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2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禹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②禹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③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之乱④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这说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 ( B ) A.维护社会治安的工具 B.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C.为平民服务的国家机构 D.攻打外国拓展疆土的工具4.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 D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④白陶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莱芜中考)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
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B )朝建立时间开国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代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盘庚迁殷、牧野之战A.桀 B.纣王 C.文王 D.武王6.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下列关于这位古代伟大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D ) A.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B.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D.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7.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江山改名换姓,是常有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朝代更替的是 ( B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平王迁都 D.国人暴动8.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禹传子”和“家天下”表明我国古代的分封制度已经完全破坏了。
(删除选项)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出现在约5000年前。
(改写)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诸侯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分封制的义务。
(改写)4.夏桀、商纣和周厉王都实行了非常残暴的统治,因此被归为一类。
(改写)5.正确的说法是: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最重的青铜器,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改写)6.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所示的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商朝。
(改写)7.墓葬用品的等级界限反映了西周社会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改写)8.甲骨文字最早可能出现在商朝。
(改写)9.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之后随着农区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兴修水利是一个原因。
(改写)10.用“争霸”来概括春秋时期的主要社会面貌最为恰当。
(改写)11.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符合春秋时期的,因此选项A不符合。
(删除选项)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2)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传》记载,晋文公曾经说:“吾闻之,古之人有言:‘小国无以立,中国无以安,大国无以治’。
今诸侯莫不欲大,吾恐其乱。
”材料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曾经说:“夫君子之居上也,不骄不矜,不侮不夺,而民之竞上如水火,其所至也,不可遏止。
”1) 材料一中晋文公的担忧是什么?2) 材料二中孟子对君子的要求是什么?他认为民的竞争如何?1) 材料一中晋文公的担忧是诸侯国争夺霸权导致乱象。
2) 材料二中孟子对君子的要求是不骄不矜,不侮不夺。
他认为民的竞争如水火般激烈,不可遏止。
1)根据材料一,商鞅认为怎样的治国方式是正确的?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商鞅的改革措施虽然不符合传统,但为什么还是能够成功?3)材料三中,孝公采用了哪些商鞅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初一历史试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三单元前导页“历史导航”中表述的内容?()A. 中华大地上活动的早期人类B.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中华始祖C.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制度的更替D. 夏、商、周的青铜文明和我国的封建制度2、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3、我国的“五行”指的是() A. 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B. 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C. 金、木、水、火、土五种方位 D. 金、木、水、火、土五种季节4、下列哪一项不是“禅让制度”的实行情况?() A. 黄帝让位给尧,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让位给益 B. 启杀父继承父位,改变了禅让制 C. 禹王自称“涂山氏之女”,与涂山氏婚配,生下伯益,还训练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后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 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5、下列哪一项不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体现的特点?() A. 同仇敌忾 B. 以民为本 C. 创新精神 D. 中流砥柱二、填空题6、黄帝之后,_______和_______部落联盟形成。
_______时,治水有功,被尊为“”。
61、禹死后,他的儿子_______继承了父位。
从此,代替了。
611、禹之所以能得到民众的爱戴,主要在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质。
他_______,,,,而且。
正因为他自己体会过劳动的艰辛,才更加同情老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
大禹治水就是以_______为本的生动体现。
三、判断题9、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
()91、伯益能够很好地训练鸟兽,因此被禹选为继承人。
()911、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911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启开始。
()91111、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从夏朝开始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考古学者在今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这里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这反映了()A.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北境内B.夏朝时期的疆域辽阔C.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D.夏朝用武力统治民众2.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D.“尊王攘夷”3.周初,周王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宗亲和功臣。
这种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意谓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兴修水利工程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8.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休)像一个人倚靠大树,这种造字方法应是()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9.“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5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春秋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国家政权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 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4.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6.“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科举制7.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兄终弟及制 D.分封制8.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印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9.贵族把奴隶当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殉葬品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战国10.铁农具和牛耕推广最重要的意义是()。
A.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B.深耕细作成为可能C.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 D.生产力进步,推动了社会大变革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 B.使用牛耕最普遍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 D.商鞅变法最彻底1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A.实行变法 B.人民起义 C.分封诸侯 D.争霸战争1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14.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人是()。
A.李冰父子 B.贾思勰C.李春 D.李时珍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仁政”的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历史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 )A.黄帝B.禹C.舜D.启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奴隶制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6.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A.司母戊鼎B.利簋C.毛公鼎D.四羊方尊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 )A.青铜铸造B.铁制农具的使用C.牛耕技术的推广D.兴修水利工程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评试卷及答案

结论 史前时期青铜文明高度发达 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提高 春秋时期时代特点:动荡 减缓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
14.《容斋随笔》曾谈到,与山东六国用人专用宗族不同,秦国任用的商鞅为卫国
人,张仪、范雎是魏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以上材料反映出秦国
(C)
A.人心思定
B.骁勇善战
C.广纳贤才
D.墨守成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除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
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古蜀文明的特点。
这充分说明( A )
A.中华文明多彩多姿
B.古蜀文化领先世界
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人富强,天子致胙(祭祀)于孝公,诸侯毕贺。”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
(D)
A.背景
B.措施
C.弊端
D.意义
16.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这些变法( B )
5.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占卜方式( B )
A.减少了统治者决策的盲目性
B.使商朝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C.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旨在创造出成熟稳定的文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 (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 ) 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多年 D.5000年左右3.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得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诸侯蜂拥而至。
之后,幽王又多次点燃烽火,但诸侯们却不来了。
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故事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 )A.禅让制的规则B.世袭制的传统)C.分封制的义务D.等级制的原则4.历史上,人们常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归类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C.他们都开创了新的社会制度D.他们都实行非常残暴的统治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重的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所的示绝世青铜精品。
它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
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D.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8.考古学家们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9.据农业部研究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
此后,随着农区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分封制的瓦解C.战争的频繁D.兴修水利10.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春秋时期的主要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A.争霸B.暴虐C.分封D.变法11.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