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备课 (115)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

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都有哪些?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五年级教案备课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渎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__。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⑴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⑴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晏子使楚教案卢嘉颖-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
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五年级语文备课实用教案五篇

五年级语文备课实用教案五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一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语文五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板书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2、听写生字3、概括主要内容三、细读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4、交流“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四、品读揣摩表达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
3、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理解“门可罗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蛰居”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板书设计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反思在整个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样的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只有鼓励学生大胆评价,积极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交际氛围,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
这样,他们在交流时才会毫无束缚,畅所欲言,进而迸发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2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五年级下册语文115页的笑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115页的笑话
1、友情“深厚"
甲和乙平素交情极为深厚。
一天,甲偶然生病,十分愁苦。
乙来探病,问道:大哥得了啥病?需要啥?我都能照办。
甲说:我是害了想银子的病,只要借我二三钱银子,病就好了。
乙假装没听见,喉咙里蚊子叫似地问道:你说的是啥?
2、懒汉辩驳
小偷夜里掘开一个穷人家的壁洞、进入屋里,只见家徒四壁,没什么东西好偷,便开门出去。
穷人惊醒了,在床上大叫道:喂,汉子为我关好房门再走。
小偷说:你怎么这么懒?难怪你家一样东西也没有!穷人说:难道我勤快积攒了财物,好让你白白偷去?!
3、补针鼻子
有个人走在路上,肚子饿了,便到人家去骗饭吃,他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子修补好。
可是要吃了饭才能补。
主人立即盛饭给他吃。
之后,找出许多破鼻子针让他补。
这人吃饱饭,便慢悠悠地说:把那半边的针鼻子再找出来吧。
4、静坐之效
和尚教一佛教徒专心一意,据除杂念,闭眼静坐,说: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佛教徒度诚地接受指示。
某夜,他静坐到五更天,忽然想起某日某人借自己一斗麦没有还,
忙喊醒床上的妻子,叫道:法师叫我静坐果有功效!要不,我就被骗去一斗麦了!
5、学生领会
一位道学先生教导学生说:只要细心领会孔夫子说的一言两语,就会一辈子得益不尽。
一个年轻学生走上前来恭恭敬敬行了一个礼:学生细心揣摹孔夫子两句话,领会得极为亲切自己觉得心也宽了,体也胖了。
先生忙问是哪两句,回答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吃的饭越美越好,切的肉越精细越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2月21日总9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背诵《游园不值》。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4.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重点:
1.收集叶绍翁的资料。
2.学会“苔”、“篱”、“蝶”生字,注意“篱”的字形和结构,通读《游园不值》2遍,能读出节奏。
3.通读古诗,读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指名读古诗《游园不值》
2.查找叶绍翁资料。
二、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你会背哪些和春天有关的事?指名背诵。
2.我们今天在学一手和春天有关的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游园不值》3.交流作者资料。
三、学习板块(一)
◎学习导引:初读古诗《游园不值》
合作探究——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
1.释诗题:值,_________。
游园不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诗人:说说你了解的叶绍翁。
3.明诗意:
(1)读读这首诗。
(2)理解下列词语:
柴扉苍苔红杏怜印扣出满
(3)默读这首古文,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
重点抓住这几个词来理解:怜印扣出满
小组内交流。
4.悟诗情:再读诗文,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受呢?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体悟诗情。
四、学习板块(二)
1.交流展示刚才的讨论结果。
2.背诵这首诗
(1)自由朗读
(2)试着背诵。
(3)背诵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这首诗。
3.学习手册第二题第1小题,第3题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