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答题思路及步骤(精)
古诗鉴赏答题模式总结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8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19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
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
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
6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
效果?
.
9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
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分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
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10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古诗词鉴赏答题规范
.
1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 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 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 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剖析境界型1、发问方式:这首诗创建了一种如何的境界2、发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3.解答剖析:这是一种最常有的题型。
所谓境界,是指寄望诗人感情的物象( 即意象 ) 综合起来建立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地。
它包含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以。
4.答题步骤:①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光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建,语言力争优美。
②归纳光景所创建的气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等,注意要能正确地表现光景的特点和情调。
③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慨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何而“感慨”。
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先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可是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参照答案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堪称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点 ( 步骤一 ) 。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形交融 ( 步骤二 ) 。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安静,从中更显出一丝伤春、悲凉之情 ( 步骤三 ) 。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彷徨,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俭重陪。
(1)这首诗创建了如何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联合诗歌内容剖析。
(3 分)[ 参照答案 ] 诗人写了百尺高台、漂亮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创建了安静(或静谧、清静等)(1 分)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安逸(或淡泊、自在)( 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成效( 3 分)[ 参照答案 ] 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思路与答题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1.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2)作者形象。
如: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景物形象(1)情景。
融合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感悟与看法。
(2)意象。
承载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
常见意象举例:孤城——戍卒乡思寒砧——思妇思念征人浮云——身世飘泊/离愁别绪/小人当道菊花——坚贞高洁,傲岸不屈梅花——高洁,不同流合污梧桐——凄凉悲伤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思归鹧鸪——旅途艰险或离愁别绪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愁月——怀念远方亲人蝉——高洁,或凄凉蟋蟀(秋虫/促织/纺织娘)——思妇思征人芳草——离愁别绪,或反衬荒凉衰败黍离——反衬衰败,或表达故国之思乌鸦——荒凉,或无家可归之痛苦芭蕉——抑郁愁苦大鹏——高远志向猿啼——凄凉悲哀、羁旅之愁香草——坚贞节操、高洁人格燕雀——小人长亭、灞桥、南浦、杨柳——惜别(3)意境有情之景,是景与情的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包含了诗词的感情基调和所描绘的景物特点。
3.事物形象(略)4.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①比兴手法(或托物言志)(塑造事物常见)②细节刻画(塑造人物常见)③烘托渲染(三者皆可)④对比衬托(三者皆可)二、语言1.炼字。
①传神显旨的词。
(有时称作“诗眼”)②以动衬静的词。
③化静为动的词。
④以实显虚的词。
⑥以乐衬哀的词。
⑦叠音词。
⑧颜色词。
⑨拟声词。
⑩动词。
【炼字题答题步骤】①(有特殊意义的字词)进行适当解释②指出手法(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③内容上的表达效果(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④形式上的表达效果(淋漓尽致地,含蓄委婉地,承上启下,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⑤必要时联系上下文2.句法。
读懂诗歌要注意颠倒语序,注意句式倒装。
3.风格。
如:清新雅致,质朴直白,恬淡平实,含蓄隽永,简洁明快,绚丽飘逸,雄奇奔放,雄浑壮阔,雄健恣肆,形象生动,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约细腻,……三、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A.描写方式①正面描写(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②侧面描写③白描④景物描写⑤动静结合,虚实结合,……B.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即景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侧重写景物)(2)寓情于景(侧重写景,但情藏得更深)(3)情景交融(景情皆侧重)(4)用典借典故含蓄抒发自己感情,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主旨(情感)一个方法:从原作中找根据。
一个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一、解题要点及鉴赏术语:⒈了解格律知识:对仗、押韵、平仄、词牌、曲牌、句式。
⒉诗歌体裁: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现代诗歌。
⒊依题材分类:咏史、咏物、送别、爱情、讽喻、边塞、山水田园、思乡怀远、哲理。
⒋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经历、风格流派。
⒌诗歌内容:何人、何事、何景、何情。
⒍诗歌语言风格:平淡自然、清新淡雅、明快浅显、工丽(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雄浑悲壮、雄奇、奔放、豪放、婉约、诙谐、讽刺、口语化。
⒎把握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常见意境):清新明快(自然)、幽静萧瑟、恬静淡雅(恬淡闲适)、凄楚哀婉、生机勃勃、高昂、低沉。
⒏表达技巧:⑴分析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比兴、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借事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修辞(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排比、顶真)。
解析:高考中不仅直接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且还问表达效果怎样,以及具体分析是怎样表达的,所以要认真审题。
①对比即是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思想感情比较,使其区别得更鲜明。
②比兴就是具体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
③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手法在2008年高考中5套题中有所涉及,解答模式可参照后面的“高考常用模式”中的第二方面。
④对偶(对仗)的艺术效果:显示了语言的对仗美,达到了意境美与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⑤顶真的艺术效果: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某种千结百转的情感。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步骤
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这些问题,我编撰了此文,愿同仁和我们的学生于此受益。
答题方法和步骤
(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
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切。
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点,与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类的解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求同,析异;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3)理解文意是关键,参悟意象是手段,情景关系情为主,紧扣诗题析通篇。
(4)做到不引文不答题。
答题时,一定把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答案的规范性。
鉴赏口诀:①从题目认识对象,②从字面读出感觉,③从注释解除难点,④从作者了解背景,⑤从原作找到根据,⑥从题干得到启示,⑦从首联找到特点,⑧从尾句参透主旨,⑨从景物把握情感,⑩从意境洞察心胸。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古典诗词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教?如何学?如何在应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这些问题,我编撰了此文,愿同仁和我们的学生于此受益。
答题方法和步骤 (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 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 格式。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答题思路

欢迎报考山东大学自考QQ348541660 - 1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欢迎报考山东大学自考QQ348541660 - 2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古代诗歌鉴赏三种主要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记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
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
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说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传神的是那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一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及答题思路

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及答题思路(学生用)一个思路:语言-意象-意境-主旨(情感)一个方法:从原作中找根据。
一个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依法解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第一步:读懂内容。
1、看题目作者。
看题目,《过香积寺》,提出写作缘由。
看作者,王维,想到其“身陷叛军,皈依佛门”的人生经历,想到其“求佛求禅”的诗歌内容,想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风格。
2、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诗中写了“云海”、“古木”、“钟”、“泉声”、“危石”、“日色”、“青松”、“薄暮”、“潭”等意象,结合起来看,都是山中之物,而不是世俗之物。
理解到这里就够了。
看炼字,一、二两联中无,三联中“咽”是人的动作,却用于泉声,可算一个;“冷”本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改变了词性,可算一个;四联中,“空”形容词作动词,改变了词性,可算一个。
(注:以上思维过程,只是在考试时,边读边想的过程,并不细究。
如果后面考到了某个问题,可回过头来,再加细究)3、看语句表达。
阅读全诗,无难解之句4、看诗后注解。
注解解释的是全诗的最后一句,而最后一句很显然是全诗的主旨,了解了什么是“安禅”,什么是“毒龙”,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一首“悟道悟禅”的诗。
第二步:划定类型。
给全诗划定类型,应从心里大体知道,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写幽静的环境,表达了对于“佛道”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答题思路及步骤
考点一:形象鉴赏
1、叙事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答案思路。
①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写景诗歌形象鉴赏的答案思路。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考点二:古代诗歌语言
1.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语言鉴赏题
1.(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2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其答题思路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是: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2.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考点三:思想内容
(一1、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步骤。
A.描写了什么形象
B.构成了什么意境
C.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词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考点四:表达技巧
1.常见修辞(上表
2.抒情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4.表现手法(上表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答题思路:如“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具体的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写,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然后具体的条分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