样卷(A卷) 一、填空题(10分)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关系的判断假。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 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普通逻辑。吐血整理版

---------------------------------------------------------------最新资料推荐------------------------------------------------------ 普通逻辑。吐血整理版 《普通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一、逻辑的含义 1、逻辑的语词含义(1)英语 logic 的来源赫拉克利特:逻克斯,意指世界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根本规律(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芝诺:指语言和思维的规律(古希腊后期)(2)汉语逻辑的来源社会背景:西学东渐翻译思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之对应的词:李之藻的《名理探》——“名家” 借用日本的翻译方法——伦理学与理则学采用音译法——章士钊 2、逻辑的日常含义(1)指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2)指特殊群体的特殊立场、观点与方法(3)指思维的规律(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 1、思维形式的结构(1)逻辑学只研究思维,不研究物质(2)逻辑学借助语言来研究思维,但不研究语言(3)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逻辑常项与变项) 2、基本的逻辑规律(1)同一律:不能把不同的东西混淆起来(2)矛盾律:两个不能同时成立的东西不能同时加以肯定(3)排中律: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4)充足理由律:得出的结论必须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3、简单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证明、反驳… … 三、逻辑学的学科体系 1、逻辑学与哲学: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逻辑学只是研究思维的特殊规律 2、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形式逻辑承认但不研究世界的不确定性 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相对确定性, 1/ 27

2013逻辑学试题B

南京晓庄学院逻辑学课程试卷B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文学院、教师教育学 12文秘、12汉语言共5页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院(系)主任审核签名: 命题教师:高玉蕾校对人: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决定逻辑形式的惟一根据是() ①、逻辑常项②逻辑变项③思维规律④思维形式 2、“判断”与“复合判断”这两个概念之间,有() ①全同关系②真包含关系③真包含于关系④交叉关系 3、概念的概括是:() ①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②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③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④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增加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4、当S与P外延具有()时SEP为真 ①相容关系②全异关系③全同关系④真包含于关系 5、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种定义违反的定义规则是() ①用比喻定义②循环定义③定义过窄④定义过宽 6、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可以用()来驳斥“有的金属不是导体”。 ①“有的金属是导体”②“所有的金属都不是导体”③“并非有的金属是导体”④“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7、从SEP真可以推出()。 ①并非SAP ②SAP ③SIP ④并非SOP 8、如果一个三段论的有效式的结论是SAP,小前提也是A判断,则大前提只能

()。 ①PAM ②MAP ③MAS ④SAM 9、若“p→q”真与“q”真,则()。 ①“p”真假不定②“p”真③“p”假④“p”假 10、“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是可以:()。 ①用科学归纳法得到的②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③用简单枚举法得到的④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判断后面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将“共和党”限制为“共和党员”,概括为“政党”。(×) 2、可以将商品定义为“不是为自己使用或消费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3、科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 4.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 5、在提出假说的过程中,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填空(10分) P()MP()MM()PM()P S()MS()MSIMSIM SEPSEPS()PS()P 四、写出下列判断的逻辑形式(10分) 1、所有的女同学都漂亮() 2、教师要教书育人() 3、有的人活着就象行尸走肉() 4、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5、要么饿死,要么变节投降() 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7、只有勇敢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幸福的顶峰() 8、当且仅当大脑停止工作,人才死亡() 9、有的花不是红色的() 10、他的家比小胡的家离新街口近() 五、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10分) 1、“货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它属于商品。”(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