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各国行政区划图
五代十国地图

五代十国地图——图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转载网络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后梁开平年间开平元宝五代十国应天元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晋后汉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梁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前蜀后主王衍简介日夜饮酒爱好奢侈的玩乐皇帝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人(其故里今属舞钢市),母亲是王建宠妃徐氏。
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前蜀后主王衍(公元899年-926年),王建子,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在位7年。
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
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死时28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

辽金时期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 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309县。辽分5个道,每个 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 五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 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 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 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 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
东晋南北朝
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 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 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 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 于混乱。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 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 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 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 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 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 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 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 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西晋
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 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 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 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 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 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 时共有二十一州。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

中国各朝代行政区划中国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典型朝代的行政区划设置:1. 秦朝: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和9个道。
每个郡都有驻军,各个都尉分管各地。
汉初继承了秦的制度。
西汉时期增设了州作为监察区,但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务。
东汉开始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划形式-州、郡的出现与县数的增多,同时也导致了地方行政机构重叠的现象频繁出现。
此外还出现了不同的民族和城池屯壁等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特别行政区划单位。
这一时期的政区特点主要表现在等级层次混乱、数目多少不一以及名称频繁更替等方面。
3. 隋唐时期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州、县二级制。
同时唐朝还设立了一些特别的行政区划如都护府、都督府等,这些地区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4.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权割据等原因,行政区划体系也相对复杂,同一地区往往存在多个政权交替管辖的情况。
5. 宋朝改州为路,形成了州县二级制向路三级制的转变。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元如羁縻州、御辽监场、榷场等。
6. 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区,并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
除了行省之外,还有宣慰司、安抚司、元帅府等特殊区域和机构。
7. 明朝基本上延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在边疆地区设立了各种特区或实行特别管理政策,如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等。
8. 清朝在内地实行的是省区二级制,同时在西藏等地设立了噶厦等特殊行政区划单位。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教材P16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报枢密 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 职。
补充材料:据《元史》的说法,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 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有圣人起,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 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其理由是什么?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报枢密 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不得调动军队。此外,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 职。
科举制的实行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科举制作为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 诱入最高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 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秦
郡
县
汉
州
郡
县
三国两晋南北朝
州
郡
县
隋
州
县
唐
道(方镇) 州
县
五代十国 道(方镇)
州
县
宋
路
州
县
——根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 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本朝二·法制》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 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本朝二·法制》
五代十国之五代疆域范围表

后晋高祖石敬瑭因在契丹援助而灭后唐,故将“燕云十六州”割让
晋
给契丹,由此使后晋的北界退至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其余疆界
与后唐大致相同。
汉
东京开 封府
后汉疆域大致与后晋相同。
后周疆域大致与后汉相同,但山西中部已由北汉割据。显德四年
周
(957年),后周世宗柴荣夺取南唐江淮间地,南界推进到洞庭 湖以东的长江一线。显德六年(959年),又收复瀛、莫二州,
与辽以白沟(拒马河)为界。
五代十国之五代疆域范围表
政权名பைடு நூலகம்
实际都 城
疆域
东京开
封府 由于后梁建立时南北都存在着不少的割据势力,因此其疆域只有
梁 (今河 今河南和山东、安徽的淮北、江苏西北角、湖北长江以北大部、
南开 陕西东部、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
封)
唐
东都洛 阳(今 河南洛 阳)
后唐灭梁后,岐国臣服,卢龙等镇被取消,使其北界推进到今渤 海湾北、燕山、山西、陕西和宁夏北界一线,西界扩大到贺兰山 、陇东一线,北方基本得到统一。待灭前蜀后,其疆域增加了今 四川邛崃山以东地、湖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部,后为 孟知祥占据。
五代十国地图

五代十国地图——图说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转载网络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后梁开平年间开平元宝五代十国应天元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晋后汉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后梁时期中国版图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另一说为,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
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前蜀后主王衍简介日夜饮酒爱好奢侈的玩乐皇帝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人(其故里今属舞钢市),母亲是王建宠妃徐氏。
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前蜀后主王衍(公元899年-926年),王建子,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在位7年。
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
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死时28岁。
从夏朝到清朝历史版图演变

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的艰苦卓绝:从历史地图看中国疆域扩张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历史干货 _ 中国历史地图变迁史: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艰苦卓绝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
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
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
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
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
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
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
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立。
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
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
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
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
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
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
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西周版图在上古时代,在黄河流域存在在夏商周三个王朝,而南方地区也存在其他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越
吴越国共据有杭、越、苏、湖、温、台、明、处、衢、婺、睦、秀、福十三州及衣锦军,总
计七十九县。
北汉
刘崇称帝时,北汉号称辖有并、汾、忻、代、岚、宪、隆、蔚、沁、辽、麟、石十二州之地,]但事实上,蔚州属于石敬瑭献与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之中,并不在刘氏直接控制之下;隆州建于宋开宝三年(975年),仅是一城;麟州则一再叛附于后周。
因此诸书对北汉州数记载,各不相同。
本图包括除蔚州外的一府、十州,共四十七县。
闽国
909年,王审知封闽王。
此时福建领五州,二十四县。
933年,王延钧称帝。
此时福建领一府,四州,三十县。
945年,闽国灭亡前夕。
此时福建领一府,六州,三十县。
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较唐末仅新增闽清一县。
及其子王延钧称帝时,将唐代所置的“场”
(后备县)大量升县,福建遂从二十四县一变成为三十县。
后王曦与占据建州的王延政反目,王延政自立殷国与福州分庭抗礼,更是将仅有五县的建州拆成三州。
于是闽国灭亡时,福建共有一府(长乐府),六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镡州、镛州),共计三十县。
945年南唐灭闽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
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宋所灭。
渤海国
渤海国行政区划
上京龙泉府(宁安市,宁古塔):龙州| 湖州(宁安县西南)| 渤州(牡丹江市城区南)| 铜州(独奏州)
中京显德府(和龙市/敦化市):卢州(安图县)| 显州| 铁州| 汤州(灵峰县)| 荣州| 兴州(二道白河)| 涑州(独奏州)
东京龙原府(珲春):庆州| 盐州(俄罗斯扎鲁比诺)| 穆州| 贺州
南京南海府(朝鲜咸兴市):沃州| 睛州| 椒州
西京鸭渌府(临江):神州| 桓州(集安)| 丰州(朝鲜惠山市)| 正州(通化)长岭府(靖宇县):瑕州| 河州
夫余府(开原市):扶州| 仙州(西丰县)
鄚颉府(阿城):鄚州| 高州9宾县鸟河乡)
定理府(俄罗斯游击队城):定州| 潘州
安边府(俄罗斯奥耳加):安州| 琼州
率宾府(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华州| 益州| 建州(东宁)
东平府(密山市/当壁镇):伊州| 蒙州| 沱州(俄罗斯特罗伊茨科耶) | 黑州| 比州
铁利府(依兰乡):广州| 汾州| 蒲州| 海州| 归州
怀远府(同江市):达州| 越州| 怀州| 纪州| 富州| 美州| 福州| 邪州| 芝州安远府(俄罗斯达利涅列琴斯克):宁州| 郿州(俄罗斯斯帕斯克达利尼) | 慕州| 常州
渤海国行政区划府、州、县
南诏国行政区划图
南诏在其统治中心、原六诏地区洱海地区设置了“縘”(贝佥)或“睑”,相当于唐朝内地的
州级行政结构。
大和縘:南诏前期设,治今大理市太和。
阳苴咩縘(苴咩睑):南诏前期所设阳苴咩縘(亦名阳縘),后期设苴咩睑(谓之阳睑),治今大理古城。
大厘縘(睑):南诏前期设縘(谓之史縘),后期设睑(亦名史睑),治今大理市喜洲。
邆川縘(睑):南诏前期设縘(谓之赕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市邓洲。
蒙舍縘(睑):南诏前期设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州巍山县。
白崖縘(睑):亦曰勃弄。
南诏前期设縘,后期设睑,治今大理州弥渡县红岩。
云南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
品澹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
蒙秦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漾濞县。
矣和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州洱源县三营。
赵川睑:南诏后期设,治今大理市凤仪。
南诏在“縘”或“睑”地区之外被征服地区,另有节度、都督的设置。
南诏前期(贞元十年,794年)设置有:
8节度:云南、拓东、永昌、宁北、镇西、开南、银生、铁桥。
南诏后期设置有:
6节度:弄栋、永昌、银生、剑川、拓东、丽水;
2都督:会川、通海
大长和地图
902年权臣郑买嗣迫南诏蒙舜化贞退位,并杀死他,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