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合集下载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扮演着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角色。

然而,即使在药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报告旨在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最近一年的统计数据,本医院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0例,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30岁至60岁之间的患者(占80%),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同科室中,内科(40%)和外科(30%)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儿科(20%)和妇产科(10%)。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根据分类统计,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药物过敏反应、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药物毒性反应、药物副作用。

其中,药物过敏反应占不良反应总数的40%,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占30%,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占20%,药物毒性反应占5%,副作用占5%。

四、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和对策药物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对其中一种成分或药物敏感所致。

对于患者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和药物过敏试验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

对于过敏反应较轻的患者,建议停止使用该药物,并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处理。

对于过敏反应较严重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使用剂量,或者寻找其他适用的替代药物。

五、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原因和对策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由于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导致药物之间相互干扰或增强药物的作用。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正在使用的药物,并仔细评估可能的相互作用。

对于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风险的药物应选择其他药物代替,或者采取适当的剂量调整措施。

六、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原因和对策药物滥用/错误使用及剂量过大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行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或者医生在处方时考虑不周导致的。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利用分析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利用分析
性开设 了门诊咨询 窗 口 , 求为患 者解决 用药 中出现 的问题 。 力 此
障药师正常工作 的前 提。 入库验 收应严格 审查 , 品上架应仔 细核 药
对 包 装 、 号 和 有 效 期 , 配 和 发 药 环 节 应 严 格 执 行 四查 十对 , 批 调 发 现 问 题 应 及 时 与 处 方 医师 联 系 确认 , 防在 某 个 环 节 用 药 失 误 。 严 此
3 积极 开展 用药 教 育 , 防 用 药 失 误 预 3 1 减 少 药 师 调 配 失 误 . 整 洁 有 序 的 工 作 环 境 , 范 严 谨 的 工 作 制 度 和 操 作 规 程 是 保 规
用药 的认识 和需求 1益迫 切。 了准确快捷地调配发放药品外 , 3 除 药 师更重要 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专业 的用药指导 。 近几年 , 院不断 我 引进各种形式 的“ 合理用药软件” 系统 , 购买 了大量专业书籍 , 尝试
3%左右 。 院通过加强宣传和严格考核制度后 , 0 医 报告 数 量 稳 中有 升 , 告 质量 也 逐 步 提 高 。 报 2 2 抗 菌 药物 药 品不 良反 应
院 内药 品不 良反应信 息分析小组 由药剂科 主任 、 临床药学 室 主任 、 药品不 良反应 报告联 络员组成 , 根据需要 邀请 医师 、 护理 人 员参加 。 主要任务是定期 、 不定期对 院内药 品不 良反应报告进行分 析 和评 价 , 将有 价值 的信 息形成 电子或者纸 质 的院 内药品不 良反 应信 息通报 , 告给临床各用药部门及院 内相关部 门, 报 特别重要的 信息如 导致患者 死亡 的药品不 良反应 、 体性药 品 良反应及 时 群
管理办法》 规定 , 医疗机构应该经常对本单位生产 、 经营 、 使用的药 品所发生 的药 品不 良反应进行分析 、 评价 , 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 和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分析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分析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分析引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使用药物过程中,药物的预期治疗效果以外,出现的任何不良事件,无论与药物治疗是否有因果关系。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院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对每年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提高我院的药物使用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统计根据我院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所有医务人员在发现或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必须立即填写报告表,并上报至相关部门。

在本年度,我院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25份,其中男性患者占70%,女性患者占30%。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4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60%。

同时,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显示,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和儿科等科室。

二、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分析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类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种类型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1. 器官系统毒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这类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关。

2. 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之一,常见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

3.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抗生素与抗凝药物的相互作用导致出血等。

4. 药物滥用或误用:医务人员或患者对药物使用方法和用量的错误理解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常见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根据对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几种药物是最常见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1. 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由于使用频率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肾功能损害。

2. 解热镇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或滥用解热镇痛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3. 镇静催眠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

滥用或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异常、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参 考 文 献
[ ] 张 明 园 . 神 病 防治 康 复. 夏 出版 社 ,0 2:0 1 精 华 20 2 6
年 内不 改药的有 4 8例 ( 5 ) 说 明他们 在药 物 品种 6% ,
我 院药 品不 良反应 报 告 分 析
韩 永林 范彦祥
对我院 20 0 8年 收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要 】 目的 分析药品不 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 。方 法
精神 分裂 症是危害人 类健 康最 严重 的精 神疾 病之 一迁
延 难 愈 的疾 病 特性 , 仅 对 患 者 的 劳 动 能 力 产 生 破 坏 性 的 影 不
在 4例换药患者 中 , 2例年龄在 5 有 0岁 以上 , 为服用 均 氯丙 嗪引起 白细胞 减 少而换 用利 培酮 。值 得注 意的是 长期 服用氯丙 嗪的患者 , 也应适时进行血象监测 。
4 小 结
响, 也给其家庭及社会 带来 沉重 的精 神和 经济 负担 , 同时也
给临床护理增加 了难度 。 目前 抗精 神病 药物 的临床 疗效 虽
有 明显提 高, 疾病的复发仍是棘手 的问题 。坚 持长期服 药 但 的患者 , 体内可以保 持一定 的药 物浓 度 , 其 不断 产生 着治疗
3 讨 论
和剂 量 与 治疗 效 果 之 问 处 于 最 适 平 衡 状 态 。

年内调整药物 的有 2 6例 , 中 病 情 稳 定 而 减 药 的 有 其
1 (4 ) 提 示 对 病 情 稳 定 而 年 龄 偏 大 、 质 较 弱 的 患 4例 5 % , 体 者 , 适时减药 。 可
药最多 , 3 共 5例 ( 2 1% ) 其 次 是 中 药 注射 剂 , 1 4 .7 , 共 1例 (3 2 %) 循环系统 用药 和麻 醉、 痛 药引起 A R的 比例 1.5 , 镇 D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2篇)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2篇)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一、目的。

加强医院所经营药品的安全监管严格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二、适用范围。

本院经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管理。

三、职责。

药剂科负责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反馈的收集;医政科负责确认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及其报告和管理。

四、工作内容:1、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概念(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地无关的或以外的有害反应。

(2)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药品不良反应。

(3)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使用说明书或有关文献资料上未收载的不良反应。

(4)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包括。

①因服用药品引起死亡的。

②因服用药品引起致癌、致畸的。

③因服用药品损害了重要的生命器官而威胁生命或丧失生活能力的。

④因服用药品引起身体损害而导致住院治疗的。

⑤因服用药品而延长住院治疗时间的。

2、药剂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报告和管理。

3、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收集并报告它所有的可以的不良反应。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报告它严重的或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4、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1)药剂科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监测,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收集,一经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药剂科和医政科负责人报告。

药剂科应详细记录,调查确认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并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发现药品说明书中为载明的可以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必须以快速有效方式报告市药品监督管路部门,并同时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最迟不超过____小时,其中死亡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并同时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计委。

(3)发现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其它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和已载明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应当每季度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集中报告。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总结分析报告(二)摘要:本报告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以优化药品使用和提高患者安全。

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o pain s do a e om s f t e r s n r u e o a f te t , s g f r o h d ug a d o t s f dmi srto cae o is f nitain, t g re o ADR —i d i g r g a d n ucn d s n diti u in f u srb to o ADR o t o e , u c m s ec Re u t Amo g 3 c s s f t . s ls n 1 2 a e o ADR, h i cde c r t i e ls t e n i n e ae n f mae wa sih l hih r h n ha i mae . e n i e c r ts n h pa s lg ty g e ta t t n l s Th ic d n e ae i t e —
报的 1 2 药品不 良反应 , 3例 分别从报告人职业分布 , 患者性别 、 年龄分布 , 药品不良反应 涉及的器官或 系统, 引起药品不 良反应 药品类别分
布, 可疑 抗 感 染 药物 分 布及 药 品 不 良反 应 转 归等 方 面进 行 统计 分 析 。 果 12例报 告 中, 性 发 生 率略 高 于 男性 ;0岁 以上 老年 人 发 生 率 结 3 女 7 (87 % ) 2 . 9 明显 高 于其 他 年 龄 段 患者 ; 品 不 良反 应 损 害 以 全 身 性 损 害 、 肤 及 其 附件 损 害和 胃肠 系统 损 害 占较 大 比例 ; 药 途 径 以 静 脉 药 皮 给 滴 注 (8 9 % ) 口服 给 药 (8 0 % ) 主 ; 感 染 药 物 和 中 成 药 引发 的 药品 不 良反 应 多。 感 染 药 物 中氨 基 苷 类 、 可 霉 素 类 、 诺 酮 类 、 6.4 和 2 .3 为 抗 抗 林 喹 头孢 菌 素 类 药 物 的 药 品 不 良反 应 发 生 频 率 较 高 , 前 3位 的 药 物 为依 替 米 星 、 林 霉 素 、 孢 唑 林 钠 ; 的 及 严 重 的 药 品 不 良反 应 占 居 克 头 新 1 .7 。 6 6 % 结论 药 品 不 良反 应 监 测 和报 告 工作 是 医 院 药 学工 作 的 重要 内容 , 需要 医 、 、 管各 类 人 员共 同努 力 , 护 药、 以确保 用 药安 全 。 临床 关键 词 : 药品 不 良反 应 ; 理 用 药 ; 析 合 分

我院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志 .20 3 1 :6 0 8,( )8
类、 品剂型、 药途径 、 D 药 给 A R类 型 及 临 床 表 现 、 D AR
转归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 1 发生 A R患者 的性别 与年 龄分 布 . D
7 病例 中 7例
抗菌药
4 ( 2 3 ) 头孢美唑 、 8 6 .4 头孢吡肟 、 头孢 呋辛钠 、 头孢拉
1 何伟珍 , 丽兰, 吴 应小 区, . 等 浙江丽水市 2 0 年 5 l 0 4 O 例药 品不 良反 应报告分析. 中国药房 , 0 ,6 1 ) 75 2 5 1 (O : 0 7
2 沈斌 , 张继 明.本院 2 0 0 5~20 0 6年 37例药 品不 良反应 报告分 析. 7 中国药房 ,0 8 1 ( )3 5 2 0 ,9 5 :7 3 陈霞.2 0 0 7年本 院静脉注射药品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黑龙江 医药 杂
中药注射剂 1 ( 2 9 ) 血必净 、 0 1.9 痰热清 、 红花黄 色素 、 细辛脑
22 A R涉及药品种类分布 抗菌药 A R发生率较 . D D 高 , 次 是 中药 注射剂 , D 涉及 药 品种类 分 布见 其 AR 表 2 。 23 发生 A R的药 品剂 型与给药 途径分布 发生 . D A R的药 品剂 型与 给药 途径 分布见 表 3 D 。 24 D . A 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最 常见 累及皮肤及 其附件 , 其次是全身性 、 胃肠系统 、 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 统及其他各组织器 官。A R类 型及 主要临床表现见 D
皮下注射
口服
1 13 ) (. 0
1 ( 29 ) 0 1. 8
6 .4 , 23 %) 其次为 中药注射剂 ( 1 .9 ) 占 2 9% 。抗菌药 中以头孢菌素类 (2例) 大环 内酯类 ( 2 、 8例 ) 喹诺 酮 、 类( 5例 ) 发 的 A R最 多 , 与 抗 菌药 物 品 种 多 、 引 D 这 抗 菌谱广 、 抗菌活性强、 用范围广、 应 使用 频率高有关。 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 者的过敏史和家族 过敏史 , 减少或避免无 明显指征用 药、 预防用药、 联合用药、 用药剂量过大和疗程过长等 情况 。中药注射剂引发的 A R也不可忽视 , D 临床使 用中药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适应证范围使用 , 避免与 其他药品混合配制 , 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并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 , 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7 7例 A R 中, D 静脉 给 药方 式 引起 的 6 4例 , 占 8 .2 静脉注射给药是诱发 A R和合并感染 的重 3 1%, D 要因素 。药物剂 型中注射剂 的发生率最高 , J 这主要

我院1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徐艳丽, 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波 , 蒋爱 华 , 李 岩, 蒲艳春
( 尔滨 医科大学第 四临床 医学院 药学部, 哈 黑龙江 哈尔滨 100 ) 5 0 1 [ 要] 目的 了解 我院药品不 良反应 ( D 发生情况 和特点 。方 法 分别 从患 者性 别 、 摘 A R) 年龄 、 引起 A R的药 D 品、 给药途径 以及 临床具体表现等 方面对我 院 20 2 0 0 5— 07年上报 的 18例 A R报 告进行 统计分 析。 结果 18 2 D 2 例 A R报告 中, D 老年患者 6 5例 , 占总例 数 的 5 .8 ; 微 生物 药物 引起 的 A R最 多 , 07 % 抗 D 占总例数 的 4 .3 ( 2 0 6 % 5 例 ) 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 的 A R最多 , ; D 占总例数的 7 %( 6例) 临床表 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 , 5 9 ; 占总 例数的 4 .3 ( 1 ) 严重 的 A R报告 1例 , 71% 7 例 ; D 占总例 数 的 0 7 % 。结论 .8
t v i rmi i z o a o d o nmie ADR a e . c s s Ke wo ds:a e s r g r a t n;a ay i y r dv re d e ci u o n l ss;mo i r nt o
A R监 测 和 报 告 工 作 , 少 或 避 免 A R 的发 生 。 D 减 D
医护药 人员 应正 确理解 A R, 强 D 加
[ 关键 词] 药品不 良反应 ; 分析 ; 监测 [ 中图分类号 】 9 9 R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0—10 (0 0 0 — 0 8— 3 10 95 21 )1 08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nalysis of ADR Reports in Our Hospital DING Chang-ling, ZHAO Yong-de, LI Bao-yuan, WANG Chun-jian, SUN Jing, LIU Cheng-hua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Binzhou 256603,China)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丁长玲*, 赵永德, 李保院, 王春检, 孙 静, 刘呈华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滨州市 256603)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 14-1314-03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我院 2009 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 349 例 ADR 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 药品信息、 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 报告类型、 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 析。结果: 在 349 例 ADR 报告中, 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40 例, 占 11.46%; 引起 ADR 前 15 种药品中, 抗菌药物 10 种, 占 66.67%; 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 (385 例, 占 86.91%) ; 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 (167 例, 占 47.85%) 。结论: 临床应重视 患者药物过敏史, 深入开展 ADR 病例的用药分析、 评价工作, 提早发现预警信号,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理, 减少可避免的 ADR 发生。正确的细菌学诊断是正确选用 药物的基础 , 针对不同病原菌尽可能在单独选用 、 减少联用 , 避免毒性的前提下选用相适宜的、 高敏感性的药物, 这是合理 应用抗微生物药的首要原则[4]。 目前, 我院的 ADR 报告主要来自门诊药房和临床药师所 在的病房, 187 例 ADR 上 报 人 中 , 医 师 占 11.23% , 药师占 86.10% , 护士占 2.67% 。 比例如此悬殊 , 分析原因 , 一方面由 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 无暇填写报告, 另一方面目前我院仍有 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对 ADR 的认识不够, ADR 报告和监测工 作没有得到各临床科室有力配合 , 未被列入科审日常工作计 划之中, 因而不能全面铺开, 存在普遍的不报和漏报现象。目 前, 我院 ADR 主要依靠自愿报告方式来完成 , ADR 报告和监 测工作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广 , 需要医 、 药、 护、 患等多方协 作。针对 ADR 监测工作专业性、 科学性强的特点, 通过培训、 印发宣传品等方式组织医、 药、 护人员对 ADR 专业知识和法律 法规深入学习, 大力宣传 ADR 报告和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宣传 ADR 与药品质量事故、 医疗纠纷、 医疗诉讼、 医疗事故的 本质区别, 使相关部门的领导、 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 的重视, 达成共识, 提高监测水平, 确保安全、 有效、 合理用药。 ADR 监测对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 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不断完善 ADR 监测机制, 提高各环节人员报告 ADR 的积极性, 提高 ADR 监测的水平和 ADR 报告的质量, 通过总结 ADR 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去指导药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in our hospital. METHODS:There were 349 ADR cases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2009,which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respect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drug information,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ypes of ADR reports and source of serious cases. RESULTS:In 349 cases of ADR,40 cases (11.46%) had the history of drug allergy. There were 10 kinds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top 15 drugs which caused the most ADR cases,accounting for 66.67% . Related dosage form was mainly injection (385 cases,86.91% ) . Lesion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 wer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67 cases, 47.85%) . CONCLUSION: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atients’history of drug allergy.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drug use in ADR cases,discovery of early warning and the training work of primary physician should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and ensure safety of drug use.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Rational drug use; An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