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生物化学医学幻灯片

口腔生物化学医学幻灯片
碱性磷酸酶等
其他蛋白 如血清蛋白等
编辑版ppt
16
釉质蛋白与釉质发育各阶段
启动矿化
牙本质涎磷蛋白、釉丛蛋白
结合矿化离子
釉原蛋白、釉蛋白
控制晶体生长速度 釉原蛋白、釉蛋白、成釉蛋白
决定釉柱结构
成釉蛋白
转导细胞信号
釉丛蛋白
控制分泌
有机基质的降解产物
保护矿化相
釉原蛋白、釉蛋白
编辑版ppt
17
釉质晶体的物理特征
? +
编辑版ppt
30
四、口腔黏膜组织
编辑版ppt
31
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质
上皮
纤维蛋白 非纤维蛋白
主要是角蛋白
蛋白水解酶类
编辑版ppt
32
口腔粘膜组织
基底膜带
胶原性蛋白质 IV型 非胶原性糖蛋白
编辑版ppt
33
层粘连蛋白 蛋白多糖 纤维连接蛋白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
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编辑版ppt
2
牙齿的美观重要吗?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编辑版ppt
5
造成牙齿不美观的原因有哪些?
编辑版ppt
6
➢Caries 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omalies of
Number ➢Anomalies of
Size ➢Anomalies of
10
牙釉质
编辑版ppt
11
一、牙釉质 (enamel )
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
蛋白质 其它成分 包括脂类、枸橼酸盐、乳酸盐、
糖类、水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口腔生物化学

(二) 牙髓的代谢
1. 牙髓细胞内代谢
1)有氧呼吸 主要方式 作用:提供能量,提供合成基质的前体物质,炎症时减少 影响因素:齿龄、牙髓部位、温度、药物
2)无氧代谢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途径产生能量 能够耐受短暂的外伤或正畸移位、麻醉、冷冻
3)成牙本质细胞的合成代谢活动
形成牙本质、修复牙髓功能
主要的非胶原蛋白,构成细胞骨架 分布具有高度细胞特异性,细胞分层和增殖分化的标志
2)桥粒蛋白:
介导细胞间粘附, 维持粘膜上皮的完整性
2. 蛋白聚糖 纤维细胞产生混入上皮中
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
3. 脂类 代谢提供能量,参与角化作用
角蛋白α-螺旋结构 角蛋白β-折叠构象
(二)口腔粘膜上皮的代谢
特点: 代谢活跃,速度快,细胞生长周期短, 更新速度快。
釉原蛋白(amelogenin Am) 非釉原蛋白:
釉蛋白(enamelin En) 釉丛蛋白 鞘蛋白 成釉蛋白(ameloblastin AMBN)
1.釉原蛋白 牙齿发育期
(1)生化特性 基因位点:X染色体短臂,Y染色体中心粒 氨基酸组成:脯、谷、亮、组氨酸 易降解:金属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
(2)生物学作用:
2. 蛋白聚糖 基质成分
组成:糖胺聚糖(氨基己糖-己糖醛酸)+蛋白质 种类:4-硫酸软骨素(前期牙本质)、6-硫酸软骨素(骨
和牙本质)
作用:构成基质:蛋白聚糖+胶原纤维+非胶原纤维
调控胶原纤维的聚合、组成 调节矿化: 羧基、硫酸基+Ca 2+
蛋白聚糖
糖胺聚糖
脂类:存在于基质、胞膜、胞内
磷脂和中性脂
(2)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

口腔生物化学

口腔生物化学

富脯蛋白
-----酸性富脯蛋白 结合Ca, 维持钙磷稳定 参与唾液获得性膜的形成 协助细菌粘附 -----碱性富脯蛋白 功能不清 -----黏性富脯蛋白:具有润滑作用
富组蛋白
抗真菌及抑菌作用 具有缓冲作用 与羟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获得性膜的形
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形成
富酪蛋白
竞争性抑制富脯蛋白在牙面上吸附,参与获得性 膜的形成
能促进放线菌在牙面的粘附,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能抑制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抑制磷酸钙的沉积
富半胱蛋白
抑制蛋白分解,抑制半胱氨酸酶,减少不必要的 蛋白分解,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
参与获得性膜的形成 抑制磷酸钙结晶的形成
唾液黏蛋白
MG1与MG2的比较
-- 羟基磷灰石
碳酸盐 1.95-3.66
无 二氧化碳

0.25-0.9
--
--
镁 氯 氟 其他
0.25-0.56 0.19-0.35 50-5000ppm
--

--

--
--
--
--
--
影响氟浓度的因素
釉质蛋白 组织液 外环境 生理性磨损
根据亲水性和酸碱度
疏水性釉原蛋白(Am) 酸性釉蛋白(En)
分子量 疏水结构 牙面亲和力 功 能
MG1 1000kD


保护
MG2 200-250kD 无

除菌
(三)涎腺及唾液的功能***
1.涎腺的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
下颌下腺 占总唾液分泌量的60%左右 腮腺 20%~25% 舌下腺 7%~8% 小涎腺 < 7%~8%
内分泌功能 肽类物质达到30种以上,存 在于许多动物,在人类有待于证实。

口腔生物学全套课件

口腔生物学全套课件

治疗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其他口腔疾病的症状
口腔溃疡、口唇疱疹、唇炎等。
治疗
药物治疗、局部用药、调整饮食等。
05
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
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总结词
了解口腔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对于提高人 们的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口腔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方法,增强口腔保健意识,改变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口腔疾病的 发生率。常见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宣传
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粘膜的结构
口腔粘膜是覆盖在口腔内部的柔软组 织,具有保护、感觉和分泌等功能。
口腔粘膜的功能
口腔粘膜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分泌唾 液、参与咀嚼和发音,同时还具有免 疫和再生功能。
03
口腔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龋病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主要是由于口腔中细菌、食物残渣和唾液中的黏蛋白混合,形成牙菌斑,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洞。
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龋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定期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卫生,控制糖分摄入,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等。
治疗
填充治疗,根管治疗,牙冠修复等。
牙周病的治疗
要点一
牙周病的症状
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
要点二
治疗
洁治、刮治、牙周手术等。
口腔癌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避免吸烟和饮酒,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等。
口腔癌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口腔癌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吸烟、饮酒、嚼槟 榔等不良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 会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 。
病理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PPT课件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PPT课件
1.染色操作中,用浓盐酸熏蒸涂片时要小心。 2.该法不能检测细菌的活动性,但染色涂片可长期保存。
思考题:
刚果红负性染色有何优点?菌斑采集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二 变异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菌落特点和菌细胞形态及革兰染色特征的观察,初步掌握菌斑标本中变异链球菌的分 离、培养和表型鉴定的主要程序和方法,熟悉牙菌斑中常见细菌的菌落特点、菌细胞形态及 革兰染色特点。
刚果红负性染色方法:
载玻片一端滴一滴 2%刚果红染液
加入待见样本 混合后推片
置浓盐酸上熏 至变红色
推片置显 微镜下观 察
Listgarten的分类标准:
球菌:菌细胞直径0.5μm~1.0μm,包括少量球杆菌; 直杆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1.0μm~1.9μm,包括部分分支杆菌; 丝状菌:菌细胞宽0.5μm~1.5μm,长与宽之比大于6∶1,菌细胞多为不规则的长丝状杆
实验结果及结果评价
表型鉴定——(1)菌落特征观察
初代培养的菌落观察要点:
形态:如水滴状、圆形、丝状、不规则状、根状、梭形等。 大小:菌落直径一般以mm计,注意大小的一致性。 厚薄:扁平、丘状、凸、半球状、瘤状(中央凸)。 颜色:无色、白、黄、红、绿、黑或棕色。 边缘:如整齐、锯齿状、波状等。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菌落型:光滑、粗糙、黏液样。 溶血型:α、β、γ(限血平板)。
第七章 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
提要:口腔生物学实验教程是针对口腔生物学理论课设计的实验指 导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口腔生物学研 究技术和方法,加深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口腔医 学基础研究的兴趣,了解基本的科研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的科研思 维。

最新口腔生物学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口腔生物学PPT课件ppt课件

唾液屏障
细胞因子(cytokine)
免疫球蛋白屏障
sIgA的合成、组装、分泌
2
3 56
7
1 4
浆细胞
分泌性上 唾液 皮细胞 导管
1 IgA的合 4 合成分泌 7 分泌
成和J链
片段 到唾液
导管
2 形成二 5 穿膜分泌
聚体
成分
3 分泌 6 转运
SIgA功能
• 阻抑粘附 • 控制菌斑 • 溶解细菌 • 中和病毒 • 中和毒素 • 免疫排除
唾液屏障
*健康牙周 *炎症牙周 *炎症控制
C3 C4 C3a C3b C5a C3a C3b C5a
补体激活与活性
唾液屏障
经典途径
菌斑抗原+抗体
免疫复合物 C142
旁路途径
细菌脂多糖、凝聚的 IgG、IgA
C3bB
C3 C3a 、 C5a
C5b6789 C3b
细胞膜 溶解
组胺 SRS-A IgG
血管渗透性增加
唾液非特异性免疫成分
唾液屏障
粘蛋白(mucin)
产生: 颌下腺 小唾液腺
舌下腺 粘液细胞
作用: 抗干燥

防损伤
管 分
抵御微生物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唾液屏障
产生:浆液细胞 作用:抗菌
Fe lactoferrin
Fe
中性粒细胞
羧基阴离子
coccus
唾液屏障
溶菌酶 (Lysozyme)
免疫球蛋白屏障
IgM 含量1/50
代偿作用 溶菌作用 调理作用
IgG 含量1/20
龈沟液中多 炎症时可高于血清

口腔生物化学

口腔生物化学

(牙本质30%
牙骨质50-55%)
非胶原蛋白(9-10%) 脂类 枸橼酸盐
胶原

牙本质
组成:I、V 合成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作用:形成胞外基质骨架 特点:吸引力 硫酸粘多糖吸引矿物盐沉积 稳定性 不易溶,高度交链结构 (二 羟赖氨酸正亮氨酸交联键)

牙骨质
主要为I型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牙本质涎蛋白 (DSP) 牙本质磷蛋白(DPP) 骨涎蛋白(BSP) 牙本质基质蛋白I (DMP-I) 骨桥素 (OPN) 骨钙素 (OC) 糖胺多糖
牙体组织
釉骨 牙龈
牙釉质
釉质磨片
一、釉质
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
蛋白质 其它成分 包括脂类、枸橼酸盐、乳酸盐、乳 酸盐、糖类
釉质表层的化学组成特点
萌出前期 萌出后期 组织液 唾液、龈沟液 浓度梯度
无机成分
成分
含量(%)
分布 釉牙本质界) 环境影响
(表面
钙磷 33.6-39.4 16.1-18.0 碳酸盐 1.95-3.66 钠 镁 0.25-0.9 0.25-0.56

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血清来源蛋白:糖蛋白、白蛋白、IgG

三、牙周组织
胶原 蛋白多糖
胶原分布
牙龈 牙周膜 牙槽骨 I、III、IV、V I、III、V I
牙周病变过程中牙龈胶原的改变
胶原含量减少: 破坏增加
产生受抑制
胶原类型改变:
V型 出现 I 型胶原三聚体
III 型
参与胶原破坏的因素:
胶原酶:细菌来源 宿主来源
釉质晶体的化学特征 吸收性: Mg2+ H2PO4- HCO3- Ca2+ 离子交换:Ca2+----Na+ OH-----Cl- OH------F-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口腔生物学第二章

1. 试述釉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中的作用。

1)启动釉质矿化2)作为晶体生长的支持相3)调节晶体生长2.简述唾液的保护功能:(1)润滑作用(2)维持粘膜的完整(3)软组织修复作用(4)清除作用(5)调节口腔菌群平衡(6)维护口腔缓冲能力(7)维持牙齿矿化3.简述蛋白多糖在牙周膜中的功能。

答:(1)由于其高度的亲水性,有助于牙周膜在咀嚼压力下水分排出后对水的再吸收;(2)与牙周膜内大量的胶原纤维发生相互作用;(3)调节胶原纤维的合成、降解和排列;(4)免疫调节。

4.唾液的主要功能:1、唾液消化及营养功能:协助咀嚼吞咽、直接参与消化、维持味觉、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2、唾液的保护功能:润滑作用、维持黏膜完整、软组织修复、清除作用、调节口腔菌群平衡、维持口腔缓冲能力、维持牙齿矿化3、唾液的诊断作用:诊断口腔疾病、全身疾病、药物监测、测定激素水平、检测体内的环境毒物5.涎腺的分泌功能a) 外分泌功能:唾液b) 内分泌功能:腮腺激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等6.唾液有机成分的作用1、润滑作用2、维持粘膜的完整,修复口腔软组织3、调节口腔菌群平衡4、参加获得性膜,维持牙齿再矿化及牙结石的形成5、其他作用:消化作用;对味觉的维持7.龈沟液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答:生理意义:通过缓冲作用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带出龈沟龈沟液中的白细胞等吞噬抑制或杀灭细菌通过龈沟液中的抗体来调理,趋化吞噬细胞,以及激活补体系统来发挥抗菌作用临床意义:龈沟液中少数几种成分的含量与局部牙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故可以作为牙周病变的评判指数。

8.龈沟液抗菌防御作用答:龈沟液通过缓冲作用可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带出龈沟液;通过龈沟液中存在的有活性的白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吞噬抑制或杀灭细菌;通过龈沟液中的抗体来调理.趋化吞噬细胞,以及激活补体系统来发挥抗菌作用。

9.简述生物矿化的机制生物矿化是细胞及基质共同参与的结果,整个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龈蛋白多糖 透明质酸、硫酸肝素、
硫酸皮肤素、 4-硫酸软骨素
牙周膜蛋白多糖 透明质酸、硫酸肝素、
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 作用:
水的再吸收 与胶原纤维发生作用
牙槽骨、牙骨质蛋白多糖 透明质酸、硫酸角质素、
硫酸皮肤素、 4-硫酸软骨素、 6-硫酸软骨素
牙周病变蛋白多糖
牙周组织与糖胺聚糖成分
组织 透明质酸 硫酸肝素 硫酸皮肤素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牙齿的美观重要吗?
➢Caries 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omalies of Number ➢Anomalies of Size ➢Anomalies of Shape ➢Anomalies of Structure ➢Anomalies of Color
大纲要求: 掌握: 釉质和牙本质的无机和有机成分;
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 基底膜的生化特征; 唾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EMP途径和HMP途径;GTF和FTF的特性; 生物矿化的种类和机制; 牙釉质与牙本质的生物矿化机制与步骤; 氟的矿化作用。 熟悉: 牙周组织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 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 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生物矿化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物体内的矿化过程。
蛋白酶类 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丝氨酸蛋白酶、
碱性磷酸酶等
其他蛋白 如血清蛋白等
釉质蛋白与釉质发育各阶段

启动矿化
牙本质涎磷蛋白、釉丛蛋白
结合矿化离子
釉原蛋白、釉蛋白
控制晶体生长速度 釉原蛋白、釉蛋白、成釉蛋白
决定釉柱结构
成釉蛋白
转导细胞信号
釉丛蛋白
控制分泌
有机基质的降解产物
保护矿化相
釉原蛋白、釉蛋白
釉质晶体的物理特征
羟磷灰石 Ca10(PO4)6OH2
硬度 :老年恒牙硬度>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 密度: 表面密度高, 近釉牙本质界处最低. 未萌牙低于已萌芽 晶体基本构型: 偏平六角形
釉质晶体的化学特征
吸收性 离子交换 Ca2+ -----Na+, Si 2+ OH-------CI-
--

--
--
--
--
--
影响氟浓度的因素
釉质蛋白 组织液 外环境 生理性磨损
Dental fluorosis
釉质蛋白(enamel proteins)分类
釉原蛋白(amelogenins) 非釉原蛋白(non-amelogenins)
釉丛蛋白(tuftlin) (釉)鞘蛋白/成釉蛋白(sheathiln/ameloblastin) 釉蛋白(enamelin) 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entinogenesis imperfect
第一节 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
解剖
牙体组织
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组织
牙周膜 牙槽骨
牙龈
牙釉质
一、牙釉质 (enamel )
无机成分 有机成分
蛋白质 其它成分 包括脂类、枸橼酸盐、乳酸盐、
糖类、水
牙釉质表层的化学组成特点
浓度梯度 萌出前期 组织液 萌出后期 唾液、龈沟液
口腔粘膜组织
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 结缔组织基质
口腔粘膜结缔组织基质蛋白多糖与一般蛋白多糖的比较
蛋白多糖 口腔粘膜
单糖
较少
糖链组成 呈线性
一般粘膜 复杂 无规则
糖链数目 较多 相对糖含量 糖>蛋白
较少 蛋白为主
第二节 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的生物化学 静态分泌 动态分泌
化学组成 无机成分(0.2%) 蛋白质(0.5%)
胶原 蛋白多糖
胶原分布 牙龈 I、III、IV、V 牙周膜 I、III、V 牙槽骨 I 牙骨质 I、III
牙周病变过程中的改变
胶原含量减少: 破坏增加
产生抑制
胶原类型改变:
V 型 (2%------8% ) 出现 I 型胶原三聚体 III 型 小于5%
参与胶原破坏的因素:
胶原酶 巯基复合物 内毒素
--
_
SCN
--
H+
CO2
---
无机成分
成分
作用与意义
钙 维系牙齿结构,参与再矿化,激活某些酶如-淀粉酶 磷 维系牙齿中磷酸盐的结构,参与再矿化,调节渗透压与酸碱的缓冲 氟 维系牙齿结构,参与再矿化,为菌斑供氟,抑菌 氯 调节渗透压与酸碱的缓冲激活-淀粉酶,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碘 唾液作为碘的储备,杀菌 钠钾 调节渗透压,参与生物膜的物质转运
牙龈上皮 +
+
+
+
-
牙龈结缔组织 +
+
+
+
-
牙周膜 +
+
+
+
-
牙骨质 +


+

牙槽骨 +
-
+
+
+
四、口腔黏膜组织
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质
上皮
纤维蛋白 非纤维蛋白
主要是角蛋白
蛋白水解酶类
口腔粘膜组织
基底膜带
胶原性蛋白质 IV型 非胶原性糖蛋白
层粘连蛋白 蛋白多糖 纤维连接蛋白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原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
成分
无机成分
含 量 流速高 存在方式
钠钾氯 钙
>血浆 1.45mM

5.42mM
氟化物
0.01-0.05ppm --
硫氰酸盐 重碳酸盐
0.125-0.375mM
--
氢离子
变异大
气体
10-20%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高
--
微量元素
--
--
--
Ca2+、无机复合物、 与有机物结合
有机组成、焦磷酸盐、 复合状态
❖ 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血清来源蛋白 糖蛋白、白蛋白、IgG
牙骨质非胶原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FN) 骨桥素(OPN) 玻璃体结合蛋白(vitronectin, VN) 骨连接蛋白( ON ) 韧粘素(tenascin) 骨钙素(OC) 骨涎蛋白II (BSPII) 生长因子
三、牙周组织
二、牙本质和牙骨质
无机成分 碳、磷酸矿物盐、钠、镁、氯
有机成分
胶原 非胶原蛋白 脂类 枸橼酸盐
胶原
❖ 牙本质 90%为胶原
组成:I、V 作用:形成胞外基质骨架 合成细胞:成牙本质细胞 特点:吸引力 硫酸粘多糖
稳定性 高度交链结构
❖ 牙骨质
主要为I型 有大量交叉链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 成牙本质细胞源性 Dentin Sialoprotein (DSP) Dentin Phosphoprotein (DPP) Bone Sialoprotein (BSP) Dentin Matrix Protein 1 (DMP-1) Osteopontin (OPN) Osteocalcin (OC) 糖胺多糖
无机成分
成分
分 (表面 含量(%) 布 釉牙本质界) 环境影响 存在形式
钙磷 33.6-39.4 16.1-18.0 碳酸盐 1.95-3.66 交界

0.25-0.9 内层
-- 羟基磷灰石
无 二氧化碳
--
与水结合
镁 氯 氟 其他
0.25-0.56 同上 0.19-0.35 0.05-0.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