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

在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阐述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概念,其次探讨了选择基准利率的原则,然后对前人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和结果。

在总结了对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启示,提出了研究局限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实证研究、利率选择、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基本概念、选择原则、前人研究、综述、方法、结果、启示、局限性、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指中国货币市场上各种金融机构参照的利率基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关乎着货币政策的效果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就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做出了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综述,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为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明确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当前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旨在为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和监测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基准利率变革进程与启示

国际基准利率变革进程与启示
2013年7月,IOSCO发布了基准利率基本原则,从 治理、数据质量、计算方法和问责四个方面提出了19 项原则。在审查中发现,Libor、Euribor和Tibor在治 理和问责两方面已经符合原则,在数据质量和计算方
2013年2月,G20(20国集团)要求金融稳定理 事会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全面负责主 要基准利率改革事宜。FSB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求国际证监会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IOSCO)明确基准利率基 本原则,并对照这些原则,对Libor、Euribor和Tibor 进行审核,进而提出改革建议;二是其领导工作组 (OSSG)成立市场参与小组(Market Participant Group, MPG)讨论现有基准利率的替代方案并分析 潜在的转换问题;三是确定各货币的工作组,每年对 各工作组进行回顾,并协助组间的交流和国际事务。
CHINAMONEY
国际基准利率变革进程与启示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周双健 孙 璇
当前,国际主要货币处于基准利率变革进程中,这将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该文梳理了变革进程中 的重要历程和转折,指出含银行信用的有风险基准利率和不包含银行信用的无风险基准利率共存是市场的需求,未来 多基准利率体系会是新常态,基准利率转换过程中的挑战不容小觑。这一过程对我国的利率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At present,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of major currencies are all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which will have farreaching and wide-ranging effects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es and breakthrough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market needs both th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that contain bank credit risk and the risk-fre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that contain no bank credit risk. In the future, a system with multiple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will be the new normal, and the challen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are not trivial. The evolution of benchmark interest rate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system.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摘要】中国的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在中国货币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货币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Shibor的定义和特点、与中国基准利率的关系、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对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影响Shibor的因素复杂多样,不仅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也受政策调控、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

Shibor对中国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和展望,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价Shibor在中国货币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Shibor, 中国基准利率, 有效性研究,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 影响因素, 研究展望, 结论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和金融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不断健全,Shibor作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指标,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虽然Shibor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却备受质疑。

在金融市场混乱、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能否准确反映市场供求情况,未能得到充分验证。

为了更好地了解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必要对其定义、特点以及与中国基准利率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评价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为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基准离利率

2023基准离利率

2023基准离利率2023年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和个人有着重要影响。

利率是指贷款或存款的利息比率,它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和货币供应。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和个人理财两个角度,探讨2023年基准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基准利率的上升或下降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的上升会抑制经济增长,因为企业和个人贷款成本增加,消费和投资意愿减弱。

相反,利率的下降会刺激经济增长,因为贷款成本降低,促进了消费和投资。

因此,2023年基准利率的变化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基准利率的变化对个人理财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储户来说,基准利率的上升意味着存款利息增加,可以获得更多的 passiv收入。

而对于借款人来说,基准利率的上升将增加贷款成本,导致贷款偿还压力增加。

因此,个人理财规划需要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获取最大的收益或减少负担。

在宏观经济方面,2023年基准利率的上升可能是为了应对通胀压力。

当经济过热时,通常会出现通胀压力,为了抑制通胀,央行可能会提高基准利率。

高利率可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借款需求,进而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降低通胀压力。

然而,过高的利率也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需要权衡利率调整的幅度和时机。

在个人理财方面,2023年基准利率的上升对于储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存款利息的增加可以帮助储户实现更好的财务增长,尤其是那些依赖存款收入的退休人员。

然而,对于借款人来说,利率上升将增加贷款偿还压力。

在贷款时,借款人应该考虑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并合理规划还款能力,避免贷款压力过大。

基准利率的变化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

一般来说,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房地产市场,因为购房成本降低,吸引了更多的购房需求。

相反,利率的上升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降温,因为购房成本增加,购房需求减少。

因此,2023年基准利率的变化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购房者和开发商密切关注。

2023年基准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和个人有着重要影响。

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和通胀压力。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

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研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越来越深入。

Shibor作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Shibor作为中国基准利率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中国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Shibor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上海市场上出现了多家私营银行,而它们之间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差,同时正值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阶段,于是有关方面决定成立上海同业拆借交易中心,并最终形成了Shibor这一重要的金融指标。

1. Shibor对金融市场的影响Shibor是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具有灵活性和反映市场实际情况的特点。

由于Shibor是银行之间的交易利率,因此它更能够有效地反映市场对利率的需求和供给情况,具有更广泛的市场代表性。

Shibor的变动对金融市场会产生直接影响,它所反映的利率水平直接影响着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和价格形成。

Shibor的变动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灵活性都有促进作用。

2. Shibor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Shibor作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不仅影响着国内的金融市场,也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Shibor的上涨会导致人民币升值,而Shibor的下降则会导致人民币贬值。

因为利率的升降会影响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从而影响着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供给。

Shibor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外汇市场的交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利率敏感性较强的外汇交易,Shibor利率的变化更会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

Shibor作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关联。

Shibor的波动性较大,尤其是在市场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时,Shibor利率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这对市场参与者和货币政策的制定都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Shibor的波动性较大,也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对市场利率的过于依赖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Shibor作为基准利率被广泛使用。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

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研究摘要: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不同选择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经济增长、通胀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货币政策目标等密切相关。

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货币市场利率的有效传导和金融市场发展。

关键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决定因素,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引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指货币市场上的一种重要利率水平,通常由央行或相关机构制定。

基准利率对经济金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直接影响利率水平和市场利率的传导,还对资金价格、投融资成本、金融市场稳定等产生影响。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决定因素,并分析其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之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形成机制等方面。

张三(2010)通过对比国内外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发现不同国家基准利率的选择有其特定的背景和需求。

李四(2015)研究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传导的问题,认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合理选择对利率传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对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深入探讨。

三、实证研究设计本文选择1990年至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分析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经济增长、通胀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货币政策目标等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选择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是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央行往往会选择相对较高的基准利率。

通胀水平也是基准利率选择的关键因素。

当通胀水平较高时,央行通常会采取提高基准利率的方式来控制通胀。

银行利率市场论文

银行利率市场论文

银行利率市场论文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众多国家的必然选择。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利率的市场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的市场化论文范文一:利率市场化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金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望通过利率市场化得到缓解。

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机遇及挑战,提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利率市场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周小川,2013)。

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很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市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存在疑虑和担忧。

根据各国的实践经验,在利率市场化初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水平普遍上升(盛松成、潘曾云,2013;李宏瑾,2015),这也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但是,贷款利率的上升将加大借贷企业的融资成本,能够抑制企业的过度资金需求(王东静、张祥健,2007)。

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取消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措施能够加剧市场竞争,刺激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并推动金融市场结构的转变,使金融体系更有效率(林毅夫等,2003)。

可见,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的影响,对于下一步改革政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机遇(一)银行同业竞争加剧,有利于增加各银行的信贷供给。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银行的存贷利差将被逐渐缩小。

如果未来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到时银行为了保证原有的存贷利差必然会提高贷款利率,这样银行便会失去一些本身固有的客户,银行必将把贷款的对象转移到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身上,如此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它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即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论文篇一《论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摘要]本文在阐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基础上,探讨改革的制约因素和现存问题,从而寻求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描绘了目标蓝图。

[关键词]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理论依据。

我国没有完善成熟的利率市场化理论,只能学习和借鉴西方利率理论和西方国家利率自由化和市场化经验。

利率市场化的依据是“金融自由化”理论演变和发展而来。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

该理论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repression)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2.现实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管制的改革。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管制利率通常小于均衡利率,因而会出现超额资金需求,在无法提高利率的情况下,必然出现银行业的信贷配给、寻租行为、资金黑市等扭曲资源配置的机制,结果是资金分配到效率低的部门,从而加剧了资本供给的短缺和增加了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最终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理论与实证姓名学号0专业班级10金融学(3)指导教师学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完成日期2014年3月25日The Choice of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摘要一国的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中的核心利率、主导利率,对于货币市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从1996年开始探索利率市场化,经过十多年的实施与推广,明显地活跃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一些主要的货币巿场己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但由于总体市场化水平不高,基准利率的形成机制及发现机制都不完善,严重地影响着基准利率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根据基准利率的属性,借助实证检验,对货币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个利率进行分析,权衡在现有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哪种利率最适合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本文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形成的基本原则为准,依次对货币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逐步回归、GARCH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敏感性及期限结构分析。

最终得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及制度背景下,选择SHIBOR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最为合适的结论,并提出了完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基础及形成条件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央票利率、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研究:理论与实证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及经济金融改革的深化,解放利率管制的呼声日渐高涨, 利率市场化也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所走深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央行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利率。

根据国外的经验,再贴现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可能为合适的基准利率。

由于市场各类利率的结构与水平决定了社会资金的配置结构与规模, 因而央行指导性利率和基准利率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基准利率可行性比较利率市场化选择原则实证研究目录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二、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内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文献评述1. 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2.国内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三、我国各种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一)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二)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分析(三)SHIBOR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分析四、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分析(一)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基本原则(二)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经济学前提(三)利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尖峰厚尾分析五、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分析(一)实证研究方法选择1. 描述性统计2.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协整分析方法3.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短期动态分析(二)数据选择处理说明1. 数据选取2. 数据处理(三)实证分析思路说明(四) SHIBOR各期限品种相关关系实证1. SHIBOR不同期限品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 SHIBOR各期限品种数据平稳性分析3. SHIBOR各期限品种数据相关性分析4. SHIBOR各期限品种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六、结论和建议(一)实证检验结论(二)完善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相关建议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0世纪70年代,在麦金农和肖等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首先由发展中国家发起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卷入到这一改革中。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从1996年开始的。

2005年l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关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

市场基准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的核心,是引导其他利率或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的基础,是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基准利率的变化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及证券市场的各种收益率的改变,而这些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引起收入的再分配,影响到工商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者的收益,进而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如改变他们的储蓄、消费和投资倾向,改变他们对各种层次的货币或者金融资产的需求和偏好,使其向着有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投资者需要运用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用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也需要更能保障收益和规避各种风险的金融产品。

许多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利率类金融衍生产品,互换交易,远期交易都与市场基准利率息息相关,市场基准利率就是这些产品的定价基础。

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基准利率往往是一种货币市场利率,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等。

国际金融市场上基准利率的形成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选用国债市场上的利率,例如国债利率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二是像大部分的利率市场化国家一样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我国现阶段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模式,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第二部分对各种金融市场利率做我国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第三部分对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中的市场基准利率选择的基本原则,用实证的分析方法比较并分析了国债回购利率和银行拆借利率,提出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理由。

第五部分对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中SHIBOR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下,我国应采取的宏观措施与微观对策,同时提出了完善SHIBOR形成机制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的方法。

本文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各种货币市场利率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确定了采用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合理性。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各种利率进行对比性研究中认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基准利率应选择货币市场风险较小的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应选择交易量较大,交易主体较多的货币市场利率;应选择与官方利率联系密切的市场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与其他利率也要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基准利率应与国民经济相关;市场基准利率应具有可测性、可控性;市场基准利率稳定性应较好。

在对我国已有的货币市场上市场利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把SHIBOR作为中国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

本文还充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中较为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关键利率进行了对比分析,加深了结论的说服力。

在进行实证检验及描述性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均是最新的日数据,这就使得结论更为可靠。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个别货币市场利率自身的期限结构问题对本文进行实证分析造成了一些障碍,使得在这一部分对几个关键利率的比较上缺乏说服力;其次是在对基准利率选择一般原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不一定能选到最全面最为认可的市场基准利率,从而使得后面的理论分析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最后由于作者自身的理论知识及实证分析水平有限,在对几个利率进行评定的过程中所选的变量及所用的实证方法未必是最好的,也可能会使分析结果产生一定偏差。

二、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文献评述1.国外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由于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对基准利率的选择和确定并无多大的争议,如:Wooldridge(2001)指出,政府债券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常被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以抵押担保债券的回购利率、利率互换作为基准利率。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该利率是指定的报价行对每个交易日发生的所有隔夜拆借利率按照交易量进行加权后得到的平均利率。

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定期确定并公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类似于我国央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如果确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于同期市场上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金融机构与美联储之间,这样市场上实际的联邦基金利率就会下降。

如果美联储确定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高于同期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可以通过债券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使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紧缺,从而提高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到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

英格兰银行的操作目标是一组短期利率,包括隔夜拆借利率、3个月国债利率及3个月银行拆借利率,通过回购等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对基准利率的操作,进而改变市场利率。

德意志联邦银行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使得货币市场利率在再贴现率和伦巴德利率所构成的利率“通道”内浮动,其上限是伦巴德利率,下限是再贴现利率。

日本银行一直以同业拆借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

2.国内关于货币替代的研究就基准利率的选择问题,国内理论界的讨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 年SHIBOR 的建立之前,问题集中在何种市场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基准利率,而关于基准利率的性质意义等方面的讨论没有太大分歧。

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存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不能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戴国强(2005)认为存贷款利率尚未市场化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由于贴现和再贴现规模小和票据市场的不发达,再贴现利率也不适合作为基准利率;由于和国债的发行尚未完全市场化,短期国债的品种较少,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脱节等原因短期国债利率同样不能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温彬(2004)对货币市场上几种比较合适作为基准利率的候选利率作了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更适合作为基准利率。

我国学者这一阶段就基准利率选择的分歧大多集中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上。

戴国强(2005)和梁福涛(2007)认为国债回购利率可以作为基准的原因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在市场性、相关性和基准性以及相对稳定性方面都优于同业拆借利率。

李和锋(2007)认为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段超锋(2007)认为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可以作为我国的市场基准利率。

李社环(2000,2001)在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过渡时期,同业拆借利率是较好的基准利率;而在利率全面开放的时期,同业拆借利率、短期国债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选择对象”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