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技术种类比较
无线传输技术种类比较

传入功率
*
功率局
功率低
中
*
低
低
低
功率低
成本价格
高
高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抗干扰性
高
高
中等
高
高
低
高
高
极高
协议
TCP/IP
L25
TD-CDMA, WCDMA,CD MA2000
)IEEE
802.15.4
IEEE
802.15.1 x
*
IEEE802. 11g, IEEE802. 11b
尚未制7E
*
850/900/
1800/19
00 MHz
806〜960MHz 1710〜1885MHz, 2500〜2690MHz
2.4GHz
2.4GHz
*
2.4G&5G
806〜
960MHz 1710〜
1885MHz, 2500〜2690MHz
125khz~1
35kh z, 13.56mhz 860mhz~9
60mhz
ISO/IEC18 092, ISO/IEC21 481
技术特征
体积小,
接口通用
不能穿透
物体,遇
到障碍物
会反射覆盖范围 大可自 Nhomakorabea网, 无限扩展
应用领域
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工业控
制、医疗
等
移动设
备、外设
适用于室 内传输控 制
小规模接
入组网
短距离,
大数量,
高速传输
读取数 据,取代 条形码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技术概述一、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使用范围与特性比较无线化是控制领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工作于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都有各自合适的使用范围,本文简介几种常见的无线通讯技术。
关键字:短距离无线通信,红外技术,蓝牙技术,802.11b,无线收发工业应用中,现阶段基本上都是以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各种总线技术,局域网技术等有线网络的使用的确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线网络速度快,数据流量大,可靠性强,对于基本固定的设备来说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确在实际应用中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但随着射频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功能的实现越来越容易,数据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并且逐渐达到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的水平。
而同时有线网络布线麻烦,线路故障难以检查,设备重新布局就要重新布线,且不能随意移动等缺点越发突出。
在向往自由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通信的今天,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无线通信方式,尤其是一些机动性要求较强的设备,或人们不方便随时到达现场的条件下。
因此出现一些典型的无线应用,如:无线智能家居,无线抄表,无线点菜,无线数据采集,无线设备管理和监控,汽车仪表数据的无线读取等等。
1.几种无线通信方式的简介生产和生活中的控制应用往往是限定到一定地域范围内,比如:主机设备和周边设备的互联互通,智能家居房间内的电器控制,餐厅或饭店内的无线点菜系统,厂房内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监控等0~200米的范围内,本文着重探讨短距离无线通信实用技术,主要有:红外技术,蓝牙技术,802.11b无线局域网标准技术,微功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现简介如下:1.1 红外技术红外通信技术采用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传输信息,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技术,它利用红外光的通断表示计算机中的0-1逻辑,通常有效作用半径2米,发射角一般不超过20度,传统速度可达4 Mbit/s,1995年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将通信速率扩展到的高达16Mbit/s ,红外技术采用点到点的连接方式,具有方向性,数据传输干扰少,速度快,保密性强,价格便宜,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遥控器,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但红外技术只限于两台设备通讯,无法灵活构成网络,而且红外技术只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传输数据时两个设备之间不能有阻挡物,有效距离小,且无法用于边移动边使用的设备。
物联网中的无线传输与能量收集

安全问题
在能量收集过程中需要考虑安全问题,避免 对人身和环境造成危害。
04
物联网中的无线传输与能量收集 的结合
无线传输与能量收集的关联性
无线传输是物联网中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而能量收集技术则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 供持续的能源供应。
无线传输和能量收集在物联网中相互依赖,无线传输需要能量支持,而能量收集则 可以通过回收和利用环境中的能源来为无线传输提供动术,适用于物联网设备的远程通信。
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家电控制、安防监控 等功能。
智能工业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设备监测、数据采集 等功能。
智能交通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车辆导航、交通信息 实时发布等功能。
智慧城市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城市设施监测、公共 安全监控等功能。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车辆监 控、智能停车等功能,提高交通效率和安 全性。
智能工业
智能农业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实现设 备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预测性维护,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 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5G技术的普及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将迎来更快速、 更可靠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时延,为物联网的应用和 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02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的分类
有线传输技术
通过物理线路将信号传 输到目的地,如电缆、
光纤等。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个域网技术
无线广域网技术
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 如无线电波、微波、红
外线等。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如蓝牙、WiFi、ZigBee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摘要: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技术将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等相结合,通过磁场、电场、激光、微波[等载体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目前常见的无线充电方式主要是采用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相比,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耦合机构成本低、重量轻、形状易变;耦合机构周围磁场干扰较低;可以跨越金属障碍传能;在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的金属导体上引起的涡流损耗很小。
因此,研究EC-WPT技术可以进一步推进WP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EC-WPT技术的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基于此以下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与应用综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 研究动态; 应用场景展望引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不依靠导线的电能传输技术,通过电场和磁场将电能从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负载端。
传统输电方式常以电线或电缆为媒介进行电能输送,存在线路老化、传输损耗、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
而WPT技术摆脱了导线的束缚,以安全可靠、方便灵活、绿色环保等独特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领域,并且在水下机器人领域有巨大的发展前景1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概述1.1 分段式耦合机构1.1.1 在DWPT系统中,为了降低系统待机损耗与电磁辐射,发射端通常采用分段式耦合机构。
然而,分段式发射结构给DWPT系统引入了新问题:相邻段发射极板间距离较近时,发射端口间的耦合会影响系统谐振,相反,极板间距较远时,系统过分段时输出电压将跌落。
1.1.2 在接收端位置以及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系统增益如何保持一致。
针对不同负载和位置条件下系统增益一致性问题,研究人员已针对MC-WPT系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通过补偿网络和耦合机构设计实现动态恒压输出。
MC-WPT系统以磁场为传能媒介,要实现输出恒压,需满足不同工况下各分段线圈附近的空间磁场均匀分布,即拾取端位置、负载电阻变化时发射线圈电流恒定。
无线技术

常用无线技术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bluetooth)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 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 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 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 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 2.4GHz ISM 频段,提供 1Mbps 的传输速率和 10m 的传输距离。
Wi-Fi 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正式名称是 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 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 速率最高可达 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 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 100 m 左右。 Wi-Fi 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 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 就能以最 高约 11Mb/s 的速度接入 Web。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 分享,Wi-Fi 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 kb/s 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 小于户外。
专用无线系统
专用无线系统主要包含一些专用频段和公用频段的无线系统,主要用于数据传输或语音传输。 用于数字传输的系统有无线抄表系统,远程监控等;用于语音传输的系统有无线寻呼系统,对讲机 等。同时具有两种功能的系统如公安系统专用安防监控系统。
UWB 技术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 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 可在非常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美国 FCC 对 UWB 的规定为:在 3.1~10.6GHz 频段中占用 500MHz 以上的带宽。由于 UWB 可以利用 低功耗、低复杂度发射/接收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在非常宽的频谱范 围内采用低功率脉冲传送数据而不会对常规窄带无线通信系统造成大的干扰,并可充分利用频谱资 源。基于 UWB 技术而构建的高速率数据收发机有着广泛的用途。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技术摘要:数字信号已进入了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模拟信号传输相比,数字信号传输有很大的变化。
本文简要阐述了数字信号无线传输特性,以及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信号改善途径。
关键词:数字信号;信道;无线传输中图分类号:TN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在信号传输中,不同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相应的信号。
模拟数据一般采用模拟信号(Analog Signal),数字数据则采用数字信号(Digital Signal)。
模拟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无限的,如低频正弦信号、语音信号、图像信号等;而数字信号的瞬时值的状态数是有限的,如计算机和电报机的输出信号等。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干扰和能量的损失总会发生畸变和衰减,所以模拟传输时,每隔一定的距离就要通过放大器来放大信号的强度。
然而放大信号强度的同时,由噪声引起的信号失真也随之放大。
当传输距离增大时,多级放大器的串联会引起失真的叠加,从而使信号的失真越来越大。
而数字传输,只有代表了0和1变化模式的数据,方波脉冲式的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除了会衰减外,也会发生失真,但它是采用转发器来代替放大器。
转发器可以通过阈值判别等手段,识别并恢复其原来的0和1变化的模式,并重新产生一个新的完全消除了衰减和畸变的信号传输出去,这样多级的转发不会累积噪声引起的失真。
1 数字信号无线传输的特性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质,按传输媒质的不同,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其中无线信道随机性较大,变化快,主要有长波信道、中波信道、短波信道、地面微波信道、卫星信道、散射信道、红外信道及空间激光信道等。
现代移动通信系统都使用数字调制技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VLSI)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系统比模拟传输系统更有效。
数字传输有许多优点:(1)数字信号本身具有更好的抗噪能力和更强的抗信道损耗性能。
采用再生中继、纠错编码等差错控制措施后,数字信号可以再生而消除噪声的累积,甚至可在噪声远大于有用信号的情况下,保证获得可接受的保真度和误码率。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与处理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与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线通信网络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对于信息的传输与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探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在深入讨论信息传输与处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
无线通信网络是通过电磁波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系统。
它由发射机、传输介质和接收机组成。
发射机将信息转换成相应的电磁波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将其发送到接收机,接收机接收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理解的信息。
二、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技术1. 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的过程,而解调则是将传输介质上的信号转换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类,如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2. 编码与解码技术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小传输错误的可能性,通常会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处理。
编码是将原始信息转换成编码信号的过程,解码则是将编码信号还原成原始信息的过程。
编码与解码技术各有不同,例如汉明码、卷积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等。
选取合适的编码与解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3. 多址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不同用户之间共享相同的传输介质,因此会出现多个信息同时传输的情况。
为了实现多个信息的并行传输,需要使用多址技术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常见的多址技术有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通过合理的多址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信息而不干扰彼此。
三、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处理技术除了信息传输技术外,信息处理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处理技术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出所需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1. 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出有用信息的方法。
无线通讯有哪些常见技术

⽆线通讯有哪些常见技术近年来,随着电⼦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标准的⽆线数据传输标准,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应⽤场合,本⽂将⽬前应⽤的、⽆线通信种类进⾏了分析对⽐,⽅便⼤家参考了解。
⼀、⽆线通信(数据)传输⽅式及技术原理⽆线通信是利⽤电磁波信号在⾃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信息交换的⼀种通信⽅式。
⽆线通信技术⾃⾝有很多优点,成本较低,⽆线通信技术不必建⽴物理线路,更不⽤⼤量的⼈⼒去铺设电缆,⽽且⽆线通信技术不受⼯业环境的限制,对抗环境的变化能⼒较强,故障诊断也较为容易,相对于传统的有线通信的设置与维修,⽆线⽹络的维修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完成,更加便捷;扩展性强,当⽹络需要扩展时,⽆线通信不需要扩展布线;灵活性强,⽆线⽹络不受环境地形等限制,⽽且在使⽤环境发⽣变化时,⽆线⽹络只需要做很少的调整,就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常见的⽆线通信(数据)传输⽅式及技术分为两种:“近距离⽆线通信技术”和“远距离⽆线传输技术”。
1. 近距离⽆线通信技术短(近)距离⽆线通信技术是指通信双⽅通过⽆线电波传输数据,并且传输距离在较近的范围内,其应⽤范围⾮常⼴泛。
近年来,应⽤较为⼴泛及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短距离⽆线通信标准有:Zig-Bee、蓝⽛(Bluetooth)、⽆线宽带(Wi-Fi)、超宽带(UWB)和近场通信(NFC)。
(1) Zig-Bee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建⽴的⼀种短距离、低功耗的⽆线通信技术。
Zig-Bee来源于蜜蜂群的通信⽅式,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来与同伴确定⾷物源的⽅向、位置和距离等信息,从⽽构成了蜂群的通信⽹络。
其特点是距离近,其通常传输距离是10-100m;低功耗,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电池可⽀持1个终端⼯作6-24个⽉,甚⾄更长;其成本,Zig-Bee免协议费,芯⽚价格便宜;低速率,通Zig-Bee常⼯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短时延,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输
技术
GPRS 3G ZigBee 蓝牙红外线 WiFi UWB RFID NFC
传输距离几公里75m~2km 10m左右极短大约90m 10~20m 几米到几
十米
1m
传输速度56~115kb
ps 几百kbps 40~250kb
it/s
1mb/s 4m&16m 11mbps~
108mbps
几百kbps
以上
1K 424K
工作频段850/900/
1800/19
00 MHz
806~
960MHz,
1710~
1885MHz,
2500~
2690MHz
2.4GHz 2.4GHz * 2.4G&5G
806~
960MHz,
1710~
1885MHz,
2500~
2690MHz
125khz~1
35khz,
13.56mhz
860mhz~9
60mhz
13.56MHz
传入功率 * 功率高功率低中 * 低低低功率低成本价格高高低低低低低低低
抗干扰性高高中等高高低高高极高
协议 TCP/IP
L25 TD-CDMA,
WCDMA,CD
MA2000
IEEE
802.15.4
IEEE
802.15.1
x
*
IEEE802.
11g,
IEEE802.
11b
尚未制定*
ISO/IEC18
092,
ISO/IEC21
481
技术特征体积小,
接口通用
不能穿透
物体,遇
到障碍物
会反射
覆盖范围
大
可自组网,
无限扩展
应用领域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工业控
制、医疗
等
移动设
备、外设
适用于室
内传输控
制
小规模接
入组网
短距离,
大数量,
高速传输
读取数
据,取代
条形码
手机,近场
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