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化学 第二章 认识空气 保护空气 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二. 教学目标1. 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 能用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

3. 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三. 具体内容空气,因其无色无味的特点,使人们长期以来都错误地把它看成是单一的物质。

后来,随着科学家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开始认识到空气成分的复杂性。

人们对空气成分的认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现在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含有氮气(n2)、氧气(o2)、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的气体。

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步骤: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

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

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⑴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⑵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实验结论:⑴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⑵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的是空气中的氧气;⑶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且支持燃烧;⑷剩余4/5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注意事项:⑴药品的选择:不能用铁、镁、木炭、硫等代替红磷;⑵红磷要过量,用以消耗掉全部的氧气,否则测定结果会低于1/5;⑶装置气密性要好(塞子要塞紧),如气密性不好,即使红磷耗尽了氧气,外界空气也会进入集气瓶,使测定结果低于1/5;⑷待白烟消失,集气瓶温度降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进水的体积。

避免因温度高,气体膨胀,使测定结果低于1/5。

2、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99%的主要成分氧气21%稀有气体0.94%1%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物质的初步分类物质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全章教案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教案学案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全章教案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教课设计教案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全章教课设计初中化学2.1 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一、教课目标要求1.认识空气的重要成分。

2.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重要用途。

3.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理解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看、记录,并初步学习剖析实验现象。

二、本课题剖析学生对空气已有必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内容的安排既不可以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资源〞、〝爱惜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互相密切联系,并逐渐深入。

三、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空气的重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淆物与贞洁物难点:混淆物与贞洁物的看法及其运用四、教课过程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所不在,与我们密不行分,走开它,我们就没法生计。

这是什么呢?——空气。

·空气有哪些成份?实验研究:空气有哪些成份?实验现象:红磷焚烧时有大批白烟生成,升,最后反响停止时钟罩内水面上涨了大概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1/5 体积。

结论:经过以上的实验事实,你获得什么结论?空气其实不是一种单调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构成的,红磷焚烧所耗费的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节余成分重要是氮气。

同样来讲,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

按体积分数运算,大概是:氮气 78%,氧气 21%,罕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其余气体和杂质0.03%。

·氮气与罕有气体氮气和罕有气体实用吗?氮气的化学性质牢固,常温下难跟其余物质发生反响,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实用的新物质。

罕有气体罕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这些气体差不多上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罕有气体同样不跟其余物质发生化学反响。

人们利用罕有气体的这一性质,常把它们用作爱惜气:如把氩气和氮气的混淆气体充入灯泡里,使灯泡持久耐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第2单元课题1 空 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第2单元课题1 空 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从容说课本课题分为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互相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第一部分,从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入手,让学生仿照拉瓦锡的实验原理,用红磷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并说明空气的成分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稀有气体和其他气体杂质。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通过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为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从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入手,分析空气是如何受到污染的,空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我们应如何来防止空气污染;为使学生知道身边的空气质量如何,教材还特意介绍了气质量日报、预报。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课题,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2.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3.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验探究。

6.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变成自己的知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保护空气》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保护空气》教案设计

《第二章空气、保护空气》学科:化学课时: 1总课时数:1.可以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认识)。

知识与技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能教的重要作用学过程与方经过空气气体成分的研究实验,培育学生设计和达成简单化目法学实验的技术。

认识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根源、危害,认标感情态度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依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根源提出与价值观教材剖析一般的防治举措(理解)。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研究实验和空气的成分。

教课要点2、纯净物和混淆物的观点及划分。

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课难点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研究实验现象的解说。

教学过程备注(教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时间分派等)1、物质的两种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

如:混淆物:由多种物质构成如:学生经过自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己课外查资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丈量的性质(熔、料,既锻炼沸点;硬、密度、溶解性)了找寻信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理解了肥料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概括小结的重要性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4、化学反响的三种分类从反响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响种类之二:化合反响: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特点:多变一分解反响: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响特点;一变多从能否与氧反响:氧化反响(生成氧化物)二、空气的构成氮气( N2)78%体氧气( O2)21%积罕有气体:0.94%分二氧化碳 (CO2):0.03%数其余杂质:0.03%三、空气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总结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 页四、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 ,比空气( 1.293g/L )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 1L 水中只好溶解 30mL氧气。

—度辽宁省锦州市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单元测试题粤教版

—度辽宁省锦州市九年级化学上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单元测试题粤教版

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化学上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与空气污染无关的是()A.温室效应B.臭氧空洞的形成C.酸雨的形成D.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形成2.下列有关稀有气体说法错误的是()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学方面有广泛的用途C.稀有气体与其它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D.常用稀有气体氦气来充填探空气球3.下列医药试剂属于纯净物的是()A.碘酒B.眼药水C.葡萄糖注射液D.蒸馏水4.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A.SO2B.CO2C.N2D.O25.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水分子的是()A.食用醋B.蒸馏水C.冰红茶D.加碘盐6.下列微粒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原子核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的吸附性B.酒精的挥发性C.氢气的燃烧D.蜡烛受热熔化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9.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氢元素B.氢原子C.氢离子D.氢分子10.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A.最外层电子数B.电子层数C.质子数D.中子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占21%,_______占78%,_______占0.94% ,_______占0.03%,以及_______占0.03%,所以说,空气的成分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1/5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4/5.12.写出下列物质的构成粒子:(1)铁____ (2)氧气____ (3)水____ (4)氖气____ (5)二氧化碳____ (6)氯化钠____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1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课时2 空气的用途和保护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课时2  空气的用途和保护  课件(共23张PPT)

【实践活动·跨学科融合】
7.(化学生活)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一个课题:影
响金鱼生存的自然条件。请你协助他们的研究,回答下列有关
问题,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含有很少的(
)B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8. 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 为了达到“低碳”出行的目的应当禁止使用机动车 D. 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5. 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空气 ⑦五氧 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____⑤________;空气中含量 最多的气体 ______④______。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_____②_______。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_____⑦_______。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______③______。 (5)题目所给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③__⑥______。
6. 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 高了。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以提 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1)下列属于空气质量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有__①__②__③__④____(填 序号,下同)。 ①首要污染物 ②空气质量指数 ③空气质量状况 ④空气质 量级别
(2)空气质量报告中,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 _①__②__④__⑤__⑥___。 ①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等) ②臭氧 ③二氧化碳 ④一氧化碳 ⑤可吸入颗粒物 ⑥二氧化硫 ⑦稀有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空气污染及保护》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空气污染的途径:了解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主要污染源。
2.空气污染的危害:掌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3.空气污染的防治:学习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概念及其评价标准。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部分:左边是本节课的主题和主要知识点,中间是实例和实验过程,右边是总结和思考问题。
1.板书布局:左边列出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中间展示实验步骤和关键现象;右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2.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简洁明了,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知识点和实验结果,便于学生识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2.结合实例,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重要性。
3.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对人体、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点。
(3)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空气污染的途径、危害和防治措施。
(2)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评价标准。
2.教学难点:
(1)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2)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汇编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汇编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知识汇编1、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固定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可变成分: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包括水蒸气)2、氮气:一般情况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能量下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用途:制作氮肥、炸药。

氮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做保护气,保存书画、粮食、食品等防虫蛀、防氧化发霉。

充灯泡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

3、氧气的主要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

无色无味,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用途: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充入灯管中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氦气密度很小可以用于充探空气球霓虹灯: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能穿透浓雾,可用作航空、航海的指示灯)氩气--------紫蓝色光氙气--------特强白光5、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各种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点、沸点等。

(能用化学式表示)6、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特征:1、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7、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如金属、稀有气体等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把其他的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

碳-12的实际质量:1.993×10-26Kg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的质量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与空气污染无关的是()
A.温室效应
B.臭氧空洞的形成
C.酸雨的形成
D.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形成
2.下列有关稀有气体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学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C.稀有气体与其它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D.常用稀有气体氦气来充填探空气球
3.下列医药试剂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
B.眼药水
C.葡萄糖注射液
D.蒸馏水
4.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SO2
B.CO2
C.N2
D.O2
5.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水分子的是()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加碘盐
6.下列微粒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原子核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的吸附性
B.酒精的挥发性
C.氢气的燃烧
D.蜡烛受热熔化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9.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离子
D.氢分子
10.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
A.最外层电子数
B.电子层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占21%,_______占78%,_______占0.94% ,_______占0.03%,以及_______占0.03%,所以说,空气的成分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1/5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4/5.
12.写出下列物质的构成粒子:
(1)铁____ (2)氧气____ (3)水____ (4)氖气____ (5)二氧化碳____ (6)氯化钠____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3.列举两种在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试说出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所得的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

请写出造成怎一现象的两点可能的原因。

15.桌上放一只“空”玻璃杯,小芳说:“玻璃杯内没任何物质,是空的.”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1)你猜可能是_____和_____。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计15分)
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关问题.
(1)实验: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注入2-3滴酚酞试液,现向其中滴加稀氨水,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实验(如下图甲所示):烧杯B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

由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如上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9分)
18.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人氧气8L,大约需要空气多少升?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______多少升?
参考答案及平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题3分共30分)
1.D
2.C
3.D
4.A
5.D
6.D
7.C
8.A
9.D 10.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氧气氮气氧气氮气
12.(1)铁原子(2)氧分子(3)水分子(4)氖原子(5)二氧化碳分子(6)氯离子和钠离子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3.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组成;白酒,由酒精水等组成,合理的答案都可以
14.(1)红磷的量不够,(2)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合理答案即可
15.答出不同意玻璃杯内有空气得1分,设计合理的实验得3分
16.氮气.空气等合理答案即可无毒,化学性质稳定,廉价等
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计15分
17.(1)杯内液体变红色,氨水能够使酚酞变红色
(2)液体变成红色,分子是运动的
(3)没有必要,因为酚酞溶液内含有水
五、计算题(本题9分)
8L÷1/5=40L 40L×4/5=32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