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运用5.2 生活中的透镜1.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座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2.某兴趣小组将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幻灯机的展台上,如图所示,则所成清晰的像可能是下图中的()3.B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C.该透镜可以用做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5.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A.箭头指向右方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6.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在镜头的上面是一个________镜,通过它的作用,在屏幕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相对胶片而言).7.如图所示,甲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8.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进行记录考勤.9.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其中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镜,扫码时手机上的摄像头对准二维码使摄像头位于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以内”或“二倍焦距以外”)位置.10.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__(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白色银幕是为了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11.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12.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小明在游玩古隆中途中,为父母拍摄时发现武侯祠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武侯祠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13.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这个模型照相机的________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______________,B端朝着______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14.C某兴趣小组在“自制水膜透镜”活动中,如图所示,将内径4mm的细铁丝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实验过程中,小张和小华发现该透镜的观察范围太小,想制作更大的水膜透镜,但又易破裂.为研究液膜的增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制作圆环的材料有关;猜想二: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华选用细铁丝、细塑料片、细铝条制成圆环,改变圆环直径后,分别浸入水中获取液膜,测量出液膜即将破裂时的最大直径.实验前,他应该控制三种材料横截面的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张找来比水黏稠的透明的色拉油、胶水,将细铁丝圆环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液体色拉油胶水圆环的最大直径/mm 9 10针对小张的实验过程,请指出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将大小相同的胶水膜和水膜放在书本前相同距离处,发现透过胶水膜观察到的正立的“字”更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DBC CD6.凸透平面放大倒立实7.照相机放大镜8.人脸缩小9.凸透二倍焦距以外10.②反射11.虚像照相机凹透镜12.缩小向后缩13.凸透镜半透明纸较暗的室内明亮的室外14.(1)大小形状(2)只用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选用的液体种类太少(3)胶水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及答案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倍焦距时,成 、的 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的位置,在相当于 的胶片上得到 的 的像.3、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 A 是,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B 是,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 。
4、如图4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如图为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6、如图所示,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所成的像缩小一些,应使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 或“近”)一些,并 (选填“增大”或“减小”)幻灯机与屏幕间的距离.7、晓彤用两个可以套在一起拉动的硬纸筒,自制了一个简易照相机,外筒上装有凸透镜,内筒的一端蒙块半透明纸,如图所示。
晓彤用它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在半透明纸上可以到 的像。
若晓彤拿他 向远处物体走近一段距离后,需要将内筒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原,镜,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选填“远”位置”)方向移动,才能在半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像。
八造赣明刈明总8、小明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观察距离很近的树叶发现叶脉会变大,而且很清晰,这是因为此时水瓶相当于镜,此时观察到的叶脉是(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所以在森林中旅行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起火灾.9、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
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镜,通过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早710、淮北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的工作,其中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的中北巴士为了保证人们从公共汽车后门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教育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46.0分)1. 用照相机给某人拍完半身像后,改拍全身像,应()A. 缩短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B. 增大镜头与人的距离,同时减小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C. 只需要增大照相机与人间的距离D. 只需要减小照相机与人的距离2.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B. 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C. 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D. 轿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3. 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4.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泡茶时,杯口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B. 泡茶时,部分茶叶下沉--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 茶水太烫,放一会茶水凉了--此时茶水具有的热量较少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5.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 2019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
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
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B. 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C. 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 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7. 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8. 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带答案)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2.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3.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A. 平面镜成虚像B. 凸透镜成实像C. 凹透镜成虚像D. 凸透镜成虚像4.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A. B.C. D.5.如图使用共享单车需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 二维码是光源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发生漫反射,白色部分发生镜面反射6.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 属于虚像的是④⑤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7.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增大物距,成像更大B. 增大像距,成像更大C. 增大取景范围,成像变小D. 减小取景范围,成像变小8.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和拍摄到的像分别是()A.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B. 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C. 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实像D. 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实像9.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下列选项图中的()A. B. C. D.10.小明在物理实验室里把一个透明圆柱形试管装满水塞上塞子后横放,如图所示,再将该试管贴近书本,透过试管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则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A. B.C. D.二、填空题11.在照相机和摄影机照相时,若想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应该离被照相的人______些,同时调节镜头,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选填“远”或“近”)1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______,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______.13.在天安门广场某处,小丽想拍摄天安门城楼的全景,但发现在该位置只能从景框中看到城楼的一部分,小丽应调整照相机到城楼的距离变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同时调整暗箱到镜头的距离变_____(选填“长”或“短”)。
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docx

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周末小明在家利用自带投影功能的手机观看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们看到的彩色投影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放影时手机镜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C.小明能在各个方向看见墙壁上的画面是光在墙壁上发生了漫反射D.为了使墙壁上成的像变大,小明应将手机远离墙壁2.有关生活中的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花镜是凹透镜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放大镜是凹透镜D.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3.下列现象所成的是倒立的像的是()A.小孔成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C.叉鱼时看到的鱼D.放大镜4.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5.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6.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
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7.2022年冬奥会上,极具高科技含量的“雪屏幕”采用两台10万流明超高亮度高清激光投影机,将影像投射到超过1000平方米的雪地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投影过程包含光的直线传播B.投影过程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C.“雪屏幕”的上的影像是虚像D.“雪屏幕”主要发生了漫反射8.放映幻灯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B.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C.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9.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其成像原理和成像虚实均相同的一组是()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10.桌面上放有一只离墙很近的盛满水的玻璃杯,小明无意中发现玻璃杯后方白墙上出现窗外景物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答案】C【解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选C。
2.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使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汽车后视镜【答案】C【解析】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B错。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C正确。
D.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不能成实像,D错。
3.下列光学仪器的应用,能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答案】C【解析】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错。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
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确。
D.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而成的,所以只能成正立等大虚像,D错。
选C。
4. 照相机的调焦环是用来调整()A.镜头焦距B.照相机光圈的大小C.曝光时间D.镜头与胶片的距离【答案】D【解析】照相机的调焦环是用来调整像距的,即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
选D。
5.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
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B【解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则相当于物距变大,被摄者的像将变小,其对应的像距也变小,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缩小,所以选项A、C、D都不正确;故选B。
6. 无人机航拍时,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相机镜头焦距为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A.在120mm以外B.恰为60mmC.在60mm以内D.略大于60mm【答案】D【解析】照相机照相时,物体要在2倍焦距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梳妆镜2.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的是什么的成像示意图()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3.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胶片的正立、放大的虚像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D.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4.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像是正立的B.像是放大的C.像是虚像D.像比灯丝亮5.以下是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平面镜和凸透镜所成虚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到镜的距离有关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6.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7.下列光学器材中,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8.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照相机B.平面镜C.幻灯机D.放大镜二填空题1.照相机(1)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2)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________在胶片上.(3).成像特点:______、_____的实像.2.投影仪1).构造:镜头是一个___透镜.2).成像特点:____、_____的实像.3.放大镜1).构造:就是一个短焦距的___透镜.2).成像特点:适当距离时,看到___、___的虚像.4.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像(以上两空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5.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_到胶片的距离.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_像.7.7.小丽利用自己的家庭实验器材,探究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又探究了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如图(乙)所示.针对小丽的探究结果,联系平面镜成像,请你总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__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是___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___像,由反射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是___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物在透镜的___侧,成虚像时,像、物在透镜的___侧.8.如图所示,对于大写字母F,选择正确的编号填空.(1)在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为______,为什么? _______(2)在便携式投影仪的屏幕上出现的字母为_____,为什么? ______(3)用放大镜看字母,字母形状为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BBBB CAA二填空题1.凸会聚缩小倒立2.凸放大倒立3.凸放大正立4.虚实远离投影仪5.凸透镜缩小镜头6.放大镜虚7.实虚实虚两同8.(1)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像(2)B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像(3)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
b、教室里的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一个直立的、放大的虚拟图像。
C.用手机拍照,物体与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焦距的两倍。
D.近视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2.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
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
一倍焦距内
3.如图所示,早期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在拍摄时看到了倒挂的照片。
几个学生讨论了
这个现象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
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C.为了使肖像更亮,必须在两名摄影师后面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a.甲与
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4.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
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a、以下关于显微镜使用的陈述是正确的:(a)观察时用右眼看目镜
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
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
初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选择题
1.图1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凸透镜、光屏所处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
下列仪器中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是( )
图1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潜望镜
2.用镜头焦距为50 cm的照相机给人照相时,人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应该( ) A.等于50 cm
B.在50 cm到100 cm之间
C.等于100 cm
D.大于100 cm
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
如图2所示,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链接例2方法指导(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图2
4.如图3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的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图3
A.放大镜B.照相机
C.投影仪D.显微镜
5.放映幻灯片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6.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B.放大镜
C.投影仪D.平面镜
7.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
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
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
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8.望远镜能对远处的物体进行视角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体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
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列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仅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二、填空题
10.如图
4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几种光学
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 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放大镜是根据物体放在________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图4
11.如图5所示,通过放大镜看桌面上的邮票,看到的是邮票正立、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此时,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要使像再变大一些,则应将放大镜适当__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一些。
链接例3方法指导
图5
12.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
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凸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
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_______ 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组合与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13.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2倍焦距以外时,会得到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再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
14.外出旅游,很多人会带自拍杆这一神器。
拍照时将手机固定在伸缩杆上,它能够在1 m长的范围内任意伸缩,通过遥控器即可实现多角度自拍。
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手机内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
__镜。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6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此时像会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
图6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A.5 m B.0.5 m
C.0.05 m D.0.005 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D
3.A4.B
5.A6.B7.B8.D9.D
10.a c d
11.虚提高
12.倒立放大虚显微镜
13.缩小实正立虚
14.增大增大凸透
15.(1)实大远离
(2)D
(3)手机镜头的焦距小,像距变化的范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