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对酒作》张谓唐诗鉴赏

合集下载

喝酒的诗词十首

喝酒的诗词十首

喝酒的诗词十首引言喝酒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诗词。

本文将介绍十首描写喝酒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人雅士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些诗词不仅展示了酒的美妙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表达。

1.《杯酒释兵权》—刘备曹操让刘备喝酒,暗示他放下武器,转向政治。

刘备痛饮而尚武。

刘备身为蜀国的创始者和领导者,时常面临着战争和政治的选择。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喝酒释放了自己的压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持武功和军事才能的决心。

2.《月夜》—杜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月夜独饮的情景。

他以酒为伴,借助月光和自己的影子,创造出了一种对话的场景。

这种孤独饮酒的方式,既是对寂寞的抵抗,也是对生活的思考。

3.《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多光?”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李白以自己的饮酒经历来表达对短暂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他以豪情万丈的笔触,写下了人生百味和对酒的热爱。

4.《醉花阴》—杨万里“天长雷轰云垂虹,洒下来乍无回避。

” “别后不敢过青塚,临风倚红阑跳急。

”这首诗通过描绘酒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离愁别绪的思考。

他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忧伤和希望的矛盾感受。

5.《前赤壁赋》—苏轼“抚今追昔,恰似春草,一杯复一杯。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这篇赋中,以饮酒的方式回忆过去的荣光和自己的所见所闻。

他借酒言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6.《诗经·黍离》—佚名“饮余马于岐阳之下兮,四盎皆空。

” “说至于暧地兮,心焉忉忉。

”这首古代诗词表达了对于离散的思念和心理的愉悦。

通过描述饮酒的场景,佚名表达了对亲友相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7.《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

起句以愁比雪,构思新奇奇妙,飞雪如酒,好花赏怀,极富于诗意和浪漫颜色。

下面是我细心收集的《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盼望能对你有所关心。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诗词:曹操(魏晋)原文:对酒歌,太平常,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花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杂言诗。

此诗中描述了清明太平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自由舒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本思想。

全诗用语敏捷,句式自由,语气顿断,意绪连贯。

翻译:对酒高歌,天下太平的时候,官吏不会跑到百姓的门上大声地催取田租和赋税。

君王贤良英明,宰相及辅政的大臣个个都是忠良。

人人都守礼谦让,老百姓之间不会发生争夺诉讼的纠纷。

耕种三年,可储备一年的粮食;有九年的储蓄,稻谷才能真正地堆满粮仓,才能真正地做到国富民安。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需要背负沉重的东西。

雨水如此滋润,庄稼因此获得丰收。

骏马从战场上退下来,到田里去运输肥料。

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都能爱惜自己的百姓,都能黜退奸邪,嘉奖和选拔贤良。

诸侯、官吏像父兄哺育自己的子弟那样爱惜百姓。

假如有人违反了礼法,就根据罪过的轻重打算刑罚。

这样,道路上没有拾取他人遗漏之物的自私行为。

监狱将会空荡荡的,冬天来临时也不需要处决犯人。

人年纪大了,都能长寿而终老;君主的恩德深广无边,可以遍及草木和昆虫。

赏析:《对酒》属于乐府诗《相和歌·相和曲》。

同《度关山》一样,都是表达政治抱负的诗篇。

此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快景象。

对酒高歌,激起诗人无限的感慨。

李清照写酒的诗词及解析

李清照写酒的诗词及解析

李清照写酒的诗词及解析
近代著名诗人李清照,在历史书写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女诗人”,她擅长写诗,尤其善写酒类诗句,以写酒的诗词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经典诗句“壶中日月长,杯中花香浓”,曾经语出惊人,被誉为“酒诗楹联”。

李清照的写酒诗,不仅为酒文化增添了审美色彩,更是其独树一帜的诗歌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李清照在写酒诗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和实学思想,尤其把道家观念和酒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她的诗歌《渔家傲秋思》中:“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林去,柴门闻犬吠。

”“淡荡”是道家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她对古代自然哲学观念的认可;玉炉沈水,袅残烟,表现了她的酒文化观念,把酒文化融入到古代自然观念中,强调了酒的重要性。

此外,李清照写酒诗的最大特点是,在写酒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心情好恶,以及当时社会的纷乱,如友情、情感、政治等都寓于其中,令诗句具有深度,也具有更多的情感色彩与意蕴,例如她的《卜算子怀贾》,深情流露了婉转的情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她在此首诗中,将物质的酒文化和心灵的感情融为一体。

李清照在写酒的过程中,以诗歌的笔触,以一种自身真切的感受,把写酒带入到更高的文化层次,用简洁而浓烈地文字,将民间酒文化提升了一种文学高度。

在她的诗作中,既有清新的思想感悟,又有抒情的情怀,其中的若干诗句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彰显着李清照独特的
诗歌世界。

李清照写酒的诗词,不仅彰显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与实学思想的完美结合,更加入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思想美的文化世界。

她的诗作,令人神往,也被后人所喜爱,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100题(唐诗)剖析

高考高中诗歌鉴赏100题(唐诗)剖析

古诗鉴赏(唐诗)100首目录1.罗邺《早发》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3.王绩《野望》4.包佶《再过金陵》刘翰《石头城》5.贾至《春思》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8.姚合《闲居》9.严武《军城早秋》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12.杜甫《曲江对酒》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14钱珝《未展芭蕉》15.刘眘虚《阙题》16.李商隐《霜月》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8.薛逢《长安夜雨》19.卢纶《逢病军人》张乔《河潢旧卒》20. 雍陶《天津桥春望》21.薛涛《送友人》22.柳中庸《听筝》23.白居易《梦微之》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24.杜荀鹤《自叙》25.孟云卿《寒食》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26.郑谷《题杭州樟亭》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8.李商隐《风雨》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30.张蠙(pín)《登单于台》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32.刘方平《梅花落》33.陆龟蒙《吴宫怀古》34.许浑《旅夜怀远客》35.栖一《武昌怀古》36.李白《清溪行》37.韦应物《春游南亭》38.贾岛《寄韩潮州愈》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40.雍陶《塞路初晴》41.杜甫《孤雁》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43.韦庄《忆昔》44.戎昱《塞下曲》45.王勃《咏风》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49.吴融《子规》50.杜甫《九日》51.陈子昂《感遇》52.李商隐《落花》宋祁《落花》53.赵嘏《长安秋望》54.崔湜《边愁》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雍陶《送蜀客》56.曹松《南海旅次》57.白居易《琴茶》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白居易《惜白牡丹》60.元稹《高荷》61.李中《舟次彭泽》62.高骈《风筝》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64.杜荀鹤《闽中秋思》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66.温庭筠《赠少年》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68.崔道融《梅花》69.崔道融《溪居即事》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71.张仲素《秋闺思》施肩吾《望夫词》72.李中《舟次彭泽》73.寒山《杳杳寒山道》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77.万楚《骢马》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79.徐通《春日闲居》80.陆龟蒙《离别》81.张乔书边事①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85.高适《塞上听吹笛》李益《听晓角》86.顾况《听角思归》87.戎昱《耒阳溪夜行》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89.元稹《送孙胜》沈宇《武阳送别》90.张仲素《秋夜曲》91.薛媛《写真寄外》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93.孟郊《秋怀(其二)》94.崔涂《除夜有怀》95.王勃《别薛华》96.韩偓《春尽》97.马戴《楚江怀古》98.吴融《华清宫》李约《过华清宫》99.李益《汴河曲》皮日休《汴河怀古》100.卢照邻《雨雪曲》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4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4期)(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一、(2014届安徽安庆六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南歌子•游赏苏轼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 菰黍、昌歜,席间食品。

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小题1】上片末句为什么提及“古扬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小题2】下片末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出歌声动听、韵味悠长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二、(2014届安徽亳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往]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小题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4分)【小题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4分’【答案】【解析】【小题1】三、(2014安徽省合肥八中等届高三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小题1】请概括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4分)【小题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解析】四、(201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①,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②,木犀花③。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饮料、药汤。

②酝藉:同“蕴藉”。

③木犀花:通称桂花。

【小题1】词中所写多为平凡之事、寻常之情,请简要概括。

(4分)【小题2】词的末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小题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精】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1对酒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翻译蒲萄美酒,金叵罗。

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

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

芙蓉帐里,能奈你何?注释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

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

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

红锦靴:唐代时装。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

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

泛指华丽的帐子。

赏析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

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

然后女主人公登场。

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

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

“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

“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

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

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

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

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创作背景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系此诗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当时李白在金陵、扬州等地游览。

对酒原文翻译及赏析2对酒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吴融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这里指杜鹃的鸣声。

②茆屋:茅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16.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注]戴复古,南宋诗人。

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中对酒作》张谓唐诗鉴赏
【原文】
湖中对酒作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赏析】
此诗题为“湖中对酒”,表现盛唐人豪迈的胸襟,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

诗从湖上风光写起。

从全诗看,这是一个春天,湖上风光到了最美的时节,白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月夜,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浮光耀金。

诗人抓住昼、夜不同的山光水色,一开始就写出“总也看不够”的意思。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句中运用重复,写出了即使夜以继日地游览,仍是“相看两不厌”的旅游情趣。

“人
间万事细如毛”,凡人俗世纷扰诸多,而面对湖光山色,这烦恼就消去一半。

另一半就只能靠借酒浇愁了。

一杯下肚,百虑皆空:“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又长满”,是十分惬意的语气。

紧接着写湖上豪饮和主人的好客。

“主人有黍百余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浊醪数斗应不惜”,主人是富有而又非常谦和慷慨。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两句象是席间主人劝酒的话,说得那样的恳切、实际、而又动人。

它没有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般的狂放,接近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样的深情,但更为平易,更能表现盛唐时代一般人的现实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写饮酒尽兴,当夜宿于湖上。

酒过数巡,客人探问天色时,多情的主人又殷勤相邀,以“茱萸湾头归路赊”为由,劝其当夜投宿湖畔人家。

于是客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说的是不要辜负相聚共处的时光,此处也指不要辜负大好春光:“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全诗以湖上景色作结,首尾呼应。

这首湖上饮酒诗,并没有李白诗那样的沉重复杂的人生感喟,也不大重视景物的细致描绘。

它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和平时期谐调的人际交往和生活乐趣,尽管放歌纵酒,却一点儿也不颓废,反使人感觉精神充实。

诗人运用的是近乎口语和散文的语言,风格与内容相适,疏朗自如,洗尽了初唐七古的华丽辞藻。

【作者介绍】
张谓;;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

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

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

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

诗一卷。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