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教学案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四单元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教学设计 选修1

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第1课时日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
2.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
●课标解读阅读课程标准,会发现“消毒剂”“染发剂”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呈现,因此本节课应是自学内容,“知道”即可。
●教学地位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较低,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中就没有这一节的内容,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化学与生活》中也没有体现。
因此建议本节知识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我们经常洗衣服,使用的洗涤剂一般是肥皂或洗衣粉,你知道什么样的布料使用什么种类的洗涤剂吗?还有,我们知道常见的消毒剂是酒精和高锰酸钾溶液,你还能举出不常用的消毒剂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3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常用洗涤剂”并完成【思考交流1】。
看教材P30-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生活中的消毒剂和染发剂”并完成【思考交流2】。
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步骤1:1.导入新课2.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生活中的消毒剂”。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建议除例2外,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材料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6-30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常见洗涤剂的种类、洗涤原理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常用洗涤剂”。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建议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设置一些备选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30-32的讲解对探究2中消毒剂种类的成分、主要用途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化学品的名称、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化学品,预防事故的发生。
3.培养正确的使用化学品的态度和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化学品的名称、性质、用途和危害。
2.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3. 化学品的存储、包装和标识。
4. 化学品事故的处理和应急措施。
三、教学方法1.听讲解、看视频等形式进行初步了解。
2.小组或个人探究,观察化学实验室、工厂现场等。
3.化学品容器模拟演练,模拟处理化学品事故。
4.进行小组或个人总结报告,形成安全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1. 开场白宣传化学品的使用规范,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安全意识。
2. 通过听讲解、看视频等形式进行初步了解教师分享与化学品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化学品的名称、性质、用途和危害等方面的知识。
3.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室、工厂现场等,让学生理解并模拟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提高化学品使用的技巧。
4. 化学品的存储、包装和标识教师详细讲解化学品的存储、包装和标识,让学生理解化学品的管理和分级方法,了解不同级别的化学品存储方式和警示标识。
5. 化学品事故的处理和应急措施教师讲解化学品事故的识别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品事故所涉及的安全问题,了解应急措施的具体步骤。
6. 进行小组或个人总结报告让学生根据学习成果和体验,进行小组或个人总结报告,交流对化学品管理与使用的看法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对化学品管理和使用的认知和思考,以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室或工厂现场是否能够正确地操作化学品,以及对化学品的存储和标识是否能够恰当地理解和实践。
3. 对于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措施,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电子板书。
初中化学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安全教育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技巧。
3. 强化对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视意识。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2.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化学实验中的急救措施。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
2. 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
3. 授课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穿戴实验服、戴上护目镜、避免接触皮肤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如何做到安全操作。
5. 演示化学实验中的急救措施,学生模拟急救场景并展示急救技能。
6. 总结:强调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时刻保持警惕。
作业:撰写实验报告,重点描述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技巧和急救措施。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掌握程度。
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和不良操作习惯。
这份安全教育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做到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初中化学危险药品培训教案

初中化学危险药品培训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危险药品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化学危险药品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危险药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危险药品的定义和分类。
2. 化学危险药品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3. 化学危险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化学危险药品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危险药品对人体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
2. 学习化学危险药品的定义和分类:讲解化学危险药品的分类和标识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化学危险药品的特点。
3. 学习化学危险药品的危害和防范措施:介绍化学危险药品可能引起的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危害的严重性,并学习正确的预防措施。
4. 学习化学危险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危险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分装、储存方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化学危险药品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四、作业要求:
1. 自主收集一个化学危险药品的信息,并写出危害和防范措施。
2. 制作一个关于化学危险药品的海报,包括危害、防范措施和事故案例等内容。
五、教学反馈:
1. 随堂测验:对学生关于化学危险药品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 课后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建议,及时纠正和完善教学内容。
六、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危险药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对化学危险药品的防
范意识,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对化学危险药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高中化学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高中化学安全教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室常见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
2. 掌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介绍。
2. 实验室常见事故案例分析。
3.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及个人防护措施介绍。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实验室事故案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
2. 教学:介绍实验室常见化学危险品及其危险性,重点讲解易燃、易爆、腐蚀等危险品及其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验室常见事故案例,分析起因和教训,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
4. 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要点、应急处置方法等。
5. 个人防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活动设计1. 观看视频:播放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室安全操作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 知识竞赛: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五、评价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遵守规范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建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教师应积极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检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
初中化学安全课教案

初中化学安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2. 掌握化学实验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实验守则;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提高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安全措施;2.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3. 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4. 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安全措施;2.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处理;2. 学生在突发事故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2. 案例分析;3. 视频教学。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化学实验室安全设备及急救箱;3. 化学实验中常见危险品样本。
七、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事故的案例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危险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守则,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看法。
4. 视频教学:播放化学实验安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化学实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6.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安全工作。
八、作业安排:1. 整理一份化学实验中常见危险及相应安全措施的资料;2. 撰写一份化学实验安全规范,包括基本实验守则、应急处理措施等。
九、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2. 收集学生整理的资料和规范,进行评价。
十、教学延伸:1. 安排实地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实验设备和安全设施;2.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安全教案

初中化学教学安全教案课题: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知识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相关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2. 整理实验室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验器材完好无损。
3. 调查实验室环境,确认实验室安全设施齐全,并消除安全隐患。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室安全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2. 授课: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如穿戴实验服、戴安全镜、戴手套、提倡小心操作等。
3. 演示: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并强调安全操作步骤。
4. 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和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
5.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室安全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保持高度警惕,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评估1.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安全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2. 结合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估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的程度。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出化学实验的基本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2. 根据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和器材,了解其危险性和使用方法,做好相关实验预习。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2. 继续强化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注:本教学安全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
高中化学药品安全教案

高中化学药品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和安全操作流程。
2. 教育学生识别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防护装备和紧急处理事故的能力。
4. 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室基本规则-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实验服、戴上护目镜和手套。
- 熟悉实验室的布局,了解紧急出口、洗眼器和灭火器的位置。
- 实验前后要清洁工作台面,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实验内容。
2.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介绍常见化学品的性质和潜在危害。
- 学习如何正确阅读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SDS)。
- 掌握化学品的储存、取用和废弃的正确方法。
3. 应急处理与急救措施- 教授如何处理化学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
-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皮肤接触、眼睛溅入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
- 强调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和记录要求。
4. 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讲解废弃物分类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 实践废液的中和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的收集。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抽象的安全知识形象化。
- 安排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应急处理技能。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
四、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书面测试。
-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是否遵守安全规则。
- 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 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和实践。
五、教案小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学会在实验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通过对环境保护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
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日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2.了解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日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等化学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化学品使用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遗憾。
1.洗涤剂
洗涤剂是以一种或数种为主要成份,加入少量杀菌剂、织物柔顺剂、荧光增白剂或有其它功能的特殊添加剂制成的日用化学品。
洗涤剂的形状有,常见的洗涤剂有。
(1)肥皂的合理使用
(2)常见洗衣粉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是,其结构为。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3)加酶洗衣粉的知识
(4)干洗:普通毛料类的衣物易缩水,所以我们通常不用水洗涤毛料类衣物,而采用干洗的方法。
干洗是使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将衣物上的油污溶解除去的一种方法。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干洗剂有三种,主要成份分别是:、、、。
注意:衣物干洗后不能马上穿,应放在通风处晾晒,待干洗剂充分挥发后再穿。
说明:家用洗涤剂种类繁多,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需避光保存。
若将不同性质的化学洗涤剂混合起来使用,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洗涤剂失效,甚至发生危险。
因此,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使用洗涤剂,不可随意混合使用。
2.生活中的消毒剂
消毒剂种类很多,生活中常用的有。
(1)系消毒剂主要有。
①庭使用漂白粉可直接将漂白粉置于空气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氯系消毒剂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失效,其原因是什么?
③有人将含氯的漂白粉与洁厕灵混合使用,结果导致了氯气中毒。
请分析原因,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⑵过氧乙酸的知识
①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强氧化性和易分解
③过氧乙酸的制备
④过氧乙酸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⑤应急处理办法:
3.常见的染发剂
⑴分类:
⑵各种染发剂的成份及作用原理
⑶慎用染发剂
[典型例题]
合成染发剂的染发原理是什么?对人体可能产生什么危害?
二.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
在广大农村地区,农药和化肥是常用的化学品。
化肥的作用是,农药的主要作用是。
农药可经浸入人体,造成中毒
1.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
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了解各种化肥的成份与化学性质,不仅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可以防止因化肥的不合理混用导致肥效下降。
例如:草木灰与混用,由于两者可以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将导致磷肥肥效降低。
注:施用肥料,有利于植物更好地吸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农药的相关知识
(1)DDT的功与过
(2)有机磷农药的知识
①有机磷农药的种类
②使用不当的后果
③常见的有机磷农药有
⑶如何防止农药中毒?
【反馈训练】
1.医用消毒酒精中,酒精的体积分数为()A.30% B.75% C.95% D.100%
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消毒剂是()A.石灰B.硫酸铜C.高锰酸钾D.漂白粉
3.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签上有如下的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溶液,呈碱性。
②使用时加水稀释。
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物质。
根据以上描述,你认为该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A.SO2B.Na2SO4C.KMnO4D.NaClO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盐酸②液氯③漂白粉④碘酒⑤氯水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
5.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
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晴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A.①②③B.②④C.③④⑤D.③⑤⑥
6.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二氧化氯(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关于二氧化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lO2是强氧化剂B.ClO2是强还原剂
C.ClO2是离子化合物D.ClO2分子中氯为-1价
7.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
为储存、运输、使用方便,工业上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2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中,不会是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A.MnO2B.H2S C.稀盐酸D.NaHCO3
8.“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可用它浸泡、擦拭物品,喷洒空气,对地面进行消毒,以达到杀灭大多数病菌和部分病毒的目的。
下列对“84”消毒液的性质及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碱性
B.使用时必须加水稀释
C.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衣物有漂白作用
D.与过氧乙酸等强氧化性消毒剂混合使用,会产生氯气等有毒物质
9.高压电机、复印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该气体有强氧化性。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B.抽样可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C.臭氧的存在对人体友益无害D.臭氧是很好的消毒剂和脱色剂
10.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强酸B.过氧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C.过氧化氢可以发生分解反应D.过氧化氢是水的同分异构体
11.“不粘锅”是在锅的内壁涂了一层聚四氟乙烯。
下列对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的单体不含碳碳双键
B.它在没有水时容易燃烧
C.其中的C-F键很稳定
D.分子内支链繁多,互相缠绕,因而不粘食物
1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过氧乙酸的分子构成比乙酸多一个氧原子,它具有特殊的过氧基“—O—O—”而表现出强的氧化性。
在酸(如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乙酸可被过氧化氢氧化为过氧乙酸,此过程是可逆反应。
乙酸易分解生成乙酸和氧气。
所以乙酸要在阴暗处保存。
请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