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药蒸气浴治疗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标:以药品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成含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依据病人耐受程度调整适宜药液温度,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对温度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预防烫伤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患者应使用单独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需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品。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步骤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品、浴具、热水。

(二)通常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品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理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需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品。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疗法一、历史渊源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煎汤在患部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或“淋洗”等。

早在《金匮要略》中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二、机理中药熏洗疗法,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等作用。

三、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

四、禁忌症(一)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二)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五、操作流程(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六、注意事项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七、应急预案(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Welcome To Downloa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熏洗疗法 中药坐浴熏蒸

熏洗疗法 中药坐浴熏蒸

熏洗疗法中药坐浴熏蒸
将中药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

具有开泄腠理、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疏风止痒等功效。

1、物品准备
(1)四肢部位:盆内盛煎好的中药、橡皮单、浴巾。

(2)眼部: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煎好的中药)、纱布、镊子、胶布、眼罩。

(3)会阴部:助康坐浴器,坐浴盆内盛煎好的中药,坐浴架、毛巾、必要时备屏风。

2、操作方法
(1)四肢部位熏洗法:
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②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③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④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
①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②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③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
①把中药药液倒入助康坐浴器内,设置好坐浴的时间和温度,盖上专用熏蒸盖。

②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熏蒸盖上熏蒸。

③待药液不烫时,撤去熏蒸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④洗毕,擦干臀部。

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3、护理
①熏洗药液必须严格掌握温度,熏蒸时,药液应加温至蒸汽上冲,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避免烫伤。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
中药药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中药材煮制药汤,浸泡在温水中,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中药药浴的诊疗常规和操作流程如下:
1. 诊断:在进行中药药浴之前,医生会通过检查、问诊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情分析,确定适合的中药组合和煮制方式。

2. 中药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会选择适合的中药材进行药浴。

中药材可以根据不同的疗效分为补益、秘病、消肿等不同类型。

3. 材料准备:医生根据选好的中药材,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包括药材、水、药锅和其他必要的器具。

4. 药材煮制:将中药材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煮制要求,火候、时间进行煮制,煎煮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5. 药汤准备:待药材煎煮后,过滤掉渣滓,保留药汤。

6. 药浴操作:将药汤倒入浴盆或浴桶中,加适量的温水或热水调节温度,浸泡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7.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药浴时,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药材和浸泡时间。

8. 监测效果:在药浴过程中,医生应时刻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水温和药浴时间。

9. 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反馈情况,医生可以评估中药药浴的疗效,并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药浴具有一定风险性,不适合所有人群。

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浴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中医中药熏洗流程操作规程

中医中药熏洗流程操作规程

中药熏洗流程
1.机理,中药熏洗法,以中药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常用药物苦参汤加减(苦参、蒲公英、生侧柏叶、花椒、芒硝、苍术、生地榆、防风、黄柏、赤芍、生甘草、五味子)煎取药液1500m1.O
2.适应症,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脱肛肛周湿疹等。

3.禁忌症,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坐浴、伴有
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内痔出血量大、缝合伤口术后。

4.操作流程1)准备物品,熏洗药物约1500m1.,浴具。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将煎好的药汤150Om1.倒入浴具中,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待药液温度降到40℃,嘱患者将臀部坐入浴具内,泡洗患处约15分钟,然后用毛巾或纱布纱布擦干。

4)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7——10天为一疗程。

中药熏蒸治疗操作规程(3篇)

中药熏蒸治疗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中药熏蒸治疗是一种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的治疗方法,具有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

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熏蒸治疗操作,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三、用物准备1. 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2. 水温计;3. 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四、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a. 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 四肢熏洗:a. 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

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5. 坐浴:a. 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

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

五、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坐浴。

2. 熏洗时水温一般为50~70℃,以防烫伤。

3. 按无菌技术进行,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4. 避免交叉感染。

5. 仅供个人使用。

六、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治疗效果。

2.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定期检查熏蒸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5.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持续改进治疗质量。

第2篇一、目的中药熏蒸治疗是一种将药物煎煮后,通过蒸汽作用于患处,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疗效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熏蒸治疗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的操作流程
药浴是利用中药煎汤在皮肤和患处进行浸浴的治疗方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和黏膜作用于机体,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泡药浴的正确方法需要关注多项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一、用物准备
需要准备一些物品,包括中草药、温热水、消毒物品等,必要时备屏风。

二、操作方法
1、依据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体质,以及药浴部位皮肤情况、心理情况进行评估;
2、取适量水,浸泡中药20分钟,熬煮30分钟,可滤掉药渣,制成原液煎剂;
3、选择不同的药浴方法(全身浴、坐浴、足浴),将原液加入沐浴用的热水中;
4、根据耐受程度,调试合适水温,一般以37-42℃为宜;
5、药浴过程中,随时调节药温或停止洗浴;
6、药浴完毕后,用温水冲去药液,擦干,穿衣,卧床休息;
7、一般30分钟为宜,具体需要询问医生。

三、注意事项
1、尽量在浴室内进行,室温、水温均应适宜,防止烫伤或受凉;
2、饥饿、过度疲劳、饱食之后不宜入浴,药浴前、中、后注意补充水分,体弱、年老、儿童沐浴时需有人护理。

在泡药浴后,需要仔细观察身体变化,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中药蒸气浴治疗操作流程
开始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进舱 药浴 观察 出舱洗浴 整理 记录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药浴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等。

结束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
门窗,脱去外衣、洗浴,穿好
浴衣裤
遵医嘱配制药液、浴巾、拖鞋、毛巾、一次性浴衣浴裤、中单、洗浴用品、水杯。

协助患者进入舱内,摆好体位,讲解注意事项。

观察室温,药液蒸汽是否合适,询问患者温度是否合适,有无心慌胸闷等不适,并及时处理。

清洁、消毒机舱,清理用物。

调整机舱高度,设置时间、温
度,启动。

协助患者出舱,温水冲去药液,擦干,保暖,补充水分。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药浴后的
客观情况并签名,讲解浴毕的
相关注意事项,并预约次日药
浴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