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课件--06

合集下载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生物化学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糖类的结构与功能•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目录生物化学概述01CATALOGUE生物化学的定义它涉及生命现象的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为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基础。

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的医学专业课程如药理学、病理学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控以及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学科。

生物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物质和它们的作用。

20世纪初,许多重要的生物化学发现和理论不断涌现,如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的主题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修饰与降解、细胞信号转导等。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01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0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三维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联。

03酶的作用与调控:探讨酶的结构、催化机制及代谢调控。

04糖类、脂质和维生素代谢:研究这些物质的代谢途径、调控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

05核酸代谢与基因表达:探讨DNA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调控机制。

06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02CATALOGUE氨基酸肽键肽链的盘曲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肽链。

多肽链形成后,会进一步盘曲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

0302 01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由氨基、羧基、侧链组成。

肽链局部区域的构象,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γ-转角等。

二级结构整条肽链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维系。

三级结构由二硫键、离子键和氢键等形成的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级结构许多酶是蛋白质,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6-01节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6-01节生物氧化

递电子体
递氢体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水溶性辅酶或辅基: NAD+ /NADH, NADP+/NADPH 为双电子传递体
功能基团:芳环中五价氮和三价 氮间的变化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水溶性辅酶或辅基:FAD/FADH2, 为单双电子传递体 结构中含核黄素 FMN/FMNH2
复合体IV的电子传递过程
复合体IV的CuB-Cyta3将电子传递给O2、生成水
二、NADH和FADH2是呼吸链的电子供体
NADH和FADH2是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供体,形成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 NADH →复合体Ⅰ→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 →复合体Ⅱ →CoQ →复合体Ⅲ→Cyt c →复合体Ⅳ→O2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即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
电子传递:琥珀酸→FAD→几种Fe-S →Q
复合体Ⅱ:无H+泵的功能
(三)复合体Ⅲ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人复合体Ⅲ含有 Cyt b(b562, b566)、Cyt c1和一种可移动的铁
辅基:铁硫中心(Fe-S)含铁离子和硫原子 通过 Fe2+ ⇌ Fe3++e- 反应传递电子
单电子传递体
Fe-S
Fe2S2
Fe4S4
线粒体氧化体系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
细胞色素蛋白 (cytochrome , Cyt)
含血红素样辅基的蛋白质
分Cyt a、b、c 及不同的亚类
细胞色素a,b,c 结合的血红素辅基
小结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完成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过程

【课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PPT

【课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PPT

常用于测定核酸和蛋白质的浓 度,酶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等。
步骤
准备标准曲线、设置光程、选 择波长、测量吸光度和计算样 品浓度。
凝胶电泳
SDS-PAGE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
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和分析蛋白质。
用于分离和分析核酸,如DNA和 RNA。
非变性凝胶电泳
用于分离和分析蛋白质的三维空 间结构。
西方博洛法
戴好实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3 合理使用实验室设备
学习如何使用化学品和设备,遵守正确的使用方法。
4 注意实验室卫生
保持实验台清洁,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化学品。
酶活性测量
实验原理
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速率来评 估酶活性。
实验步骤
包括制备反应混合物、控制反 应条件和测定反应速率。
数据分析
通过绘制酶活性曲线和计算酶 活性单位来解释实验结果。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 PPT
探索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从实验室中的安全措施、基本技术和设备开始, 到酶活性测量、蛋白质层析纯化、蛋白质浓度测定、分光光度法、凝胶电泳 以及PCR等。拓展知识边界,发现医学化学的奥秘。
实验室安全
1 仔细阅读实验手册
熟悉实验步骤和安全规定,确保操作正确。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蛋白质层析纯化
1
树脂选择
选择合适的层析树脂来分离和纯化目标
制备样品和柱子
2
蛋白质。
预处理样品,并准备层析柱和缓冲溶液。
3
样品加载
将样品加载到层析柱中,充分与树脂互
洗脱和回收
4
作用。
使用洗脱缓冲液洗脱目标蛋白质,并收 集纯化的样品。
蛋白质浓度测定
1 布鲁克法

生物化学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

生物化学课件第六章  酶(化学)

相对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表6-3)
绝对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7
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①族专一性(基团专一性) A — B 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
②键专一性 CAH2—OHB
α-葡萄糖
5
OH
苷酶
OHO
O
1
O
R
+H2O
OH
酯酶:R—C—O—R′ + H2O
脂肪(:水)水解酶
16
(二)酶的命名
2、惯用名: 通常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作用方式。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 型。如水解蛋白的酶称蛋白酶,水解淀粉的酶叫??
有时为了区分同一类酶还在前面加上来源。 如胃 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
17
氧转水 裂异合
12
(一)酶的分类:
1. 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
AH2 + B
A + BH2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2)氧化酶类 ①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3)过氧化物酶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13
(一)酶的分类
1个 Fe3+ 每秒能催化6×10-4个 H2O2的分解
同一反应,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
速度要大106~1013倍(表6-1)。
6
2.酶的特性:——生物催化剂
(1)催化效率极高
(2)高度的专一性:
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特异)性。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酯酶?? 淀粉酶??

《大学医学生物化学课件》

《大学医学生物化学课件》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组成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主要由信号分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 和效应蛋白等组成。
受体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剖析
01
受体的定义和分类
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蛋白质,能够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结
合并传递信号。根据受体的位置和性质,可分为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两大
类。
02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并激活与之相关联的信
针对特定抗原表位设计单克隆抗体, 通过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治疗作用, 如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激酶抑制剂
针对激酶靶点设计药物,通过抑制激 酶活性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用于治疗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细胞凋亡调节剂
针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设计药物,通 过促进或抑制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目的, 如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 疾病等。
02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 2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3
蛋白质的功能 酶、激素、抗体、转运蛋白等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核酸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
DNA的双螺旋结构:碱 基配对、DNA的超螺旋 和拓扑异构
氮代谢及调控机制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被小肠吸收进 入血液。
氨基酸的转运和储存
血液中的氨基酸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转运至肝脏和肌肉等组 织储存。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在细胞内,氨基酸经过脱氨基作用分解为氨和相应的α-酮 酸。氨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α-酮酸可进一步氧 化分解供能。

2024版《医学生物化学》PPT课件

2024版《医学生物化学》PPT课件
策略。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简介
01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控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或选择性转录起始位点来实现。
02
翻译水平调控
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调控。
03
表观遗传学调控
通过改变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来
影响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学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01
02
03
疾病诊断
生物化学指标如血糖、血 脂等用于评估健康状况和 诊断疾病。
药物研发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 分子相互作用,设计针对 特定靶点的药物。
治疗方法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开发基 因疗法、免疫疗法等新型 治疗方法。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化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挑战
基因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 需提高,同时面临着伦理、法律和 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精准医疗时代下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解析
个性化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信息,选择最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 系,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价值
1 2
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缺乏或异常导致疾病;疾病过程中酶的活性变 化。
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酶活性测定用于疾病诊断;同工酶分析用于遗传 性疾病诊断。
3
酶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 酶替代疗法治疗遗传性疾病;酶抑制剂用于治疗 癌症等。
酶抑制剂与激活剂研究进展

医学大全生物化学课件

医学大全生物化学课件

要点三
信号传导异常的治疗 策略
针对信号传导异常的治疗策略主要包 括抑制异常活化的信号传导途径、恢 复受损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调节相关 基因表达等。目前,许多药物和治疗 方法都是基于这些策略开发的,如靶 向治疗药物、基因治疗等。
06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应 用和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种类和应用领域介绍
生物技术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关系探讨
基因突变与疾病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疾病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进 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遗传性疾病、 癌症等。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能导致基因表达模 式改变,进而引发疾病,如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
基因表达失调与疾病
基因表达失调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从而引发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磷脂的代谢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代谢包括磷脂的合成与降解。磷脂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内 质网,而降解则通过磷脂酶等酶的作用进行。
氮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合成受到氨基酸的活化、转运和核糖体上肽链合成的调节。蛋白质的分解则通过 蛋白酶体等酶的作用进行。
氨基酸的代谢
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如蔗糖 、麦芽糖等。
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包 括淀粉、纤维素等,是生物体
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糖类的功能
提供能量、参与细胞识别、构 成细胞壁等。
03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 控机制
糖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01
糖酵解
糖酵解是细胞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或乳酸,并释
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受体构象发生变化并激活与之 偶联的信号转导蛋白,进而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将 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内,调节基因表达。

《医学生物化学基础课件》

《医学生物化学基础课件》

DNA修复和基因调控
DNA损伤修复机制和基因调控的生物化学基础,以及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 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医学生物化学实践技能培养
通过实验室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医学生物化学技能,包括数据分析、实验 设计和科学沟通等。
代谢途径——糖代谢
糖类的吸收、运输和代谢途径,包括糖异生和糖酵解的生物化学过程。
代谢途径——脂质代谢
脂质的合成、降解和运输机制,以及脂质在能量代谢和信号调控中的作用。
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的合成、降解和转化途径,以及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转录和翻译的生物化学基础
基因表达的两大过程:转录与翻译的生物学基础,以及调控途径和机制。
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折叠、酶催化、信号传导等重要方面。
生物大分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DNA和R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生物大分子——多糖的结构和 功能
多糖的种类、结构与功能,以及多糖在生物体内的重要生理功能。
酶和酶学
酶的基本特性、催化机制和调控方式。介绍酶的分类和在生物代谢中的作用。
医学生物化学基础课件
医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是首要的学科之一。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你将全面了 解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为后续医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基础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介绍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生物化学研究方法。
细胞膜生物化学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渗透和运输机制的生物化学基础。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20KJ/mol者所含的磷酸键称高能磷酸键, 常用~P表示,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 物。
高能磷酸键的类型
• 磷酸酐:ATP、ADP、UTP、CTP、PPi等; • 烯醇磷酸:PEP; • 混合酐:1,3-BP-甘油酸; • 磷酸胍类:磷酸肌酸。 • 另有高能硫酯键:乙酰CoA、脂酰CoA等。
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2O2
营养物分解
H2O H++e
ATP
氧化磷酸化
生物合成 肌肉收缩 信息传递 离子转运
Pi

ADP
Pi
生成核苷三磷酸(NTP)
核苷单磷酸激酶
NMP+ATP
NDP+ADP
NDP+核 AT 苷 P二磷N酸 TP 激 +酶 A
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以 磷酸肌酸形式储存
NH
O -
HO O O P O H2CCHCO~ P O - O -
1,3-BP-甘油酸
磷酸胍类
NH O R CNH~PO-
O-
NH O
HOOCCH2
NCNH~PO-
CH3
O-
磷酸肌酸
高能硫酯键
CH3 C~SCoA O
乙酰CoA
ATP的作用
❖ 作为能量载体,提供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初始 阶段所需的能量;
❖ FADH2呼吸链:由复合体Ⅱ、Ⅲ、Ⅳ及CoQ、Cyt 组成
复合体Ⅰ:NADH-CoQ还原酶
• 功能: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CoQ • 辅基:FMN(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铁硫蛋白
N O
-O
P
O
N O
H
H
H
H
OH
OR
O
-O
P
O
+
N O
H
H
O
H
H
OH
OH
NH 2 N
N
NAD+:R为H; NADP+:R为PO32-
底物水平磷酸化
3-P-甘油酸激
1,3甘 -B油 +PA-酸 DP
3-P-+甘 A
丙酮酸激酶
PEP+ADP 丙酮酸+A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CoA+Pi+GD琥 P 珀酸+C
❖ 它们都通过底物脱H、 H2O、CO2形成高能键, 并直接转移给ADP或GDP形成ATP或GTP(没有 经过呼吸链)
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链的顺序 ➢电子传递链中生成ATP的部位 ➢质子梯度的形成机制
❖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线粒体
❖主要功能:氧化营养物,生成ATP。 ❖结构
➢外膜:通透性较高 ➢内膜:对物质的通过有严格选择性
- 内膜高度折叠形成嵴 ➢膜间腔 ➢基质
线粒体结构
外膜
基质
外膜

膜间腔
F 1 -F 0 复合体
ATP
HOOC CH2 N C NH2
CH3
ADP
NH
O
HOOC CH2
NC CH3
NH~ P OO-
肌酸
磷酸肌酸
ATP的生成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脱氢与ADP(或 GDP)的磷酸化相偶联。共3个反应。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电子传递 链与氧结合成水的同时,逐步释放出能量, 使ADP磷酸化为ATP的过程。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06


ATP与高能磷酸键
O
-

P O
~ -
O
O P
~β
O
O-
O Pα O-
NH2 NN
NN O
CH2 O
OH OH AMP ADP
ATP
高能磷酸键
• ATP + H2O ADP + Pi ΔG0’= -30.5 KJ/mol • ADP + H2O AMP + Pi ΔG0’= -30.5 KJ/mol • AMP + H2O 腺苷+ Pi ΔG0’= -14.2 KJ/mol • 高能磷酸键:生化中把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出的
❖ 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生成核苷三磷酸(NTP); ❖ 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以磷酸肌酸
(creatine phosphate)形式储存。
提供合成代谢或分解代谢 初始阶段所需的能量
G+ATP G-6-P+ADP 脂酸+CoA+ATP 脂酰~CoA+AMP+PPi
氨基酸+ATP 氨基酰~AMP+PPi
O
O P ~β O
O Pα
O - O-
磷酸酐
NH2 NN
O - OPγ~ O O-
O
O
P ~β O P α O
O - O- C H2
N O
N
OH OH AMP ADP
ATP
烯醇磷酸
CH2 O R C O~ P O-
O-
CH2 O
HOOC C O~P O-
PEP
O-
混合酐(酰基磷酸)
OO RCO~ PO -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 概念: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由多种酶和辅基组成的 传递H和电子的反应链,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 称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或respiratory chain)。
❖ 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 电子传递链的顺序 ❖ 电子传递链中生成ATP的部位 ❖ 质子梯度的形成机制
CONH 2
H
H
H
H
CON2H
H
+2H
CON2H
+ H+
+
H
N
H
-2H
H
N+
H
R R
NAD+ 或NAD+P
NADH 或 NADPH
CH 2 O H C OH H C OH H C OH
O PO O-
N
O PO O-
CH 2
O
H
H OH
N
H H
OH
NH 2 N
N
CH 2
H 3C
N
N
O
H 3C
NH N
内膜
线粒体结构模式图
F 1亚基 F 0亚基
内膜 膜间腔
线粒体嵴的分子组成
氧化磷酸化的基本机制
来自中间代谢物的还原当量(NADH或FADH2) 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生成水时,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NADH: ΔG0’= -221.5 KJ/mol, FADH2: ΔG0’= -171.4 KJ/mol),这部分能量 可推动ADP与Pi合成ATP。
O
FM N
AM P
FA D
H3C H3C
R N N O H H3C
NH N
O
H3C
FMN (醌 型 或 氧 化 型 )
一、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 从线粒体内膜上分离到四种酶复合体及辅酶Q(CoQ) 和细胞色素(Cyt)。
* 复合体Ⅰ:NADH- CoQ还原酶 * 复合体Ⅱ:琥珀酸- CoQ还原酶 * 复合体Ⅲ: CoQ -细胞色素C还原酶 *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
❖ NADH呼吸链:由复合体Ⅰ、Ⅲ、Ⅳ及CoQ、Cyt 组成
AH2
2H A
NADH++H (或 FADH2)
H2O
NAD+ (或 FAD)
电子传递链
氧化过程

1/2 O2


释放能量
酸 化
ADP + Pi ATP合成酶 ATP 磷酸化过程
❖H→H+(质子)+e(电子)
❖生物氧化中所生成的水,是代谢物脱下的H经过中间传递 体和吸入的O2结合生成的。
❖不管是H还是O,都要变成离子型才能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